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由己即他,再观察他人和自己的互动,他人生活的状态,原来都是被自我套牢,都是活在我的监狱中而倍受煎熬,如此心生慈悲而决定救度,如此的救度才能彻底,如此的救度才有帮助,如此的救度才没有过失,如此才是菩萨正行。再有,我们往往会扭曲修行,把其塑造成我们想像的样子,而实际上,我们更多应该是拥抱生命本身,精确的体察到每一个瞬间,了知行蕴种种来龙去脉的变化,心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中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六十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百分之十,如何树立正确地人生观、老年观,平静坦然而有意义地走完最后一段人生之旅,关系到上亿人的精神生活。也许有人会说;我年轻,有文化,婚姻美满,还能挣钱,所以我感觉不到苦的存在;那么问问自己;我能永远这样吗?能永远不生病吗?能永远没烦恼吗?能永远年轻吗?(三)为病苦,分为两种;一者身病――我们这个色身由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现观人生如幻,却无妨于幻化之法中,修除诸多烦恼习气,清净庄严自身。现观七转识如渴鹿追逐阳焰中,无明躁动终会止息。现观人生如梦,又不妨行梦中佛事……。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习佛法一段时间,略具知见与定力后,就可逐渐观行到自身七转识之粗重烦恼(微细之烦恼乃至随眠,待日久功深才能反观到)而生起忏悔心、反省心,想要汰除心中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听到这里,我频频点头,庆幸能听到老先生这样一番意味深远的人生见解。老先生见我听得专注,便兴致勃发的继续说道:凡事有个因缘,强求不得。懂得观察因缘,随顺因缘,这是生活必须有的智慧。很多人觉得随缘是消极的心态,不适用于现今讲求拼搏努力,把握命运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其实不然。随缘不是不拼搏,而是在拼搏之前,要先懂得世间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懂得依于规律和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后他们会转过来,转过什么样的念头会来找你呢?就是他们对于生死有一些疑惑,或是当他们的家人生病、得重病的时候,他们感到彷徨就会问你:那佛教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改变一些事情呢?或是可以帮助我?那你就可以将佛教的一些东西这样来说出来。所以应当先跟众生结缘,透过你的结缘方式,大家就会从你的威德----这些不经意的表露,就可以改变他们一些根深柢固的想法;不然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出离观主要在修十二因缘,为什么十二因缘法他无法成就?因为他不知道有情众生生死的根由是从何而来?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过程,因为会老、会死所以要修行。断灭见的人,认为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是他不知道生从何来?如果死了什么都没有,那下一世是怎样出生的?这表示出生有一个因,这个因就是前世的种子,出生了后有的种子。前世的觉知心不断地了知,就是不断地在执取种种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己即他,再观察他人和自己的互动,他人生活的状态,原来都是被自我套牢,都是活在我的监狱中而倍受煎熬,如此心生慈悲而决定救度,如此的救度才能彻底,如此的救度才有帮助,如此的救度才没有过失,如此才是菩萨正行。再有,我们往往会扭曲修行,把其塑造成我们想像的样子,而实际上,我们更多应该是拥抱生命本身,精确的体察到每一个瞬间,了知行蕴种种来龙去脉的变化,心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况且随着人生岁月的演进,毕竟都是会有许多许多无常的事情会逐渐的演变发生。在这个状况之下,眼前的顺遂,并不表示永远的顺遂。所以烦恼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有这样一个很多人都听过的故事:一个人烦恼太重了,找到一位智者,询问道:我如何才能放下呢?智者让他拿着一个杯子,往杯子里倒满了果汁。许久,那人问:我可以放下了吗,手很酸,于是将杯子放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做孩子的时候这样用哭的方式得到照顾,往往行之有效;然而长大的我们,却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起完全的责任,再没有人能够为我们的幸与不幸埋单;一切苦乐都得由我们自己承受,即如此,与其抓着被害者的身份不放手,与其抱怨哭泣等着有人来呵护,不如主动放弃被害者的角色,看看自己还能做点什么。物质经济的损失可以简单的以加倍的物质经济偿还,得到赔偿了人平衡了,事情也就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悲观如果是要让人不再被虚假的幻相妄想蒙蔽一辈子,乃至许多辈子(事实上,我们已经被这种种妄想蒙蔽无量辈子了),而且如果这种悲观过后能够指引人们走向另一种依于的乐观,重拾面对人生的信心和勇气,那么这种过渡性的悲观又有何不可呢?