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也就是说菩萨修禅定或静虑不是为了定境,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可爱境界(定境),也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生死果报(譬如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而是为了利乐众生,为了摄受佛土!为了帮助众生解脱!帮助众生往佛道迈进!为什么菩萨摩诃萨能够这样呢?这段经文可以从第八识如来藏的角度来看,因为一切法都是如来藏出生的,而如来藏本来不生不灭,所以一切法也是如此不生不灭!那从五 三摩地

2018-07-23

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要怎样参禅?要怎样来看话头,甚至于从欲界散乱心中,如何进入欲界定?如何进入初禅以上等等的禅定境界。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一个境界为什么称为「非有想、非无想」呢?这意思是说,从无所有处转入非想非非想处的时候,那个境界是要把觉知灭掉的;然而他还没断除五阴我见,只断色阴我见,所以能够舍弃色阴而证得无色界定,终于进入无所有处定;因为他已经听闻善知识说涅盘中是要把所知心全都灭掉的,当他想要把自己所知的觉知心全部永远灭掉时,却又怕意识心断灭了会成为断灭空,因为他所知道的心就只 三摩地

2018-07-23

三界有情因五蕴四蕴、缘五蕴四蕴,而为蕴所遮,起于无明,障碍解脱,故亦名为五阴。阴者遮覆明性(明性非是藏密所说觉知心之了别性),令住于暗昧之中;色受想行识即是有情,此五遮蔽一切有情之心,令起无明,犹如阴盖,故名五阴。既有五阴则有往来,生时于人间四方往来,勤苦一世而无止息,至死方休。死后于三界六道往来,无量劫来或生天道、或生人间,或生饿鬼、或生地狱,或 三摩地

2018-07-23

】这意思与上面所举证八解脱的道理一样,都是要在进人四禅、四空定境界中,来灭除下界刺,渐次灭尽三界中的五阴。所以说,慧解脱的圣者,若想成为俱解脱者,仍然应该随缘进修四禅、四空定,渐渐成为俱解脱者。而八解脱的阿罗汉虽已能出三界生死苦,但解脱智并不具足,故也有人方便说八解脱的圣者仍然不是阿罗汉;要待解脱知见具足了,才说他是阿罗汉,此说亦不无道理。第二节俱 三摩地

2018-07-23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卷一)经中已经很清楚地、明白地告诉我们,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是没有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如果阿罗汉是用禅定或者用神通入涅槃,显然无余涅槃还有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存在,分明与《心经》所说的完全颠倒;因为《心经》所说的无余涅槃是没有蕴处界的,是没有见闻觉知的境界,它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如果无余涅槃还有任何一法存在,那表示 三摩地

2018-07-23

真心如来藏出生了这个五阴,也就是说祂是生命的本源,因此我们说:般若其实就是实相的智慧。般若所说的生命的实相——真心如来藏,祂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事实上祂是处于没有境界、没有所得的状态当中。那么,为什么祂可以处于这样的状态当中呢?因为真心如来藏从来不对六尘起任何一念,也从来不对六尘万法起分别,因此我们说,祂从来没有境界,也无所得。除了这样的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因为修习过程中会有许多境界相的出现,因此若无正确的知见及方法、又无实证禅定的善知识摄受及教导,则很容易因执着于境界法而无法转进,不能背舍下地境界,甚至贪着境界而与鬼神、五阴魔等相应而造成走火入魔、误入歧途的后果。而佛法中的禅定加行与实证,系依于断我见的智慧而修习,一般的修学次第,建议学佛人在断除我见以后,再透过禅定实证的加行增上力,进而能断除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中的真实苦行是世人绝对做不到的事,是对于五阴的内我所,特别是对于识阴的内我所——见闻觉知性——都无所执著,断离内我所的错误识知与执著之后,只是一心作意于度化众生成就解脱果,一心作意于无我、无贪、无瞋、无痴,对世间法的五阴身及外我所、内我所,终究无所贪爱,这是心苦行,名之为心不放逸,是一切世人所不能的。由是缘故,声闻行者就不再 三摩地

2018-07-23

声闻法和大乘菩萨法有一个非常大的分际就是:是否有亲证如来藏,大乘法的菩萨有亲证如来藏,而声闻罗汉虽然听佛说有如来藏而信受,但不曾亲证,阿罗汉法所观察所修证的对象是五阴十八界等世俗谛,而不曾涉及胜义谛之如来藏法,由于声闻法不涉及如来藏的亲证,所以无法修行成佛,也无法使彼等之精进成为大精进,这是为什么这个章节本来是谈精进却会涉及到如来藏一个非常重要的原 三摩地

