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什么是菩萨?在台湾、中国等华人地区的佛教,绝大部分都是以大乘法为主,所以在佛之间,彼此以「菩萨」来互相称呼可以说是很平常的,但是到底什么是菩萨呢?有的人会说:这很简单啊!菩萨就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有情」。什么是「菩提」。严格来说,应该是能够让人成就佛道的法,才能够称为佛法;所以本来应该就只有唯一佛乘,也就是成佛之道;而所证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千世界其实是佛教对于这个世界的架构所作的描述。我们先来看,一个大千世界其实是由一千个中千世界所构成;而一个中千世界,是一千个小千世界所构成;一个小千世界,是由一千个小世界所构成。因为一个大千世界函盖了大千、中千、小千这三种千,所以,一个大千世界又可以称作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说,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三千个大千世界,而只是一个大千世界;而一个大千世界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佛教里面就有一则传说,它是这样说的,我们来看看说,外院的五欲到底会怎么样令这个学佛的人忘了学佛。这个传说是这样说:有三位菩萨,一个名叫无着,一个叫作世亲,还有一个叫作师子觉。有这三位菩萨,他们志同道合发了一个愿,说他们死后都要往生兜率陀天,要去兜率陀天的内院要见弥勒菩萨;而且互相约定说,如果有人先往生看到弥勒菩萨,就一定要回来相报。首先往生的是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佛教里面有的道场它供的是三尊佛像,又叫三世佛,就是过去佛燃灯佛,祂也曾经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的老师,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而未来的佛则是弥勒尊佛,这样子叫三宝佛——三世佛。因为只有佛陀才能够来到人间堪为人天至尊教主,传授众生这一大事因缘。也就是说,释迦如来哀悯这个世间的众生,众生们各有各的根器与习性,但是心中都广泛地具有种种的贪、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浴佛节(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每一个宗教为纪念其教主或信仰的对象,都订有特殊的节日。如耶稣教、天主教有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伊斯兰教有圣纪节、古尔邦节、开斋节等;道教有三元、三清、三会等节日;佛教也有许多特别的节日,其中以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腊月初八佛成道日、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为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三个佛教节日。佛诞日除举行浴佛外,另有一盛大的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原标题:佛教基本名词(部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一切有情在还没有接触佛教三宝、听闻之前,可以说都称为具足各种缠缚的凡夫,对于什么是善恶完全不了解,对于因果也没有正确的知见;如果努力培植了足够的福德因缘,有机缘值遇佛教三宝,听闻了,生起了一念净信,乐于归依三宝,修学佛道,那么这就称为初发意的新学菩萨。如果十信位满足,愿意发起菩提心,修学六度万行直至成佛,那么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我们破邪显正——这个破邪显正非常重要,以往我们在印度南方跟天竺密宗想要和平共存,结果和平共存不了,我们的正见还是被人家和平的淹没了;后来在中国西藏,我们也敌不过藏民的业力,还是被邪见的势力给消灭了;当年在汉地又没办法弘传了义法,因为清朝、明末、元朝这一些所谓的国师以及皇帝,大部分都属于密宗的信仰者,所以我们也没有办法在汉地传法,只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只是一个人如果说没有佛法的智慧,他以要推翻佛教、要推翻中国传统佛教文化的立场,要来否定正觉同修会所说的,其实那是因为他慢心高涨。因为他忽略了真正的佛法,这个中国传统的佛法文化,其实它是科学的,它不是迷迷糊糊的一件事情,它是要理路非常清晰,而且要有一个前提,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而且还要以实证的方法来实证祂,而不是用文字比对。如果用文字比对,认为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将神通分为六种,就是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以及漏尽通,简称为六神通。神足通又称为神境智通,或者称为神如意通、神境通,或者就简称为身通。这个神足通就是,身能飞天入地,能够出入三界,往来无碍,一念就到;又能够变化自在,大能作小,小能作大,一能作多,多能作一,等等的随意变现。