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教对于现实人间的前途是悲观的吗?这个问题没办法解释真正的法界缘起。实际上法界不只有人,还有无量无边的众生;而佛教则看得更久远。所谓真心,祂能遍三际——过去、现在与未来。现在的法,世间一切的法念念不住,每个刹那之间并没有办法停下来,一切都是在变异中,不断地涌动,不断地成就生住异灭,成就人所谓的生老病死。我们看待这一切诸法,所有的变异就是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52集佛教相信轮回是确实存在的吗?>正益老师(原标题:菩萨为什么不怕轮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52集佛教相信轮回是确实存在的吗?>正益老师(原标题:为什么会有轮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解、行合一,对于一切法的知解,包括对于佛教所说的真正的法,以及一切世间诸法的虚假,都能够认识;而且你还要有行门,才可以产生如实的观照,知道轮回都是来自真如心的变化。真如心能够出生种种万法,而真如心却是本自不动摇,不会灭除,也不会出生的。阿罗汉是小乘,也就是说,他求的解脱法不是真正的解脱,他是把自己灭掉,把一切法都灭尽,这样就不再轮回了,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并没有特别施设什么强制、不合理的规范,完全是顺着如何成就佛道而来的。所以,如果说佛教有一个真正严谨的根本教条,那就是四不坏信。四不坏信就是对四种应该信受的,要予以强力的信受,就是在一乘佛道上的三归依以及受菩萨戒。因为一乘佛道是能够迈向佛地,而不会流连于二乘甚至是外道的恶见中。因此,四不坏信是一切学佛人应当遵从的,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以及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不能进入涅槃,那我们一定会前往下一个受生之处;所以,佛教里面不说死亡,而说往生—前往下一个受生的地方。怎么才是最好的死亡呢?那就是在世间广行菩萨道,多多培植福德功德,行十善法,杜绝诸恶法,此生就会顺顺利利,少灾少祸,所求多满。往生前,无病无痛,甚至气力精神一如往常,就如同吃饱了躺下休息,再睁开眼睛,已经往生天上,继续去享福了!对于佛而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是菩萨?在台湾、中国等华人地区的佛教,绝大部分都是以大乘法为主,所以在佛之间,彼此以菩萨来互相称呼可以说是很平常的,但是到底什么是菩萨呢?有的人会说:这很简单啊!菩萨就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有情。那么什么是菩提呢?又要觉悟什么东西呢?这当然就不是三言两语讲得清楚的。现在我们再来简单的说一下,什么是菩提。严格来说,应该是能够让人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有的佛教宗派它都不能够离开佛法的真实义(也就是如来藏)而存在。否则,这个宗派就只剩下了佛法表相的一个外面的壳子而已,因为它失去了佛法核心所证;这样的一个佛法的宗派失去了核心之后,实质上它就会变为外道的法门了。这一点也是我们在选择宗派的时候要很小心的事。世尊所传授的佛法分为三乘法—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各自有他们要证得的目标跟方法,可是后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有的佛教宗派它都不能够离开佛法的真实义(也就是如来藏)而存在。否则,这个宗派就只剩下了佛法表相的一个外面的壳子而已,因为它失去了佛法核心所证;这样的一个佛法的宗派失去了核心之后,实质上它就会变为外道的法门了。这一点也是我们在选择宗派的时候要很小心的事。世尊所传授的佛法分为三乘法—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各自有他们要证得的目标跟方法,可是后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通常佛教的僧团,最小能够接受七岁的小孩子出家,那叫作驱乌沙弥;意思是说年纪太小了,没有办法作什么事,只能够为僧团作一些简单的像赶赶乌鸦这样的一个小事。然后到了成年,通常是二十岁之后,可以受比丘戒、比丘尼戒;如果是女众的话,先要受式叉戒,确定这个女众没有怀孕,不会败坏僧团,才能够受比丘尼戒。受了比丘戒、比丘尼戒之后,出家的声闻戒就满足了,成为具足的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的修行人可以分为在家和出家两类,总共又可以分为四众,也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和比丘尼是指说,他外表现出声闻出家相的这些男众和女众,也就是离开了家庭,接受了出家的戒律,剃光了头、穿着袈裟而行乞食法的这一些沙门僧人;而现在家相的男众,则叫作优婆塞,现在家相的女众叫作优婆夷。现在家相的佛,现在都被大家叫作居士。我们看很多这个佛法的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经过了魏晋南北朝之后,弥陀世尊的西方净土就成为中国佛教中最多人发愿往生的地方了;这种情形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如此。受这个善良的习俗影响,甚至在佛当中,彼此打招呼也都用阿弥陀佛来称呼,是用来提醒彼此往生西方的愿心。既然西方净土如此之殊胜,要怎么样才能去呢?在《观无量寿经》说到,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种相貌,每一种相貌都有八万四千种妙好,每一种妙好都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中国佛教,从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大乘佛法西方净土法门盛行的地区,代表我们本来就是属于大乘佛法,甚至是属于第一义谛的根器。对于佛而言,有生则必有死,一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日后有过世的那一天;就好像十二因缘支的最后生缘老死,有了此世的出生,就注定了此世会有老、死、忧、悲、苦、恼。而在此世由于有无明,无明出生种种的善恶业行,连结着此世的识,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叫作自归依!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42集佛教为什么要信仰三宝?>正伟老师(原标题:三宝的真实义是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42集佛教为什么要信仰三宝?>正伟老师(原标题:为什么称佛、法、僧为三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是怎么看待造物主这个问题呢?也就是宇宙的起源是什么呢?我们就得来看看,什么是世界,什么是宇宙。佛教中说到:有情众生流转轮回于三界。所以,所谓的宇宙就是三界,也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的众生重欲,以欲而养性命。例如说欲界的众生,有食欲、淫欲、睡眠欲等等,所以叫作欲界。欲界里面包括了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六欲天。譬如在人间之上,有着四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这个词是因为传法者是佛,所以才会有佛教。可是到了末后世以后,修学者又因为各自的偏好或是观点,因而分宗立派。其实分宗立派对真正的佛法来讲,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菩萨而言,应当是要依照佛的施设,依六度万行乃至是十度万行,全面地来修证佛法或者说修学佛法。毕竟各个宗派它主要的法义其实都只是佛法中的一部分而已。可是刚刚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多半是因为自己的心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这个一词是因为传法者是佛,我们叫作本师,因而有佛教;后来因为修学者或信仰者,他各自偏好或观点,因而进一步去分宗立派,那当然宗教的这个词,有时候又析分出来宗门跟教门。那其间的关系,可以参考《宗通与说通》。其实,佛教指的是一个教派,它本身没有所谓的厌世或出世的问题。假如你一定要说厌世或出世的问题,当然是修学佛法的人。因为是有情,然后再加上他能够了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这应当是随着你的善根福德的差别,而有上面的种种不同的差别状况吧!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32集佛教相信阎罗王吗?>正钧老师(原标题:阎罗王给我们什么启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在经论中看到阎罗王的名相,我们应当思惟的是,佛为什么要——为众生来宣说,阎罗王的种种相貌的差别?是要警示我们一些事项呢,还是要为我们宣说菩萨的种种不可思议?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32集佛教相信阎罗王吗?>正钧老师(原标题:佛经中的阎罗王是什么样子?)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