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众生因无明造作诸业的关系,因此自心如来藏就出生了五阴身,以及共业有情的如来藏出生了属于依报的器世间,这才是正确的知见。也因为有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心,众生的修行才能究竟成就。另外,也有迷于因缘法的众生,因为无法正确了知其中的道理,干脆说众生的五阴与山河大地的出生都是因为自然性,全都是自然而然就自动出生的,于是成为自然外道。他们认为万物的出生,都是自然而 | admin 2020-02-21 |
|
所说的世间有五阴世间及器世间,五阴世间又称为有情世间,有情世间包括了人、天、鬼道、畜生道、阿修罗、地狱道等三界六道有情;器世间指的就是有情所居住的山河大地等处所,包括了无色界四空天。有情世间在三界中生死轮回,无论苦与乐,不能出离生死本身那就是苦。那么有情世间的苦,菩萨怎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的所说:若诸有情十资身具之所摄养, | admin 2020-02-21 |
|
】(《杂阿含经》卷6)以上世尊特别在指出本际时,同时宣说五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说: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到底是在什么地方,这个事相存在的缘故?是从什么地方生起的?是被什么系缚着?从什么地方看见了蕴处界真实有我?诸比丘!因此而使得众生被无明所遮盖,宝爱系缚着头,而被牵着长途远道往来奔走,不断地轮回、生死流转不停,都不知道生死的 | admin 2020-02-21 |
|
在佛法里,苦集灭道四圣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其中苦圣谛就是在讲众生种种的苦,可以归纳为常见的八种苦,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苦;众生的苦不外乎可以归纳为这八类。有些人在某些时候,对某些苦的体会特别深,就像故事中的这一对父母,就是因为对自己的子女特别爱恋,导致一旦子女往生便无法从痛苦中自拔。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每个人有他 | admin 2020-02-21 |
|
这位妇人听了,犹如醍醐灌顶一样,因而醒了;觉得很惭愧也深自悔责,于是对世间的恩爱不再眷念,接着再思维五阴世间真的很苦;因为这样的缘故,得以厌离五阴苦,得法眼净,成为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从上面这两个佛典故事说明,可以得到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这种生离死别的苦就是爱别离苦,由于众生不了知爱别离苦的缘故,看见自己的眷属别离乃至死亡,往往哭得死去活来,让人为 | admin 2020-02-21 |
|
那知道有生老病死,有怨憎会,有爱别离,有求不得,五阴炽盛诸苦,所以愿意看清楚世间的无常,而要来求取法身的常,求取涅槃解脱的常住安乐。就因为这样的道理,可是遍寻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哲学,就只有佛把生灭法、不生不灭法讲对了;把众生之所以堕于轮回,就是起了人相、我相、众生相,把这人、我、众生相当真了,有这样的颠倒,而起了这样子的财色名食睡;依于贪瞋痴而继续 | admin 2020-02-21 |
|
譬如说,对于由色受想行识聚集而成的五阴假我,意识会把这五个法合起来当成一个有情,虽然这五阴刹那生灭,可是意识心仍然会把有情的五阴当成是连续性的法,而认为有一个真实的五阴我存在;同时意识也可以缘在五阴变化上面所显示出来的“生、老等心不相应行法”,因此意识所缘之范围可以说是非常广大。相对于意识来说,五识的所缘就单纯很多,因为五识的所缘就仅限定 | admin 2020-02-21 |
|
譬如说,对于由色受想行识聚集而成的五阴假我,意识会把这五个法合起来当成一个有情,虽然这五阴刹那生灭,可是意识心仍然会把有情的五阴当成是连续性的法,而认为有一个真实的五阴我存在;同时意识也可以缘在五阴变化上面所显示出来的“生、老等心不相应行法”,因此意识所缘之范围可以说是非常广大。相对于意识来说,五识的所缘就单纯很多,因为五识的所缘就仅限定 | admin 2020-02-21 |
|
这个真正的成佛之道,菩萨一方面具足对解脱道中五阴十八界的灭除无余;而另一方面,因为真如出生一切法,所以菩萨也必须摄受无量的众生才能完成佛果所需要的资粮,因此菩萨对众生是非常怜悯多情的,绝非冷酷无情。所以在佛《本生经》中大部分的章节,都是记录了世尊过去无量生中是如何地摄受众生。 例如在第457卷中说到: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竹林精舍结夏安居,当时教团里发 | admin 2020-02-21 |
|
