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妄语:妄语因、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菩薩應生佛性孝順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樂,而反更盜人財物者,是菩薩波羅夷罪。--------------------【佛告諸比丘:「優婆塞以三種取他重物,犯不可悔:一者、用心,二者、用身,三者、離本處。用心者,發心思惟欲為偷盜。用身者,用身分等取他物。離本處者,隨物在處,舉著餘處。復有三種,取人重物,犯不可悔罪:一者、自取,二者、教他取,三、遣使取。自取者,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菩薩應生佛性孝順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樂,而反更盜人財物者,是菩薩波羅夷罪。--------------------【佛告諸比丘:「優婆塞以三種取他重物,犯不可悔:一者、用心,二者、用身,三者、離本處。用心者,發心思惟欲為偷盜。用身者,用身分等取他物。離本處者,隨物在處,舉著餘處。復有三種,取人重物,犯不可悔罪:一者、自取,二者、教他取,三、遣使取。自取者,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3、淫(自邪淫及教人邪淫)「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淨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4、妄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为什么想要杀众生?因为我要吃牠嘛!杀鸭、杀猪就是要吃鸭、吃猪啊!缘于众生的名色,是怎么缘的?如果牠的六识不断,人就不会吃牠;只有极少数的人,譬如有人生吃猴脑,但那是极少数人;一般都是杀死众生以后再吃,不是尸体就一定不肯吃。肉食动物也一样,一定会等猎物死了才吃,这就是缘于众生的名与色。到这里,才只是一念刚开始而已:先缘于猎物的名与色而起杀心。缘于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妄语:妄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从这一小段圣教的开示内容我们就知道:有的众生生命乃是短命的,有的却是长命的;有的众生生来就是庄严端正,有的众生生命乃是丑陋难看的;有的众生乃是威德势力渺小,而有的众生乃是威德势力很大;有的众生却是生在高贵的族姓之家,有的众生却是出生在贫穷的家族之中;有的人生命乃是生活资粮缺乏,有的人则是非常富裕的生命;有的人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世间的交易都只是亏损你的福德,然而只要你转向如来藏,去修学如来藏妙法,你的福报福德就只会越来越多!所以呢,既然你已经找到了,或者在快要找到的道路上了,你真的决定要以此作为你人生的目标、不断地增上,希望每一世都要证悟,那你就不要颠倒行。因为你的如来藏是怎么样的体性呢?你将会一点一滴的清楚地知道。不论是祂的平等性,不论是祂的随顺众生性,不论是祂怎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你把人生成有世间所能看到的好人、坏人,还有身体健康的人,还有身体残缺的人。第二,如果是这样,你为什么不开始就好好把自己的能力作好,好好锻炼自己可以出生人的能力,再来出生人?为什么你要这么着急出生这样的人,然后让这些人感受到痛苦、感受到一切的错乱?所以从这第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这出生人第一个就很荒谬。第二个,出生人以后,是不是应该来教养大众呢?是 | admin 2018-07-23 |
![]() |
孔子要子路专注地学习如何安身立命等等的人生议题就好。但是如果是从究竟真理来看的话,其实应该是要反过来说:未知死,焉知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了解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死了以后又是怎么一回事的话,那么生命的意义以及价值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安身立命等等人生当中最根本的问题,就都会变得无法来下定论了。因此就会变成各说各话,各行其是,大家都随着个人的习性、好恶, | admin 2018-07-23 |
![]() |
