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如果自身很穷苦,没有财物可以布施的话,我们可以诵出种种的医药方,甚至是咒术,然后募求钱财来购买汤剂药物,当有人生病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施药来治疗他的病苦。当然,依照现行的医疗法规,必须是要先取得医师、药师证书以及执业执照,才能够为人诊疗、开立处方或者是调剂给药,否则就是违法;违法的事我们当然就不能做,不可以辩解说: 三摩地

2018-07-23

像这样的用餐环境,是很容易让人生病的,也不符合佛陀的教导,相信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来用餐吧!像这样的作法其实并不正确。佛陀又说:施人如意摘抓、耳钩。(《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我们还要布施如意或者是耳钩给这些修行人,以方便他们抓痒。如意又叫作痒和子,当冬天衣服穿得很多,或是年纪大一点的人手脚不伶俐,有时候会抓不到痒处,有些单独的修行 三摩地

2018-07-23

从上面世尊的开示的说明,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要作法布施,除了要教导别人具足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的信心之外,还要教导别人持戒,而施给众生无畏,以及作法布施而使得人生起多闻的智慧;而所作的这些法布施,不但能够利益众生,也会让自己在未来无量世中寿命绵长、多饶财宝、身得大力、身心安乐、得无碍辩等等的这么多的功德。而且在教导他人具足信心、持戒、布施、多闻、智 三摩地

2018-07-23

从上面世尊的开示的说明,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要作法布施,除了要教导别人具足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的信心之外,还要教导别人持戒,而施给众生无畏,以及作法布施而使得人生起多闻的智慧;而所作的这些法布施,不但能够利益众生,也会让自己在未来无量世中寿命绵长、多饶财宝、身得大力、身心安乐、得无碍辩等等的这么多的功德。而且在教导他人具足信心、持戒、布施、多闻、智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又开示说:【或时设以不净物施,为令前人生喜心故。酒毒刀杖枷锁等物,若得自在、若不自在,终不以施。不施病人不净食药,不劫他物乃至一钱持以布施。菩萨施时虽得自在,终不骂打、令诸仆使生瞋苦恼。如法财施,不求现在后世果报。施已常观烦恼罪过,深观涅槃功德微妙,除菩提已更无所求。施贫穷时,起悲愍心。施福田时,生喜敬心。施亲友时,不生放舍心。若见乞者,则知所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说因为随着布施者的证量、福德不同,也许布施了十万块钱,对于某乙而言就是一件很大的布施;若是某乙布施了出去,会对他的家庭有着很大的影响,虽然说布施之时是应该不惜身命的,但也不应该令家人生起烦恼才是。第五个应该要除去的是:不信因果。所以会有不信因果的状况,表示说这个人在布施法上信愿行的环节之中出了问题,或者是只是稍微相信,继续去作布施的愿就不会那么 三摩地

2018-07-23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大富长者他的夫人生了一个男孩,面貌非常端正,出生没几天就能开口讲话,问他的父母说:世尊还住世吗?他的父母回答说:世尊仍然住世。男孩又问:尊者舍利弗、阿难等都还在吗?父母回答说:都在。父母看见儿子出生没多久就能开口讲话,认为这孩子不是普通的一般人,觉得奇怪,怎么会这样呢?就去请问佛陀。佛说:这孩子是有福德的人,你们大可 三摩地

2018-07-23

老妇人生到天中与五百天女享乐,不知道自己出生天界的因缘。这时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正好也在忉利天中,知道这个天子生天的因缘,于是就问他说:天子!你知道自己是什么福德因缘生在此天当中吗?对方答言:不知。于是舍利弗尊者用神通让他看见自己生天的福德因缘,原来是来自迦旃延尊者的帮助。于是天子就带著五百天女一起来到了这个森林,散花烧香、供养老妇人的死尸。很多 三摩地

2018-07-23

这对夫妻看到众僧欢喜接受布施,非常高兴!于供养后不久,夫妻二人生了一场重病死亡,并于死后生忉利天。接著佛开示:当时这对夫妻持瓶、水布施众僧供养,就是现在的金天夫妇,由于持此一钱、一瓶水以及一明镜布施给众僧,所以九十一个大劫世世端正、身体金色殊妙无比!由于当时贫穷夫妇少物能施,不仅获得如此殊胜果报,而且还成为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因此,有智慧的人,即使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在看到人生气的时候,常常会有哪一些的原因造成他的生气?会生气,就是因为心里面对这一个境界相起了分别心。一般来说,这个分别心的起行,就是他对这一个境界相是有所著;或者是他本来是非常贪爱这个境界相,或者他对于这件事情他心里有一个目标,认为应该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种种只要是与他心中所想的相违的,于是他就不高兴了,然后就会生气了。这样的生气,很基本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要成佛的菩萨,要相信来到娑婆世界不是没有来由,天天都可以遇到心烦的事情,无有趣味的人生,那就好好地去观行哪些没有趣味,为何没有趣味,又如何生起一分观照,可以随喜众生,可以随顺众生,要生起善心所,即使是一个杀了人的恶人要受刑,菩萨有者也会生起怜悯心,不论是恶人是否忏悔,菩萨是等视众生,因此对于彼此的如来藏都会因为这样的怜悯心而生起不可思议的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人生之最后〉弘一大师:顶门温暖之说,虽有所据,然亦不可固执,但能平日信愿真切,临终正念分明者,即可证其往生。综合以上经论,得出如下数点:(一)《楞严经》以情想之轻重,把人天等各趣分类,横生(即傍生)之情比饿鬼轻,故层次较高,《地藏经》中亦有类似之区分,而「四句偈」却将傍生与饿鬼错置,粗疏如此,能不起疑?(二)《瑜伽师地论》与《俱舍论》叙述神识离体 三摩地

