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是元朝历代皇帝,都信受从家乡蒙古带来的怛特罗佛教(天竺晚期密教,与教完全相同),故都崇尚双身法的乐空双运;由于乐空双运之法,以淫乐中的觉知心一心受乐而一念不生为其宗旨,所以必然都认定意识觉知心离念时即是真实心,落入常见外道见中。由此缘故,必然要破斥及如来藏妙义,所以对马祖、百丈、黄檗、临济以至汾阳、慈明、东山圆悟、大慧诸老,不以修证一念不生境界, 三摩地

2018-07-21

学人对宇宙器世间及六道众生存在之种种现象、差别叹为观止的同时,不禁会问三界众生及器世间都是哪里来的?难道真的有一个造物主?依佛教的教理来说,三界里的一切——器世间及众生,都是由心——识变现出来的,乃至解脱成佛也是心、识的作用,这就是佛教最上也是最根本的教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如佛教根本经典《华严经》(八十卷本)卷十 三摩地

2018-07-21

佛教中的「法」是指什么意思?就一般人对于「法」的认知,「法」是指一种范式、一种原则、一种道理。然而在佛法中,我们说「法」这个字,这个范围那就大多了。简单的来说,「法」是指有漏世界的现象界,就是说我们凡夫所了知的一切世界中的一切种种的现象,不管是有形的、无形的、看得见的、摸得到的、还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是真实存在的事物、还是心中想象的影像等等,统统都 三摩地

2018-07-21

否定了如来藏,佛法一定会因为这样子而灭亡,而大乘佛教也会将因此而名存实亡,而人、天善法必定取代佛法;因为没有一切种智可以修学,没有一切法可以修学,只有人天善法。所以大乘佛教,因为如来藏被否定,将会因为这样子而名存实亡。而二乘法将会因为这样子而成为佛教的哲学,而成为佛教的玄学,那如果落入哲学论还有玄学论,必定落入了断灭的缘起性空见,也会落入了断灭的般 三摩地

2018-07-21

若有我者我界,当度一切有;是故世间无有『我』,无有『界』;一切法无我,是诸佛教。」佛告文殊师利:「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为无量烦恼覆,如瓶中灯。…」】阿含部《央掘魔罗经》卷第四佛云:【「此偈说烦恼义;意法恶者,为无量烦恼所覆,造作诸恶故名为恶。不知自性心如来藏,入无量烦恼义;如是躁浊不息故,若说若作,一切众苦常随不绝。如轮随迹者,诸恶积聚生死轮回 三摩地

2018-07-21

我国佛教史上四大翻译家之一的义净大师曾在印度那烂陀寺留学十余年(公元673—687年),义净大师考察印度佛教后言:(印度)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唯识)。中观则(言),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瑜伽则言,外无内有,事皆唯识,斯(中观、唯识)并咸遵圣教。(《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义净大师著)可见中观与唯识是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两大主流。公元二、三 三摩地

2018-07-21

《中论》中虽已处处说有空性(如来藏)的存在,但是自古及今部分不明此理之佛教学者,却认为《中论》只是说一切法空、缘起性空。如古印度应成派中观误认为世俗谛与胜义谛皆无自性,否认有任何真实法、常住法的存在。因此,古印度应成派中观本身无法成立自宗的宗旨,唯能以误会了的一切法空、缘起性空来批判他宗——不立自宗,专破他宗(若究其实,应成派已经建立了一 三摩地

2018-07-21

否则,违教悖理而高唱「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如是而奢谈「人间佛教」,其实与佛法修证了无相干,而其一切言说都只是戏论中之戏论,是攀附于学术研究之世间盛名,自欺欺人而已。第二节如理作意是一切观行之母欲以现代科学一窥佛法之堂奥,连禅宗初悟的曹源一滴水都尚未触及,更何况能取其一瓢饮!虽然,我们并不否认现代科学着实为人类揭开亘古以来的部分难题,但却也增长 三摩地

2018-07-21

而且一般西医熏习西方医学久了以后,往往有职业傲慢,对于佛教的教理不乐信受,关闭了另一扇生命智慧之门。但是,意识是否真的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只依头脑的存在而存在?事实并非如此:先回到断灭论来讲,断灭论是无法成立的,因为一直都有修行人在禅定中见到自己或他人的前世;也有人在被深度催眠时,可以回忆过去世的情景,这都证明确有过去世的存在。又从许多事相中,譬如出生 三摩地

