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什么叫作这个除断苦习,灭爱求度,受戒修定呢?就是必须要知道苦集的原理,必须要知道苦是怎么样聚集来的,为什么我们会为了造作这个善业或是恶业的话,去做这个身口意行,来引生这些恶业或是善业的业果呢?那这个都是从我们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等诸苦,那这些诸苦最主要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五阴炽盛苦。那五阴炽盛苦如何除断呢?就必须要知道说,苦的根 admin

2020-07-06

在佛法里,苦集灭道四圣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其中苦圣谛就是在讲众生种种的苦,可以归纳为常见的八种苦,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苦;众生的苦不外乎可以归纳为这八类。有些人在某些时候,对某些苦的体会特别深,就像故事中的这一对父母,就是因为对自己的子女特别爱恋,导致一旦子女往生便无法从痛苦中自拔。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每个人有他 admin

2020-02-21

若是在世间生活过程中,都是由识阴来领受种种的苦受,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求不得,乃至五阴炽盛之苦等八苦都是由识阴所领受。三界九地任何的苦都是因为有识阴才会存在,除非它断灭了,否则识阴永远都会与一切法的苦性相应,所以佛才会开示说︰有受皆苦。这个部分是从三苦、八苦的领受来现观识阴的无常变易,透过现量的观察与体验来灭除对于识阴我所的执着;对于识阴误认自己是 admin

2020-02-21

在佛法里,苦集灭道四圣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其中苦圣谛就是在讲众生种种的苦,可以归纳为常见的八种苦,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苦;众生的苦不外乎可以归纳为这八类。有些人在某些时候,对某些苦的体会特别深,就像故事中的这一对父母,就是因为对自己的子女特别爱恋,导致一旦子女往生便无法从痛苦中自拔。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每个人有他 admin

2020-02-21

第三个重点,既然是我所有的眷属,当然是以我为中心、不离我,而我是五阴所成,所以失去了我所有的眷属,也就是失去了我自己,爱别离苦也就出现了,而这种苦不离五阴炽盛苦。首先谈第一个重点:爱别离苦,也就是亲爱的人与我们生离死别。在世间凡是有生之法,未来必定会坏灭,也包括了自己与亲属合会及别离在内,所以佛在经中曾开示:常者皆尽,高者亦堕,合会有离,生者有死。 admin

2020-02-21

那知道有生老病死,有怨憎会,有爱别离,有求不得,五阴炽盛诸苦,所以愿意看清楚世间的无常,而要来求取法身的常,求取涅槃解脱的常住安乐。就因为这样的道理,可是遍寻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哲学,就只有佛把生灭法、不生不灭法讲对了;把众生之所以堕于轮回,就是起了人相、我相、众生相,把这人、我、众生相当真了,有这样的颠倒,而起了这样子的财色名食睡;依于贪瞋痴而继续 admin

2020-02-21

我们上次说佛教里面讲的苦这件事情呢,可以用八苦来说,那个八苦里面最关键性的,就是五阴炽盛苦,因为前面的七苦都包含在五阴炽盛苦里面。然后,我们也给大家举说另外有三苦的说法,对于大家的修行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就是苦苦、坏苦跟行苦。上次有简单地提过,苦苦就是世间人、大家都以为的苦,都认知到、都同意是苦的那个部分,就叫作苦苦;比方说,生、老、病、死、爱别离、 admin

2020-02-21

我们讲到说八苦的关键在于五阴炽盛,三苦的关键在于行苦;那么我们说,五阴炽盛跟行苦它们都是一体的两面。接下来,我们就是要问了:既然五阴炽盛或者行苦呢,它们是一切苦都含摄,那么我们应该要如何去超越这个部分的苦呢?我们就要认知到这个苦到底它是怎么来的?那么我们用一个方式跟大家说:我们仔细想想看,所有这些的苦都跟我们对境界的认知有关系;今天我们可以想象一个 admin

2020-02-21

所谓三苦是指:坏苦、行苦和苦苦;而八苦则是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总而言之就是五阴炽盛苦。苦是后果不是原因,苦的原因是四圣谛中的第二圣谛:苦集圣谛。简单的说,苦是人们招集而来的。譬如《增壹阿含经》卷17中,世尊告诸比丘:彼云何为苦集谛?所谓集谛者,爱与欲相应,心恒染着,是谓名为苦集谛。意思是说:由于爱与欲,导致众生 admin

2020-02-20

譬如于日常生活中,依佛的圣教苦圣谛,如理作意去实地观行,如实观察现象界中存在的八苦、三苦以及五阴炽盛苦,确实了知三界生死苦,因此而生起想要远离三界生死苦的意愿,这样才能坚定道心;再依苦圣谛去如实观察,五阴十八界统统都是生灭无常而无我,深心之中确实接受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性,这样帮助自己确实断身见、断我见而证初果。我们举简单的例子来作说明。例如:观察自己 admin

