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菩萨心性是不会跟众生相争的,可是疏是我们对于我们戒行积极的;消极的不只是不造恶,我们还要积极的作善,这才是《梵网经》引用这个梵天,有了这样一个梵天宝网这个譬喻的精神。《梵网经》菩萨戒经常有提到: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我们就是依于这三句话来解说刚刚的四宏誓愿,乃至我们一开始所说的:菩萨优婆塞就是居士男,乃至优婆夷居士女,要如何的三归五戒之后,依于 admin

2020-02-21

三归依时要发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不光是嘴巴跟着人家念,心里还要有一个作意----以至诚心来发四宏誓愿,立志当一个菩萨摩诃萨。这就是初发菩提心。什么是五戒?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就是不杀生;不盗,就是不偷盗;不淫,在家人是讲不邪淫----凡是夫妻以外,不受国家法律,不受社会道德 admin

2020-02-21

也就是说,众生如果能于平常行住坐卧当中,常常一心念佛,便能得佛庇佑,众鬼是不敢靠近的。当然,如果是学法修道之人,而且并非想要在下一世就往生诸佛净土,而是发愿仍然要在这个娑婆世界救护众生、护持正法的话,一心念佛可以让修行人于修道过程中减少遮障,甚至能够成就参禅所需的定力。譬如平实导师所倡导的无相念佛,就是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为本,来教导学人如何 admin

2020-02-21

除了此经开示爱别离苦的真实例子以外,佛还在《出曜经》卷2开示另外一个有关爱别离苦的真实例子,由此显示众生对于自己亲属的离别,乃至于死亡的执着非常深,以至于有种种异于常人的行为发生。这个真实例子内容大致如下:在佛世,有一位妇人儿子死了,心里非常悲伤,导致精神恍惚而离开城里,不知不觉来到佛陀的只洹精舍附近,她听闻佛陀为人天至尊,为世人所尊崇,可以让众生 admin

2020-02-21

重要的是为人父母者,要如何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和伯乐呢?这就必须要有能够鉴照众生根性,和引导不同根性众生的智慧了。第三、公平对待不偏袒。由于每个孩子过去生和父母所结下的缘不尽相同,所以父母和每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有着微妙的差异存在。虽然如此,父母仍然必须以公平的态度来面对每一个孩子,如果对待子女稍有不公平,他们马上就会察觉出来,孩子对父母关爱的感受 admin

2020-02-21

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法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佛弟子应当要尽一切的能力来报答父母之恩。在《阿弥陀佛经》里面也说到:佛弟子要往生西方,必须要修集三福净业;三福之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就是世间福德,又叫作世福,它是指世俗本来就存在的人伦之道(人间的善法),例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admin

2020-02-21

如果我们想要度化众生当然就不应该慢啦,我们应该要尽速来完成我们的道业,所以我们在还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前,还没有实证佛法之前我们应该来修三福净业。那三福净业就可以知道它分三个部分:首先我们来介绍第一个部分,就是要‚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什么叫做孝养父母呢?我想这个大家都知道,在很多世间法里面都教我们孝养父母。那我们在修学佛法 admin

2020-02-21

】一切有情皆我亲友、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菩萨思维至此,怎能不思酬报,怎能再对这些过去、现在、未来的父母亲人起一点点呵骂非理责罚呢!菩萨心中系念众生,誓愿救度无边众生,因为无始劫以来六道轮回,无一众生不曾为我父,无一众生不曾为我母。当报父母恩。 admin

2020-02-21

可是自己是怎么做的呢?那个时候,末学其实是走了一个极端,一味地认为只要护持好道场、护持好师父,由师父来度众生,从佛教的角度来利益众生,这是最伟大的一个工作,其他的世间法中的一切都无法与这个工作相提并论,因为佛法是无上大法。可实际上,什么是佛教?如何才是护持道场?如何才是供养师父?这些自己并没有认真去考虑,也缺乏正确的认知,只是一味地盲目去做,而支持 admin

2020-02-21

导读一位菩萨的部落格【春娇与志明的故事】,跟大家分享!而这篇刚好讲到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就能轻松赚取大福德!因为父母就是报恩田,佛陀说过孝养父母福德等同于供佛!我们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那摄受众生就是累世以来不断地跟父母师长、兄弟姊妹、夫妻子女、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们广结善缘与接引他们往佛道迈进!因为跟他们结善缘之后,他们未来世遇到我们就会很欢喜,乃至会 admin

