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以前有人跟我建议说:不要讲《优婆塞戒经》,讲《维摩诘经》就好啦!我说:《维摩诘经》当然要讲,但是我得要先讲《优婆塞戒经》;假使菩萨戒没有弄清楚,怎么修菩萨道?他们不想听《优婆塞戒经》,因为我打算讲《优婆塞戒经》时他们已经开始有私心在暗中运作了,所以他们反对我讲这一部经。当时《楞严经》都还没有讲完,正好讲到十习因的因果,所以每次讲完后都有人脸是黑的或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六)延续了我们之前所说的,您三归五戒之后,如实的四种修,慢慢地逐分去证得解脱果,趣向远离生死过咎、趣向于涅槃安乐。这段经文就是告诉我们继续下来的话,我们要有自利利他的行为,所以这里经文说“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这个标题我们把它设为“自利利他”,其实它所说的内容就是四种法要,或是所谓四预流支。四种法要,这是引用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不断的生死苦恼,无量世的生死就是众生最大的苦恼,而众生会受这些大苦恼,都是为了一个烦恼:我见。单单只为了一个我见烦恼,所以在无量生死中受大苦恼。四种住地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我见烦恼),以及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四种烦恼,归根究柢仍是基于我见而有的。譬如欲界 三摩地

2018-07-22

业与大家息息相关的,懂得业报的原理,也懂得转业的方法,成佛之道便能迅速完成!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对业有非常具体的描述,佛说:无量世界一百三十六地狱处,无量畜生、无量饿鬼,皆因业作;人、天亦尔。无量众生获得解脱,亦因于业。1、业的种类:是业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业有四种:一者时定、果报不定,二者报定、时不必定,三者时定、果报 三摩地

2018-07-22

在《优婆塞戒经》卷5,佛就回答善生优婆塞:何因缘故受三归依?佛说:【善男子!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佛的意思就是说:受三归依的目的就是要破除流转生死的无量苦,为了要断尽一切的无明烦恼,领受涅槃的无上寂灭妙乐,以这样的因缘才来受三归依。外道的一神教,当然不知道有三宝可以归依,自然无法破除流转生死的无量苦,以为说上了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六”这整段经文,我们简单用一行话把它浓缩起来叫作:“一个优婆塞受了三归五戒开始要修行,初始修行当先立制,也就是要自誓作戒;然后由于这样子的一个作法,可以让您依于遵守五戒,依之修行而证得五果。”这整段的经文,如果我们把它跟正觉同修会一般会跟学员菩萨们在演说的时候,用四种修来容括这一个我们初始修行的重点,那就是: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来看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有智之人既受戒已,当观三事不作恶行:一者自为,二者为世,三者为法。”这里面开示要我们从三个方面去了解,以便能够不造恶业,乃至能够持戒不犯。第一个“自为”,相信大家都听过圣教里面的开示:“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因此,因果道理的正确了解,对于持戒者来说是非常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名义菩萨品)第八大乘法中有名义菩萨和实义菩萨二种,名义就是定位的意思,以某名确定他的位子;就好像法律一样,比如你想要拍卖债务人的财产来抵债,要先取得执行名义。如果没有取得执行名义,你有本票、债权、借据、支票都没有用,有抵押权也不能拍卖;你不能拿着借据、支票、本票要求法院依抵押权帮你拍卖,要经过取得执行名义的过程才能拍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名义菩萨品)第八想要成为实义菩萨还真的不容易啊!有很多的条件。这一小段中就说有十种条件。第一种是要能听受很深妙的义理,不能满足于人天乘的善法。假使有人说法时这么说:你不要贪心,对人要和蔼,大家一起帮助社会、净化社会。这都是世间法的人天乘善业,都不是深妙的佛法教义。也许有人认为他们正在弘扬深妙法义,如此开示:你要时时保 三摩地

