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所以说,对无所得法生起法忍不容易的,因此这个忍辱是要函盖众生忍,也要函盖法忍的;否则的话,受持“此经”以后,结果他修的六度竟跟凡夫菩萨一样,又怎么能称为“受持此经”?显然他根本不懂得如何书写此经,更别提教人书写了。那么真正懂得其中的道理,也能现观了,就说这样子就是能够修忍。第四度是精进,也就是一世又一世都于这个胜妙法永不退转;举 | admin 2020-06-20 |
|
三住位中修忍辱行,于众生忍而修集资粮。四住位于布施持戒忍辱益加精进不止。五住位略修禅定及禅定知见。六住位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七住位的修证即大乘佛法的见道——证得第八识阿赖耶识。七住位的修行非常重要,因为七住位是见道位,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说:已入见道诸菩萨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大乘的见道就是 | admin 2020-06-08 |
|
反过来讲,当我们去诽谤、我们去辱骂、诽谤畜生,我们去诽谤破戒者乃至持戒者,乃至诽谤外道离欲者----也就是外道至少证得初禅以上的修行者,这些果报也都是反过来会越来越难以让众生忍受。所以基于这样的道理,我们就要如实的在面对一个境界法现前的时候,是要选择向善、向恶呢?一定要如实作下正确的决定。《优婆塞戒经讲记》讲得很清楚:【若人不能一心观察生死过咎、涅槃安 | admin 2020-02-21 |
|
在面对众生给我们的恶事境界时,应该如何生起忍辱之法,这叫作众生忍,简称为生忍。想要发起生忍,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着手:第一、当恶事加于我们身上时,不以恶事回报。但这很不容易,一般人都是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愿意恶人没有恶报,但他们不会自己去动手报复,这算是中等人;如果是上等人,他心里想:不论善恶,我统统用善法来回报他们,这是上等人;而如果是下等人, | admin 2020-02-21 |
|
】意思是说,生忍就是菩萨处于众生中,面对一切众生以种种恶害加诸于我,心不起瞋恚;众生以种种恭敬供养于我,心也不生欢喜;因此,生忍又称为众生忍。正如龙树菩萨说:【菩萨住众生忍中,忍一切众生加恶事,行大慈悲。】菩萨对于一切众生,就如同慈母爱子一般,不瞋也不恼。总归来说,生忍就是能忍一切众生所加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八风吹不 | admin 2020-02-20 |
|
当众生在吃祂的时候,即使释迦菩萨极为痛苦,但身体都不动一下,心中也不生起恶心,而能为众生忍受痛苦,这就是有戒也有布施,也有见道到彼岸的功德,因此是戒也是波罗蜜。另外一个事迹,是释迦菩萨当仙人时,为了让头上一批又一批的青雀能够顺利养育子女,而安住在定中,布施无畏给众生。当时的释迦菩萨也因为有定共戒才能作到这样,因此由定共戒与解脱境界配合无畏施,这就是 | admin 2020-02-20 |
|
其实所谓的生不生气这个部分,都只叫作世间忍,或者是众生忍的范围里面。那么安住于法的实相这个部分,它有更多的部分是在法忍的层次里面,这个部分是一般的学佛人比较难去关注到的点。怎么说呢?我们说一般的学佛人,在刚学佛的时候,以大部分的状况来说,大家都是希望,我来学佛了之后,我们都希望透过佛菩萨帮我们,希望能够指点迷津,或者希望佛菩萨能够指导看如何能够让生 | admin 2020-02-19 |
|
三住位中修忍辱行,于“众生忍”而修集资粮。 四住位于布施持戒忍辱益加精进不止。 五住位略修禅定及禅定知见。 六住位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 七住位的修证即禅宗之开悟明心,证得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之真实心——如来藏。 &nbs | admin 2019-11-03 |
|
各位菩萨!对于忍有了以上的了解之后,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呢?这主要是在讲:在面对众生给我们的恶事境界时,应该如何生起忍辱之法,这叫作众生忍,简称为生忍。想要发起生忍,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著手:第一、当恶事加于我们身上时,不以恶事回报。但这很不容易,一般人都是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愿意恶人没有恶报,但他们不会自己去动手报复,这算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呢?这主要是在讲:在面对众生给我们的恶事境界时,应该如何生起忍辱之法,这叫作众生忍,简称为生忍。想要发起生忍,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著手:第一、当恶事加于我们身上时,不以恶事回报。但这很不容易,一般人都是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愿意恶人没有恶报,但他们不会自己去动手报复,这算是中等人;如果是上等人,他心里想:不论善恶,我统统用善法来回 | 三摩地 2018-07-23 |
