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诸地菩萨不会在心中起一个念说:现在全球我最棒!他不会这样想,即使为了显示正法而说全球只有他的法才是最胜妙的,但是心中也不会有高慢,只是为了摄受众生而说。他总是拿上面的佛、菩萨来比:自己的修证真的很差!很差!要到何时才能成佛?何时才能像十地、等觉菩萨们那样?他们都是这样想的,从来不会拿下面的人来比较,所以就没有高慢可说,因为他心心念念想着怎么样往上爬 admin

2020-06-08

  随所忆念本愿境界,为成就众生,得自愿圣智善乐。疏:大慧!像这样的三种意生身,可以同时现起:菩萨摩诃萨之意生身,如幻三昧力自在所得神通意生身,妙相庄严圣种类身,一时俱同生起;意生身之现起,犹如忆念之生起一般,无有障碍。菩萨随其所忆念之成就众生本愿及其所证得之境界,为了成就众生而证得自觉圣智善乐,以意生身,生于诸佛国土诸圣众中而化度之。菩萨摩诃萨意生身 admin

2020-06-08

  云何身胜?如来身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所严饰,一一节力敌万八十伊罗缽那香象之力,众生乐见无有厌足,是名身胜。云何如法住胜?如来既自得利益已,复能怜悯救济利益无量众生,是名如法住胜。云何智胜?如来所有四无碍智,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智胜。云何具足胜?如来具足行命戒见,是名具足胜。云何行处胜?如来世尊修三三昧、九次第等,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行处胜。云何 admin

2020-06-08

  佛陀所宣扬的大小乘法,无不是围绕着三法印来谈,从证悟的菩萨观之,原来本为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但因众生根机不一,故世尊分为三乘说法。有许多佛弟子错会三法印实际内涵,因此有必要说明。世尊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说: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因为万法缘起自性的缘故,所以佛陀宣讲诸行无常;因众生对于万法错误 admin

2020-06-08

  于此十习因之后,佛又开示六交报的内涵,于《楞严经》卷8又说:【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CBETA,T19,no.945,p.144,a28-29)众生由六识造业,后时即由六根感果,就是六交报:一、见业恶报:临命终时先见猛火遍满十方虚空,亡者神识即乘烟火坠无间地狱。见报发起有二种相,明见——能遍见各种物体,生起无量害怕畏惧;暗见——寂然黑暗而不 admin

2020-06-08

  至于众生是如何感招地狱果报的呢?《楞严经》卷8有说:【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CBETA,T19,no.945,p.143,c4-5)什么是十习因?一、淫习交接:此淫习乃是发于互相研磨,而研磨不休息,因此便生大猛火,暖热相现前,故众生彼此之间淫习相然,故招感地狱中便有铁床铜柱等事;因此十方诸佛如来都观此行淫是欲火,会焚烧修道成就的功德;而真修菩萨道者看到淫欲,心 admin

2020-06-08

  化身佛者庄严报身及真如,为度众生而现色像,或数分钟或数小时数天而灭,唯是影像,无有形体。应身佛者为某界有情得度因缘成熟而示现受生成佛,说法涅槃,是名应身佛,犹如释迦牟尼佛。依佛三身,说佛有三种:谓应化身、庄严报身、真如法身。此外依有情一心说有三身:前六识说为应化身,一切有情悉能与悟者之前六识相感相应故;第七识说为庄严报身,一切异生乃至初悟之人,悉皆 admin

2020-06-08

  ---------楞伽经详解第一辑p270佛之法身则是无垢识真如,常乐我净,能与二十一心所相应;于十方界之有缘众生,随缘赴感,靡不周详。此谓佛真法身无形无相,乃是真如。真如法身与三大无量数劫前之阿赖耶识非一非异。因地阿赖耶识修除执藏三界有漏法种之执藏性已,舍阿赖耶名;复修除变易生死之种子流注,断尽尘沙惑已,复舍庵摩罗名,无有异熟,方名真如。一体三名,随于修证层 admin

2020-06-08

  所以性种性的菩萨,也就是十行位的菩萨,除了要发起菩萨性之外,还得要注意,这十个位阶又叫做「十行」,既然叫做「行」,那「行」乃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得要将你的「菩萨性」在身行、口行、意行上面显发出来,甚至长养扩大,所以十行位又有一个名字叫做「十长养」,从发趣到长养;那显然这位菩萨不仅仅发起菩萨性、发起菩提心,还将此菩萨性扩大长养,而落实在自己的身口意行 admin

