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再者,如果人人皆信佛教,皆遵守佛教的基础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那么人类社会将变得何等的文明与富足!是以佛法是可以利益现实人生的。佛教可谓世间至善的教育,佛法更是法界实相之至理。世界上一些著名人士曾经评价过佛教,譬如孙中山先生如是说:“诸君都知道世界上学问最好的是德国,但是现在德国研究学问的人,还要研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原标题:人生幸福道路的指南----《佛说吉祥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然还有一些原因,是与个人生生世世以来的修学有关,而每个人心性与善根福德具不具足也有影响。要克服这些问题,想要正确的理解经中的道理,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亲近道场与善知识,也可以大幅降低走错路的机会。因为善知识可以为我们把基本与核心的正知见,有次第与系统性的铺设,让我们易于理解;而如果我们有问题,也可以随时请教善知识,这样才是最快而有效的。因此除非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现在可以了解,那是因为当时郑成功跟清朝之间的战争失利,所以只好转来偏居,他心情的郁闷、沮丧可以了解,所以当时的他见到什么东西都是不好的、都是灰暗的,因为人生无趣。而现在来到旅游的朋友则是心中怀着期待、欢喜,虽然是看同样的景色,就觉得什么都好看、什么都美丽。也就是说我们当下所察觉的境界,它已经加入了意识的思量、判断。这样讲起来,那就更是每一个人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好了,既然每一件事都是宗教,我们就要去确认去判断去观察,还要去拣择说,到底这个任何一件事,不管我叫不叫它名字叫做宗教,可是实际上来讲,它真实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想要达到这个真实的目的,我正确的作法应该要怎么做,才是符合原来的宗教,不然就变成自欺欺人,或者自己因为无明的错记,而堕入迷迷糊糊的状况当中,就违背了我们应该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所以说在了解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大宝积经》卷9中开示:诸佛兴出世,玄远甚难值,人生在世间,亦甚难得遇。虽然贤劫有千佛出世,堪称非常密集,然而离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成佛的时间,还得要再等五亿七千六百万年,可见佛世尊真的是不容易值遇。因此大家从上面的道理就可以了解,时下一般说在我们这个人间,凡夫可以即身成佛之说法的谬误所在。一方面释迦世尊已经授记,此世界下一尊佛为弥勒尊佛,也就是下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时就已经确信佛法绝对是超乎人类科学与哲学的范畴,对于向来喜欢哲学的我,更是相信在佛法的领域内可以解决哲学家们所无法解决的人生问题,所以打从内心里强烈地生起了喜欢学佛的心念。自从有了接触佛法的因缘之后,就一心一意想亲近佛寺学佛,开始少与朋友往来;有一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得知一位好朋友生了重病,于是与另一位朋友一同去探病。在朋友家里聊天时,话题谈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哪些差异?首先,世俗法中的人天善法并不能让人生生世世都享受人天果报;尤其是在天上,可能一世就把累劫的福报消耗殆尽,寿终之后再来投胎受报,兑现过去生所累积的那些小的恶业种子,这样往往就是下堕三途的果报,或者即便转生为人也是福报欠缺的状态,因为过去生所累积的福报在做天人享福的过程中就消耗殆尽了。那情景,看看世上暴发户花钱如流水然后很快沦陷贫苦阶级的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己即他,再观察他人和自己的互动,他人生活的状态,原来都是被自我套牢,都是活在我的监狱中而倍受煎熬,如此心生慈悲而决定救度,如此的救度才能彻底,如此的救度才有帮助,如此的救度才没有过失,如此才是菩萨正行。再有,我们往往会扭曲修行,把其塑造成我们想像的样子,而实际上,我们更多应该是拥抱生命本身,精确的体察到每一个瞬间,了知行蕴种种来龙去脉的变化,心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如果说有些人他受了三恶道苦之后,他想要求得解脱;乃至有人生了天之后,他觉得说天也是有限的境界啊,最后不免天寿尽了之后还要轮回啊,所以当他也想要解脱,那这个天魔就不允许了。他会怎么样?叫他去做这个慈善事业、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可是这个利益众生的事情只能限于人天的善业----只能去做医疗的帮助人、或是捐钱的方式帮助人、或是解决他生活上的困苦…&helli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如果人是上帝创造而没有过去生,那么上帝是凭什么决定让某一个人身体健康,另一个人则一生体弱多病呢?