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现观人生如幻,却无妨于幻化之法中,修除诸多烦恼习气,清净庄严自身。现观七转识如渴鹿追逐阳焰中,无明躁动终会止息。现观人生如梦,又不妨行梦中佛事……。后记写到这里,发现不论走到何种阶段,都是须要配合观行来增长智慧,感谢老师的教导,尤其是观行这部份让我突破瓶颈。我比较迟钝,有时也挺混的,有错误或不当之处,请老师指正,若有更好之体验与方法,也 admin

2020-02-21

但是我慢的意思,已经普遍被佛教界的大师们误会了,总是误以为对别人生起分别比较,就是我慢。这样地错解我慢的真义,将会使三果人无法取证阿罗汉果,故应该加以说明。其实我慢纯然是对自我而生起的慢,不是对别人而出生的,我慢的真实义是:因我而起慢。众生从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我慢,譬如婴儿才出生后,就已经有我慢的存在了。才出生数个月的婴儿,父母如果故意不理他,让 admin

2020-02-21

我们要学习四圣谛的话,必须要从苦圣谛先下手;那么苦圣谛,就要了解苦到底讲的是什么?甚至要了解说佛教里面讲的,这个一切皆苦、有受皆苦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全然完全是悲观呢?俨然就好像讲说人生的一切不外乎是痛苦而已,其实不是这样子的。我们上次说佛教里面讲的苦这件事情呢,可以用八苦来说,那个八苦里面最关键性的,就是五阴炽盛苦,因为前面的七苦都包含在五阴炽盛 admin

2020-02-21

的确!人生短暂如梦幻泡影、刹那即灭,而我们如何善用有生之年乐于布施、广种福田,培植自己未来世的进道资粮,却是每位菩萨都应该深思、再深思的!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60集舍一得万报>张正圜老师 admin

2020-02-20

然后他们会转过来,转过什么样的念头会来找你呢?就是他们对于生死有一些疑惑,或是当他们家人生病、得到重病的时候,他们感到彷徨会问你:那佛教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改变一些事情呢、或是可以帮助我?那你就可以将佛教的一些东西这样来说出来。所以应当先跟众生来结缘,透过你结缘方式,大家就会从你的威德,这些不经意的表露出来,就可以改变他们一些根深柢固的想法;不然大 admin

2020-02-20

所以说,在佛教正法中的修行人,大多能够明了人生无常,而且对未来生也已经有了定见以及规划,因此就必定能够坦然而安详地面对死亡的。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学法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修行者如何坦然面对“死亡”?> 陆正元老师 admin

2020-02-20

那为什么会有人生到边地去呢?经典中佛陀曾这样讲,有人在布施的时候,心中没有很大的意愿,对三宝布施的同时,自己发愿说他要生在没有三宝之处,当然他就因为这样生到边地去了,这是在经典中佛曾经说过的一个因缘。那么这第六种难,难以听闻佛法,难以修行,是说如来出现在世间,广泛地演说种种法教教导众生,让众生可以因为听闻信受修学,得以解脱,到达涅槃;生于中国的意思 admin

2020-02-20

 但是如果有人生前修了十善业道,死后生到欲界天去了,那么他的子女为他追福,以他的名义去作种种的布施,或者准备了一大堆的饭菜和冥纸来供养他,他其实是不会接受的,也不会思念你所供养的食物和冥纸;这是因为他在欲界天上所受用的甘露、上妙饮食,比人间的食物要胜妙许多;而且在天界也不需要冥钱,因为天界所需要的饮食、衣物等,都是自然随意而得的;所以即使子女们 admin

2020-02-20

所以深信三世因果、六道轮迴的真实性,因此而自然愿意放弃投机、短视、追求物欲满足的人生观,开始进入初住位修学六波罗蜜,而追求成佛之道的福德以及智慧。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117集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正元老师 admin

2020-02-20

(《大宝积经》卷四十二)这是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应该要追求对佛法的正信;要如法受持戒法;要听闻正法;要对自己无法在道业上增进而沉于五欲海当中,要有惭愧心;也要能够舍离对自己以及三界法的贪爱;并且要追求般若智慧。所以,上面所说的这七种圣财,才是我们学佛人所应该努力追求的。因为这七种圣财,才能够带给我们今生以及未来生的义利以及安乐,并且让我们能够成就无上 admin

2020-02-20

譬如一个人生病了,再怎么吃药,如果没有找到病因,即使短时间内,把病给压制了,但是由于病因还在,是不可能根除的。因此,如果想把我慢断了,一定要断三缚结中的我见。把我见断了以后,是不是我慢就当场断了呢?不是。就像一个人生病,把病因拿掉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病才会好。所以,当一个人把三缚结断了以后,佛说最钝根、最迟钝的人,最多也只要七次人天往返,就 admin

