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现见三恶趣有情之如来藏,于苦趣中依旧执持苦趣身而不舍离”,也就是说意根决定要舍报,但如来藏不舍,这样说来,做主的不就变成是如来藏而非意根了吗?意根决定舍报还得如来藏同意,这样决定权不就落在如来藏了吗?又如第二十七章之陈述,众生受苦想舍报而不能得,乃因如来藏之“不可知执受”执持色身,而使众生无法舍身。因此令学生不解的是,平时都说只要意 admin

2019-06-19

此心是有情众生生命之最初与最后的根源,证得这个无形无相人人本有的真实心,便能如实了知此心不是妄想、分别、思惟、觉观的心,不是能听能知的心,也不是一念不生时还能观照分别的心;而且能够时时刻刻观照此心,确定此心是真实不灭的本来面目,也是《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心;也能够现观此心藉缘能生万法,与蕴处界及一切万法非一非异,现前领受阿赖耶 admin

2019-06-19

更有甚者,本是罪恶凡夫,有幸在佛祖的光环下得到信众尊敬,能耐不大,傲气不小,这个瞧不上,那个看不起,既没有普度众生的本领,又没有普度众生的事实,却以天人师自居。一般居士,见面不谈正法,不分辨正邪,只是互相恭维,歌功颂德,认为不批评就是修行的态度。修净土的无知谦卑,修禅宗的狂妄自大,修密宗的装神弄鬼,修声闻的无智无畏,这就是佛教信众的整体状况。上世纪 admin

2019-06-19

”“又如大海之辽阔而渐渐深广,你们菩萨也是如此,为了一切苦众生而来修持功德,如是回向甚深又甚深萨婆若的智慧大海。”“又如大海之中不宿藏隐匿任何死尸,你们菩萨也是如此,发清净心而生起广大菩提愿力,永远不宿藏任何声闻二乘的烦恼心。”“如同大海有坚固牢靠的珍宝,称为‘集诸宝’,直至劫尽来时,火劫之大火焚烧之际,此珍 admin

2019-06-19

真可谓专业忽悠近千年,害了无量无明佛子之慧命,幸有真善知识出世救护众生,不畏惧被泼脏水遭抵制,宁担恶人之名,誓救众生于水火,真大智大勇悲增菩萨也! 一次因人介绍结识一位潜心修学藏密黄教近十年的佛子,其人也是奇人一枚,曾经很长时间中每个月生活费仅百元,每日以主食配以豆瓣酱以助营养,如此维系进修,可谓精进不贪之人,又颇有护法护教之志,曾在沈阳听一出 admin

2019-05-05

」)(二)、了义佛法命脉极难维持,始终如丝如缕故,菩萨难免忧郁:一谓五浊恶世众生陋劣,极易相应于外道常见、断见故,极难救治。二谓声闻菩提无我之实证正理,大悖众生执我、贪我邪见故,极难弘传。三谓缘觉菩提缘起正理深妙难知,基于信受深妙难证之本识始能成观,非末法众生所能相应故。四谓实相般若甚深极甚深,明心之后方能实证,声闻、缘觉所不能知,能相应之菩萨远少 admin

2019-05-05

西山弥猴示迹,多伎俩,分明无欺;这次第,眼明早目晨曦!3、仰山好雨真心从来本是真,何须将妄变真心?每日除念枯坐禅,镀金黄铜岂真金?若会好雨便识心,真心从来不自矜;欲识好雨臣中君,何妨烟雨步绿茵?4、洞山衣下世间最苦非地狱,衣线下事难自欺;慈济众生勤奉献,长年奔忙倒着屐。福已植,习已修,当探佛祖法所依;更请归家侍二老,会得始解披僧衣。5、宝寿行履万里无 admin

2019-05-05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第二番:弟子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第三番:弟子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结皈:弟子某甲,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x日x夜,为净行优婆塞(夷)(三称三拜)五、诵八戒戒相:第一、诸佛尽形寿不杀生,弟子某甲X日X夜不杀生; admin

2019-05-05

我说:“您不要,信徒他们也想要呀!”他们就是不要让我放书在寺里跟众生结缘,最后我又拿出一本《出家菩萨首重虚心求教-勤求证悟》要送给他,他还是说“不要”。有人说:“他看到你是正觉的,就不要了。”正觉就是正法,为什么不要?那么他们到底要的是什么?他们离开了,我才想到:“我以后应该拿出千元大钞问他要不要?”就算他说 admin

2019-05-01

至于究竟佛地随顺佛性的功德,根据经中记载,十方如来眼见佛性成佛时,能够发起成所作智,因此诸佛的每一个识、每一个心所法,都能自行运作而随缘应物,与十方一切有缘众生感应;这种境界不但是我们所无法了知的,也非十地、等觉、妙觉菩萨之所能知,当然更不是末学所能叙述的了。所以本书所阐述的范围,除了详述十住满心位菩萨眼见佛性的境界之外,还包括一切想要亲眼看见佛性 admin

