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八戒斋品〉第二十一语译:善生菩萨为我们请问:世尊!如果有人能受三皈斋的戒法,未来将会得到什么样的果报?佛开示说:善男子啊!如果有人能够受三皈依,应知他所得的福报不可穷尽啊!佛又举例说:迦陵伽国有七宝的宝藏,这宝藏的地点名称叫作宾伽罗,迦陵伽国人民不管大小男女,有人七天之中以车子或象马驼驴来挑担回去,有人七个月之中每天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六)我们来先看这一段,这段佛说,一切的布施里面,无畏施是第一;因此佛说,这个五种最大的布施就是五戒。这五戒指的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那这五戒持了这五戒,能令众生远离五种怖畏,所以这五戒就是五种无畏施。离哪五种怖畏呢?第一个、如果是持不杀戒的话,就能够让众生远离命根毁损、命根损坏的怖畏。因为像众生—&mdas | 三摩地 2018-07-22 |
|
据《菩萨优婆塞戒经》所示: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初禅者),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其中复因受施者为贫穷田、功德田、报恩田而有差别。布施之人心态不同,果报亦异;有人施时求受者后时回报,有人施时求来世生天或得财利;有人以未悟故,施时求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关于布施的因果相,《优婆塞戒经》中有很详细的说明,这部经的详解可能会在年底出版第一辑,请您自行阅读,应该会有更深入的了知。另,政府依法课遗产税,是世间法律所定;政府依法保护人民,人民依法纳税;这是相对的义务,应算是交易的一种,并不是布施,与来世福报无关。-----《正觉电子报(第27期)》般若信箱问八 (原标题:财产交税或分给子孙,算不算布施种福田) | 三摩地 2018-07-22 |
|
利益众生以后,那世间福很大,佛在《优婆塞戒经》讲过了:你买个包子布施给一条狗,来世还得百倍报;布施给破戒人,来世还得千倍之报;布施给一个外道的离欲者,那可就是百万报。如果是佛法中不破戒的人,你布施了一家持戒很清净的寺庙里的向道师父,来世可得千亿报。那你想想看,这福德真的很大嘛!如果你去布施给初果以上的圣者,那可是无量报。你把这一生实现的那一部分足够 | 三摩地 2018-07-22 |
|
《优婆塞戒经》里也讲: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何等为五。一者乐杀。二者乐盗。三者邪淫。四者妄语。五者饮酒。有这几种事情,恶缘众多,感召聚集恶果。现世就难以增长福报。当然这个道理不仅仅用在这里。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涉及到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们是一个雇员,老板交代个任务,本来是应该份内的事情。有人就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这个心念感召的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布施的时候,人们常常在布施后而生起了悔心,有哪些原因会让我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的福德呢?我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的布施,而得到大福德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开示说:【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这意思是说:布施了以后,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北凉中印度三藏法师昙无谶译《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集会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尼、千优婆塞、五百乞儿俱。尔时会中有长者子,名曰善生,白佛言:世尊!外道六师常演说法,教众生言:‘若能晨朝敬礼六方,则得增长命之与财。何以故?东方之土属于帝释,有供养者,释提桓因则为护助。南方之土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二<发愿品>第七善生言:世尊!是三十二相业,谁能作耶?佛言:善男子!智者能作。世尊!云何名智者?善男子!若能善发无上大愿,是名智者。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已,身口意等所作善业,愿为众生将来得果一切共之。菩萨摩诃萨常亲近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供养恭敬,咨问深法,受持不失。作是愿言:‘我今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友,宁无量世受大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摄取品>第十三善生言:世尊!菩萨具足二庄严已,云何得畜徒众?善男子!应以四摄而摄取之,令离诸恶,增诸善法;至心教诏犹如一子,不求恩报;不为名称,不为利养,不求自乐。善男子!菩萨若无如是等事畜者,名弊恶人、假名菩萨,非义菩萨;名旃陀罗,臭秽不净,破坏佛法。是人不为十方诸佛之所怜念。善男子!菩萨若能随时教戒,所言时者贪恚痴时:起贪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四<六波罗蜜品>第十八善生言:世尊!如佛先说供养六方,六方即是六波罗蜜;是人则能增长财命。如是之人,有何等相?佛言:善男子!若能不惜一切财物,常于他人作利益事;念于布施,乐行布施;随有随施,不问多少;当行施时,于身财物不生轻想;净施不择持戒、毁戒;赞叹布施,见行布施欢喜不妒;见有求者,心则悦乐,起迎礼拜施床命坐;前人咨问,若不咨问 | 三摩地 2018-07-21 |