2020-02-21

就因为这样的道理,可是遍寻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哲学,就只有佛把生灭法、不生不灭法讲对了;把众生之所以堕于轮回,就是起了人相、我相、众生相,把这人、我、众生相当真了,有这样的颠倒,而起了这样子的财色名食睡;依于贪瞋痴而继续造作无量的恶业,这是在三界六道轮转不息。这样的道理,换句话说,这个人、我、众生、寿者相相应的遍计执性,这样的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 admin

2020-02-21

一般众生对于境界的执著,可以简单用五欲六尘来作代表,而事实上,如同上面所说,因为意识心所缘的范围非常广大,连带的众生对于五欲六尘之贪著的范围也是非常广大,尤其是法尘,因此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皆是在众生贪爱的范围之内。譬如在《瑜伽师地论》卷14中的开示: 【又有五种受用欲者所爱境界,诸乐欲者常所追求、常所受用……谓色、声、香、味、触。当 admin

2020-02-21

”(《圆觉经》卷一)意思是说:众生都是因为淫欲之心难以断除,所以才会在欲界中头出头没,轮转不息。各位菩萨,至于邪淫会产生什么样的过患呢?我们来举述《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作为说明,经中说:【若复有人乐为邪淫,是人不能护自他身,一切众生见皆生疑,所作之事妄语在先,于一切时常受苦恼,心常散乱不能修善,喜失财物所有,妻、子心不恋慕,寿命短促,是名邪淫 admin

2020-02-21

一般众生对于境界的执着,可以简单用五欲六尘来作代表,而事实上,如同上面所说,因为意识心所缘的范围非常广大,连带的众生对于五欲六尘之贪着的范围也是非常广大,尤其是法尘,因此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皆是在众生贪爱的范围之内。譬如在《瑜伽师地论》卷14中的开示:又有五种受用欲者所爱境界,诸乐欲者常所追求、常所受用……谓色、声、香、味、触。当知此中依 admin

2020-02-21

这个真正的成佛之道,菩萨一方面具足对解脱道中五阴十八界的灭除无余;而另一方面,因为真如出生一切法,所以菩萨也必须摄受无量的众生才能完成佛果所需要的资粮,因此菩萨对众生是非常怜悯多情的,绝非冷酷无情。所以在佛《本生经》中大部分的章节,都是记录了世尊过去无量生中是如何地摄受众生。 例如在第457卷中说到: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竹林精舍结夏安居,当时教团里发 admin

2020-02-21

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获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贤圣呵责、人不信用,他人作罪横罹其殃,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当堕地狱----多受苦恼饥渴长命、恶色恶力恶名等事,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复受恶色短命贫穷,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令外一切五谷果蓏悉皆减少,是人殃流及一天下。’〗------《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讲记:一个人如果有 admin

2020-02-21

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他们的福德,他们的身、口、意行是行善,累积了这样的福德,所以反而跟这一块地的福德相应了!所以我们说,佛教不否定命相还有风水,但是命相跟风水,仍然不离因果律,这也是众生福德的反射。因为命相、风水一样是因果律里面所含摄的,如果离开因果律的话,就没有所谓的命相跟风水了。但是如果依着因果律来谈的话,命相跟风水这个现象界的一个事实,其 admin

2020-02-21

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6,佛有说到:【或有菩萨,以贪多财而为恐怖,自己财宝恒求积聚而不受用,何况能施贫乏众生;于己财宝深生贪著,于佗财宝欲令损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六)换句话说,有一些居士或是说有一些世间的人,他因为贪爱钱财,我们所谓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因为贪爱钱财,因为钱财的系缚,恐怖自己这些财富没办法累积、没办法持续为自己所拥有, admin

2020-02-21

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优婆塞戒经》卷六佛陀的开示是说:一切世间的布施,以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为众生所重视的就是他的生命,其次才是财产;这就是不杀与不盗,接着就是不邪淫以及不妄语。因为你能够不会侵犯别的众生的眷属,能够保护众生的眷 admin

2020-02-21

那么生命就自在吗?生命其实一点也不自在!你今天再怎么样有福德,再怎么想办法,也控制不住啊!终有一天是要舍寿的,而把财产移交给别人;那么这种情况,是不是到未来世的自己,就要准备去当个穷光蛋的饿鬼道众生呢?对于未来的生活影响这么重大的事情,我们大家都应该要在心里先盘算一下啊!不应该像一般的世间人,怀疑有没有未来世,所以就只盘算今生过得好不好,而对未来世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