2018-07-22

思路:根据经论,从器世间的成住坏空(这部分对现状的描述,可以参考十方论坛有过的一个帖子,对照了现代天文物理所观于佛经的描述,非常一致,推断了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乃至须弥山的所指;这里就会涉及到神通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辨析佛教对神通的态度;关于器世间的描述和器世间的成住坏空,也可以引申出佛教的世界观,这部分可以参考甘愿做菩萨系列的内容),引申一切唯心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因为声闻、缘觉、佛菩萨觉悟的内涵各自不同,故菩提有三乘的差别。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人;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圣菩萨乃至究竟佛。是故《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所以说菩提和菩提道不是一个概念,菩提泛指声闻、缘觉、佛菩萨所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禅波罗密品》)[今译]善男子,如果能看到怨家一丝一毫的善处,不追究他的恶处,这人就已学会了慈悲。如果怨家,假如有病苦,能前去问候,探望,治疗其病患,供给他所需之物,应当知道这个人能很好地修行慈悲。▲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金刚经》)[今译]菩萨对于所作的福德,不应该贪恋执着,因为福德也是虚假不真实的,所以说菩萨不接受 三摩地

2018-07-22

阿那邠坻长者之子,虽为八千金钱受戒,亦得无量功德果报;善男子!为财受戒尚得利益,况有至心为于解脱而当不得?】——恭录自《菩萨优婆塞戒经》(五戒品)第二十二语译:【善男子!后世众生身长八丈,寿命满足八万四千岁;是时受戒,复有于今恶世受戒,是二所得果报正等。何以故?三善根平等故。】持五戒一定可以保住后世再得人身,因为持五戒的人有大福德。为什么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今生能感召「相貌庄严报」,关键在于过去生的我们种下的善行,而这些善行也需符合「果报成定数」的必要条件才行,在《优婆塞戒经》卷7〈24业品〉提到:「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以白话来说,就是要充分「练习」善行,将善行成为一种「惯性」,才能成就善果。那我们从几则中来思考有哪些善行能成就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修道当求解脱分功德以快速大量显现自身无漏功德;;所谓解脱分,简单而言即是指能如实断除我见、证无生忍而不退者,详情请看以下:《菩萨优婆塞戒经》(解脱品第四)【【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有修悲者,当知是人得一切法体诸解脱分。善生言:「世尊!所言体者,云何为体?」「善男子!谓【身、口、意】,是身口意从方便得。方便有二:一者【耳闻】、二者【思惟】。复有三种:一者【惠施】 三摩地

2018-07-22

——节选《优婆塞戒经讲记》 (原标题: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佛陀在经典中说如果有人有很多财物,应该要先供养父母,然后再供养师长、和上、年高德劭的长者、已实证的修行人,还有供给远行或远来之人以及生病的人,并且言语要柔软,而且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里面有这样的内容,善男子!菩萨若能随时教戒,所言时者贪恚痴时,起贪结时,当为种种说对治法令得除贪;余二亦尔。也就是说,实义菩萨以法布施,使得众得到利益与安乐,并且要随时教导与教诫。四摄法中的爱语,最殊胜的就是应时说法,让众乐于听闻受持,如说而行发起功德受用。所以随时教诫就是应时说法,应时说法就是爱语;要随着起贪结、或起瞋结、起痴结时, 三摩地

2018-07-22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第124─125页中解释:如果能以衣服、饮食、卧具、房舍或者生病时以汤药供养父母,乃至有能力的人以财宝供养,并且要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才是如法的供养东方,具备了受戒的第一个条件。佛门中常常有这样的在家:克扣父母的供养而去外面布施,这是假名布施,后面佛会说到。真修布施的人,应当克扣自己的享受来布施,对父母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世尊为我们开示《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优婆塞戒经》等等。另外,《地藏菩萨本愿经》更是世尊为了报答母亲因为生祂而往生的恩德,亲自到忉利天宫来为母亲以及诸大众开示地藏菩萨过去世孝亲的因缘,以及因果报应的道理,所以《地藏经》又常被称为佛门的孝经。除了孝养父母、敬事师长之外,世尊也在诸经中教导我们要和顺妻子、忠信怀义、敦修礼让、谦敬于人。这些道理和我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