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妇人听了觉得很惭愧,也深自悔责,对世间的恩爱不再眷念,接着思惟五阴世间真的很苦;因为这样的缘故,得以厌离五阴苦,得法眼净,成了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从上面的例子可以说明:一者,世间人,包括一般学佛人在内,真的很执著,不仅执著我所有的,譬如眷属、财富、名声等等,而且也执著自己是否存在,认为自己无法存活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所以在生离死别的时候,总是做出让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众生喜欢阿赖耶,众生对于五阴固然喜欢,可是五阴有时候遇到他不喜欢境界的时候,他就会想要作短暂时间的舍弃;可是,以后还要恢复,那就是要靠这个。没有这个阿赖耶性,你就没有轮回的体性可说。所以我们这样来看,这个如来藏不是谁施设的,不是谁建立的,是法尔如是;但是却可以方便来建立一个名字,叫作如来藏。因为所有的众生也很喜欢什么呢?应该说大部分众生喜欢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说不增不灭经》卷一)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个如来藏跟众生界其实是同一的;众生界当然就是众生的这个生灭变异的五阴十八界,众生界跟如来藏,说众生界就是如来藏;又说如来藏祂就是清净的法身。所以从这个地方,大家就可以了解说,说如来藏这个阿赖耶识祂既然具有圆成实性,祂当然一定同时具有生灭变异,以及清净真如的常住体性。因为虽然说祂含藏了一切的染净法的种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什么?众生的五阴身都是以这个如来藏为因、藉著种种缘而出生的,所以这个五阴身当然不能自外于如来藏而生而死,所以经中曾开示生死者依如来藏,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这个如来藏,就没有有情的五阴世间及器世间存在。因此,对证悟的菩萨而言,如果他有神通,能够到地狱,虽然在地狱看到地狱众生在受苦,可是地狱众生的如来藏还是分明在显现,不会因为在地狱受苦,就没有显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正观五阴众缘和合;若和合成,何故生嗔?深观嗔恚乃是未来无量恶道受苦因缘。若暂生嗔,则生惭愧,恐怖悔心。见他忍胜,不生妒嫉。善男子!有是相者,当知是人则能供养忍波罗蜜。善男子!若有人能不作懈怠,不受不贪坐卧等乐;如作大事功德力时、及营小事,心亦如是,凡所作业要令毕竟。作时不观饥渴寒热,时与非时,不轻自身。大事未讫不生悔心,作既终讫,自庆能办。赞叹精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善男子!若能净洁身口意业,受优婆塞戒,是名五阴。云何五阴?不受邪见,不说邪见,信受正见,说于正见,修行,是名五阴。受三归已、造作痴业,受外道法、自在天语,以是因缘失于三归。若人质直,心无悭贪,常修惭愧,少欲知足,是人不久得寂静身。若有造作种种杂业,为受乐故,修于善事如市易法,其心不能怜愍众生,如是之人不得三归。若人为护舍宅身命,祠祀诸神,是人不名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有智之人若遇恶骂,当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出时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不一时,云何是骂?直是风声,我云何嗔?我今此身五阴和合,四阴不现则不可骂。色阴十分和合而有,如是和合念念不停;若不停住,谁当受骂?然彼骂者,即是风气。风亦二种:有内有外,我于外风都不生嗔,云何于内而生嗔耶?世间骂者,亦有二种:一者实、二者虚。若说实者,实何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回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十方如来乘此咒心,坐宝莲华,应微尘国;十方如来含此咒心,于微尘国转轮;十方如来持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自果未成,亦于十方蒙佛授记;十方如来依此咒心,能于十方拔济群苦,所谓地狱、饿鬼、畜生、盲聋、瘖哑、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大小诸横同时解脱。贼难兵难王难狱难,风火水难,饥渴贫穷,应念销散。十方如来随此咒心,能于十方事善知识,四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徒恃神力,但为其客;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阴销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明能破暗,近自销殒,如何敢留、扰乱禅定?