2018-07-23

甘愿做菩萨(二)——[我]的人生顺位何在那以这样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做什么吗?以你个人来说,你真的不用为自己做什么。这个意思是说:如果你现在要取世间的东西,你要开始懂得把顺位调整,以前你总是把自己排在第一,那你就从现在开始慢慢地调整为第二或第三或第四;当你要做什么之前,你要先观察,这个东西是不是众生需要的?你要开始考虑将这世间物品先让给他们,因 三摩地

2018-07-23

想想当你作梦的时候,可以到处跑,但那并不是真正的你;而你现在每辈子也是到处跑,这也不是真正的你,这也是人生一场大梦。因此在这个角度上,你会看到:当你局限自己在这个位置上,把你的心念束缚在这个世界的观念上,这样根本是一件不必要的束缚;而且这个世界是以不善业来作为基础的,你如何能有真正的快乐可追寻呢?甘愿做菩萨(八)——珍惜福报修学所以呢,对于 三摩地

2018-07-23

然后呢,一刀两断所以不容易,是因为会藕断丝连,但是你只要不断建立作意,将你人生的价值,将你人生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价值,建立于追求殊胜的佛法,以及建立于整个利益所有的群生之上。不要去考虑你自己,你越考虑自己越多,你再怎么说你是在佛道上用功,都很难让其他的菩萨相信,这绝对很难,而且最惨的是最后你自己也不相信。到时候呢,你还是会说,算了,佛道这么难修,我顺 三摩地

2018-07-23

人生百岁。不见水潦鹤。不如一日生。而得睹见之。阿难闻已。惨然而叹。世间眼灭。何其速哉。烦恼诸恶。如何便起。违反圣教。自生妄想。此非佛语。不可修行。......汝今谛听。我演佛偈。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尔时比丘。即向其师。说阿难语。师告之曰。阿难老朽。智慧衰劣。言多错谬。不可信矣。如今但当如前而诵。阿难后时。闻彼比丘犹诵前偈。.. 三摩地

2018-07-23

在远离当年佛陀教化,有数千公里之遥的神州上,佛法再次光耀灿烂,融入国人生活之中,深入了每个角落,中国佛法展现出广大的摄受力量,让这难以思议的妙法普现于中土。在中国佛法传布的岁月中,人们开始了解意识心虚妄不实,必须深入大乘佛法,才能亲证真如、找到真心。后来《楞伽经》顺利传到了中国,大众才明白这真心,就是如来在第三转法轮的《楞伽经》所宣演的第八识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3

佛告诉我们,因为众生有如来藏,有这个第八识,能够受熏、持种、根身器,出生众生的这一个五阴正报身,乃至出生山河大地这些依报;有了舞台,有了种种每一世不同的角色,在每一出人生的戏剧当中,彼此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一世可能是夫妻,下一世可能是子女,后一世可能是朋友,后后世可能又彼此在天道,在畜生道轮转。然而由于有第八识如来藏能够记持业种,有如来藏所出生的五蕴 三摩地

2018-07-23

末学在法义上不行,所以就从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聊几句藏密和心中心法能笼罩住人的一个原因吧:附佛。元音和大愚的心中心法是很推崇莲花生和密勒日巴的,末学早年在心中心外道的时候,有个同修是末学的好朋友,对自己的心中心师父很虔诚,以密勒日巴为榜样。这位同修把师父剪下来的指甲、掉下来的头发都收藏好供养着,而吃饭经常是吃师父吃剩的。实际上,这位同修比末学当年虔诚, 三摩地

2018-07-23

今日文章里说你是孤独、绝望、愤怒、狂傲、虚无、的人生基调。又有哪样不是我也有过的状态?又有谁的生命是要么全好,要么全坏?那又凭什么因事对人,来树立高尚者膜拜,或是创造一个卑劣者将之?暴力的手段不可能达成高尚的目标。攻击别人也建立不了自己的正面形象。相反,那暴力与攻击中的我,已成为我所反对的模样。这样的错误,在过去人生经历中,犯了多少,我已经不记得了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