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许多佛典,如《金刚经》、《优婆塞戒经》、《佛说阿弥陀经》等,开头是这样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祗树给孤独园”正确的读音是:“qíshù/jǐgūdú/yuán”,这个园林是怎样由来的呢?当给孤独长者去拜访一位好友,这位好友却没有专心招待他,半夜里一直在忙活儿;忙什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之中,善生菩萨问说:世尊!何因缘故得二庄严?世尊开示说:善男子!菩萨修集六波罗蜜,便得如是二种庄严:施、戒、精进,名福庄严;忍、定、智慧,名智庄严。(《优婆塞戒经》卷2)换句话说,菩萨应该修集布施…等六波罗蜜,才能初步福德与智慧的庄严。而其中的布施、持戒、精进度,是属于福德庄严;忍辱、禅定、智慧度,是属于智慧庄严的范围。譬 三摩地

2018-07-22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优婆塞戒经》卷2)为什么是自他庄严的原因,上一次的菩萨正行之中已经先概略为大家说明了。接下来,因为善生菩萨启请的缘故,所以世尊接着就回答:菩萨应该要具足福德、智慧二法,才能够在佛菩提道上自他庄严。从表面上看 三摩地

2018-07-22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中,有一段是:【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优婆塞戒经》卷2)先说说庄严这一词,这在佛教界中是使用得非常频繁,而且在经论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学佛之后也会常常挂在嘴边。但是随着前后文的不同,所显示出来的意涵也就会有所不同。我们就先来看看经论中所使用的庄严的例子,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2)在这里,佛陀教导我们大家要在菩萨因地时发愿,也教导我们发愿的因果、原理等等。善生童子问:世尊!这三十二大人相的福业是谁才能作呢?善生童子在这边问的三十二大人相的福业,是谁才能够作?因为修这个三十二大人相,并不是一般人能够作得到的。可是,有一种人家财万贯,但是他们全家每个月供养三宝才几百元的台币,就觉得是很大的数目了;但在世间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2)佛法上有所谓的四悉檀,世尊的开示中,有时候是针对某些人,有时候是在事相上或者是在义理上来说明,而更常常的是事相上、义理上都同时兼顾。可是,一般众生往往只看到事相上的层面,就执取片面的意涵,有时候就称为这种情况叫作依文解义。从字面上的意思看来,在家的菩萨要修集福智庄严,是要比出家的菩萨更来得困难,佛世的时候不妨也是这样;因为出家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说:善男子!复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化怨雠,二者化时不厌,三者要令成熟解脱,四者尽己所知世语世事以化众生、心不贪着,五者能忍一切恶事,六者终不宣说他人所不喜事,七者见破戒者及弊恶人、心不瞋恚、常生怜愍。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优婆塞戒经》卷2)除了前面所说的七种法相之外,世尊接着又开示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接着又开示: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造作不共法之因缘,名福庄严;教化众生,悉令获得三种菩提,名智庄严。复次善男子!菩萨若能调伏众生,名智庄严;同于众生受诸苦恼,名福庄严。菩萨能令一切众生离于恶见,名智庄严;能教众生住信、施、戒、多闻、智慧,名福庄严。(《优婆塞戒经》卷2)菩萨修福,有同于一般世人、有不共于一般人的部分;一般世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2)就移到这一次来说明。平实导师多年弘扬如来藏的威德力加被的缘故——包括在《阿含正义》中详细地阐述,使得当今修学的佛子已经确定了一个正确的观念,那就是:在思惟观行十二因缘的法义之前,一定要作十因缘的思惟及观行;而十因缘中的第一支的识,指的是齐识而还,不能过彼中的第八识,而不是识蕴中的六识。换句话说,得要从十因缘观之中确定 三摩地

2018-07-22

各位就可以了解:布施等六度之法,虽然有的看起来属于福庄严,有的看起来属于智庄严,但是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的开示:福德庄严即智庄严,智慧庄严即福庄严。所以六度等法都是兼有福德与智慧庄严的。也可以说,福德与智慧两者是互有依凭或者是含摄的。何以见得?我们接下来就看看《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之中的一段:【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第五中提到说:众生闻法,断除瞋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寿命长;众生闻法,不盗他财,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多饶财宝。(《优婆塞戒经》卷5)因为比较长,我们就节录其中的一段,但是也足够显示我们所要说明的这个道理。因为菩萨以智慧去利乐众生的同时,众生也信受了胜妙法, 三摩地

