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人生就是,你必须接受很多人的离开偌大的城市里,我就像一条鱼,日日孤独游走。或许你眼里那个遥不可及的人,那个你以为无忧无虑的人,也有着你所看不到的酸楚和委屈。独自行走的人,看起来无依无靠,其实你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内心自有一片森林。孤独不常暴露在阳光下,因为他们更喜欢拥抱月亮。生而为人,就是需要拥有体谅他人的能力,不要因为我们不是鱼,就不去懂。渴望拥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一段意思是说:为人父母者,有责任好好地教育孩子,教导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念: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如何断恶修善,让孩子深心中有所依止。孩子也许有种种先天上之差异,但是为人父母者应该一视同仁,发自内心的护念孩子。孩子到了适婚年龄,为人父母者也应该帮孩子找到好的婚配对象。对于孩子的所需,父母应该随时供给所需,使其不虞匮乏。父母若能以此五事来教养子女,一定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真实如来藏(4)──从取精生子和自由主义谈起栗子鼠在这一系列的文章里,谈到的虽是佛家,但是第一义谛因为是宇宙人生究竟的实相,因此当然也与世间法相通,举凡有关生命科学,神通,命运等看似不相干的东西,其实在了悟第一义谛--真实如来藏後,都会升起殊胜的般若智能,去慢慢了解这些原属世间法上的学问,到底可以发展到什麽程度?或是如何进修神通,如何改变命运等,是故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她人生最后的盛大场面,便是用她一生的舍得之心,无意间为自己赢得的。(文/宁子) (原标题:《舍得》着实被感动了,感恩有幸读到此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部分的人,一生当中都在追求安居乐业,想要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也许要五子登科,也就是要有房子、车子、银子、妻(夫)子、孩子;但也因此奔波忙碌、辛苦一生。而不论能否达到这些目标,到老的时候,才发现人终究还是会死,所以开始追求安身立命之道,于是走入了佛法修行想要悟道解脱、明心见性。如果这一生不想要悟道解脱,只想要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那还是要有基本当人的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众生成就之时,就是菩萨成佛之时要探讨这个问题,必须先确认: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学佛的人生态度,被认为消极、避俗。当然!如果是因为自己在事业或情感上遇到重大挫折而无法排解,为了逃避现实才转而学佛,一心想着要遁入空门,不是为了探讨生命的实相、万法的本源而学佛,那就是不折不扣的消极了。然而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人,心中应该建立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的人生其实也不外一场梦,只是许多时候,这场梦有外界的演员、场景和道具的配合,所以我们感觉人生的种种体验遭遇是如此真实。然而从我们睡梦中感知梦境的方式和我们在清醒时感知外界人事物的方式来说,本质都一样,都是脑子里面的事情,外界只是缘。若说梦里梦外有区别的话,也的确有很大的区别。在梦中,由于意识心的功能多多少少会有所减弱,我们往往更容易随着自己的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说实在的,你说这些人怎么一个个家庭、孩子、工作都搞不好,不是失业就是离婚,好好的人生被理直气壮地活得一塌糊涂,我说他,他就说我在造轮回业,我是不知道他的境界高在哪,自己分明不如别人,却还老想着度别人。你说这是不是自卑导致的自傲啊?有时候看他回来一个脸拉得老长,他们圈子里的氛围还不如我们喝茶的圈子,大家开开心心,彼此关心。他们之间倒好,个个提着心,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何判断在爱情中所遇之缘是善是恶,是顺是逆,如何用佛法的智慧去面对生命中出现的各种逆缘、恶缘?这需要我们具足对三宝的信心,深信佛教三世因缘果报的真实不虚,进而依循佛陀的教导,如理如法的看待自己和看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境遇,学会柔和忍辱的应对人生。美好幸福的爱情和婚姻固然是人之所欲,但是不必要因为眼下婚恋的不如意而自怨自艾,因为一切皆有因缘,反悔不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在有情众生觉悟这个道理之前,大多不会觉得自己依因缘所生的六识心是虚妄不实的;也不会觉得自己所追求的五欲六尘境界,只是虚妄不实的影像;所以就会觉得人生在世就是要宝爱自己,能够了别境界的六根、六情以及六识心,把握短暂的人生,尽情地享受五欲之乐,这样才算是不虚此生而了无遗憾。