那这异熟果为什么称为异熟呢?因为是异生而熟、异地而熟、异时而熟;也就是说,你成就了你未来世的五阴身;你未来世的五阴身,包含了你的色受想行识;这个色受想行识,就是你的命;这个色受想行识,就是你每一世命的一个展现,这是你的正报。你这个色受想行识,含藏了你的六识种,乃至于你的身口意行的业种;这身口意行的业种,自然而然会去相应于你这一世所有的这些果报,这个 | admin 2020-02-21 |
|
佛陀就开示,这个五阴或世间的种种事物都是有为的法,都是无常变易,而且终究要归于磨灭的。那贪欲,我们对这些无常世间的这些种种法,我们对它产生了贪欲的话,而且对它无所遏止的贪求的话,这样子的话会消散人命。为什么?因为那样只是让我们伤心,让我们痛苦而已,而且最后也没办法获得。所以,我们如果恋着恩爱,贪着于人跟人之间的这种相处的恩爱而没有知足的话,那我们一 | admin 2020-02-21 |
|
什么是我见?就是以五阴、十八界作为真实不坏法。换句话说,由于对五阴、十八界起不如理作意,认为五阴、十八界的全部或局部,是真实常住的不坏我;尤其是把识阴中的意识离念灵知心,当作是真实常住法,这就是我见。所以若有人说时时刻刻要作自己,要把握自己,那就是标准的我见。有时候与人起争执,是因为不能接受自己这个五阴被毁谤、被殴打或被羞辱,误认为五阴是真实有,尤 | admin 2020-02-21 |
|
如果一个菩萨真实断我见,那他要给自己创伤疗愈就很容易了!创伤疗愈的关键就是在断我见与断我执!我们是因为有这个我见、我执或我所执,才会有创伤!譬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个创伤,就是因为担心我被伤害!那什么是断我见呢?这个平实导师的书上都说的很清楚!大意就是说确实观行五阴十八界是虚妄无常,因缘和合的,五阴十八界并不是真实的我!只是一个组合体!而我们的 | admin 2020-02-21 |
|
因此,主要会自心取相的是五阴魔、烦恼魔、见魔等,也是因为自心有相应的心行,才会成就魔事。禅宗四祖道信禅师曾说:修学要摒除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平实导师开示:无论行者修行哪一种法门,只要能以第一义为根本,不执着色我,乃至不执着受想行识我,而不起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于世间一切乃至出世间之一切法皆不执着……便是无所念。这种清净澄寂而无所 | admin 2020-02-21 |
|
五祖知道这是神秀写的偈子,就找了神秀来,告诉他说:你作这个偈,显示你还没有见到本性,只到了门外,但还没有进入到佛法的殿堂内,像你这样的见解,想找到无上菩提,是了不可得的!所谓无上菩提,必须要在言下能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这个本心是真实而如如、本不生灭的,如果能找到这个出生万法的本心,则一真一切真,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而无有凝滞;如果能找到这样的 | admin 2020-02-21 |
|
当众生辱骂我们,我们观察众生五阴虚妄,自己的五阴也是虚妄;骂者是空,被骂者也是空,辱骂这件事情当然也同样就是空了。因为一切都是刹那变易、无常而不能久住,能够这样如实观察,就可以安忍下来,不会继续生气了。第三、要修慈悲心,才能生起忍法来。如果能以悲心来看待对方,觉得对方很可怜,我们应该如何来帮助他们离开无明之苦呢?有了悲心,然后生起慈心,愿意给对方在 | admin 2020-02-21 |
|
譬如同修们来正觉上课,亲教师们在课程中一再宣演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把大家的自我一再杀掉,杀到最后,我慢就会断除了;不过其余的六种慢却很难断除。但是请您也不必害怕,只要把握住一个原则:那就是所说与所想都要如实。只要如实,就不会产生一切慢了,因为知道自己距离佛地是多么的遥远,又有什么好起慢的呢?这样一来,即使胜过别人,也不会起念说我胜过他,这样就不会起其 | admin 2020-02-21 |
|
所谓有的戒,就是指佛教以及外道的那些正戒,这都是以五阴为根本来制订的戒,所以称之为有戒;五阴是有,这个五阴在世间活动也不离有,所以从五阴的有而制订的各种戒,就称为有戒。已经明心的菩萨不再执着这种有戒,所以他不受五戒,而以道共戒为戒。第二、不非戒取戒。所谓非戒取戒,就是指外道邪戒,譬如六十二种外道、九十六种外道等等有很多的戒,拢拢总总非常之多。施设这 | admin 2020-02-21 |
|
五阴十八界似懂非懂,也不知要整理什么,怎样是转依?什么是总相智、别相智和种智?都是迷迷糊糊的,直到回到正觉上课,加上护三时的再次整理,这才有了比较清楚的概念。找到如来藏,了知其本来就在,不入六尘、不贪不厌一切法、本来清净……等之真如性是总相智。禅三中整理之如来藏细部运作,以及日常生活中与七转识如何搭配运作等是别相智。一切法皆是如来藏之种 | admin 2020-02-21 |
|
所证的解脱果,虽然是要灭除五阴自我等一切我,不论是多么微细的五阴中的任何一种自我,都必须灭除才能进入无余涅槃。但是灭除一切我法以后,却有自心如来常住,而非断灭后的空无。所以自己所证的解脱果,固然是要灭尽自我的,但是灭尽自我以后却不是断灭的,而是无间等,是无间断地存在,而且是与一切众生都平等平等的。懂得这个道理,心中就不再对入涅槃时必须灭除自我的事情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