2020-02-20

换言之,只要我见烦恼还没有断除的人,他的五阴就称为五盛阴;所以,如果有人认为色身是常住的,或者认为色身中确实有常住的精神体存在,而那个常住的精神体能觉能知而且对自己有爱乐,那就是五盛阴;因为他对五阴的不正确观察,导致错误的认定五阴中的某一法为常住法,或者误将五阴中的多个法合为一个常住法,仍然都是落在五阴中而贪著五阴,所以五阴炽盛不断,就称为五盛阴。 admin

2020-02-18

譬如于日常生活中,依佛的圣教苦圣谛,如理作意去实地观行,如实观察现象界中存在的八苦、三苦以及五阴炽盛苦,确实了知三界生死苦,因此而生起想要远离三界生死苦的意愿,这样才能坚定道心;再依苦圣谛去如实观察,五阴十八界统统都是生灭无常而无我,深心之中确实接受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性,这样帮助自己确实断身见、断我见而证初果。我们举简单的例子来作说明。例如:观察自己 admin

2020-02-18

因为相信佛语开示,知道入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本际存在,因此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余涅槃,因而成就三法印当中的涅槃寂静的道理;由于灭除五蕴的缘故,永远不再有五阴炽盛苦出现。缘觉则透过十因缘、十二因缘观察,证得初果乃至证得四果的阿罗汉。由于是自己智慧观察的结果,知道无余涅槃还有本际存在,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 admin

2020-02-18

因为这些行苦的本身,牵涉到身口意行;请问是谁的身口意行呢?当然就是这个修行人本身的身口意行啊!那五阴炽盛,这个五阴是谁的五阴呢?当然是这个修行人本身的五阴啊!所以刚才修行的这个方法呢,所谓的观察境界坏灭的这个方法,其实它有许多地方都作不到真正解决苦的这个事情。我们现在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我们说一开始一个正确的方向,就是把修行的矛头,从改变境界转向说把 admin

2020-02-18

先来讲苦谛,什么是苦谛?苦谛讲的是八苦,也就是生、老、病、死这四种苦,然后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还有五阴炽盛苦。我们来看看这些苦是从哪里来。首先我们来看生老病死。这四种苦呢,是因为你的五阴出生了;若是没有五阴出生在这个三界当中,你就不会有生老病死,这四种苦就不会出现了。也就是说,从生老病死这四个苦来看,它的苦的根源是什么?就是五阴;如果你没有五阴, admin

2020-02-18

又五阴为何名为“五盛阴”,就是众生从来极力执著五阴令五阴极为炽盛,故名五阴炽盛——名为五盛阴;五阴炽盛不绝故,导致有情众生流转生死而不断绝,故名五阴为五盛阴。五阴之内容细相是什么?第一、色阴的定义:谓色阴由四大与空大所构成;因为经文繁冗,我们直接语译如下,容易解知经意:各位贤士!如何是五阴炽盛之苦呢?这就是说色阴炽盛,觉、想、行 admin

2019-04-24

譬如说,某甲正在演唱一首歌曲,可以常常看到的是说,当他在唱某一个段落的时候,很专注地诠释他的表情跟音声,强烈地领受,他很想努力表达其韵味的时候,这正是多分地沉浸于受阴以及想阴跟行阴之中,当然也免不了会有色阴以及识阴的配合,这不就是五阴炽盛,而说其正是五盛阴吗?那么听某甲唱歌的人呢?只是在表面上有著一个欣赏与表演的相对关系,依然是免不了其五阴是有漏, admin

2019-04-24

因为相信佛语开示,知道入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本际存在,因此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余涅槃,因而成就三法印当中的涅槃寂静的道理;由于灭除五蕴的缘故,永远不再有五阴炽盛苦出现。 缘觉则透过十因缘、十二因缘观察,证得初果乃至证得四果的阿罗汉。由于是自己智慧观察的结果,知道无余涅槃还有本际存在,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 admin

2019-04-24

譬如于日常生活中,依佛的圣教苦圣谛,如理作意去实地观行,如实观察现象界中存在的八苦、三苦以及五阴炽盛苦,确实了知三界生死苦,因此而生起想要远离三界生死苦的意愿,这样才能坚定道心;再依苦圣谛去如实观察,五阴十八界统统都是生灭无常而无我,深心之中确实接受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性,这样帮助自己确实断身见、断我见而证初果。我们举简单的例子来作说明。例如:观察自己 admin

2018-08-04

许多人对生老病死苦并没有觉醒,还有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以及五阴炽盛苦等种种苦,你出生以后脱离不了娑婆世界的这些苦。这世间的八苦,佛陀说应该脱离。所以生活的享受如果是以八苦作为基础,在八苦上去架构一个虚幻的、快乐的远景,认为你所在的世界是非常稳固,实际上并不真实,而且会带来身心莫大的痛楚。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极乐世界是佛陀所说的一个净土世界,十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43条/3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