若不明悟,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如摩登伽,殊为眇劣,彼虽咒汝破佛律仪,八万行中秖毁一戒,心清净故尚未沦溺;此乃隳(huī)汝宝觉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没,宛转零落,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无行无相无有恼热,无念过诸念,无心过诸心,无向无背,无缚无解,无妄无妄法,无痴无痴法无有痴网,无名无言,无说无不说,无尽无不尽,无行无行相,无道无道果,无离过诸离,无思惟无杂糅,不取不舍,无得不可得,除诸谛除贪恚痴,非实非虚妄,非常非无常,非明非不明,非闇非照不在心,无有性性本空,能降伏魔,降伏烦恼,降伏五阴,降伏十二入,降伏十八界,降伏说有五阴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有第一实义,汝当系心缘中,专念涅槃灭三种苦,则能厌离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汝等当于静处,观此阴界入法悉皆无常,自观其身种种不净,汝等能如是观,当得须陀洹果。又能于是五阴等法,深观无常、苦、空、无我无有坚牢,则得斯陀含。转复深观,得阿那含,得阿罗汉,是为第一实义。’是中年少比丘复问:‘于佛法中,阿罗汉果便是第一义耶?’‘我等亦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人无有如是分别,能悉了知一切法空,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命者;如是念时,心得欢喜,闻第一义空不惊不畏,是人则知五阴虚妄无有真实,知十二入、十八界虚妄无有真实;是人亦不分别涅槃,不念涅槃,不言我能念涅槃,以法得寂灭而不分别,是法所寂灭处亦不分别亦复不得。舍利弗,是名顺忍。是人于是顺忍第一义中,亦不得自相。舍利弗,何等是顺忍相?所谓无相是顺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时诸家生子,常护恐他食,谁闻是恶事,复起生死业?诸苦痴为本,五阴贪为本,若不乐五欲,当断诸贪著!受福果报时,深生贪著心,贪著因缘故,起恶堕恶道。无漏法空寂,世间无牢坚,若知如是者,汝等应疾行。无心生心想,而自大惊畏,我为作不作,是事为云何?如是诸凡夫,思惟而筹量,我当云何作?如是常啼泣。无阴生阴想,无我生我想,闻自相空法,如是亦迷闷。不知佛如实,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于五阴中清净境界。是我所说名为真实。须菩提。于十二入十二缘生。四食四谛诸界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分八圣道中清净境界。是我所说名为真实。此清净境界。一切阴处平等一味。无差别相。如于阴中乃至圣道分中。清净境界平等一味皆无差别。须菩提。以是义故。应知一味真如遍一切处。复次须菩提。修行比丘。若已通达一阴真如人法无我。不劳更观一一余阴所有真如。于十二入十二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说五阴中清净观。三十七品是第一义相。一切阴界入念处正勤如意根力觉道一味等味相。须菩提。依于此义汝今应知。一切处一味等味第一义相。复次须菩提。如实修行比丘。如实知一阴如第一义谛法无我。于余界入因缘起行界念处正勤如意根力觉道等。更不别观真如第一义法无我。惟依随顺真如依止不二法。证一切处一味等味第一义相。须菩提。汝依此义应如是知。所谓一味等味第一义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五阴。内诸入外诸入等。是名知境界。弥勒。何者是可知义。弥勒。无量种观如实知彼法。所谓世谛。第一义谛。功德法过咎法。因缘法三世法。生法住法灭法。病等诸法。苦集等法。真如法实际法法界法。略法广法。一向差别说问答法置答法。秘密法直说法。弥勒。如是等可知义。应知弥勒。何者是知法。弥勒。能生彼知三十七品。所谓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弥勒。是名知法。弥勒。何者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五阴。内六入。外六入。如是等我说彼法界一味。而彼声闻不能觉知。是故我说有种种乘。观世自在。如有众生闻说如是分别执着。彼人不知一乘之体。取种种乘而证彼法。异异而取迭共诤论。我意如是。应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种种诸法相我依一理说生于下劣解我说名二乘如闻声分别而不知彼义故诸乘相违憍慢众生诤知诸地妙相及诸愿生处此胜相对治我说是大乘尔时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能变众生作老病死三有五趣四大毒蛇五阴恶贼六入空聚。又能变作转轮圣王释梵四天及以小王受诸快乐。或作人身贵贱贫富愚智寿夭。或作地狱饿鬼畜生之形。备受苦毒不可称数。世尊于此无师独觉以智慧药錍。抉开骄陈如等无明眼瞙。以雨灭优楼迦叶等烦恼炽火。以智因缘最上智药治舍利弗大目连等结使之病。以此智钩钩摩诃迦叶入佛正道。以法梯橙令大石婆罗门趣解脱堂。以此智斧斫尊者摩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