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接触正法以后,发现唯有真实透过观行来证实五阴十八界的无常性、虚妄性等等,才能证实这些境界法是多么的虚妄。请大家认真看《阿含正义》、《识蕴真义》第14章。境界法不能使我们脱离生死,只会让我们继续轮回,所以师兄姐们,请远离感应。喜欢感应的人其实就是三界中的精神病人,都是因为有无明的缘故。喜欢境界法真的像吸毒一样非常、非常的可怕!所以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非常 三摩地

2018-07-22

接触以后,发现唯有真实透过观行来证实五阴十八界的无常性、虚妄性等等,才能证实这些境界法是多么的虚妄。请大家认真看《阿含正义》、《识蕴真义》第14章。境界法不能使我们脱离生死,只会让我们继续轮回,所以师兄姐们,请远离感应。喜欢感应的人其实就是三界中的精神病人,都是因为有无明的缘故。喜欢境界法真的像吸毒一样非常、非常的可怕!所以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非常重要 三摩地

2018-07-22

一般众生最宝爱的就是自己这个五阴命根,样样都是基于保护自己的生命为优先。因此,慈心不杀的重点,是以给予众生生存、安乐为最主要之考虑。菩萨如果遇到有杀生业的时候,应该尽自己的能力来救护众生,方便行放生业。但是,这是以随缘遇见而买来放生,才是如法的。如果是以订购动物的方式来放生,则是完全的不如法。譬如:我们预定时间要放生,于是就向商人订购某种动物,商人 三摩地

2018-07-22

世间有五阴世间及器世间,五阴世间又称为有情世间,有情世间包括了人、天、鬼道、畜生道、阿修罗、地狱道等三界六道有情;器世间指的是有情所居住的山河大地等处所,包括了无色界四空天。有情世间在三界中生死轮回,无论苦与乐,不能出离生死本身那就是苦。那么有情世间的苦,菩萨怎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所说:若诸有情十资身具之所摄养,无所匮乏,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缘起性空,是二乘声闻、缘觉解脱道的法,缘起性空其实是五阴十八界缘起性空,但是如来藏并不是缘起性空。所以真正的佛法是必须要合五阴十八界缘起性空的这个二乘解脱道的法与大乘佛菩提道的法,这两个必须要合起来说,才能够说它是完整的佛法。而且缘起性空,其实是依着大乘法才有办法谈缘起性空的;所以如果单独谈缘起性空,它并不是佛法。更何况谈缘起性空是佛法的人,大 三摩地

2018-07-22

许多人对生老病死苦并没有觉醒,还有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以及五阴炽盛苦等种种苦,你出生以后脱离不了娑婆世界的这些苦。这世间的八苦,佛陀说应该脱离。所以生活的享受如果是以八苦作为基础,在八苦上去架构一个虚幻的、快乐的远景,认为你所在的世界是非常稳固,实际上并不真实,而且会带来身心莫大的痛楚。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极乐世界是佛陀所说的一个净土世界,十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第六,是说三宝的威德至上,能令众生生起清净的信心,如同转轮圣王有轮宝,能够降伏怨敌;三宝能够降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前面的三者是自己心内之魔,而天子魔则是他化自在天的魔王,也就是说不论是内魔,或者是外魔,都能够仰仗三宝之力而降伏。第七满愿,如摩尼珠随心所求能雨众宝,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满众生所修善愿。(《大乘本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不管所示现的身相是什么,只要被虚妄的五欲——色声香味触,或者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所遮障而不自知,那就仍旧是在家的状况。所以,是自己取三界的种种法来束缚自己,而不是三界法束缚自己。再加上没有真正的善知识可以作为依止,如果说这个人已经可以修得人天善法不堕恶道,那就已经算可贵了。然而,即使说一直都在人天往返,其实也出不了生死之苦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不管所示现的身相是什么,只要被虚妄的五欲——色声香味触,或者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所遮障而不自知,那就仍旧是在家的状况。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38集学佛者如何课诵?>正钧老师(原标题:什么是在家和出家?)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为什么说声闻法可以令学人亲证出世之法呢?看看《增壹阿含经》卷十六是怎么说的:【世尊告曰:云何?比丘!汝等岂非欲离生死,求无为道故、作道乎?然五阴之身实不可保。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如世尊教,我等族姓子所以出家学道者,以求无为道,灭五阴身,是以学道。】(《增壹阿含经》卷十六)这一部分的佛法,是从整体佛法里面析分出来一个小部分,是要对治一分心量狭 三摩地

