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优婆塞戒的受持——恭录自《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受戒品》第十四一、受优婆塞戒的条件和资格二、如何受优婆塞戒?三、优婆塞戒之六重二十八轻 二、如何受优婆塞戒?〖善男子!若人欲受优婆塞戒增长财命;先当谘启所生父母,父母若听,次报妻子、奴婢、僮仆;此辈若听,次白国主;国主听已,谁有出家发菩提心者,便往其所,头面作礼,软言问讯,作如是言:&lsq 三摩地

2018-07-23

  三、优婆塞戒之“六重二十八轻”六重〖“既授戒已,复作是言:‘优婆塞者,有六重法。善男子!优婆塞受持戒已,虽为天女乃至蚁子,悉不应杀;若受戒已,若口教杀、若身自杀,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优婆塞、旃陀罗优婆塞、垢优婆塞、结优婆塞,是名初重。’”〗语译:戒子对于五戒已经少分、 admin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中有一段世尊与善生菩萨的对话。善生菩萨问:世尊!云何名智者?世尊回答到:善男子!若能善发无上大愿,是名智者。那么,菩萨要如何发大愿才是有智慧的人呢?这边我们再看一下这一段,佛说: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已,身口意等所作善业,愿为众生将来得果一切共之。菩萨摩诃萨常亲近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供养恭敬,谘问深法,受持不失。这一段佛开示了说:大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五有说:【或有说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堕三恶道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身口意业各别异故。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胜妙宝故;若入地狱,身受苦恼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人中亦复如是。若谓饿鬼何缘独得?以其本有爱贪悭,故堕饿鬼;既为饿鬼常悔本过,思念欲得 三摩地

2018-07-22

【若优婆塞常能出至寺庙僧坊,到已亲近诸比丘等;既亲近已,谘问法味;既问法已,当至心听;听已受持忆念不忘,能分别义;分别义已,转化众生,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优婆塞戒经》卷六)延续了我们之前所说的,您三归五戒之后,如实的四种修,慢慢地逐分去证得解脱果,趣向远离生死过咎、趣向于涅槃安乐。这段就是告诉我们继续下来的话,我们要有自利利他的行为,所以这里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受戒品〉里面说到: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人民凡所食噉不得色力,是人恶果殃流万姓。(《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有一个大恶人,以他造恶的因缘,就足以使得身边的人一起受灾受难。在卷第五〈杂品余〉里面也说到:身口意业,各别异故。就是说各人的因果是各人自行了了,就算是爸爸造了恶业,儿子也不能代为承受;所以业是不能代受的。又譬如说,佛菩 三摩地

2018-07-22

关于假名菩萨以及实义菩萨的内涵,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当中,有作非常详细的开示;在之后的节目当中,也会有老师再作详细的解说。虽然一般只有在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才又尊称为菩萨摩诃萨,也就是大菩萨;但是已经实证第一义谛,七住位以上的实义菩萨,因为已经进入到佛法的内门之中,此后可以一直依止所亲证的如来藏,来修学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地上菩萨的道种智,一直到成为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只要是佛弟子们,不管是出家、在家都要持守五戒;所以,五戒有的时候又被叫作优婆塞或者优婆夷五戒,意思是说在家的佛一定要持守,那当然出家人就更要遵守。如果选择要走声闻相出家的修行方法,那就要接受沙弥戒(女众是沙弥尼戒)。通常佛教的僧团,最小能够接受七岁的小孩子出家,那叫作驱乌沙弥;意思是说年纪太小了,没有办法作什么事,只能够为僧团作一些简单的像赶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的修行人可以分为在家和出家两类,总共又可以分为四众,也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和比丘尼是指说,他外表现出声闻出家相的这些男众和女众,也就是离开了家庭,接受了出家的戒律,剃光了头、穿着袈裟而行乞食法的这一些沙门僧人;而现在家相的男众,则叫作优婆塞,现在家相的女众叫作优婆夷。现在家相的佛,现在都被大家叫作居士。我们看很多这个佛法的道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再回到问题上来,这样的三界,到底是谁创造出来的呢?在《优婆塞戒经》里面,佛说:若有风云为持大水,阿修罗宫、大地、大山、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悉因众生十业道故。(《优婆塞戒经》卷六)意思是说:我们看看这个世界,风生云起然后降下大雨,在风雨之中执持着大量的水分,可是这些事情是怎么来的呢?又好像这样的大地、山河,乃至于饿鬼道、 三摩地

