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六根、六尘、六识灭失了,眼识界、耳识界乃至意识界的见、闻、嗅、尝、觉、思功能即无,亦为人无我、法无我(注13),唯存第八识心体离见闻觉知、涅磐寂静,此为阿罗汉入无余涅磐,五蕴十八界法一概不存在的境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因有我执、我所、六根、六尘、六识及五蕴的存在才会产生种种无明,没有了十八界法,没有了见闻觉知处处作主妄心的分别 | 三摩地 2018-07-21 |
|
若无藏识,七识则灭,何以故?因彼及所缘而得生故;然非一切外道二乘诸修行者所知境界,以彼惟了人无我性,于蕴界处取于自相及共相故。」】《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佛言:)「大慧!此如来心阿梨耶识如来藏诸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诸外道等不能分别,何以故?以如来藏是清净相,客尘烦恼垢染不净。」】《大方广佛华严经》也如是说,譬如卷九有云:【善男子!譬如猛风吹大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果有人亲证阿赖耶识--如来藏本体,以及依如来藏而有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人无我与法无我,那么这种错误的摄受阴界入为真实法的邪见与执着,就会渐次的消灭了;因此而转依真如阿赖耶识,依照诸地进修的次第,相续不断的转进,使得其余外道见的邪见都不能倾倒和移动他,这就是佛法中所说的入住于菩萨不动地中。再往前进修,而获得十种三昧道门之法乐,为金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一实相印,是指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依诸法实相明二空(人无我、法无我)之理,以此理印定其说,符合此实相印者,则是佛说;若不符合,则是魔说。一切小乘经则以无常、无我、涅槃三法印印之。关于诸法实相,这里在引用《佛学大辞典》里面的一个注释,以帮助学人理解,该词条【诸法实相异名】:“于诸经论中,对一切诸法之真实体相(诸法实相),有各种不同之名称。如《涅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但是诸位要知道:这些法相的验证非常重要,能让我们由人无我的基础上、实际验证法无我,进入初地。以前我们说过:“如果不继续讲《成唯识论、楞伽经》以及《护法集》,那么将有一半的人会退转掉---因为信力不具足、慧力不具足、福德因缘不具足者,若没有真善知识摄受,明心的部份会自我否定而退转;不是他自己愿意退转,而是自己无法确认所悟其实无讹,所以会自己 | admin 2018-07-21 |
|
人无我又叫作有情的无我,因此说二乘人所证得的解脱果是人我空,也就是在蕴处界以及它所辗转出生的万法当中,证实并没有常住不坏的我存在,一切无非都是缘起缘灭而已,因此而断尽我见和我执,取证涅槃解脱。在介绍完声闻乘与缘觉乘解脱道的修行以后,我们继续来介绍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佛菩提道所修证的是法界实相的智慧,也就是第二、第三转法轮所说之般若。般若分为总相智、 | admin 2018-07-21 |
|
第三节略述总相智别相智种智之关系这三种智慧: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以及种智,这三种智慧不共二乘,所以称为别教;前两智是人无我--就是大乘所说的般若--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是人无我--禅宗的祖师们悟后去行脚参访诸方大善知识增益权智,就是在般若的别相智上去增益;我们对见性之同修开示禅门差别智,也是般若智的别相智,所以前两种智慧是大乘人无我--从真如的总相及别相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桃园有一位很会作宣传的密宗居士喜饶根登,他的师父四川义云高居士讲心经,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缘起缘灭,所以般若经讲无人无我无寿者相,缘起性空就是般若。师父这么讲,徒弟可想而知,而义云高号称是八大修行人之一;稍后还会讲几位八大修行人的事情。以缘起性空来解释般若,而不是以菩萨的人无我、以菩萨所亲证真如的无我性现观蕴处界的无我,这是般若的第二种邪见。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所证的明心开悟的智慧是人无我,可是这个人无我不同于二乘的人无我,因为他有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他证得法界的实相:我是这个心,佛是这个心,三界九地通通是这个心。可是菩萨不是去观察蕴处界空,不是从蕴处界的无常空或者缘起性空现观而得,他是从证得真如,由真如再来反观蕴处界空,所以《楞伽经》告诉我们:「云何菩萨人无我?」佛说:「善知机发像起、咒力起尸,是名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成就八地菩萨满地心,复转入九地入地心,依四无碍辩(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乐说无碍),广修九地一切种智,能如实详细宣说三乘,能将大乘法无我及二乘人无我都具足而宣说,所以处于一切境界无所畏惧,成就力波罗蜜多,而成就九地满地心。