而且,每个人生下来都有鬼神在旁边守护,但如果坏事做多了就没有护法神守护了,那随时都可能会被鬼神欺负或干扰的。如果,一个人行善乃至修行当菩萨,那就会有很多的护法神在保护,就像是国王会有百千人保护着他一般。 接着我们来看佛经的开示内容,《长阿含经》卷20〈忉利天品第8〉: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儿市肆 | admin 2018-07-23 |
![]() |
书中平实导师教示:许多菩萨,度人一世又一世,一点都不嫌麻烦,也不会当自己悟道时就不救度有缘众生;也不会因为众生心性难伏,就起瞋怨恼;若受善知识的帮助后而有所心得,但却只想自己精进,那不就如同比声闻圣人还不如的妄想俗人了?所以我们行菩萨道者,在布施前应该有智慧抉择啊!今把平实导师对这一段精彩开示中的另外一段节录供养大家,以祈有缘的菩萨能够有智慧的布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欲入涅槃,诸比丘问佛:佛是无上福田,天人导师,佛灭度后,从谁得福?佛说:我虽灭度,经法还在,另有四因缘,可从之得福:一是看到畜生没有吃的,就施予食物救其性命;二是见人生病没人照看,给与供养令得安隐;三是保护和照顾贫穷者和孤独者;四是看到修行人独自一人禅修学道,无衣无食,就供养衣食。如能以善意行此四种布施供养,所获福报与供养佛陀没有差别。)(原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尊问,这个人财富很多吗?波斯匿王说:太多了,但是这个人生前却是穿着乞丐衣,吃着猪狗食的。)佛告波斯匿王。彼摩诃男过去世时。遇多迦罗尸弃辟支佛。施一饭食。非净信心。不恭敬与。不自手与。施后变悔。言。此饭食自可供给我诸仆使。无辜持用。施于沙门。由是施福。七反往生三十三天。七反生此舍卫国中最胜族姓。最富钱财。以彼施辟支佛时。不净信心。不手自与。不恭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每见有人勤苦一生,节俭奋斗,而穷苦潦倒一世,欲求一屋久安身心,竟不可得;有人生而多有财宝,先人已预为彼筹谋,一世无忧;此皆有其宿世因果,非无因得。是故佛子富不须骄,穷不必赧,但能把握现前,广种福田,无有不于来世致富者。欲求来世财富不耗不损者,今生莫侵欺他人。欲求来世富裕、远离穷困者,今生当奉养父母,供养三宝,布施有情,莫侵占三宝物。一切有情之有财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看见有人有痛苦了,譬如说他的财物遗失了,父母过世了,就施给他一些钱财,再用好话劝导,还要告诉他:“眷属无常不可久保,恩爱合会要当有离!”好好劝慰他:不可能有永久的眷属、不失的财物,他想:“既然无常,人生难免,只能接受了!”心中就不会再那么痛苦了I?这叫做“善于说法慰喻劝谏”。当他听受以后,再进一步告诉他:烦恼和福德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智人行施为怜愍故,为欲令他得安乐故,为令他人生施心故,为诸圣人本行道故,为欲破坏诸烦恼故,为入涅槃断于有故。〗讲记接下来还有(杂品之余),从布施来说种种法。佛说:如果有人对于自己的色身、生命、财产有悭惜之心,吝啬而不肯布施,这就叫做悭。护惜悭——一直照顾悭心——增长不肯布施的悭心,他就不会产生怜愍心,他总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我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布施了以后并不牵挂自己后世可以得到多少福德回报,也因为心中不追求未来世在世间法上的布施果报而无烦恼;并且不以能使别人生起烦恼的原因、不以能使自己生起烦恼的原因来布施,也就是菩萨布施时对自己没有负担,对受施者也没有负担,都无烦恼,所以能得到无上清净的果报,叫做涅槃。如果施主的布施,是会使受施者生起烦恼,这样的布施,施主将来无法得到无上净果的涅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有人布施的财物是使眷属起烦恼而得到的,譬如把眷属应该有的财物强行拿来布施,或者偷偷拿来布施,或者把眷属每个月应该得的财物克扣下来布施,未来世虽然也会得到布施的大果报,但是色身会常常病苦;这是因为眷属并不乐意,他却强行拿来布施,让家人生起烦恼,所以他未来世虽然有钱财,却会常常病苦不断。如果有人听到布施有大福,却不是省下自己的用度,而是把父母每月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有人布施的财物是使眷属起烦恼而得到的,譬如把眷属应该有的财物强行拿来布施,或者偷偷拿来布施,或者把眷属每个月应该得的财物克扣下来布施,未来世虽然也会得到布施的大果报,但是色身会常常病苦;这是因为眷属并不乐意,他却强行拿来布施,让家人生起烦恼,所以他未来世虽然有钱财,却会常常病苦不断。如果有人听到布施有大福,却不是省下自己的用度,而是把父母每月的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