像是最近很流行讲究美食,以及种种奢华的享受,就是这样的心态,而完全没想到像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末学谈过几场恋爱,都一直是属于被甩的那一方,也离过婚,以一般人的眼光来看不是完美人生,甚至有些人觉得末学是鲁蛇,套句我老爹抱怨的话:面子都被你丢光了,你还这么开心。既然是不完美的鲁蛇,末学也很奇怪他们这些人会问我,真的是所谓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也许是看了末学离婚后,还是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的开心的过日子,所以才来问我。下笔时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宋朝诗人陆游把人生用春蚕来表示,他写过:「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里;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不仅仅是爱情、感情会让人作茧自缚,其实同样在金钱、权利、贪痴、瞋恚的烦恼里不能超出,在毒品、酗酒、中不能自拔,也都同样是作茧自缚,另外在贡高、我慢、迷妄中不能远离,也就是作茧自缚。其实作茧自缚就是亲爱的佛陀老人家说的一念无明,也就是不了解自己这个无明的念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原标题:人生的四个伴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人生过客型:有些夫妻结婚没多久,或者因为罹患绝症,或者突然生病,或者意外事故,即告命终。家属当然悲痛,更有甚者,喜事当天变丧事(如车祸意外)。或许他们彼此有些宿缘,但缘份又短,来人间一遭,有如人生过客。(四)非正室型:非正室即是无正式的婚姻关系,在现代社会称为‘外遇’。这种关系在现今社会并无保障,所以迟早也会结束。为什么除了正室,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在有情众生觉悟这个道理之前,大多不会觉得自己依因缘所生的六识心是虚妄不实的;也不会觉得自己所追求的五欲六尘境界,只是虚妄不实的影像;所以就会觉得人生在世就是要宝爱自己,能够了别境界的六根、六情以及六识心,把握短暂的人生,尽情地享受五欲之乐,这样才算是不虚此生而了无遗憾。像是最近很流行讲究美食,以及种种奢华的享受,就是这样的心态,而完全没想到像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们认为,结婚以后的人生轨迹是确定的,确定所以安全,而不结婚的人生充满未知,因为少有人那样走,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当然不可能安全;他们对于人必须结婚这种观念的认同根深蒂固,即便社会的发展演变已经越来越多样化,即便离婚率一直不断攀升,即便依旧单身的人似乎过得也没有那么悲催,或许更加自在,因为对时间与活动的安排更自由,现在社交渠道丰富多样,所以也似乎用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阎魔罗人生怖畏故。乌丘山中。处处驰走。望救望归。上乌丘山上彼山已。以恶业故。炎火遍满。来覆其身。如是无量百千年岁。烧而复生。是彼作集恶业力故。受大苦恼。若复上到。乌丘山顶。山头复有火炎。极高五千由旬。彼炎吹举在空而烧。如烧飞虫。如是无量百千年岁。受大苦恼。而常不死。乃至恶业未坏未烂。业气未尽。于一切时与苦不止。若彼杀生偷盗邪行乐行多作恶业受尽。彼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男女双方对婚姻的期待落差真大!我遇到的这个男人会想到他对家族的责任,而我这个女人只想到自己,所以结婚前我们就讲好要自己住,当外子的二哥面临可能离婚、失明的危险时,我挑明跟他说:「我不想接管二哥的两个女儿、也不想照顾二哥,以免影响两人生活。」这些需求,外子都满足我,也像照顾女儿一般的疼我、关心我,给我很大的安全感。但是现在学了如来,佛陀教诲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行菩萨道是三大无量数劫的事情,所以菩萨道应该要让自己过得快乐!如此才能长远的走下去!过得太痛苦那很快就受不了了!因此葛格我之前才写了一篇〈佛陀教导菩萨要发愿生在好家庭〉,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都过得快乐!当然有的人想说生在不好家庭也可以磨练!那也是很好啦!但葛格我不会发这样的愿!我都是发愿生在好的菩萨家庭!乃至我都发愿要有好的菩萨眷属!也就是要找到好的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阿难尊者托钵向摩登伽女索取一钵井水时,摩登伽女因自己出生自四种姓中最下阶级的首陀罗,身份卑贱不敢直接将水递给出生王族的阿难,然而阿难尊者说他已是出家沙门在他心里人人平等已没有贵贱之分,见阿难尊者不因出身尊贵而高慢,因而摩登伽女受其平等心所感动,又见其外表长得风度翩翩、仪表庄严、相貌堂堂的样子,就情不自禁的爱上阿难尊者,…因而得了相思病,苦不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