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意思是说,这六种烦恼是造作万恶的根本;众生的一切恶业,都是由于这六种烦恼的发动而造成的,所以这六种烦恼是一切恶业的根本。然而这六种烦恼是从何而来呢?这六种烦恼的根源,都是由于有情的贪爱和我见而产生,而受与想则是生起贪爱和我见的原动力。由于有情众生的如来藏中,含藏着无量世以来所造作的染污种子,遇缘产生现行就成为烦恼。如果想要伏断烦恼,就必须对烦恼有所 admin

2020-02-18

一切有情众生由于无量劫来所熏所习之不同,导致根性千差万别,当然对于六尘的领受和执着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在应对万缘的时候,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就迥然不同了。假使有人之前造作恶业,能生起后悔、忏悔之心,并能发愿永不复作,就称之为善;或者在应当要行善的时候,没有及时去行善,后来产生追悔的心,这也是称为善。相反的,如果先前造作善业,后来却产生后悔,懊悔自 admin

2020-02-18

这意根所触的乃是五尘上的法尘,有情众生为了想要觉知的缘故,乃令意识及眼等五识现行;这六识现行之后,便有六尘相出现于有情心中,乃至法处所摄色亦得现起。在十一种色法之中,除了五色根和内外五尘之外,还有法处所摄色。所谓法处属于十二处之一,也就是意根所对之境,意识所缘之相分,总名为法处,通常说为法尘。由于处具有生长的意涵,所以说眼等六根以及色等六尘,为生心 admin

2020-02-18

行者如果能够现前观察十八界法的虚妄,一一如实现观而没有遗漏,就能够了知有念灵知心与离念灵知心都是虚妄,都是必须藉缘才能生起之法;也能够了知处处作主之心就是意根末那识,意根同时也是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源;能够这样一一现观而了知十八界法都是虚妄,没有一法有其自体性,没有一法是可以常住不坏的人,就能证得声闻初果,这就是无为法。在取证声闻初果以后,继续努力的消 admin

2020-02-18

什么叫作虚空无为呢?所谓虚空无为是说,众生本有的第八识如来藏其体性犹如虚空,是无为性,是无作性,非由他作,是不生性,是常性,是不坏性,是不老死性;由于藏识具有以上所说的种种体性,因此说其性犹如虚空、无为无作,就称之为虚空无为。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是依凡夫众生分位来说第八识心体所处的境界。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是指一切有情自心藏 admin

2020-02-18

在这三界中,欲界人间的众生有八个识,但是到了色界初禅天的众生就只剩下六个识,那是因为色界不需吃东西,那里的众生以禅悦为食,所以不会有鼻识和舌识。如果再深入进入二禅的等至位中,则只剩下知道定境法尘的意识,以及不知定境法尘的意根和阿赖耶识,总共只有三个识,眼识、耳识等前五识都不见了。在四禅八定中,从二禅以上,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定的等至位,都只剩下这三个识 admin

2020-02-18

如果错把观想当作最后结果,误以为观想自身为何人,自己便可以变成何人,误以为观想心中出现广大天色身,便是已经成就广大天色身,那都只是脑海中所显现的影像而已,不是事实!学佛人千万不可以为:观想完成之后,这些神识会转变成阿弥陀佛!千万要小心!以免戕害自己和众生的法身慧命!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一》 <第091集观行、观想> 刘正 admin

2020-02-18

因为菩萨的修学是要能够示现种种相,以种种相来摄受一切的众生;可是如果只有声闻相,他没有办法广大的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在经典里面也常常有叙述到佛陀的本生,就是示现了种种的身相来度化一切有情,所以这个才是真正的大乘----修学大乘要实证第一义谛的一个重要的因缘;也就是他不能有错误的见解,对于什么是大乘菩萨僧真正的外观,他能够正确的了知,他能够依法不依人。所以 admin

2020-02-18

乃至说忉利天人他们在天上,他们实际上跟地狱暂时是没有缘分的,那地藏王菩萨为什么要说了那么多在地狱里面摄受众生的事情呢?为什么要说那么多地狱的法呢?就是也是要让大家能够警醒:你现在虽然在三界中的果报非常殊胜,你在天上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但你幸福快乐的日子也不会永久的啊!因为三界无安,将来你还是有沦落到这种地狱的可能啊!而且就算不是如此,难道你父母、亲 admin

2020-02-18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善知识有大因缘,就是能教导我们建立正知见,让我们可以亲见自性,一切善法也是;因为善知识的教导,而能发起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三藏十二部经所说一切法,在众生本性中本自具足。然而,众生因为知见、福德等等条件不足,故不能自己证悟,必须依止求教于善知识来指示我们参禅的知见及功夫,才能找到这个真心本性。各位菩萨,我们修学佛法首要目的, admin