|
各位菩萨!对于“忍”有了以上的了解之后,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呢?”这主要是在讲:在面对众生给我们的恶事境界时,应该如何生起忍辱之法,这叫作众生忍,简称为生忍。想要发起生忍,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着手:第一、当恶事加于我们身上时,不以恶事回报。但这很不容易,一般人都是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愿意恶人没有恶报,但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在修集如何让自己开悟证般若这个忍辱,并不是讲世间的忍辱;因为你是讲世间对众生忍辱,这只是对世间如何去跟众生结善缘。这里面忍辱行,最重要还是忍;因为如来藏这个法无生,本来无生的法是非常深的,非常深到说你如果没有建立正知见是不能安忍的。因为在你自己现在的能观察的法中,你只能观察到生灭法,只能观察到你的这个觉知心的法,你可能还没有办法完全彻底了解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在修集如何让自己开悟证般若这个忍辱,并不是讲世间的忍辱;因为你是讲世间对众生忍辱,这只是对世间如何去跟众生结善缘。这里面忍辱行,最重要还是忍;因为如来藏这个法无生,本来无生的法是非常深的,非常深到说你如果没有建立正知见是不能安忍的。因为在你自己现在的能观察的法中,你只能观察到生灭法,只能观察到你的这个觉知心的法,你可能还没有办法完全彻底了解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可是这里的忍门并不是只有众生忍的忍辱法,而是比较广义的忍,包括“于一切闻所未闻之深妙法,闻已能忍”,所以不是一般所讲的忍辱行。外门六度万行讲的是六住位之前的菩萨们所要修习的,具足六住位的修习之后,就渐渐的会有因缘可以证得真如心,证得第八识真如心之后,从此就开始转入内门来广修六度万行。内门六度万行修习完成了,就满足三贤位的修行而有了道种智,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么这个时候菩萨对众生的恭敬供养既不会升起贪爱,对做恶的众生也不会升起嗔恨,菩萨能够这样接受这样两种众生的对待,能安忍于这样的境界,这就是众生忍,简称生忍。忍就是接受的意思,打心眼里接受。生忍虽然是学不来的,但是我们要修大乘菩提道,就要向菩萨学,所以生忍就是对众生合理的要求能够接受;对不合理的要求也不生气,尽力去办到。2.忍有不同的层次差别:生忍;二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三住位中修忍辱行,于众生忍而修集资粮。四住位于布施持戒忍辱益加精进不止。五住位略修禅定及禅定知见。六住位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七住位的修证即大乘佛法的见道——证得第八识阿赖耶识。七住位的修行非常重要,因为七住位是见道位,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说:已入见道诸菩萨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大乘的见道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三住位中修忍辱行,于“众生忍”而修集资粮。四住位于布施持戒忍辱益加精进不止。五住位略修禅定及禅定知见。六住位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七住位的修证即禅宗之开悟明心,证得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之真实心——如来藏。禅宗之开悟明心,往往不用语言文字,学人以一念相应慧便觅得自心真如——如来藏识。禅宗的开悟明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是种种因缘,诃瞋恚、生慈悲,入众生忍中。入众生忍中已,作是念:「十方诸佛所说法,皆无有我,亦无我所,但诸法和合,假名众生。如机关木人,虽能动作,内无有主;身亦如是,但皮骨相持,随心风转;念念生灭,无常空寂:无有作者,无骂者,亦无受者,本末毕竟空故;但颠倒虚诳故,凡夫心着。」如是思惟已,则无众生;无众生已,法无所属,但因缘和合无有自性。如众生和合,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在修集如何让自己开悟证般若这个忍辱,并不是讲世间的忍辱;因为你是讲世间对众生忍辱,这只是对世间如何去跟众生结善缘。这里面忍辱行,最重要还是忍;因为如来藏这个法无生,本来无生的法是非常深的,非常深到说你如果没有建立正知见是不能安忍的。因为在你自己现在的能观察的法中,你只能观察到生灭法,只能观察到你的这个觉知心的法,你可能还没有办法完全彻底了解说,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