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依出家声闻人为中心而言,正统的解脱戒只有人间的出家人才有,菩萨戒不是正统的解脱戒,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其实与此事相有关。若依成佛之道来说,其实菩萨戒才是正统的解脱戒;因为声闻戒只能使人获得声闻极果的阿罗汉果,不能使人成佛;但菩萨戒可以使人成佛,而佛教以成佛之道为中心,不是以声闻之道为中心,所以菩萨戒才是正统的解脱戒;所以应该说菩萨戒才是正统的解脱戒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次在学戒的课程中,张老师说:“平实导师为了复兴佛教的大业,以及彰显世尊正法的威德力,所以这一世预计要在世间住世到95岁左右。”这时,张老师就问大家:“平实导师为了众生的法身慧命,不辞辛劳、不畏艰难,住持正法复兴佛教,如果以后再发生类似的法难事件,那么平实导师在一、二十年后,还要为了众生而拖著年迈的色身,住世到将近一百岁值得吗?不是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是恶人辈不受佛戒,名为畜生,生生不见三宝;如木石无心,名为外道邪见人辈,木头无异;而菩萨于是恶人前说七佛教戒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正戒,故起心毁犯圣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养,亦不得国王地上行,不得饮国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贼。入房舍、城邑、宅中,鬼复常扫其脚迹,一切世人骂言『佛法中贼』,一切众生眼不欲见。犯戒之人畜生无异、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酒能乱性,酒戒仅有佛教才有,是为了防止我们不犯之重戒。五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与五常相关,五常是人间的根本,所谓仁、义、礼、智、信。不杀生是仁、不窃盗是义、不邪淫为守礼、不妄语是可信者,饮酒者满口酒话,人多不信,常常败事,故不饮酒的人是智者。五戒俱足,可保人身。五戒若犯,人身不保。要想学佛,必须生生世世保住人身,故五戒为一切佛子所必须受持。对于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问:报纸上曾有一案例:甲乙两人皆为佛教四众中人,某乙明知某甲有违反法律的行为,但对警方及检察官之调查时,某乙为守「不说四众过戒」故,并未供出某甲之恶行。请问:若某乙供出某甲之恶行,则某乙即犯「不说四众过戒」;若某乙未供出某甲之恶行,则某乙毁犯「不妄语戒」,而此两戒皆为十重戒,某乙该如何是好?某乙面对警方及检察官之调查时,是否有更的解决办法?答:十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同一个性罪上的重戒,佛教的不杀人戒内涵与表相,与外道意义是一样的,但其中仍有差别不同;譬如外道遮止他的徒弟们杀人,所以施设不杀人戒;佛也施设不杀人的重戒,可是与外道的施设不一样。举例来说,在《三乘唯识——如来藏系经律汇编》中有收录阿含部的《央掘魔罗经》:央掘魔罗生来英俊斯文,他的师父也很喜欢他,因为他的智慧非常好,他师父如果出去,就由他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虽然如此,你怎麽知道未来世那种外道见不会来破坏佛教?佛在世时有大威德,他们不敢来破,未来就会破你,所以得要尽破。善知识在书中告诉我们,写书跟一般度众时是不一样的;写书是为破邪显正——若不破邪,无以显正,所以除了将正确法义以现量、比量、圣教量铺陈出来之外,更将诸师的邪见落处拿来比对,让今时后世学人不再受其误导,不会再三炒作千古以来的同一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教教导要以慈悲来对待一切人,而不说爱。因为佛教看待爱,就是欣乐厌苦,是有着贪著的负面意涵,是染污的。像《大般涅槃经》中圣教:【爱有二种:一爱己身;二爱所须。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著。复有三种: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就是爱著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我及我所。或贪爱五欲境界而一心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分法要平实导师于2007年12月,在台南文化中心开示〈人间佛教的真实义〉时,有甚为详细的阐释。〔编按:《人间佛教》自本电子报50期起已开始连载。〕再者,若从诸地菩萨自身佛道的修证来说,地上菩萨乃是进入大乘修道位中,其中对于许多无生法忍的亲证及现观,乃是以在家身分来修行,较有因缘证得。例如:烦恼障习气种子的修除,以在家身分历缘对境较有因缘修除,因为众生多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他们只作经论考据分析,全无实修实证的结果,就会主张佛教只在人间,否定天界佛教及他方世界佛教的存在;而将佛教局限在娑婆世界的人间,不承认极乐世界等他方佛世界真实存在。可是十方三世有无量无数诸佛,也有无量无数佛世界,确实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有诸多大乘经典可为凭证,尤其《阿弥陀经》更是世尊不请自说。