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当中有更详细开示:业是如何来的?如何是业障?并且当中开示往世与今世的差异,无记业以及有记业中善恶品的差别,说明身口意行对于业与道之影响,作罪与无作罪之间的差别,净果、杂果……等诸多有关的法义,欲发心成就佛道者,务必对于业、道……等种种法义了知清楚,此处篇幅有限,不便一一说明,请各位菩萨至全省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五)佛说:善男子啊!菩萨行布施的时候,要远离四种过失罪恶之法:第一种,用破戒的手段所获取的财物拿来布施,这是不对的。第二种,心中存著种种的怀疑之心而行布施;怀疑自己、怀疑别人,怀疑布施这一件事,种种怀疑的心交错在一起,这就叫作疑网。三者,心有邪见而布施。例如为了生天享福,为了获得大势力,为了来报仇等等而行布施。第四种,心有悭悋而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五有说:【或有说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堕三恶道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身口意业各别异故。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胜妙宝故;若入地狱,身受苦恼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人中亦复如是。若谓饿鬼何缘独得?以其本有爱贪悭,故堕饿鬼;既为饿鬼常悔本过,思念欲得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平等施也是大福德与大功德,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也有说:善男子!如人买香:涂香、末香、散香、烧香,如是四香,有人触者、买者、量者,等闻无异,而是诸香不失毫厘;修施之德亦复如是,若多若少、若麁若细,若随喜心、身往佐助,若遥见闻心生欢喜,其心等故,所得果报无有差别。善男子!若无财物,见他施已,心不喜信,疑于福田,是名贫穷。若多财宝自 三摩地

2018-07-22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中亦有关于百福的介绍,我们接下来就引用这些资料来为大家说明如何修百福,如何在行十善的时候配合运用十种思惟,让我们的福德能够飙涨而迅速。《优婆塞戒经》卷1〈修三十二相业品第6〉: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中的解释如下: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2〈二庄严品〉第12云:【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因此布施、持戒、生天之法乃学佛当菩萨者应该时常精进修行的。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第98页中说:修菩萨行,当然要念念想到布施,要随时随地布施:起了妄想,就把妄想布施掉;起了贪,就把贪布施掉;起了瞋,就把瞋布施掉。这样子念施,对你不能得利吗?财施上也一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佛陀在《优婆塞戒经》中有开示说:【或有人言:如来先得牛王眼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乐以善眼和视众生,是故先得牛王眼相,次得余相。】(《优婆塞戒经》卷1)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没有以慈眼来看待众生,反而经常杏眼圆睁地来瞪视别人,那会得到什么恶报呢?想必我们的人缘会很不好!那如果又以恶眼来瞪视已发菩提心之人,那个果报可就严重了。佛陀在《大乘方广总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修三十二相业品〉云:【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绕。……菩萨常于无量劫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业,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也。】(《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这段里面所说的摩诃萨,是指大菩萨的意思。但是到底哪一阶位的菩萨才能称为摩诃萨呢?这在经典中会因时、因地的不同而有 三摩地

2018-07-22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二庄严品>第十二)〖善生言:世尊!菩萨已受优婆塞戒,复当云何供养三宝?善男子!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功德田者,从得暖法,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贫穷田者,一切穷苦困厄之人。如来世尊是二种福田:一报恩田,二功德田。法亦如是,是二种田。众僧三种:一报恩田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生怜愍故给施贫穷;舍烦恼故施于福田,成功德故施于贫穷;增长一切乐因缘故施于福田,欲舍一切苦因缘故施于贫穷。当菩萨摩诃萨具足了福德与智慧的庄严之后,所 三摩地

