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初果人虽然已经亲证三界五阴法当中,没有一个法是真实可依靠的,可是由于对于欲界的贪着尚未断除,所以此生结束之后,下一生仍然要出生在欲界天中。因此最钝根的初果人,虽然不会再往生三恶道,可是下一世生在欲界天中,如此人间天上往返七次之后,才能够证得四果入般涅槃;这就是佛在《长阿含经》中所说的得须陀洹道不堕余趣,极七往返必成道果的道理。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八个识当中,如来藏是能含藏染净种子的心识,又名藏识,是本有的法,不生不灭;依照自己往昔所生的五阴,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最后都含藏在如来藏里,于未来世出生新的五阴身,去受种种异熟果报。譬如有时生天享福,有时下堕地狱受苦,有时生为恶鬼、畜生、人间等等,不一而足,导致众生在三界六道中轮回不已。所以佛曾说:「如来藏犹如魔术师一样,能够变现种种物出现,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我们舍报到未来世去,七圣财就跟着我们去;就好像这一世的般若智慧一样,虽然来世换了个五阴,出世时都忘了,但是出世以后就是会想要找个东西,找什么呢?自己也不知道。所以找到一个不久又丢掉,找到另一个也是丢掉,一直丢到后来遇到明心见性时:啊!这才是我要找的。然后就一头栽进去了!从此以后打死不愿走了!这就表示过去所熏习的净业种子生长了!所以一遇到了就马上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如果我们见到一位初果人,却还贪着欲界法,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位还没有断除欲界爱的初果人,但是我们却不能说他不是须陀洹人,否则就是毁谤贤圣的罪业了!因为这位须陀洹,他终究不会再以五阴当中的任何一法,当作是真实的法;最慢就是七次人天往返之后,可以证阿罗汉、入涅盘。回到故事来:后来她的先生,不久便熄却了欲界爱,而证得了二果;再于闲静处思惟三果阿那含的道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说色身无我,却不该劝喻有疾菩萨舍弃色身,也不应劝喻有疾菩萨:既然色身无我,众生也是无我,那你就不必教导众生了,因为反正无我嘛!你教他们无我作什么?所以一般人听到无我时会说:既然你也无我,我也无我,那又是谁来教我?一般人会这样想:既然都无我,没有你来教,也没有我来听,你又何必教导我们?但其实不然,正好因为五阴无我、色身无我,所以才要教导众生懂得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乃至四禅之中舍念清净定,也是不离五阴,如果没有一个意识在,是谁舍念清净?所以欲界结要断,色界结也要断。我们如果证得色界的境界而不贪爱,表示我们的色界结也断了。然后无色界的结不断的话,我们还是不能离开三界,不能解脱生死。无色界的结是什么?四禅之后如果不修四无量心,而直接去修空无边处定;当我们进入空无边处的时候,那是什么的作用?还是有意识在。因有识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此就精进的去除世间五阴所生贪、瞋的各种习气,所以贪欲越来越少,烦恼也越来越少。因为不离中道的缘故,空、假、中,都在他一念之中,所以他能够随顺世间的众生所施设的各种法则去生活。因此他的贪、瞋、痴(无明)非常淡薄,在解脱道上称之为薄地。在这个境界里面他具备了初地菩萨的解脱功德,但仍不是初地菩萨、称之为灌顶十住位,也就是斯陀含、再来、一来。为什么?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们来共修,亲教师上课时一直解说五阴十八界虚妄,一直杀除大家的自我,杀到后来,我慢就会断除了,不过的六个慢却很难断除;但是只要把握住一个原则就不会再犯其余六个慢:所想与所说都如实。你只要如实,就不会产生一切慢,因为了知自己距离上地、佛地有多么遥远。这样一来,纵使胜他,也不会起念说我胜他,这样就不会犯其余的慢。所以要记住一句话:如实。菩萨能把七种慢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对于放生的情形我们得要以智慧来简择,因为放生的重点乃是基于‘慈心’为出发点,慈乃与乐,悲则拔苦,放生业乃是给予众生生命的安乐;一般众生最宝爱的就是这个五阴的命根,样样都是基于保护自己的生命为优先。此生命对于菩萨来说是道器,也就是能够行菩萨事业的工具,菩萨对于生命也是要保护好,这样才能正常的行菩萨道。因此慈心不杀的重点乃是给予众生能够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换句话说,二乘菩提是现前观察自己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都虚妄不实,所以要灭掉阴界入而取涅槃。但菩萨不是,菩萨是依真如心的真实性、如如性、无我性的自性,去观察五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的虚妄不实,但是无妨让蕴处界继续现行,而转依于真如心的清净性来修行善业;这就是佛菩提在熏习的过程当中,知见大异二乘菩提的所在。