2020-02-18

因此,简择善知识须注意六点:第一点,善知识没有性别之分,善知识只有大丈夫性,也就是菩萨性;世间法上色身所现男女相,在佛法的修证上,只要明心、见性,便可以离男女相,便能为众生宣说第一义谛法,这就是大丈夫性,因此大家选择善知识时,切记不可以着于男女相。第二点,善知识相貌没有美丑之分,美或丑是世间法才有的主观分别相,只要明心或见性便是庄严相,依止真心如来 admin

2020-02-18

第二个原因就是,既然谈到是要成佛,那么这个成佛肯定不是这么一个人孤单单地成佛,而是在成佛的时候,必然有与他相应的这些众生们围绕在一起,形成弟子跟随着您一起成佛的一个画面。那这样子呢,在这个无量劫修行的这个过程之中,就跟众生结了无量的缘,所以成佛之后,才会能够透过自己成佛的力量,以及跟所有有缘众生,共同成就的佛土来摄度众生。所以这也是另外一个我们成佛 admin

2020-02-18

我们说,信受众生皆有如来藏,信受众生只有八个识的人,在真实善知识的教导之下,除了前面所说的这些伪经以外,对于佛经的态度,都是当作法宝而信受、恭敬、礼拜、供养的。因为在没有真实善知识出现于世的时候,其实我们都没有能力来看待什么样的内容是伪经;可是当有真实善知识出现于世的时候,能如实的将佛法的内容揭露出来,能如实的告诉我们佛法内容实证是如何,而本身也能 admin

2020-02-18

我们说,信受众生皆有如来藏,信受众生只有八个识的人,在真实善知识的教导之下,除了前面所说的这些伪经以外,对于佛经的态度,都是当作法宝而信受、恭敬、礼拜、供养的。因为在没有真实善知识出现于世的时候,其实我们都没有能力来看待什么样的内容是伪经;可是当有真实善知识出现于世的时候,能如实的将佛法的内容揭露出来,能如实的告诉我们佛法内容实证是如何,而本身也能 admin

2020-02-18

那么我们以佛法上来讲,祖师这样讲说: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祖师的这句话,我们把它拿来用在刚刚譬喻的那个镜子上的影像加以说明,大家就能够比较清楚:我们这个生死的是我们的五阴身,也就是我们这个肉体的色身,还有我们见闻觉知的这个心,这个是有生死的,那么这个有生死、有生灭的五阴,其实它就好像是镜子上面的影像一样,镜子上面的影像它 admin

2020-02-18

每一个众生都有自己的摩尼宝珠,而我们的五阴身其实就是在自己的摩尼宝珠上面生生灭灭、起起落落。五阴的色身以及见闻觉知心有生灭、有起落,但是那颗摩尼宝珠祂是不生也不灭的,祂是永远那么样的清净,如金刚一般。那么由这样的认知当中来消除我们对依这个五阴而说有生死、有烦恼的那个苦以及恐惧。所以说学佛,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让自己不只是有解脱的智慧,也要让自 admin

2020-02-18

’也就是说,自己往昔无量劫以前所培植的种种福德,不是在求生死有为的福业,而是求证三乘菩提;因为二乘菩提可以让人断除分段生死解脱于三界,佛菩提乃是成佛之道,可以摄受无量无边众生,然后以此度众的功德,回向于无上正等正觉,未来穷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如果能够这样作,才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不这样作,而是求生死有为福业,于漫漫生死长 admin

2020-02-18

阴有遮盖的意思,五阴就是五种能够遮盖众生的智慧,使得众生不能实证三乘菩提,因而在三界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哪五种呢?就是色阴、识阴、受阴、想阴、行阴,由于这五阴是众缘和合所成,才有世间的种种行,而世间的种种行都是虚妄不实,没有一个是真实的。所谓的色阴,乃是这个色身是地、水、火、风四大所成,也是借着四大以及父精母血等缘而成;既然是因缘所生法,它不是真实 admin

2020-02-18

这些外道有的有可能有阴眼,有的有可能有天眼,看到众生死的时候有一个中阴身出生出来了,就认为说有一个灵魂从身体出生出来,认为说这个中阴身是在我们身体里面不灭的一个本体,所以出生了这个身体出来。但是这个中阴身其实他还是一个五阴身,他是依止着前一世的灭掉的这个五阴身所出生的这个中阴身,再加上你的如来藏的功能,再加上你的业种----分段生死的业种未断,所以所出 admin

2020-02-18

因为对于具有道种智胜妙智慧的地上菩萨来说,常会因为时节因缘及众生的需要,而于某一世示现的是在家身相,来方便大地菩萨破斥密宗喇嘛教的外道双身邪淫法道;也更因为示现在家身的缘故,更能够显示大地菩萨说法具有胜妙功德,能普遍摄受佛门四众弟子而无有难处。中土禅宗初祖达摩大师在他的《达磨大师血脉论》卷1有开示说:【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鬓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