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第一目异熟果今再续说佛教五果中的异熟果。众生所造业行舍报以后,p.94为何会感生各种异熟果报呢?三世因果又如何在异熟果报中具体实现呢?其因在于各个众生都有的第八识,也就是阿赖耶识,此识含藏着众生无始以来所熏习的善、恶、有漏、无漏的一切业种,过去所造的善业、恶业与无记业习气能影响业种的流注而不断现行。阿赖耶识由其所含藏的我见、我执烦恼业种,不愿见闻觉知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戒法中的逆罪,是极重的恶罪。造作了逆罪,就要下堕阿鼻无间地狱中,受极为严苛而惨痛的罪报。然而五逆或七逆罪各个逆罪之间,彼此还是有轻重之别。乃至每一逆罪的成就程度不同,也会有轻重之分。逆罪轻重罪报的种种差别,就是这一集节目所要探讨的内容。释迦牟尼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开示说:【是五逆罪,杀父则轻,杀母则重。杀阿罗汉重于杀母,出佛身血重杀罗汉,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阐提人,不信因果,不信有恶趣果报,不信有前后世,不依止善知识,不听佛教戒,不作忏悔;如此之人,连佛也无法救治,一定堕阿鼻狱。阿阇世王杀父重罪,本应堕无间狱,但因能知前非且深切自责,并亲自到佛的精舍,在佛前作发露忏悔,并发菩提心,结果重罪轻受。回头来说,在台湾之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随学者,对《广论》修学次第,涉入还不很深,尚不知其次第之颠倒;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413,b8) (原标题:佛教一些基础的方法供人粗略地判断其前生来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初说发菩提心,这个发心到底是生因还是了因?如何判断?首先要了解什么叫作生因?什么叫作了因?譬如说,我们佛教中最注重因果,可是因果不是我们能究竟了知的,因为究竟了知因果是佛地的境界,所以等觉菩萨也无法完全的了知。所以经中说,因果的究竟了知是“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知之”。有果就一定有因,可是因中又有二个大类,分为生因和了因。什么是“生因&rd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概说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原因,也叫因缘。『果』就是结果,也叫果报。『业』就是指一切身心活动,分为身、口意三业。『报』就是业的报应,即由三业的善恶所导致的后果。因就是业,果就是报。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种因;随其善恶的性质和分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面,迟早总要由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佛教的三世因果概述二、业1、身口意三业2、共业和别业3、定业和不定业4、善业、恶业、无记业三、因缘1、亲因缘2、等无间缘3、所缘缘4、增上缘四、果报1、异熟果2、等流果3、士用果4、增上果5、离系果五、对因果规律的误解1、因果是自作自受的2、因果各业不同3、一业多果,多业一果4、因缘果报的运作由心造六、运用因果利益无边一、佛教的三世因果三世因果指的是前世造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唐武宗会昌法难之后,佛教界遭遇空前浩劫,一直到唐懿宗想要振兴佛教,所以迎请知玄与外道徒众辩论而中兴佛法,因此名震一时,成为当时佛教界的领袖。唐懿宗咸通十年,皇帝到安国寺,封知玄为悟达国师,并赐檀香宝座一座,高二丈,非常庄严!当悟达国师升堂讲经时,生起一念憍慢之心,左膝盖生出一个人面疮;这个人面疮有眼睛、眉毛、嘴巴、也有牙齿,而且每天需要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梁武帝信奉佛教之后,就十分的虔诚,成为历史上佛门的大施主;甚至,他三次跑到同泰寺去舍身修行,然后再让大臣们拿著钱去把他赎回来,这是他明明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而故意去作,所以有人说他沽名钓誉。他的皇后郗氏性好嫉妒,死后堕入了畜生道变成一只巨蟒。为了超度他的皇后,他延请高僧写了《梁皇宝忏》,字词优美,至今仍然是佛门中最重要的忏本之一。他建了很多的寺庙,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弟子若欲往生极乐,以持念弥陀圣号较易相应,但事实上,初地以上的菩萨都已发起十无尽愿,誓愿护持一切诸佛教,更何况是等觉菩萨与诸佛;所以行者当知,忆念任何一尊佛菩萨的功德利益都是殊胜无比。经中说忆念释迦牟尼佛、药师琉璃光佛一样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管您是念释迦世尊、药师琉璃光世尊、弥陀世尊、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地藏……等诸大菩萨,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说,佛教它并不是不重视神通,神通在佛道修学中有它的必要性,但却不是修学的究竟目标;而且要有智慧与禅定的基础,再来修学神通,才会事半功倍,也才不会为鬼神所利用而障碍了佛道的修学。