2020-02-19

从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所可能发生的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一般人所谓的惰性的力量它是有多大了!更何况说受菩萨戒这么一件大事,而且它不仅是人生的大事,更是修学佛菩提道中的一件大事,因为不可能有不受菩萨戒的菩萨。而一般对学佛人都通称为菩萨,那只是方便随俗的称呼罢了。但是,假如说刚才所说的那一类的事情、那一类的状况,在受菩萨戒的阶段中发生了,也许有人只是因为 admin

2020-02-19

世间乐是一般众生所喜欢的,他们喜欢的是财、色、名、食、睡,喜欢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享受好的,有时间到处去游玩享受人生。这就是世间乐,都是属于五蕴身心上的乐。第二种是出世间乐,一般世俗人其实是不会喜欢这种快乐的。所谓出世间乐,就是心得安然,常住于寂灭之乐。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随便椅子上坐下来,休息一下,心中一个妄念也没有,不会去罣碍什么。如果是 admin

2020-02-19

而我们看到有一些人,看来天生就是有菩萨性,那是因为他在往世就已经长久的熏习,所以成就了菩萨性,他只是因为有隔阴之迷,所以一时之间,还找不到人生的答案。那么菩萨性是何时才算具足呢?其实明心的时候还不算具足,见性了也还不算具足,还得要到十行位满心以后,圆满了菩萨性种性,这时候才算具足了菩萨性。所以在十行位满心之前,都还有可能退转为中品缘觉菩提,或者下品声闻菩提的。 admin

2020-02-19

只是要做到佛所说的不恶口,舍离喜欢恶口乱骂人、随便批评人这类粗言恶语,或是喜欢讥讽他人等这类让人心生不喜、恼乱他人的恶口业行,在言语的表达上就要用柔软语,让人不生起怨恨心,或是不让人感受到被伤害的表达方式;而所说的言语内容是可以让人今世以及未来世都能得利的,或者是说让众生对于佛法僧三宝生起信心、清净心、爱乐心等种种的有益语,如同真善知识一样,帮助学 admin

2020-02-19

所以说,在佛教正法中的修行人,大多能够明了人生无常,而且对未来生也已经有了定见以及规划,因此就必定能够坦然而安详地面对死亡的。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学法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修行者如何坦然面对“死亡”?> 陆正元老师 admin

2020-02-19

只是要做到佛所说的不恶口,舍离喜欢恶口乱骂人、随便批评人这类粗言恶语,或是喜欢讥讽他人等这类让人心生不喜、恼乱他人的恶口业行,在言语的表达上就要用柔软语,让人不生起怨恨心,或是不让人感受到被伤害的表达方式;而所说的言语内容是可以让人今世以及未来世都能得利的,或者是说让众生对于佛法僧三宝生起信心、清净心、爱乐心等种种的有益语,如同真善知识一样,帮助学 admin

2020-02-19

 【佛告阿难:“人生世间,祸从口生,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然能烧一世,恶口炽然烧无数世。猛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炽然烧七圣财。是故阿难!一切众生祸从口出。口舌者,凿身之斧,灭身之祸。”】(《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世尊已经很清楚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受种种苦,很多是与口业有关,因为诽谤都是从口中来的,不仅将自己的七圣法财烧尽而荡然无存,而 admin

2020-02-19

但是我慢的意思,已经普遍被佛教界的大师们误会了,总是误以为对别人生起分别比较,就是我慢。这样地错解我慢的真义,将会使三果人无法取证阿罗汉果,故应该加以说明。其实我慢纯然是对自我而生起的慢,不是对别人而出生的,我慢的真实义是:因我而起慢。众生从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我慢,譬如婴儿才出生后,就已经有我慢的存在了。才出生数个月的婴儿,父母如果故意不理他,让 admin

2020-02-18

为什么叫作根本慢呢?意思是说这种慢心是一切慢的根本;这种慢心是一切人生来就有的,也就是因为有我而生起慢心。譬如小朋友常常这样子,其实他还很小,但是当他看到别的小朋友的时候,他就会比较高下,觉得自己比别人高超,因为有我而觉得自己了不起。也就是说,因为我的存在就觉得很喜欢,这就是我慢。凡是基于自我的存在而生起的慢,都属于我慢所含摄。我慢也正是慧解脱和俱 admin

2020-02-18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33   34   下一页»   共661条/34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