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第四类称为讽颂,讽颂的意思就是以两句偈、三句偈、四句偈不等,来说明这个教法,例如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类似这个样子。第五类称为自说,自说的意思就是,为了让当来正法能够久住,圣教能够久住,所以不请而说,佛是不请而说的,譬如说这个《阿弥陀经》就是佛不请而说,类似这一类称为自说。第六类称为缘起或说因缘:因佛弟子请而说,因请而说;第二类、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佛教徒对全部佛经的态度怎么样呢,从前面的这些说明我们就知道了,一定要来知道,要以众生皆有如来藏,众生只有八个识,而三藏十二部的内容是如何,来当作基础来看待了。那么对于这个题目,我们就说明到这里了。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75集佛教徒对于全部佛经的态度怎样呢?>正德老师主讲 | admin 2020-02-18 |
![]() |
可是透过上面的解说,也许有人还不是很能够体会,我们不妨再来探讨一下:佛教跟其他的宗教信仰究竟有什么差别?用这样的探讨来加深诸位菩萨对这个信念的理解。一般人常常认为佛教其实只是种种的宗教信仰中的一种而已,跟其他宗教信仰并没有差别。常常有人认为修学佛法的目的跟信仰一般的宗教一样,就是要求平安、要求快乐、要求健康富足。所以说在家的学佛人就是追求家庭和乐、 | admin 2020-02-18 |
![]() |
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探讨的说:佛法当中不是也说有一个本体吗?人家在说灵魂是本体,那有什么不对呢?那你们佛教说有一个本体,那这个本体不就是灵魂吗?这个和灵魂有什么差别呢?这个当然是有差别的。为什么一般的外道还有古时候的人会认为说有一个灵魂祂是常住不灭的?这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外道他或有阴眼、或有天眼,但是因为没有断我见的缘故,所以没有办法辨别中阴身 | admin 2020-02-18 |
![]() |
关于法界实相最重大的错误邪知见,就是在舍报前被佛教界尊称为导师与大法师们所建立的邪见。假名善知识,他们把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当成是法界实相,当成是佛陀两千五百年前所教授、所要开示悟入的一代法教。这样如同生盲者,不见言见、未证言证,把佛陀一代法教,慈悲要开导众生悟入的法界实相,要众生亲证唯我独尊的自心如来真实如来藏心,错解成就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缘 | admin 2020-02-18 |
![]() |
如果已经深入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两大甘露法门,再把佛教、佛法和其他宗教,乃至科学、哲学、艺术等世间法相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只有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能够让人实证解脱,出离三界火宅,了脱生死;而其他世间所有一切法,却都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过去诸佛不但发现了宇宙以及生命一切诸法的根源----如来藏,也把祂的体性完全弄清楚了;并且依着祂的体性如实而修学 | admin 2020-02-18 |
![]() |
若能接受这一个观念,您对于解脱道的实修,一定会有成绩,此世必定证果;假使不能接受这个正确的观念,却仍然不愿脱离佛法,那么劝您只担任佛教外护的工作就好了,此世单修人天善法就够了。因为若不能接受正确的道理,不接受解脱的真相,而想要修证阿含道,将来一定会唐捐其功而痛苦不堪的;最可怕的是可能会因此而毁谤正法,造下谤法的大恶业,未来无量世中受苦无量。聪明而想 | admin 2020-02-18 |
![]() |
世尊从一开始出世弘法,在佛教的最初期初转法轮的时候,《阿含经》中就已经明说佛法不是外道所说的断灭见,也不是外道的常住见。所以世尊在佛经中,常常批评婆罗门教、《吠陀经》、新沙门的这个六师外道他们不如理之处,而且沙门佛法的基本就是强调五蕴无我。但是如果说万法皆空----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灭尽了一切却又说这不是断灭;那到底佛法要追求的是什么呢?佛法 | admin 2020-02-18 |
![]() |
(《杂阿含经》卷2)佛所说的法,是以万法的因为前提,然后才能说从因所出生的缘;如果不知因、不证因,那么根本就不是佛法了!但这正是现在许多的佛弟子修学佛法最大的盲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正觉同修会以外,南北藏传佛教几乎没有人能够真实的见道;因为没有了因,佛法就会成为无因的断灭论外道。世尊说佛法时,总是常常地说这个根本的因法;例如,最早期的《阿含经 | admin 2020-02-18 |
![]() |
但是我们现在要给大家说的是,现在佛教里面讲到的方法呢,有更进一步、更关键的方法,那就是要来看看我们所执着的那个我,也就是面对境界的时候,能够见闻觉知的那个我,到底祂的实况是如何?因为所有一切的苦苦、坏苦,乃至于我们刚才讲的行苦的本身,它不外乎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我在运行,所以我们才能够针对每一个境界,去感受那样子的苦存在。所以,今天我们要解决苦的问题的 | admin 2020-02-18 |
![]() |