2018-07-22

比如说在《妙法莲华经》卷六〈如来神力品〉当中,这样子记载,说:【尔时,世尊于文殊师利等无量百千万亿旧住娑婆世界菩萨摩诃萨,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人非人等一切众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于无量无数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亦复如是出广长舌,放无量光。……其中众生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佛教戒律不仅只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还有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戒,以及出家、在家都可受持的菩萨戒。能够弘通佛教戒律的律师,就如同前面所说佛教中的法师一样,不以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为限。而为人授戒的这个戒师,依照《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二里面,佛有这样开示,说: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依照释迦牟尼佛在《优婆塞戒经》卷五里面有关于三归依的开示,佛陀这样讲,佛说:【善男子!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如汝所问:云何三归依者?善男子!谓:佛、法、僧。佛者:能说坏烦恼因,得正解脱。法者:即是坏烦恼因,真实解脱。僧者:禀受破烦恼因,得正解脱。】(《优婆塞戒经》卷五)受三归依代表着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受,以及依 三摩地

2018-07-22

天人师是说,佛陀祂不只是能够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佛门的四众来说法,为四众之师;所有的天上、人间、魔王外道,欲界、色界的释梵天龙,也都归命于佛陀而依教奉行,都是佛陀的,因此就称佛陀为天人师。那佛呢?就如同佛陀在经中祂自己这样子说,祂说:世所知者,我能了知;世所观者,我亦能观;所得灭者,我亦得灭。我具一切智,一切了知。我从无数劫种种修行,远 三摩地

2018-07-22

比方说在《优婆塞戒经》里面,佛陀就已经有开示菩萨们说,虽习外道的经典,学习外道的经典是为了要破除邪见,为了要出胜邪见;所以,佛陀其实告诉们说,本来就有所谓的破斥外道的观点存在的,像这样子的菩萨,佛陀尚且称他为实义菩萨。所以,为了要建立众生的正知正见而破斥外道,这个行为本来就是菩萨所当为的;而不应该在这个点上面,用所谓的说他人的不是这一点,来说这个菩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引用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中,对于读诵的解释:读是了解经中的义理;诵是读不懂,而把它作为早晚课诵的内容。所以读诵包括了解经中的义理与课诵。即使是课诵,一般人在诵经的过程当中,也多少会同时思惟其中的法义,因此除了诵之外,也有读的成分在里面,而不只是把诵念出来而已。所以无论读或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去了解经中的义理。有人会提出这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四)如同有人会说阿坻耶语,也就是上古时代的梵语。这个阿坻耶语呢,是上古时代人所说的话,现在今日已经没有人使用这种语言了。但是因为世间的人代代相传,次第相续的传下来了,所以还是有少数人会讲这种阿坻耶语。有智慧的人可以说:现在的人说阿坻耶语,这是阿坻耶语,也可以说这不是阿坻耶语。因为就现世而言,已经没有人使用阿坻耶语了,这种语言只有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说,佛经里面《优婆塞戒经》卷七里面就这样讲:【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七)在这一段话当中讲的就是说:如果有人他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然后他也知道说造了善恶业就会得到果报,也就是种善得善果、造恶得恶果;但是,他造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1)有的菩萨他生起悲心的原因,是因为看见众生五根不具足,他的生活很惨淡。五根不具足的人——例如盲、聋、瘖、哑,这些大多都是过去世谤法的地狱罪等等所剩下来的余报势力;当他五根不具足的时候,他的意识功能是会降低,他谋生的时候也会增加很多的困难度。也许有人说:我们很少看见五根不具的人啊!其实我们是常常看见而不知道那就是五根不具。五根不具 三摩地

2018-07-22

问:本会是否可以出版一专讲戒律之书,内容涵盖如《菩萨优婆塞戒经》、《梵网经》、《菩萨璎珞本业经》、《菩萨地持经》…等,书中仔细剖析各戒律,还有易淆讹、轻忽、易犯…等细微处,并详加例证,以提升大众对于戒律之知见;增益大众之道行和福德资粮;并避免大众有退转及谤三宝、谤师…等过失。谢谢。答:正智出版社将会出版平实老师的《菩萨优婆塞戒经讲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