第二个天耳通,又称为天耳智证通,或者是天耳智通,就是能够听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菩萨修福永远不嫌多,哪有菩萨嫌修褔太多的?佛陀尚且为阿罗汉缝衣服而植褔呢!人家问:世尊怎么还要做这件事情?佛说:修福还嫌多吗?这就成了佛教中的至理名言:修福不嫌多。所以不乐修福的人就是没有发起菩萨种性的人。既不乐修福,又不观生死,不乐于观察生死中的种种过失;只是乐意到各大名山去做义工,每次都是嘻嘻哈哈的、很欢喜,觉得法喜充满而回家,以为真的有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远比明心与见性更重要;明心与见性的重要是为整体佛教,为全体众生而说的;因为如果能明心、见性,渐渐发起道种智,就能护持正法,不让任何人破坏,所以是为全体众生考虑,也为整体佛教考虑的。但是若从每一个人自身的切身利害来考虑,我告诉你: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个使人流转生死的最主要烦恼——我见——诸位去禅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新竹凤山寺的《广论》弘传者,承袭藏传佛教《广论》六识论的中观应成派思想,喜欢画饼充饥,天天喊着想要实证一切智智,但是《广论》中又否定法界实相如来藏,实证一切智智就成为空思梦想;又执着意识心为贯通三世之因,成就常见外道思想,却把解脱道最基本的蕴处界诸法的缘起性空观,从《广论》的「中士道」中剔除,以免学员知道意识是因缘所生法,于是上下都不知道意识的虚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阐提人,不信因果,不信有恶趣果报,不信有前后世,不依止善知识,不听佛教戒,不作忏悔;如此之人,连佛也无法救治,一定堕阿鼻狱。阿阇世王杀父重罪,本应堕无间狱,但因能知前非且深切自责,并亲自到佛的精舍,在佛前作发露忏悔,并发菩提心,结果重罪轻受。回头来说,在之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随学者,对《广论》修学次第,涉入还不很深,尚不知其次第之颠倒;且未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如凤山寺的《广论》班学员们,以佛法之名,努力为藏密经营赚钱之事业,以所得利润拿去资助藏密教上师,供藏密用于破坏的事业中,本想植福助道,却因无明所障及邪教导之故,非但没有福德,反而造就了共同的恶业:帮助去接引更多众生邪淫,也帮助他以外道法取代佛教而成就谤法、邪淫……等共业势力,舍寿时别说是生到欲界天享福,后面极多世的三涂长劫之苦正等着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事实上,菩萨戒也是成就佛菩提道的必要条件,没有受菩萨戒是不可能成就佛菩提道的;因为世界上,只有佛教的二种修学方法才能让众生解脱──也就是佛菩提道与二乘菩提解脱道,其他就再也找不到可以成就的方法了。因此,我们也必须要了解佛法的珍贵所在,如此就会对于佛菩萨所教导的戒、定、慧三学,产生极为尊重之心;而且无论如何都想要去成就它,因此当然就不会轻易犯戒了。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前言密宗六字大明咒长期以来流通、普及于佛教界,一般多数人是透过歌曲、诵念而熟悉它的声音,却不甚了知它源于密教部《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而该“经”内容,已被某些大德判定是“伪经”(下文详说)。而六字真言,其实是鬼神咒,或可招致某种感应与体验,在藏传佛教归属于莲花部,而称为万咒之王-此话虽不免夸张,在西藏却是有特殊渊源的,黄明信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透过上面的解说,也许有人还不是很能够体会,我们不妨再来探讨一下:佛教跟的宗教信仰究竟有什么差别?用这样的探讨来加深诸位菩萨对这个信念的理解。一般人常常认为佛教其实只是种种的宗教信仰中的一种而已,跟宗教信仰并没有差别。常常有人认为修学佛法的目的跟信仰一般的宗教一样,就是要求平安、要求快乐、要求健康富足。所以说在家的学佛人就是追求家庭和乐、事业顺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所说之有情、众生,一般是指具有色身以及与色身相应的心识,能够完成一定的生理、心理等活动的生灵,类似今人所说的动物。至于植物,植物是共业有情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共同化现出来的。植物没有心识,没有精神活动,属于无情物,不是佛教所说之有情。佛教的众生观,是指佛教对宇宙内,处在轮回状态中的所有生命形态(生命体)的认知。佛教所说的生命形态,很大一部分是人类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菩萨修福永远不嫌多,哪有菩萨嫌修褔太多的?佛陀尚且为阿罗汉缝衣服而植褔呢!人家问:世尊怎么还要做这件事情?佛说:修福还嫌多吗?这就成了佛教中的至理名言:修福不嫌多。所以不乐修福的人就是没有发起菩萨种性的人。既不乐修福,又不观生死,不乐于观察生死中的种种过失;只是乐意到各大名山去做义工,每次都是嘻嘻哈哈的、很欢喜,觉得法喜充满而回家,以为真的有法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