2018-07-22

而在《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又开示说:善男子!菩萨具足是二庄严,能自他利;为诸众生受三恶苦,而其内心不生忧悔。(《优婆塞戒经》卷2)因为有了第一分的福德与智慧的庄严,这是自庄严;正是因为有自庄严的缘故,初发心的菩萨才能够借着来利乐有情成就他庄严,乃至是为了众生去受三恶道的苦,也不生起忧愁后悔之心。也许有的人立刻就会想到地藏王菩萨,因为这正是此处佛所开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优婆塞戒经》中,还开示说:复有六法—二庄严因,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优婆塞戒经》卷2)六念法的念佛、念法、念僧,是属于智慧庄严;而念戒、念施、念天,是属于福德的庄严;这六念也是庄严菩萨福德与智慧的因。先来说属于智庄严的念佛、法、僧。菩萨六住位之前,都是在外门修学六度万行,这当然也包括初住位之前的十信 三摩地

2018-07-22

利益众生以后,那世间福很大,佛在《优婆塞戒经》讲过了:你买个包子布施给一条狗,来世还得百倍报;布施给破戒人,来世还得千倍之报;布施给一个外道的离欲者,那可就是百万报。如果是佛法中不破戒的人,你布施了一家持戒很清净的寺庙里的向道师父,来世可得千亿报。那你想想看,这福德真的很大嘛!如果你去布施给初果以上的圣者,那可是无量报。你把这一生实现的那一部分足够 三摩地

2018-07-22

首先我们引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佛未出世,是时无有三归依戒。唯有智人求菩提道,修十善法;是十善法,除佛无能分别说者;过去佛说流转至今,无有漏失,智者受行。善男子!众生不能受持、修集十善法者,皆由过去不能亲近咨承佛故。】《优婆塞戒经》卷六这里面开示说,佛还没有出现在人间的时候,当时没有佛戒存在人间,那时还没有三归依戒,也就是三归依与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5佛开示说:【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如是施者名无怜愍,不知恩报;是人未来虽得财宝,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如果有人听到布施有大福德,但他不是省下自己的用度,而是克扣父母的供养,拿去外面布施。这种布施叫作假名布施,不是真正的布施。这种假名的布施,是无益的布施,是没有怜愍 admin

2018-07-22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佛陀在经典中说如果有人有很多财物,应该要先供养父母,然后再供养师长、和上、年高德劭的长者、已实证的修行人,还有供给远行或远来之人以及生病的人,并且言语要柔软,而且常 admin

2018-07-22

另外,对于帮助祖先乃至鬼道有情,其实世尊也有开示相关追福的正理,这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卷5佛陀早已开示有关“为祖先追福”的这个道理。也就是说,行者可以先布施给有修行的人,再透过这个有德修行者的咒愿回向的功德力的方式,然后让鬼道的祖先得到福德的这个方法。我们来看经典怎么说,《菩萨优婆塞戒经》卷5〈杂品〉世尊是这样开示的:“是故智者应为饿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当善于应用一切的可施物来行于布施,若是物品真的已经毁坏,也不该用丢弃想来丢弃;例如《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中佛陀有这样开示,佛陀说:贫穷之人亦有食分,食已洗器,弃荡涤汁,施应食者亦得福德。(《优婆塞戒经》卷4)也就是贫穷的人也可以用荡涤汁来行布施行。这个部分的法义,大家可以去参考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在讲经说法的时候有说明,而平实导师于讲经的时候也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云:“受优婆塞戒,先学世事。既学通达,如法求财。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养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博,留余一分藏积拟用。”就是说有了收入,必须量入为出:一分用为家计的生活,二分为营业的资本,一分为家中的储蓄。这样来计划家庭的经济,实在是最安全也是最科学了。在家庭经济基础巩固了以后,除了家庭正常生活的所需,居士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