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038集五阴的概略内涵(三)正娴老师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您正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兼论唯识学的最早根据》单元。透过本会亲教师的解说法义内容传达正法,闻熏正见、思惟正理,可以种下学习正法的因缘,欢迎您收看。我们再继续上集所谈论的“五阴略说”内涵。一般学佛人初学佛 | admin 2019-04-24 |
![]() |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042集五阴与五盛阴之差别正钧老师各位菩萨:阿弥陀佛!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上一次《三乘菩提——阿含正义》(一)之中,已经先探讨了“识阴不能去到后世”的原因,提到了在阿含诸经之中,常常可以看到“识,因缘故起。”(《中阿含经》卷54),说的是识阴六识都是“有缘则生,无缘则灭”的因缘所生 | admin 2019-04-24 |
![]() |
“阴”有遮盖的意思,五阴就是五种能够遮盖众生的智慧,使得众生不能实证三乘菩提,因而在三界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哪五种呢?就是色阴、识阴、受阴、想阴、行阴,由于这五阴是众缘和合所成,才有世间的种种行,而世间的种种行都是虚妄不实,没有一个是真实的。 所谓的色阴,乃是这个色身是地、水、火、风四大所成,也是借着四大以及父精母血等缘而成;既然是因 | admin 2019-04-24 |
![]() |
今观圣严法师主张应灭除阿赖耶识心,岂非公然谤佛妄说法耶? 若阿赖耶识心体可灭或实不存在,无能世世出生有情之五阴者,此见岂非同于断见外道?如是邪见,世尊早于经中预为破斥,不料末法时世名闻四海之大法师仍堕入其中,随释印顺踵后谤法、谤佛,亦可叹也!例如《入楞伽经》卷二〈集一切佛法品〉明载:“大慧!若阿梨耶识灭者,此不异外道断见戏论。”故说圣 | admin 2019-03-04 |
![]() |
)二乘菩提就是将灭止生 二乘菩提就是禅宗六祖指责的“将灭止生”哦!所以就用灭一个能灭的法,也就是用四圣谛、八正道把五阴全部灭坏了;五阴灭坏了,不再出生五阴了,这样成就阿罗汉果。那五阴既然否定了,为什么还要说自己是阿罗汉呢?所以这是将灭止生的法。(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大方 | admin 2018-12-27 |
![]() |
因为如来藏有真实性;可是如来藏空无形色,却又有这些自性能生起五阴十八界以及缘起性空的佛法出来,因此它叫作空性。所以空有真实性,不是无性。因此,真正的空性是说真实心虽然无形无色犹如虚空,但是有真实自性,所以称为空性。这个诸法空相之根源--自心如来--如来藏;由有此心故,能含藏众生无始劫来造作熏习之一切善恶业种及无明种;亦因此心具有大种性自性…&hellip | admin 2018-12-27 |
![]() |
)二乘世俗谛 世俗谛是二乘菩提,它讲的都是世俗法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以及心所法,全都属于三界中法,所以叫作世俗法;世俗法都是有因有缘而成住坏灭的,这是世俗法的真实不变的道理,就是缘起然后性空,不能久住。假使能认清五阴等世俗法的缘起与性空,就知道五阴十八界我是假我,是生灭法;却有另一个真我常住不坏,就愿意灭掉五阴、十八界自己,实证无余涅槃。 | admin 2018-12-27 |
![]() |
但是菩萨依如来藏来看这个涅槃时,涅槃也是中道;是依如来藏来看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全都缘起性空、一切法空,这样才是中道。(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109。)其实无非是中道 我们学般若,刚开始是要纯粹从如来藏自体来说祂的中道性,体验及现观祂的中道性;但是学到后来,当你进入道种智阶段以后,将 | admin 2018-12-27 |
![]() |
」世尊说人人皆有八识心王,不少亦不过于八识(除残障人士),然前六识为生灭而不能常住之缘起性空法,第七识则为诸阿罗汉舍寿时所必灭除之意根,皆是可灭之法;唯独第八识如来藏心体是常住法,亦是出生五色根、意根、六尘、六识之心体,再借六根、六尘、六识辗转出生了万法;推寻五阴与万法之根源,实即第八识如来藏,故说第八识才是法界万法之实相心体。《华严经》又说:证得 | admin 2018-12-27 |
![]() |
无余涅槃是阿罗汉灭掉五阴十八界之后,自心如来藏所住的无境界之境界。因为阿罗汉连同自己的五阴我已经灭掉,所以,并没有一个果可得,所以,经中说:阿罗汉不能说自己得阿罗汉道。经文如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1:【「须菩提!於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 | admin 2018-12-27 |
