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乃至发愿受持三归五戒,受持菩萨戒,人生要甘愿啊!一条路就是继续轮回,一条路就是成就佛果,要甘愿啊!愿如实有能力时,愿到十方世界,随缘化现,乃至地狱、饿鬼、畜生之中,于《大般涅盘经》经中卷三十一,佛陀说:「菩萨摩诃萨,无地狱业,为众生故,发大誓愿,生地狱中;善男子!往昔众生寿百年时,恒沙众生受地狱报,我见是已,即发大愿,受地狱身;菩萨尔时,实无是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有人的色身、觉知心的心性,都是如来藏帮忙画出来的:有人生来就很慈悲,而且是滥慈悲;有人生来就穷凶极恶,有人生来愚痴而不能学好任何世间法,它都依照业种而帮众生确实画出来。但它随时会修改你所有的画,都看你意识与意根怎么转变,它就随时帮你修改,所以说它能画我们这个五阴小世间。但十方虚空一切宇宙世间也是由它来画,不过这幅大画不是单独来画,而是配合所有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的人,说得好像是也有些道理,但是一到了他父母病痛,心中就是母子连心,泪眼不止,哪里没有动摇呢?更有的父母过世,人生顿感空虚,哪里可以不动摇,哪里可以说自己自得自在,只是虚语而已。真正学佛的人,会知道,如果有真正善知识,说出了真实般若智慧的道理,如此根据佛陀经典阐述义理,而不是在那里把文字翻译,或把文字添油加醋,或是扯到别的故事,而是就佛陀的意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29岁时,由于看到每个人都要遭受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他便离家外出,寻师访友,立志探索人生的解脱之道。释迦牟尼出家之后,先是跟随两位哲学家学习,然后开始了长达6年的苦行生活。释迦牟尼为什么要苦行呢?这与当时人们的一种普遍认识有关。当时人们认为,摩擦湿木头是不能生火的,摩擦干木头才能取火。同样的道理,人们只有经过一系列的苦行生活,清除了身体中的体液,才能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森罗万象、错综复杂的宇宙人生,难道又是一般人所能轻易了解的吗?释迦牟尼早就看穿了这一层道理,所以他对们说:「我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他希望佛尽量去研究、了解可能被了解、被解释的部份,剩下的就只有暂时相信佛所说的了,因为有些道理不是用语言、文字所能解释清楚的。所以佛典上才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话。能够正确而清楚地了解过去世的情形,在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现在回头想想,这番仅有仁波切认为是人生的智慧言论,除了令敢冲敢言的陶晶莹咋舌外,似乎也明白宣示出,藏密仁波切对于修学双身法的不变立场!看样子,若是有心想修学佛法,今后还是改持诸佛名号,或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名号,才能真正与佛、菩萨相应,得到庇荫与加持,对于不明究里的咒语:如藏密的六字大明咒等,还是敬谢不敏比较稳当!以免在修学佛法的道路,搬石头砸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甚至于为度有缘之众生,有时无中生有,忽然出生舍利子,使人生起信心,进而修学佛法;但这不是舍利子本身的功德,而是佛威神力所变现。尚未见道的凡夫,只要世间五欲的烦恼很少,有时也能烧出舍利子,不一定要断我见以上的圣者才能烧出舍利子;所以有些八哥鸟类,被教导念佛数年以后,死后也烧出舍利子;有的人五欲烦恼很少,虽然没有学佛,死后也烧出舍利子,外道修行者,如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548,b22-23)世间法中,男色有时可以转成女色,南洋诸国有男色,打扮之后,甚至超越一般女色甚多;乃至中国的戏剧,许多扮演女色的,都是清一色的男众;这男女众固然瞬间了别,然而剃尽发须,则不易辨别,乃至若是端详人的脸,则可见有可成为男众之相似处,也有成为女众之相似处,所以诸等差别说法,可以离开脸孔而观察男女,然而许多喜爱男女,皆由脸孔而来,如是岂不是颠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负荷人生,永使解脱,这又是佛法自我牺牲的服务观点。四、不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纳。流傅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以为佛教,实则,诸多民间信仰之神只,如:城隍爷、土地公、三太子、妈祖......,皆被门外汉披上佛教外衣,不知二者,其本质、愿力迥异,应当究明。神为六道轮回的众生,属于鬼道之有福德者。