在佛门有一些法师、居士们,也包括了假藏传佛教的行者们,都要将所谓的真心处于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状态,说那就是开悟了,已经证得涅槃,然后于死后,以这样的状态入涅槃;也就是说,他们要将生灭不已而能分别的意识心,处于一念不生的灵知状态,以此来证涅槃、入涅槃,可见他们所证的涅槃,是有分别的、是有见闻觉知的。然而这样的见解与说法,与佛的开示相违背,因为佛在《 | admin 2020-02-18 |
![]() |
声闻人的心态是想要赶快离开人间、入涅槃这样就没有烦恼;可是为何无法入涅槃?因为晚近的佛教,不论南传、北传都有一个盲点,那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入涅槃?他们都想要用意识心这个自我来进入无余涅槃,不知道无我才能入涅槃,有我是不能入涅槃的;这也就是说,想要把意识心带入涅槃,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涅槃之中没有意识心,所以意识心入不了涅槃,不知道这个道理就会盲修瞎练 | admin 2020-02-18 |
![]() |
有的人以为能够解脱生死就是学佛完毕,纵观元朝到现在,六百年来的佛教只剩下解脱道,而且还是不知道要断我见的错误解脱道,这也是佛教衰微的原因。会有这种衰微是因为没有大善知识出来教导,今天平实导师出来说法,大家终于知道学佛的方向和方法,知道学佛不是只有出离观成就解脱道,还必须要有安隐观才能成就佛道。阿罗汉虽然能够出离三界,只是自己想要迅速得解脱,对生死轮 | admin 2020-02-18 |
![]() |
而想要成就佛道,一定要有真实法才能完成,如果没有真实法,那就只能是想象的;所以,有没有真实法攸关佛教的命脉,可以说没有真实法就不是佛教!可是有谁知道佛教的真实法是在讲什么?直到平实导师出来弘法之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真实法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整个佛教的精髓核心就是在讲如来藏。六祖大师赞叹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宇宙中能出生万法的只有一个----就是 | admin 2020-02-18 |
![]() |
世俗谛告诉我们三界都是有为生灭法,那你就知道生天不是究竟的,不是死后生天就天下太平,永远在天上享乐,而是天福尽了还会掉下来;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佛教才是真正知道法界是什么,生天是怎么一回事。一般宗教的所知无法超越欲界六天,往上的色界、无色界只有佛教才有谈到,所以说佛教不是一般的宗教,而是整个法界的宗教。世俗谛所修的出离观就是二乘所修的解脱道,如何解脱 | admin 2020-02-18 |
![]() |
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识不难了知,大家都能够清楚地知道;但会讲到第七识、第八识的,唯有佛教。为什么其他宗教都说六识论,唯有佛教跟人家不同而说八识?因为这是佛来人间告诉我们的,佛才知道一切众生都有八个识,不是六个识而已;所以,六识论不是佛教,八识论才是佛教,这是千古定义,不可怀疑。怀疑佛教的八识论,您就找不到佛教在哪里了。为什么六识论的人不相信八识论?因 | admin 2020-02-18 |
![]() |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样的人在学佛?佛教是古老的宗教,可是在今天也是被误解最多的宗教。许多穿着西装笔挺的高级知识分子,想要在佛前拿香跟着对拜,勉强可以;可是叫他五体投地对佛磕头顶礼,这就有点为难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认为拜佛是落伍的事,是老人家已经与世无争最后的归宿,要我这个青年菁英不努力追求富贵钱财而去拜佛,未免太消极了;讲白一点,学佛是失去社会 | admin 2020-02-18 |
![]() |
有人问到:佛教说众生平等,既然是众生平等的话,佛跟众生有没有差别呢?也就是说,既然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应该佛跟众生是没有差别的。所以问说:佛与众生有没有差别?这里我们必须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先探讨一下,佛跟众生如果没有差别的话,会怎么样呢?表示说一切众生现在就是佛了。可是我们从事实上来看的话,一切众生是众生,但是佛是佛。因为佛必须要经过三 | admin 2020-02-18 |
![]() |
佛教的本质是什么呢?佛教的本质就是,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我们要以一段经文来为大家说。在《央掘魔罗经》中这么说:佛告文殊师利:‘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为无量烦恼覆,如瓶中灯。’(《央掘魔罗经》卷四)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是因为颠倒妄想烦恼,不识自心如来藏,而于三界中生死轮回。这个就好像前面经文所说的:因为众生都有如来藏,可是因为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我们修学佛法应该要进入正确的佛法殿堂里面,进入真正的佛教里面,因为佛教这个名称它不是专利权,因为没有人能够来验证这个,所以很多人就可以假冒佛教的名义来欺骗众生,所以我们在五浊恶世里面就要具有这个智慧,来区别善恶,来分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佛教,什么是外道的徒众,什么是外道之法。------《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010集受持三归之行(二)>正礼老师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