![]() |
六祖及其门下弟子所修所证所得,都是承源于印度佛教如来藏正法,以第八识阿赖耶识作为证悟的本体,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主要矛盾,触证了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就是开悟了,以如来藏妙义、妙理开创中国禅宗,成为中华文化画龙点睛的心髓之学;而神秀及其门人,总是在现象界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上兜兜转转,舍本逐末,始终进不了般若大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最后,被 | 三摩地 2018-10-14 |
![]() |
所以佛陀就认为说,其实不是我及世间是常,因为我及世间都是五阴十八界,都是生灭变异的,它不可能作为记忆储存的处所。所以说佛陀就以这样子的甚深微妙大光明法来破尽一切的外道。所以我们说如来藏祂有一个很具体的功能就是储存记忆,因为祂具有储存记忆而且永不坏失的这个功能,所以说祂才能够成为众生流转生死的根本,所以说如来藏在《阿含经》里面,就是佛陀所说的甚深微妙 | 三摩地 2018-08-16 |
![]() |
其实能够了知安乐的意识心,他是属于五阴十八界的法,在涅槃当中都已经完全灭尽而不存在了,哪里能够以意识心来体会安乐的境界呢!只有外道的五现见涅槃,是把在欲界受用五欲乐的境界,以及初禅到四禅等五种世间的有为境界,当作是真实的涅槃境界,但这是天大的误会。当这些人真正明了了涅槃的境界之后,就很少会有人真的想要入涅槃了。因为他们对于能够了别自己的存在、了别世 | admin 2018-08-16 |
![]() |
但是对于放生的情形我们得要以智慧来简择,因为放生的重点乃是基于“慈心”为出发点,慈乃与乐,悲则拔苦,放生业乃是给予众生生命的安乐;一般众生最宝爱的就是这个五阴的命根,样样都是基于保护自己的生命为优先。此生命对于菩萨来说是道器,也就是能够行菩萨事业的工具,菩萨对于生命也是要保护好,这样才能正常的行菩萨道。因此慈心不杀的重点乃是给予众生能够生 | admin 2018-08-13 |
![]() |
所以我们在上一节有介绍到,我们用四寻思的方式,来对五阴进行寻思;可是在寻思的过程里面,有所谓属于它的自性,还有自性的差别,种种的分辨。可是不是只有这个部分。譬如说,我们也举例,我们要去寻思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什么是善行的自性,什么是恶行的自性,还有它种种的差别。可是不是只有如此,我们还要寻思:当我们在观察所谓的善恶行的时候,我们所谓的善行、恶行 | admin 2018-08-10 |
![]() |
其实能够了知安乐的意识心,他是属于五阴十八界的法,在涅槃当中都已经完全灭尽而不存在了,哪里能够以意识心来体会安乐的境界呢!只有外道的五现见涅槃,是把在欲界受用五欲乐的境界,以及初禅到四禅等五种世间的有为境界,当作是真实的涅槃境界,但这是天大的误会。当这些人真正明了了涅槃的境界之后,就很少会有人真的想要入涅槃了。因为他们对于能够了别自己的存在、了别世 | 三摩地 2018-08-10 |
![]() |
回忆中或许是《心经密意》这本书,第100页第二段中的这段话——「无余涅槃其实是依如来藏的不再出生五阴十八界法,而建立涅槃的法相,所以无余涅槃其实是以如来藏为体,所以无余涅槃其实没有自性,其实就是真心如来藏不出生十八界法的自住境界,依如来藏而立名。」这样直指本体的文字说明对我而言,真是瞬间击破心中存在已久的一大迷惘,看完后对涅槃不再有虚幻感,立刻对它产 | 三摩地 2018-08-09 |
![]() |
佛教中所说的“法”,是指三界当中所有的事物统统都是法,法也是五蕴——又叫五阴。法又分为色法与心法,色法是色蕴,而心法则是识蕴、受蕴、想蕴及行蕴。对我们来说,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所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法也就是我们六识所成的境界。而六个识都各有其根、尘、识三者和合的运作,所以总共就是十八界,因此法又叫十八界 | admin 2018-08-09 |
![]() |
10、正觉总持咒五阴十八界,涅磐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禅意无限歌词1、无著三三前三三,后三三,佛法只恁般!酥酪香茶点心,忐忑心不安。前后三,是多少?诺处犹顸。更问寺号,更求佛偈,更待何欢?2、宝寿猕猴万境来侵,去道犹远,恍恍 | admin 2018-08-08 |
![]() |
阴界入乃是有情众生于六道轮回受果报一期生死之法,不是常住不变坚固之法:五阴中之色阴乃四大聚集之差别相所成,犹如聚沫;受阴则是在色阴与识阴上面生起的觉受,犹如浮泡,无有住相;想阴是依色、识、受阴聚合而成之了知性,犹如阳焰所成似有之水,虚幻不实;行阴是由色、识、受、想四阴和合而成,都无实法,犹如芭蕉;人间之识阴是以色阴及意根之作意,而从自心如来中变化出 | admin 2018-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