2018-07-22

此外关于布施所引发之功德果报,《优婆塞戒经》卷四有如是描述:若有于财、法、食生悭,当知是人于无量世得痴、贫报。如上观之,此世之贫困、愚痴及怖畏,系因过去累世不行布施而得此恶果。今闻此言,行者应生布施之心,努力作为,不唯求来世人天善果,更为修行累积资粮,否则如贫者日贫,无本生息故,欲求修行,难有可为。若能行布施,则如大正藏中古逸部的《天请问经疏》卷一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施时亦复如是,一念具足如是六事;——《优婆塞戒经》(二庄严品)第十二菩萨起心动念想要布施时,一念之中也是具足六度的。所以菩萨一念欲施之时具足十二因缘,也具足六度。菩萨一念心起想要布施,在这一念施心中就已经把悭心布施出去了,布施到解脱的彼岸,这布施度已经成就了。能起这个心念去布施,是奉持佛所开示、传授的菩萨戒来利乐有情,所以在这一念之中就 三摩地

2018-07-22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二庄严品>第十二  (原标题:六念法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戒有一生受者,如《菩萨优婆塞戒经》之六重二十八轻戒。余皆尽未来际受,生生世世随于学人乃至成佛,不失戒体,故一受永受,无有舍法,非如出家声闻戒之有舍法。尽未来际受之菩萨戒,其戒相或增或减,大同小异,各依不同戒经而有小差别,依据经律为:菩萨璎珞本业经,梵网经,地持经,喻伽师地论。菩萨戒都是满分受的,没有像菩萨优婆塞戒中有少分受的,多分受的,所以正式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一个人如果有五种事情存在的话,这个人就不能增长财命。哪五件事呢?第一、好乐杀生:当他看见众生时就想要把他杀来吃掉。第二、好乐偷盗:喜欢偷窃别人的财物。第三、邪淫:女人不安己室,或者男人在外勾引别人家室。第四、常常喜欢说谎:就是妄语欺瞒别人。第五、喜欢一天到晚喝酒。这五件事的因果是怎么回事呢?一切众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施时亦复如是,一念具足如是六事;——《优婆塞戒经》(二庄严品)第十二菩萨起心动念想要布施时,一念之中也是具足六度的。所以菩萨一念欲施之时具足十二因缘,也具足六度。菩萨一念心起想要布施,在这一念施心中就已经把悭心布施出去了,布施到解脱的彼岸,这布施度已经成就了。能起这个心念去布施,是奉持佛所开示、传授的菩萨戒来利乐有情,所以在这一念之中就 三摩地

2018-07-22

以下均节选自《优婆塞戒经》(六波罗蜜品)第十八〖善生言:世尊!如佛先说供养六方,六方即是六波罗蜜;是人则能增长财命。如是之人,有何等相?佛言:善男子!若能不惜一切财物,常于他人作利益事;念于布施,乐行布施;随有随施,不问多少;当行施时,于身财物不生轻想;净施不择持戒、毁戒;赞叹布施,见行布施欢喜不妒;见有求者,心则悦乐,起迎礼拜施床命坐;前人谘问,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除了别别解脱以外,综合全部的戒法来说时,也有各种不同;譬如有人具足一种戒,所谓随顺别解脱,那就是受菩萨优婆塞戒,或受梵网等大乘菩萨戒,这是具足一种戒。如果有人具足两种戒,譬如受戒之后又证得了初禅、二禅乃至四空定等,那他就同时具有定共戒了,这叫作具足二种戒。或者有人具足三种戒,譬如证道之后得到无漏戒,名为道共戒;若是受菩萨戒加上得禅定,又加上见道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讲记这一段还是在讲布施的微细因果,对一切菩萨而言,都是非常切身的事项,大家都得特别注意用心听闻与思惟。如果身为菩萨道的教授师,而不为人解说在家菩萨行施的重要,他就是在耽误随学者的菩萨道修行。因为菩萨道的成就,要以福德为基础,不管是三贤位外门或内门的六度万行,或初地至十地的十度万行,都是以布施为首。乃至出家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六波罗蜜品)第十八善男子!什么叫做到彼岸呢?这就是说,布施到彼岸的意思,应当让佛弟子们了解如何是布施而到彼岸,因为大乘法的到彼岸和二乘法的到彼岸大不相同。二乘人说他们到了解脱生死的彼岸,其实是方便说,他们哪有到彼岸?因为真正的到彼岸是你十八界还没有灭,就已经亲证涅槃的实际,那才叫作到彼岸。换句话说,在五阴的你、十八界的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