2019-05-01

是名众生十二种类。”说明:1、印广说:无情众生如花草树木泥土瓦块也能成佛,其弟子用这段经文来证明印广的说法。                       2、印广 错误解释成:土枭鸟抱着土块并念咒把土块变成自己孩子!破镜兽抱着有毒植物的种子念咒变成自 admin

2019-04-29

马鸣菩萨在接下来的论文中说:观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皆因无明熏习力故,受于无量身心大苦;现在未来亦复如是,无边无限,难出难度,常在其中不能觉察,甚为可愍。(《大乘起信论》卷2)而在这一段之前,马鸣菩萨说:“观第一义谛非心所行,不可譬喻不可言说。”(《大乘起信论》卷2)也就是说,菩萨在经由参禅的过程找到第八识如来藏,证得第一义谛实相心时,就有了法 admin

2019-04-24

《心经密意》第一章第三节另外一个部份就是无始无明,无始无明和一念无明有什么不同?一念无明的现行,会使得众生轮回三界生死。无始无明的存在,并不妨碍众生出离三界,所以阿罗汉把“一念无明的现行”断尽了以后,就出离三界的分段生死了,可是他的无始无明却仍然还没有打破,更不要说断尽了;但是他却照样能够出离分段生死—不再受生于三界中轮回生死。无始 admin

2019-04-24

此无明者,谓众生执着见闻觉知心之体性为实有之法,为常住不坏之法;作此恶见邪解已,恒住如是见中,执之不舍,不肯修正之,名为见一处住地,即是二乘菩提所说之三缚结。此一住地无明,能障解脱道见地之生起,能障众生,令不断除我见,故名见惑,依错误之恶见而安住故。欲爱住地者,谓贪爱欲界五尘触之乐受,乃至恐惧不能觉知欲界中之苦触,因此贪爱欲界中之种种苦乐舍之触觉, admin

2019-04-24

一念无明为什么名为一念无明呢?这是因为它有一个现象——在无妄想之中,突然会有一念烦恼产生;由于这一念烦恼出现,就导致众生的受生而轮回生死,所以称为一念无明。在大乘法中,一念无明分为四种住地烦恼,第一种是「见一处住地」,也就是我见;因为不如理作意的邪思维而误认觉知心为常不坏之我,执着这个恶见,住于这种错误的见解之中,在这个境界中安住,名为见 admin

2019-04-24

无始无明就是讲:众生不了解法界的真实相,不了解法界中一切万法的根源,不了解法界万法根源的体性,也就是说他没有法界体性智。法界有三界的法界、有十八法界、有四圣六凡法界;不管哪一种法界,祂的根源都是第八识,都是从第八识而出生了这一切的法界,所以一切法界的真实体性,就是第八识心的体性;所以一切法界的根源,就是众生的第八识心。如果不明白法界根源的真实体性, admin

2019-04-24

然而,众生对五阴的无明,主要是不如实知识阴的内容,也不知道识阴的变异以及无常。今生识阴缘于身、口及识阴的种种行(就是心行),乐于这样的种种行,一定会再入胎取得来世识阴现行的条件,让未来世的识阴重现不断;但今生识阴所缘的身、口及识阴的种种行不愿灭除的原因,都是缘于无明所致。无明则是无力推知或不信“本识入胎识常住而能出生一切法”,又不知五阴虚 admin

2019-04-24

这见一处住地无明呢,会障碍解脱道见地的生起,障碍众生不能断除我见,所以又称为见惑,是说依错误的恶见而安住的意思。在大乘法中,如果以世间的颠倒知见来看待世间一切法,进而揣摩猜测涅槃实相而产生的错误见解,误认意识心的种种变相境界作为实相心如来藏,那也是摄归见一处住地;因为这种恶见是由错误的见解而产生的,持这样见解的人就是住于恶见一处之中。那第二个是欲界 admin

2019-04-24

无始无明是无始本有的,这种无明是无始以来就存在着,所以叫作无始无明;又因为无始无明的内涵,众生自无量劫以来都不曾相应过,所以称为无始的无明,从无始以来就是对它就是无明了。合一念无明的见惑与思惑,以及无始无明的尘沙惑,这三种惑就是佛法中所说的烦恼。但见惑烦恼是三乘见道所共断的,思惑烦恼也是三乘修道所共断的;就是说,包括见惑与思惑的一念无明,是三乘菩提 admin

2019-04-24

住地就是觉知心所住的境界,觉知心住在四种烦恼的境界,就称为四住地烦恼;或是烦恼住在众生的心地当中,也称为四住地烦恼。这一个烦恼住在众生的心地,就好像世间万物住在大地一样;世间万物必须依大地才可以安立,必须依大地才可以安住,世间万物是由大地所执持,世间万物必须依大地才能够生长,才能够广大;同样,烦恼住在众生的心地,也是同样的意思。烦恼依心而安住,烦恼 admin

2019-04-24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