如果能够这样做,就是在熏习你未来真修诸地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因为五阴而有,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也亲眼看见了五阴的虚幻不实,所以会开始渐渐的转变习气、会向无瞋有悲、无爱有慈的境界逐渐迈进。所以受到人家不合理的待遇、瞋恨怒骂的时候虽然会生起烦恼,但是一定不会有报复的心态。即使有的话,也会在一两分钟后,最多一二十分钟以后,还是会打消了那个报复的念头,这是初见道的人。悟后起修已经有一段时间的人,绝对不会有一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祖知道这是神秀写的偈子,就找了神秀来,告诉他说:你作这个偈,显示你还没有见到本性,只到了门外,但还没有进入到佛法的殿堂内,像你这样的见解,想找到无上菩提,是了不可得的!所谓无上菩提,必须要在言下能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这个本心是真实而如如、本不生灭的,如果能找到这个出生万法的本心,则一真一切真,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而无有凝滞;如果能找到这样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时因为自己并不清楚妄心的特性,就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开始找,所谓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离念灵知心、一切法空(认为《心经》说的空就是把忆佛、看话头的念完全放空)等等歧途,我一一都走过,乃至一天悟了好几次!但每次觉得悟了,拿起恩师的书一印证就是不对,看《心经》、《金刚经》也还是不能通透;寻寻觅觅、找了又找,全部落在有生有灭的缘起法中。记得恩师说过 | 三摩地 2018-07-23 |
证得如来藏以后,还有五阴我的高下吗?没有了!除非我见还没有断,或是找到的如来藏只是听来的,所以没有智慧转依如来藏;若还没有转依成功,那就就不算是大乘法的真见道,知道了密意也不算是见道。转依成功了才算是真正的见道。所以说“道路,若在比丘前、沙弥前行”,你就得到失意罪,照样是不起、堕落,不净、有作。将来想要证果是不可能的。受了菩萨戒以后&ldquo | admin 2018-07-23 |
|
![]() |
应当经常要观察生死之中,唯有无常、苦、空、无我、不清净,对这个在生死中的五阴,它是虚幻假有,它完全是因缘所生,犹如水上浮泡,速起速灭,往来生死流转,好像车轮一样转个不停,生老病死八苦的交煎,无有暂息的时候。所以生死既然有如此种种的恶法,充满了过患,应当要生起厌离之心;不能生起厌离之心,主要是不能了解五阴它是无常的,把这个无常的五阴当作常来看待,颠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因为众生在这些烦恼中造作恶业,导致有这个五阴十八界的出生,那这些五阴十八界的出生,都是因为造这个生死业而有,可是呢,却是由他的自心如来帮他出生;那么实证这个自心如来的菩萨,能够观察说这些五阴十八界等等功能,都是如来藏自己本来具足了这些功能、功德,那由祂现起的这些功能、功德,当然也跟祂一样都是真实如如。所以呢,以如来藏本身的法性来看,因为是真如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上香:愿此香花果 遍满十法界 供养佛法僧 增长诸福慧 正法传十方 皆共成正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二、正觉总持咒:五阴十八界,涅盘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nbs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的五阴七转识会犯戒会有罪,而第八识如来藏无罪,因为证悟了这个真心以后,可以真实转依第八识如来藏而行,那就可以依于如来藏的无罪性来说清净;这样证悟的菩萨,不是以我们的五阴身相应的罪性来当作他的依止,他乃是依止于如来藏的真如法性。所以,证悟菩萨他知道,这样实相忏悔得以清净以后,可是于未来世他还是会与这些恶业因缘来遇到现行;自己因为此世已经实践实相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的五阴七转识会犯戒会有罪,而第八识如来藏无罪,因为证悟了这个真心以后,可以真实转依第八识如来藏而行,那就可以依于如来藏的无罪性来说清净;这样证悟的菩萨,不是以我们的五阴身相应的罪性来当作他的依止,他乃是依止于如来藏的真如法性。所以,证悟菩萨他知道,这样实相忏悔得以清净以后,可是于未来世他还是会与这些恶业因缘来遇到现行;自己因为此世已经实践实相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应当经常要观察生死之中,唯有无常、苦、空、无我、不清净,对这个在生死中的五阴,它是虚幻假有,它完全是因缘所生,犹如水上浮泡,速起速灭,往来生死流转,好像车轮一样转个不停,生老病死八苦的交煎,无有暂息的时候。所以生死既然有如此种种的恶法,充满了过患,应当要生起厌离之心;不能生起厌离之心,主要是不能了解五阴它是无常的,把这个无常的五阴当作常来看待,颠倒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