2018-07-23

当众生骂我时,这个我只是五阴和合而有;五阴虚妄,不但自己的五阴虚妄,众生的五阴也虚妄。骂者是空,被骂者也是空,辱骂这件事也就空了。因为一切都是刹那变异,无常败坏之法,那就随他去骂吧!能够这样如实观察就可以生忍。第三修慈悲心:是说以悲心看待众生。悲是拔苦,觉得众生很可怜,愿意帮助众生离开无明之苦;有了悲心,然后再生起慈心;慈是与乐,愿意给与众生法上的 三摩地

2018-07-23

当众生骂我时,这个我只是五阴和合而有;五阴虚妄,不但自己的五阴虚妄,众生的五阴也虚妄。骂者是空,被骂者也是空,辱骂这件事也就空了。因为一切都是刹那变异,无常败坏之法,那就随他去骂吧!能够这样如实观察就可以生忍。第三修慈悲心:是说以悲心看待众生。悲是拔苦,觉得众生很可怜,愿意帮助众生离开无明之苦;有了悲心,然后再生起慈心;慈是与乐,愿意给众生在法上得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能够观察甚深极甚深如来藏,就是第一义谛无上妙法,能够安忍于如来藏本来的无生,能够安忍于如来藏所生的五阴十八界也是本来无生,同时能够安忍于自己所修学的次第,安忍于自己所需要对治的烦恼,所需要修集的福德,以及一定要亲近善知识来修学,不得少为足,不生起增上慢,不生起高慢之心!这些都是菩萨修学忍辱应该修学的主要三项内容。-----《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7 三摩地

2018-07-23

当众生骂我时,这个我只是五阴和合而有;五阴虚妄,不但自己的五阴虚妄,众生的五阴也虚妄。骂者是空,被骂者也是空,辱骂这件事也就空了。因为一切都是刹那变异,无常败坏之法,那就随他去骂吧!能够这样如实观察就可以生忍。第三修慈悲心:是说以悲心看待众生。悲是拔苦,觉得众生很可怜,愿意帮助众生离开无明之苦;有了悲心,然后再生起慈心;慈是与乐,愿意给众生在法上得 三摩地

2018-07-23

(二)当众生辱骂你的时候,观众生的五阴虚妄无常,自己的五阴也虚妄无常,一切都在刹那变异,无常不住,如实观察而获得生忍。(三)要修慈悲心:众生轮转三界,以悲心来看待对方,想让他早日脱离无明之苦,不忍众生承受无明之苦,这就是菩萨的悲。想让对方在法上能够受益,得安稳快乐,这就是慈。有慈有悲,对于污浊恶世的众生就能生忍,可以勘忍众生的恶劣。(四)者心不放逸:心不 三摩地

2018-07-23

有智之人若遇恶骂,当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出时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不一时,云何是骂?直是风声,我云何瞋?我今此身五阴和合,四阴不现则不可骂。色阴十分和合而有,如是和合念念不停:若不停住,谁当受骂?然彼骂者,即是风气。风亦二种:有内有外;我于外风都不生瞋,云何于内而生瞋也?世间骂者,亦有二种二一者实、二者虚。若说实者,实何所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叫作无生忍?五阴空、十八界空、五阴无常无我,无常无我所以是苦,苦所以是空。十八界亦复如是,这样一一界一一阴(十二处也是一一处的观行)这样去现前观察,你能够这样现前观察,亲自证实它、领受它,这样你就可以把我见断除掉,你就可以把我执一分一分的断除掉,最后你成就了无生忍,不再于三界中出生了。能忍(能接受)十八界的自己在未来永远都不再出生,这就是无生忍 三摩地

2018-07-23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3)这十种菩萨生起大悲心的因缘:第一,是看到众生的五阴身心,其实是虚幻不实不可依靠,但众生却执着不舍,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二,是看到众生不知道修正自己造作善恶的业力和习性,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三,是看到众生没有深不可拔的坚固善心,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四,是看到众生在漫漫的无明长夜中昏睡不知醒悟,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五,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佛法包含小乘的三无漏学,至于大乘又加一个,就是说我们要如实地证知,在五阴十八界的运作中,有一个真心如来藏,能够成就一切法之实性;如果没有一个真实的如来藏,那我们所谓的断尽五阴十八界,就跟断灭空没有什么两样。大乘佛法的殊胜就在这里,能够了知众生的五阴十八界,是建立在如来藏这个法上,才能够产生种种的功德受用。所以大乘佛法不只是要断五阴十八界的贪爱出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想不能说有错,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轻松,不要动辄得咎,也就是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自在,追求无系缚解脱的生活,这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向着解脱、常乐我净行进的动力;只是都会产生颠倒的认知,我们因过去世不能了解法界的,无明造作而有了这世的五阴世间,一生下来所了别的,就依着我和我所的舒适和满足、执着和追求,所受的教导也是增益我及我所的熏习,对于世间的无常执以为常,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