他们这种人间佛教的说法,与佛陀宣示佛教以人间弘传为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甚至可以这样说,就是拿佛法当作是一种知识,从未想过要在自己身中力行,更未将佛道中的果证,当作是今生以及未来无量世的目标,就只是单纯作学问,以学术研究的成果作为赚取生活之资的工具而已;那佛教就不一定是他所宗奉的信仰,他很可能是个异,甚至是个完全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7集学佛与佛学有何不同? (原标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教对自杀怎么看?问:受五戒、菩萨戒者自杀犯不犯戒?若以自杀手段往生净土,是否莲品会下降?而世俗法说者因阳寿未尽故会入枉死城或地狱受苦,是否为凭空捏造?若自杀无罪,那么世人因病苦、贫苦等烦恼而自杀,是否也是他的权利?虽不鼓励自杀,但也不应批评自杀,人只要不想活就可以自杀,无罪故。答:《优婆塞戒经》卷六:若自刑者不得杀罪。何以故?不起他想故,无嗔恚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答:佛教不以度化鬼神为主要目标,而是以人为主要对象;因为鬼神的福德大多不足以证道,人类之中则部份人可以具足见道的福德因缘。至于对鬼神的布施,其实并不需特别的方法,只需依照佛的指示出食,就足够了。至于为受施的鬼神咒愿……等,请依照施食佛事办理即可,不需要特别的仪轨与咒语。也请不必在此事上特别用心,以免未来生中出世弘法时,所度的众生都是见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释迦牟尼佛教导众生解脱于生死流转重病,非世间医师之所能为,故称为大医王,即是采用高超优雅的解剖方法解剖身体与心理,发现生命结构而获得解脱智慧与实相智慧。生命解剖学亦名生命结构学。解剖学是验证生命结构的动态性方法与过程,而结构学呈现一切生命结构有其不变性的事实。决定撰写《生命解剖学》这本书的因缘有些独特。我开始学佛时经常思考生命与命运的问题。例如一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吾人可以试想:现今如果没有佛教存在,也没有任何佛教经典存在,辟支佛应如何运用理性的观察与科学的论证解剖生命,发现生命的基本结构而获得解脱的智慧?辟支佛必须面对古今中外不同哲学家的论述,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对于宇宙与生命种种不同的解释,还要面对各种宗教对于生命各种希奇古怪的解释与理论。但这些宣称具有知识的哲学家、科学家或宗教大师们,却没有任何一位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小乘法不能称为佛法有些人就会认为说,佛教,事实上它的弘传是以出家人为主的,结果现在有很多在家人来弘传,那就有一点所谓的,僧俗颠倒的问题。颠倒僧俗的问题,他认为说在家人就是俗人,出家人就是僧宝,如果这样子,俗人跟僧宝颠倒了、混淆了,那这样传统的佛教能够维持下去吗?乃至会说现在很多白衣说法,很多居士在说法,这样子不是颠倒吗?其实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观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信佛到成佛,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呢?信仰佛教的佛受了三归依,归依佛、法、僧三宝之后,通常会自称为佛;如果更努力些,比起一般单纯信仰上的佛,更用心修学佛陀的法教,精进在道业上修持,例如受五戒、八关斋戒,甚至菩萨戒者,就会向别人表示自己是在学佛。学佛二字的意思,当然就是学着怎样成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过程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在目前的这种,是可以看得到,包含你去搜寻维基百科,也可以知道说阿含,它要问你,你问的是哪一种阿含?是佛教阿含?还是其他宗教的阿含?那我们来讲佛教的阿含,小乘人他们听的这样的典籍,就是属于小乘法。因为世间的人有很多根器,他偏小,所以你只能诱导他一点点这种大乘法。因为他们的根器小的结果,所以我们在大乘经典《大般涅槃经》可以看到,看到什么呢?就是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后,当众生正在为佛教做事时,我们不可置身其外,要与众生共行,这就是同事。所做的事情都是利益众生的行为,并且又与众生共同为佛教的永续流传而做事,对众生有利,叫作利行。利行等事都不是为了利益自己,而是利益现在的佛教,也利益未来世所有的佛门学人;但是做这些事情时不必单独由自己做,可以与众生共事一起来做,所以利行之事也可以同事。以这四种方法来摄受众生,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8所以我们护持正法的果报,那可是要胜过供养辟支佛无量倍的欸!因为佛教的,是可以教导众生行菩萨道乃至成就佛果的究竟法道。佛在《大般若经》中常说,度一个人成为菩萨,胜过度一万个人成为阿罗汉,更何况正觉同修会所弘传的世尊,还可以帮助众生开悟明心乃至眼见佛性,甚至还可以入地成为真正的不退转菩萨呢!因此,我们以后所有护持正法的功德,包括所有布施和修行的功德,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