另外,神通的示现也应该有一个原则:如果某人无论我们示现神通与否,都无法度他进佛门的话,那我们便不应该现神通;如果有一个人——真正的学人,我们只要用智慧来跟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般来说,鬼神大多偏于道教的法,佛教中比较少;如果鬼神真的要附身,还得要有前面所说的,远因和近缘才能成就,而不是鬼神想附身在谁的身上,就能够附身。譬如:有些人过去生喜欢神通、有境界法,习气带到今生的结果,就比较容易和鬼神相应;有些人则是体质比较差,意志比较薄弱,也容易让鬼神趁虚而入;有阴阳眼的人,由于能看见鬼道众生,所以也比较容易被鬼神附身,被鬼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此可见,佛教是主张有因有果,而且是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缘果报的。如果是主张无善恶果报、拨无一切因果的人,经中就会说他是:拨无因果,断灭善根,往诸恶趣。(《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7)常常有人质疑:世间常看到有造恶乃至作奸犯科的人,可是却不见他们受有报应,善恶因果根本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不是不报,是时候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天要来跟各位说明的一个问题是有人问到说:佛教有没有三魂七魄呢?灵魂是不灭的吗?也就是说:佛教有没有说到三魂七魄这个事?佛教有没有说灵魂不灭呢?那我们从各个层次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先说明一下灵魂不灭,其实是佛法中所说的常见,也就是说灵魂见,它是佛法中所说的常见,所以灵魂是佛法中所说的邪见。佛法并没有说灵魂不灭,当然有人说佛法里面不是说有一个不灭的本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二种:有人认为信仰宗教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求平安、求快乐、求健康、求富足,他认为佛教也是这个样子。很显然这个是完全误解了,而且是对于佛法内涵完全的一无所知,才会说信仰宗教的目的,都是一样求平安、求快乐、求健康、求富足。第三种:有人认为异于常人的感应能力就是佛法。一般人学宗教,都是要学异于常人的感应能力,认为这个就是佛法。那如果异于常人的感应能力是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骗财骗色都是无智的行为,都是盲从的偶像崇拜,全部统统违背佛教所教导智慧为先导的要领;因为佛陀所教导的,大家是要依智不依识,应当依于智慧为先导而行;而众生大多是因为对于佛法知见的欠缺,所以容易被这些错误的说法误导。所以,如何建立正确的三乘菩提知见,是很重要的工作!我们这一系列三乘菩提的电视弘法节目,就是希望依据佛陀的圣教以及法界实相的智慧而说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神通在佛教中是存在的,有时为了摄受众生也是必要的。佛教它并不是不重视神通,神通在佛道修学中有它的必要性,但却不是修学的究竟目标;而且要有智慧与禅定的基础,再来修学神通,才会事半功倍,也才不会为鬼神所利用而障碍了佛道的修学。我们常会在经典中看到,佛菩萨为了摄受教化众生,以其不可思议的威神之力,示现种种的神通变化。比如说在《妙法莲华经》卷六〈如来神力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唐武宗会昌法难之后,佛教界遭遇空前浩劫,一直到唐懿宗想要振兴佛教,所以迎请知玄与外道徒众辩论而中兴佛法,因此名震一时,成为当时佛教界的领袖。唐懿宗咸通十年,皇帝到安国寺,封知玄为悟达国师,并赐檀香宝座一座,高二丈,非常庄严!当悟达国师升堂讲经时,生起一念憍慢之心,左膝盖生出一个人面疮;这个人面疮有眼睛、眉毛、嘴巴、也有牙齿,而且每天需要喂食,犹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类似的传说当然不会是正统佛教中的主张。但是自从婴灵之说流传以来,除了人工流产过的父母与家庭受到困扰之外,一般人在遇到物质或者精神上的突发状况时,也总会疑神疑鬼,认为是婴灵在作祟;好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到处都有婴灵正等待时机来对人们下毒手报复似的。人们对于婴灵之说的恐慌,可能是认为婴儿无知、任性、不可理喻,因此,一旦认为是受到婴灵干扰时,也就束手无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见佛陀苦口婆心说法,讲菩萨行的六度并不是为了所谓的「佛教」而说。这也是佛陀说世间一切法即是佛法的原因,怕人们执着于宗教的名称而失去了修持「离苦得乐」法门的机会。也就是说,六度并不是说你想要修行成佛、成菩萨才需要修行的,它们乃是一套有力的方法,可以让人们在无法得到究竟之前,能够在这有苦有乐的世间多造「乐」的因,少造「苦」的因,而得到世间法中的「离苦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