2018-07-22

就是对于众生五阴中的色阴,能够为人解说色阴的生灭变异,是无常,是生灭的法,无常生灭所以是苦,苦所以其中没有真实不坏的我,都是空无之法。既然色阴是没有真实不坏体性的空无之法,就没有必要贪爱执著色阴;所以对于色阴要生起厌恶的想法,要离开对色阴的贪爱欲求,要愿意将色阴灭尽,然后安住于寂灭清净之法中。能够这样为众生解说色阴的人,就可以称为法师。色阴如是,其 三摩地

2018-07-22

世间解是说,佛陀善知因果,因此对于一切有情世间,就是一切种类有情的五阴、十八界、六入的无量过去、现在、未来,都已经完全了知、完全通达;乃至于对于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等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器世间的成住坏空,也都已完全了知、完全通达。无上士是说,佛陀断惑证真,具足了无量智慧福德以及方便善巧,能够在三界人天凡圣之中,祂是最上第一无与能够比拟。所以,合起来称为世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他实证了生命的本源,也就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这个法界实相心以后,进而依循于所实证的法界实相心的清净体性,而修正自己的五阴行为,这样广行自利利他的菩萨行;最后成就一切种智而达到究竟清净的境界,也就是成就究竟的佛地境界。这就是佛应该要有的目标。所以,探求真理、成就佛道,这才是佛教真实的目的与事实。而且,佛教乃是唯一能够实证宇宙实相的宗教。并且,佛陀教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的五阴七转识会犯戒会有罪,而第八识如来藏无罪,因为证悟了这个真心以后,可以真实转依第八识如来藏而行,那就可以依于如来藏的无罪性来说清净;这样证悟的菩萨,不是以我们的五阴身相应的罪性来当作他的依止,他乃是依止于如来藏的真如法性。所以,证悟菩萨他知道,这样实相忏悔得以清净以后,可是于未来世他还是会与这些恶业因缘来遇到现行;自己因为此世已经实践实相忏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一切有情在人间不能解脱,都是不知道自己的颠倒之处,不知道自己五阴原来是虚幻的,不知道这个不断地要觉知自我存在的这个识阴也是虚妄的,所以又宝爱自我的话,那么就会持续在三界中,或者说在欲界中,持续地让自己再受用五欲的这些种种财、色、名、食、睡诸法的话,那我们也让自己永远不能脱离欲界相应的烦恼,当然就是欲界烦恼。所以如果能够这样作的话,就是等于说能够在自性中真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中所说的法,是指三界当中所有的事物统统都是法,法也是五蕴——又叫五阴。法又分为色法与心法,色法是色蕴,而心法则是识蕴、受蕴、想蕴及行蕴。对我们来说,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所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法也就是我们六识所成的境界。而六个识都各有其根、尘、识三者和合的运作,所以总共就是十八界,因此法又叫十八界。我们透过五根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说,这样起起伏伏的觉受,它有什么样的过患呢?我们来看,一个普通的人,毎天他为了饮食、他为了生活、他为了伴侣,他可能要去种田,他可能要去为人奴仆,他可能要学习各种的技术,每天不避寒暑、辛苦劳累,而且往往身不由己;这样辛苦赚来的资财,来维持这个虚幻的五阴身。所以我们会说:这就是欲的过患的开始。如果说,以一个农夫来讲,他为了维持这一个五阴身,如果今天 三摩地

2018-07-22

五阴亦尔,亦可说言即作即受,异作异受。有人巨富,继嗣中断,身复丧没,财当入官;有人言曰:如是财物,应当属我。官人语言:是财云何异作异属?是人复言:我是亡者第七世孙,次第不断,云何是财不属我耶?官人即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智者说言:五阴亦尔,即作即受,异作异受。】(《优婆塞戒经》卷四)如同有人会说阿坻耶语,也就是上古时代的梵语。这个阿坻耶语呢,是上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要能先观察心中是不是有这五种秽染还有五种弊病,如果我们有这五种秽染跟五种弊病,我们应该要先把它修除,这是属于习气的对治;有这样的一个对治以后,然后我们把解心放在我们佛法修学的第一要务,从断我见、认知五阴无常,这样因缘际会时,就能够相应到第一义谛法则,就能够证果了。今天就谈到这里,祝愿您,深信三宝,深信因果,解心自在。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 三摩地

2018-07-22

又,傍生与人类一样都各有其五阴身,只因为这个五阴身业报不同,导致傍生与人类的五阴身有所不同。傍生之所以为傍生,乃是牠的模样异于人的模样,而与傍生的模样相同,所以名为傍生。然而,傍生如同人类一样,都非常爱惜自己的生命,不喜欢被人宰杀煮来吃。所以古人说得好:“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莲修必读》)因此,当你断了牠的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