或以生前对国家、人类贡献卓著,后代为追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原标题:人生当以探讨究竟的(义学)为满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人生就是以服务为目的,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因为当你到了佛地的时候,也还是以服务为目的,因为你个人想要的、想求的一切种智已经,一切的智慧都无法再超越了,你已经没有可以为自己来作的了。因此到了那个时候,如来就还是、只是为了众生,尽祂一切所有的智慧来服务一切有情。因此我们想想,在这个佛道上,世间人能够要的,结果你都不要;可是这出世间的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原标题:[我]的人生顺位何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我不聪明了,那我是谁呢?了解自己,才能了解世界2012年,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也处于思维的高地。充满了挫败感的学习生涯,混乱不堪的人生规划,加之浮夸冷漠的社交圈,激发了我的求生本能。我开始反思自己,寻找问题的根源。当时还在念经济专业的我,一口气选修了两三门心理学课。不好意思去看心理医生,就只好挽起袖子自己来了。只有当一个人真正开始寻找自己的时候,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况且随着人生岁月的演进,毕竟都是会有许多许多无常的事情会逐渐的演变发生。在这个状况之下,眼前的顺遂,并不表示永远的顺遂。所以烦恼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有这样一个很多人都听过的故事:一个人烦恼太重了,找到一位智者,询问道:我如何才能放下呢?智者让他拿着一个杯子,往杯子里倒满了果汁。许久,那人问:我可以放下了吗,手很酸,于是将杯子放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执着的人生会让自己承担莫需有的重担。所以学习放下执着也就在学习人生自在。放下,就真的能断除烦恼得自在吗?的确,许多烦恼确实是我们自己放不下,这位师父很聪明的使用了提放重物的直观体验教人如何处理烦恼,知道了这点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提醒自己适度的放下,应该就可以了却许多的烦恼。但,这些表面上放得下的烦恼(如文中作者被要求一直拿著瓶子直到手酸不已),仅仅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或许有人会说:不应该这么消极悲观嘛!人生还是有它的光明面的。福报好的人当然可以享受人生的光明面、快乐面。我们看看那些打从出生就生在非洲的一些人,生下来就是要面对饥饿、面对战争,哪来的光明面?哪来的快乐面?从上面我们看到,能不能一生之中,都一直有或者是常常有爱人相伴、事业顺利、饶有财富、康泰安宁等种种的快乐,完全取决于每个人各自福报的多寡,而凡事必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见对父母的孝顺,是要让父母解脱生死、成就佛道,这样才是究竟的真孝顺,所以敬列《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于上,供有缘人参考,并且自我警惕,每个人不可避免的老、病、死无常的人生当中,当父母生病时,唯有劝其念佛忆佛,归依三宝求佛菩萨加持、并于缘熟时劝诱发自他双利的大乘菩提心,这样才是病苦人生的根本解决之道,也才是对恩重如山的父母尽孝道!阿弥陀佛!-----《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同样的放慢自己生活的脚步来听【闻】、【思】考、再【修】正,这样的方式是绝对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也对自己的人生一定会很大的帮助。2、打给我那个土匪儿子吧!每年我都会去找医生做定期的身体检查,其实末学身体没有毛病,唯一的缺点就是胖,有天一个大夫跟我聊了一下,他认为要不要考虑一下接受一下割胃的手术,如果瘦下来也许可以多活十多年。『能多活几年』我有被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遇到一些人和事儿,起了烦恼,而终于想到要用佛法的智慧去解决的时候,就是我们察觉包袱和准备卸下包袱的好时机,漫漫人生路的困苦无奈就变得积极起来,去掉累赘的轻松就是学佛的功德受用啊!来吧,学佛路上,我们一起走,在前行的路上慢慢习惯菩萨的尊贵身份,因为逐渐变轻松的你,会看到别人和以前的自己一样背着同样的包袱委屈前行,这时心中会百感交集,走上前,陪伴,并在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