2018-07-21

自古及今,佛教界就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些未曾深入唯识者,极力排斥唯识。对此,于《央掘魔罗经》卷二,世尊早有预言:过去世时无有惭愧,已无惭愧、今无惭愧、当无惭愧,闻如来藏不生信乐,已不信乐、今不信乐、当不信乐。譬如猿猴形极丑陋,常多惊怖,其心躁动如水涌波,以宿习故今犹不息。毁谤唯识,以误解一切法空,误解中观,而落入恶取空、空见者居多。关于恶取空,《 三摩地

2018-07-21

六、空性空是佛教最重要的名词概念之一,空涵义有多种,空在有的经论里面就是没有的意思,如我空——就是无我的意思;而在有的经论里面,空是指空性,也即第八识之真如法性,《辩中边论》卷上,世亲菩萨云:即此中说所知空性,由无变义说为真如,真性常如,无转易故。由无倒义说为实际,非诸颠倒。……由圣法因义说为法界,以一切圣法缘此生故。可知,空 三摩地

2018-07-21

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阿赖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 (原标题:佛教“八识”中的 三摩地

2018-07-21

有人在读了《宗门密意》之後,见到台湾南部某大法师的邪说被平实所评论,只因为崇拜名师的缘故,情执深重丶心生不满;请托杨先生要求平实不再出版《佛教之危机丶学佛之心态》二书,而不能成功,心生极度不满之愤恨心,故作种种事相上之无根诽谤。亦有名师座下之出家法师,因为其师被评而不能答覆一语,彼法师因此而心生唇亡齿寒之想,欲制止平实对彼名师之评论,是故请托彼人威 三摩地

2018-07-21

当时整个佛教界的大环境,对以如来藏为主轴的佛菩提道修证,仍然是懵懵懂懂,所知极为浅薄,到处都充斥着常见、断见,乃至各种外道邪见异说。平实导师为了救护被邪见所误导的众生,以无比的悲心和深妙的智慧,撰写《宗通与说通》,来阐述世尊所说成佛之道的正义,普愿善根福德具足的菩萨们,都能因此书而离开邪见罗网的笼罩,大步的迈向成佛的康庄大道。末学很高兴能够再次的在 三摩地

2018-07-21

------《假如来藏》(佛教正觉同修会台南共修处法义组着主笔:侯世惠、余瑞文、潘世香) (原标题:藏即赖耶识) 三摩地

2018-07-21

 至于近来有一“密宗大法王”仰谔益西诺布者,谓禅宗之过重关,即是具有神足通而能穿墙入壁及穿越荆棘林者,已成佛教界茶余饭后之笑谭资料,有智者哂之,不须于此评论也。(原标题:禅宗三关真实不虚) admin

2018-07-21

至于近来有一“密宗大法王”仰谔益西诺布者,谓禅宗之过重关,即是具有神足通而能穿墙入壁及穿越荆棘林者,已成佛教界茶余饭后之笑谭资料,有智者哂之,不须于此评论也。(原标题:禅宗三关真实不虚) admin

2018-07-21

禅与净土是我国大乘佛教的两个主要行门。参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为目标,而净土法门主要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标的。实修大乘之行门大乘佛法的行门,统摄于禅与定;八万四千法门,皆汇归于净土,故禅与净土圆融无碍。净土之念佛法门有多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说观想念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系念思维念佛,《楞严经》说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 admin

2018-07-21

——正觉同修会——二乘菩提自中国元末以来,已被广大佛弟子所普遍误会故;今时之台湾与大陆佛教,乃至今时南洋之南传佛教,俱皆如是不免误会;总以为觉知心可以进入无余涅槃中,总以为无余涅槃之中有清净无染之“境界相”可以使觉知心安住其中;而不知无余涅槃境界者实无任何境界,唯是灭尽十八界我、十二处我、五蕴我、七识我之后,全然无我、 admin

2018-07-21

可是坦特罗佛教行者,却教导众生在性高潮快乐的觉受遍全身,称之为乐;观此乐受无形无相,称之为空,说之为乐空双运、乐空不二,成为引以自豪的“报身佛”。这样的说法完全不如法!为什么?因为有乐受就不离受阴,有知就不离想阴,既然落入受阴与想阴,当然不离五阴;既然不离五阴,表示我见未断,连声闻初果也无,连菩萨七住明心也无,怎么有可能成为究竟佛呢?原来 admin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