2020-06-08

  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我们除了讲到前面如来的名号外,另外这个地方又说到如来世尊修空三昧。三昧有很多种,我们前面已经稍微讲了,现在再简略地说一下。二乘人他所亲证的三昧、空、无相、无作三三昧,是因为亲证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全都是无 admin

2020-06-08

  如来藏也不反观自我,因此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跟寿者相。而事实上后面这三个相,是由我相所引生出来的,所以菩萨历缘对境中能够转依如来藏,就能够逐渐不执着六尘上的诸法相。第三个大乘的无愿三昧,也就是说,如来藏因为祂不了别六尘境界,所以没有六尘的境界相,而且如来藏也不领受六尘中的一切苦乐,加上如来藏本身是无作性的;所以如果能够转依如来藏的无造作、无追求的 admin

2020-06-08

  然而在菩萨道的过程中,却是要发起成佛与利乐众生的大愿,尽未来际而不退转。由上述的探讨,我们可以知道菩萨道的修学,绝对必须要依止如来藏才能成就,当然也包括三三昧,也才能够真正入不二法门。菩萨对于三界法能够了知其出生的根源及因缘果报与缘起道理,而这其中包括尽所有性与如所有性的完整观行,因此当然是可以具足大乘三三昧,然而菩萨却是不离三界法,而能够发起大愿 admin

2020-06-08

  如来藏本来自有,性如金刚,即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佛说众生皆有佛性;亦即禅宗参禅证悟的标的。三乘菩提皆以如来藏为核心而演述。他是法界实相,是佛法的根基,是众生成佛的基础,一切修行皆离不开如来藏。若否定不生不灭的如来藏,若无常住心持种,就会使得因果律成为虚妄说。---------------------------------------中文名如来藏外文名तथागतगर्भ;Tathāg admin

2020-06-08

  色是常耶?为非常耶?答曰:无常,世尊!复问﹕若无常者是苦耶?答曰:是苦,世尊!如是,比丘!若无常是苦,是苦有故是事起,系着见我,令彼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诸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如是观者是名正慧。受想行识亦复如 admin

2020-06-08

  怕假知识误导众生,所以要导正众生。他不犯恶口或者两舌的戒,因为在性上无戒可犯,这叫理一心,这个是道共戒。事一心里面不犯戒是相戒,这个是性戒,不相同。这个叫戒学,在念佛法门里面俱足了。--------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第二章第四节果报殊胜> admin

2020-06-08

  怕假知识误导众生,所以要导正众生。他不犯恶口或者两舌的戒,因为在性上无戒可犯,这叫理一心,这个是道共戒。事一心里面不犯戒是相戒,这个是性戒,不相同。这个叫戒学,在念佛法门里面俱足了。--------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第二章第四节果报殊胜> admin

2020-06-08

  大慧!一阐提者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焚烧一切善根,二者怜愍一切众生,作尽一切众生界愿。大慧!云何焚烧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作如是言︰‘彼非随顺修多罗毘尼解脱说。’舍诸善根,是故不得涅槃。大慧!怜愍众生,作尽众生界愿者,是为菩萨;大慧!菩萨方便作愿︰‘若诸众生不入涅槃者,我亦不入涅槃。’是故菩萨摩诃萨不入涅槃;大慧!是名二种一阐提 admin

2020-06-08

  见一处住地的我见,既然认为五阴为真实;而欲界爱、色界爱及无色界爱的我执思惑,则是执着三界境界而不弃舍;可见我见、我执的四种住地烦恼会障碍众生出离三界解脱证涅槃,因此称为烦恼障。--------《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15集何谓三障?>陈正源老师无色界中(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定)的我见。无色界的身见,其实都是落在识阴的境界。在空无边处 admin

2020-06-08

  四阿含诸经为佛教之根本,也是世尊在初转时期所说,摄属于五时三教之声闻教;所说法义虽然是为了方便接引畏惧生死之声闻种性众生,但却已处处隐覆密意而说大乘唯识、般若;但由于般若及唯识之意涵极为隐密,不容易为人所知、所触,又因为二乘学人多急于了生脱死求证解脱,所以往往会忽略了其中所隐含的密意。一直到成就了俱解脱果,自知不受后有之后,于解脱道之梵行已立、所作 admin

2020-06-08

  且说世俗谛之二乘菩提,以大乘胜义谛为理体,然而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心体;由于有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故,才能有三界众生之蕴处界,由于有三界有情之蕴处界,方能有世俗谛,才能够去亲证、才能够成就解脱果。若无胜义谛如来藏,尚且不可能有蕴处界,何况能修证解脱果呢、何况能有世俗谛呢。所以说世俗谛是以胜义谛为体,也因为有如来藏阿赖耶识,才有大乘菩提,才能有胜义谛。为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