|
《优婆塞戒经》卷五<杂品之余>第十九之余善男子!若复有人,于身命财悭吝不施,是名为悭;护惜悭人,不施之心、不生怜愍;留待福田,求觅福田;既得、求过,观财难得,为之受苦;或说无果、无施、无受,护惜妻、子、眷属等心,积财求名,见多生喜,观财是常,是名悭垢。是垢能污诸众生心,以是因缘,于他物中尚不能施,况出自物?智人行施不为报恩,不为求事,不为护惜悭贪之人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六<五戒品>第二十二善生言:世尊!何等之人得三归依?何等之人不得三归?善男子!若人信因、信果、信谛、信有得道,如是之人则得三归。若人至心信不可败,亲近三宝、受善友教,如是之人则得三归,优婆塞戒亦复如是,若能观是优婆塞戒,多有无量功德果报,能坏无量弊恶之法;众生无边受苦亦尔,难得人身;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信心,虽得信心难遇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第七<业品>第二十四之余善男子!众生作罪凡有二种:一者恶戒、二者无戒。恶戒之人,虽杀一羊及不杀时,常得杀罪;何以故?先发誓故。无戒之人虽杀千口,杀时得罪,不杀不得;何以故?不发誓故。是故一切善、不善法,心为根本;因根本故,说诸比丘犯有二种:一者身犯、二者口犯,无心犯也。如是戒者,时不具足,支不具足,则不得戒。譬如钻火,有燧、有力、 | 三摩地 2018-07-21 |
|
而解脱果是三乘佛法的共道,也是菩萨所必须修证的佛法,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声闻、缘觉因为解脱智慧出离三界生死轮回,而大乘行者是先证得如来藏真心,依般若智慧修正佛菩提道,获得究竟解脱。解脱道的行者们想要实证无我,断除一念无明,主要的就是断除身见、我见、我执,即从观五蕴皆空断除轮回生死的根本;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陀也在《优婆塞戒经》中说,发菩提心故名菩萨。可以见得,能够发起成佛的大菩提心才能够称为是菩萨。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菩萨的,只是具足凡夫异生性的佛弟子,最多只能称为是假名菩萨、名字菩萨。即使是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其实也都还是属于新学的凡夫菩萨;一直要到般若正观现前,成为位不退的七住位菩萨,才能称为是久学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说: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优婆塞戒经》卷五)我们也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来检验一个人是不是真心的归依三宝。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说: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优婆塞戒经》卷五)我们也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来检验一个人是不是真心的归依三宝。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陀也在《优婆塞戒经》中说,发菩提心故名菩萨。可以见得,能够发起成佛的大菩提心才能够称为是菩萨。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菩萨的,只是具足凡夫异生性的佛,最多只能称为是假名菩萨、名字菩萨。即使是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其实也都还是属于新学的凡夫菩萨;一直要到般若正观现前,成为位不退的七住位菩萨,才能称为是久学菩萨。但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在《优婆塞戒经》卷六中讲到,【若优婆塞常能出至寺庙僧坊,到已亲近诸比丘等;既亲近已,谘问法味;既问法已,当至心听;听已受持忆念不忘,能分别义;分别义已,转化众生,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您三归五戒之后,如实修行,就会慢慢地逐分去证得解脱果,趣向远离生死过咎、趣向于涅槃安乐。这段就是告诉菩萨们,要有自利利他的行为。所以佛经中说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其实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