(四)爱和伤害,就像钱币的两面回到我们有关爱与伤害的主题,难道人与人之间不能只是爱吗?不是不能,是做不到,真的做不到。爱和伤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生命本身是一个过程,每一个当下拼接成了人生旅途的风景。当我们每天为未来忧心忡忡时,生命旅程就会被染上担忧的底色。尤其是替他人担忧,比如担心孩子放学路上会不会出车祸、担心老公跟女同事是否走得太近、担心远方的父母身体可好……这种杞人忧天的行为害人害己。心理学家认为,担忧就是变相的诅咒,这句话不无道理。人总会不自觉地按自己或他人的预言来行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想起一个小朋友从国外念叨着回了国,又念叨着出了国的人生座佑铭——忍无可忍,重新再忍!看着他半真半假的念念叨叨,就想,这些熊孩子到底心里有多少委屈呢?委屈,后面会自然跟着求全。而且,这时候,委屈变成了委曲——心已经不再直了,变成弯弯曲曲的了。心里就会出现一个画面:原本天真无邪没心眼的孩子,因为委屈久了,然后心就变得曲曲弯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又告诉阿难说:人生在世间,灾祸从口中出生,应当要慎护口业,甚过于防护猛火。猛火炽盛唯能烧毁一世的身家性命,但恶口炽盛却能烧坏毁损众生的无量无数世;猛火炽盛能烧毁的是众生的世间财宝,但恶口炽盛却能烧毁损坏众生的出世间七圣财宝。所以,阿难啊!一切众生的祸害,都是从口中出生的呀!喜好逞口舌的习惯,就好像是能戕害身体性命的斧头,会招来毁灭身命的祸害。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也有众生能够发现说:这个我们的色身—物质之法—它不是永远都是快乐啊!它里面有苦啊!譬如说,人生病的时候就是痛苦。我们人最后总是要死亡,那个死亡境界也是恐怖的;因为我们好不容易跟我们的眷属长养了情感,结果我们要离开他了,那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所以我们内心也知道说,我们的色身、我们的内心,它不是永远都是快乐的;因为知道它不是永远快乐,它总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有人生来就是手软,不会杀害众生。有人生来严守礼法而不犯邪淫戒,绝不会去勾搭人家的眷属;若有人主动勾搭,他反而拔腿就跑;他这一世又没有受戒,自然就会这样,这就是无作戒;是由上一世受五戒而守持不犯,使他这一世自然会这样持戒,这就称为无作戒。换句话说,这一世虽然没有受戒,照样不犯四种恶行;不犯恶破戒即是成就善法戒,所以说前世的善法戒会在未来世成就无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明白了梦也就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原标题:梦境的状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难免有痛苦,如何面对痛苦自古以来是人生一大命题,人人都曾有过痛苦的时刻,所以都希望知道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是什么?但是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不信您随便找一个人问问;你为什么活得痛苦,他可能会说;我没钱,所以感到痛苦;但你有了钱就没有痛苦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企业家算是有钱人吧,可有报导说中国企业家的平均寿命低于普通人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人生没有几个二十年,一晃就过了二十年,这样真的是很无奈。但是这样子还不算什么,如果有人到死都还不知道自己一辈子所修行的方法是错的,然后把错误知见的种子,带到下辈子去,然后又继续残害自己(未来世)的法身慧命,这样子才真的可怜,才真的是无奈。今天讲三界中的我见,主要也是希望对各位菩萨有所帮助,希望各位菩萨在修学的道路中,不要面临同样的困境。在讲三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生活中的佛法-面子在人生学习过程中,现在可是听到最多的为他人设想、成就他人的名言,诸如「四摄法」、「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自利利他」、「行菩萨道」、「入廛垂手」…等等,这是在人生中心存「以真实的生命智慧服务人们」的智能型过客所「无限甘愿」付出的心行;然而身为服务人群的「无限甘愿」这类智慧行者,深知骄慢的过患,所以在修学过程中,向来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生活中的佛法~人生的探讨我们不妨试着这样推敲,若这世界上都是假的,佛家不是说有轮回吗?而且在这个世界上,也有某些特异功能或利用摧眠确实知道自己所经历的前生往事?所以说轮回是被证明不可推翻的,那表示在众生轮回的循环里必然是有一个可以将有情生命相接续的东西存在,才会有众生轮回的现象存在了?不是这样吗?那众生无始来轮回的生命如何相续呢?相续不断的生命是以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