成就九地菩萨满地心,复转入十地入地心,广修十地菩萨一切种智,并将九地以前所修种种功德、福德回向。回向的结果,十地菩萨在色究竟天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二乘人等到死后,修行的成果就是不再让自己的身体与意识出生,把自己消失在三界里,如此一来,任谁也无法在三界里找到他,因此说,永远离开一切烦恼与苦受,真正达到无我的境界,证实了佛法:人无我、涅盘寂静的法义。菩萨则是更进一步,不必把自己的身体与意识消灭,不必把自己消失在三界里,就在这个具有烦恼与苦受的身体与意识境界里实证寂静涅盘,了知与掌握到宇宙与生命的 | admin 2018-07-21 |
|
大乘般若之法智者,如《大乘入楞伽经》佛云:“……种种色身威仪进止,譬如死尸,咒力故行;亦如木人,因机运动;若能于此善知其相,是名人无我智。”此即禅宗之破初参——开悟明心。此是大乘般若之无生忍,能忍知觉心外别有如来藏心之本来无生、未来无灭,故名大乘般若之无生忍,依此忍故,能忍色身之我为无常苦空无我,能忍有念及无念觉知心 | admin 2018-07-21 |
|
这三种智慧: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以及种智,前两智是人无我智,后面的百法明门种智就是法无我智,法无我智是禅宗证悟者悟后所应修学的。小乘的声闻、缘觉不知或不证第八识,因此没有般若智慧,他们只是从现象上分析体证到无我,断我见我执后证得解脱果,不能成佛。大乘的般若智慧与解脱道的无常空、缘起性空的智慧不同,为避免误会,故名般若。如果用无常空、缘起性空来解释般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二乘人同证人无我,但是只限于蕴处界的虚妄的人无我,并没有亲证本际。那么本际是什么呢?就是大乘法所要修证的标的,本际就是诸法本母。祂有无量无边的异名,就好像《阿含经》常常说我、无我、如、本际、实际、涅槃、如来藏,《般若经》里面也常常说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而在唯识诸经中也常常提到说第八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真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菩提果的究竟是佛地,而佛菩提果所修证的,全部都属于有情自身的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第八识的七种性自性、人无我与法无我以及六个无为法。在这些法里面,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又称为如来藏,因为祂含藏着将来成就究竟佛道而成为如来的功能,也就是含藏着能使众生未来成为如来的种子, | 三摩地 2018-07-21 |
|
声闻乘行者,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观行当中证验了人无我以后,再以蕴处界的人无我为基础,现前观察在蕴处界辗转所生的诸法之中,其实并没有真实不坏的我存在,因此而断尽我见、我执,成为阿罗汉。这些声闻阿罗汉们不仅有尽智,也有无生智,也就是,他们不仅有一切后有永尽的智慧,也能够为众生宣说诸法无我的道理,使众生们也能够亲证诸法无我,所以说他们是声闻法无我智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4、所修行门內涵不同声闻乘以从佛闻法而知四圣谛、八正道等理,现观蕴、处、界无我(注:蕴即五蕴、处即十二处:六根和六尘、界即十八界:六根、六尘及六识),出离三界分段生死;缘觉乘以十二因缘法之现观,断除我见与我执,出离三界分段生死;如是声闻、缘觉二乘圣者,所观行者乃是诸法无我(即在三界世俗法的蕴、处、界诸法中现观没有常而不坏的我),所以亲证人无我现观, | 三摩地 2018-07-21 |
|
4、所修行门內涵不同声闻乘以从佛闻法而知四圣谛、八正道等理,现观蕴、处、界无我(注:蕴即五蕴、处即十二处:六根和六尘、界即十八界:六根、六尘及六识),出离三界分段生死;缘觉乘以十二因缘法之现观,断除我见与我执,出离三界分段生死;如是声闻、缘觉二乘圣者,所观行者乃是诸法无我(即在三界世俗法的蕴、处、界诸法中现观没有常而不坏的我),所以亲证人无我现观, | 三摩地 2018-07-21 |
|
学习种智之过程中,随时随地将其所学,配合所悟如来藏诸种子之界性,加以体验领受,不唯可以确认见闻知觉性之人无我性,亦可证验八识心王及蕴处界百法之法无我性。菩萨如是亲证、现前领受,即证初地无生法忍,起初地道种智而入初地,此亦自宗通,名为圣种性菩萨。复次初地菩萨亲随善知识修学,深解菩萨十无尽愿,了知诸地之对治及断愚,勤修布施波罗蜜,勇发十无尽愿,誓愿弘传 | 三摩地 2018-07-21 |
|
缘觉乘与声闻乘的修法,都是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上面去修无我观,这无我是人的无我,人泛指有情,所以人无我即是有情的无我,因此说二乘人所证的解脱果是人我空。3、佛菩提概说佛菩提亦名大乘菩提,或名大菩提。以之能成佛,故名佛菩提;亦因成佛时劫久远,长劫自度度他故所度众生甚多,故名大乘菩提;至高无上,究竟无比,不共二乘定性无学,故名大菩提;所证涵盖二乘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