又是以什么标准来决定让某一个人一生穷苦潦倒,另一个人却是富裕安乐?有人说这些人生百态差异是轮流着当的,今生健康的来生就多病,今生贫苦的来生就富裕,全凭上帝来安排。但是受苦、受乐既然是轮流着来,那未来生的际遇,就与今生行善或造恶全然无关,修道与行善就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正在杀的时候,有时候是因为仇恨心而起瞋,有时候是因为贪着众生的肉而起贪,那正在杀的同时,就让自己陷于贪与瞋的境界而有所违损;然后到了下一世,本来可以是活得快快乐乐的,可是因为上一世造作杀害众生的业力,也许就在那个时候遇缘而成熟了,所以就让那个人生病,乃至于说在某一种状况下他被杀了,这当然就是为他世违损。而这种情况只是说,那个人的下一世还是人身的状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并且,当时的确也有不少人就以为,佛教就是所谓的遁入空门,佛教就是灰色的宗教,佛教就是消极的人生;这个当然也是一种错解。时间到了现在,大家对于佛教又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呢?现在大家对于佛教,相信大家一定会想到是一些行善的团体。当然由于这些行善团体的积极的作为,他们帮助了社会上许多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也使得佛教的形象在社会上获得大幅的改善;所以难免一般人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其实第十识就是第九识,第九识就是第八识,只是因为修证阶段的不同而别立名称,其实是同一个啊!譬如你小的时候,人家说你是某甲的女儿;等到你年长出嫁了,人家说你是某某人的太太;后来媳妇熬成婆,变成婆婆了,人家说你是某某人的婆婆,但其实还是你啊!同一个人啊!只是你的身份不同、地位改变,你的人生历练改变了,然后说你现在是婆婆,但不能说少女时代的那个你是假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对呀!那些不认识字的老人家们,今天看到张三死了,他说:「哎呀!张三也死了,人生无常。」无常,死了终归于空,所以张三不是真的张三;因此就解释说:「所谓张三即非张三,即是般若。」那么这样子,这位不识字底老人家,是否也真的开悟般若了?可是,那只是世俗法的知见,也都是错悟,不是真的开悟,跟般若的开悟完全不相干。所以,「依文解义」真的「三世佛怨」,过去佛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譬如:有人因为看见人生有种种的生、老、病、死痛苦,想要脱离这些痛苦而开始修行,在修行过程中他就会去探讨:我应该要如何修行才能离苦得乐呢?后来他发觉:原来人之所以受苦,是因为被贪、瞋、痴、慢、疑等错误的观念和执着所繫缚了,所以应该要离开贪、瞋、痴、慢、疑等烦恼,就可以离苦得乐。那究竟是谁离开贪、瞋、痴、慢、疑呢?原来是这个「觉知心的我」,只要觉知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总之,称念弥陀圣号或药师佛号,无非是藉此修持因缘,了生脱死,解决人生生和死两个最大的问题。中国的佛教节庆,不但展现佛菩萨慈悲智慧的精神,也反映佛教与中国民间固有思想、习俗相互融和发展的信仰特色。不过,佛教对节日的看法和世俗社会不太一样,例如夏安居、冬安居、每个月的六斋日或十斋日,也都算是节日。结夏、解夏、冬至、年朝是丛林极为重视的四大节日,而一般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叫作根本慢呢?意思是说这种慢心是一切慢的根本;这种慢心是一切人生来就有的,也就是因为有我而生起慢心。譬如小朋友常常这样子,其实他还很小,但是当他看到别的小朋友的时候,他就会比较高下,觉得自己比别人高超,因为有我而觉得自己了不起。也就是说,因为我的存在就觉得很喜欢,这就是我慢。凡是基于自我的存在而生起的慢,都属于我慢所含摄。我慢也正是慧解脱和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后在此生的寿命结束的时候,阿罗汉不会再起心作意,想要这五阴十八界任何一法继续不断地生起;因为都是已经了知它是生灭之法、无常之法、是苦法,是一切人生轮回痛苦的来源,他有这样的决定心,他当然就能够永灭一切有为法,永远灭掉五阴十八界而证入所谓的涅槃。阿罗汉是如此,而菩萨反过来讲,他却是要证得《金刚经》另一首四句偈,也就是所谓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听了,脚底凉了:那还行吗?人生已经够苦了,还要去修苦行?苦上加苦,我才不要呢!闻已生悔。虽然他仍然在佛门中继续修行佛道,可是他心中已经不太真实修证佛道了;只是应付应付,表相装着在学佛,这就是第一种假名菩萨。第二种假名菩萨虽然也在修行佛法,可是他心中无惭无愧。无惭是做错事情却赖皮而不肯承认,譬如谤了以后,被人举证确实是谤,但他仍然不承认;诽谤贤圣以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