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可是这有个前提是说,这临命终者能够欢喜而听闻,进入耳根能欢喜听闻,或闻在本识的意思是说,听闻进入耳根以后,能熏习进去他的第八识----他的如来藏;那这个临命终人的五根毁坏,五蕴会毁坏,只有他的如来藏不会毁坏,所以能在那个时候,让他熏习进去如来藏里面,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善种,当他被佛摄受以后,能够消除他的罪业。那为什么说念佛会成为他的圣因呢?因为当他的第 admin

2020-02-21

可是这有个前提是说,这临命终者能够欢喜而听闻,进入耳根能欢喜听闻,或闻在本识的意思是说,听闻进入耳根以后,能熏习进去他的第八识----他的如来藏;那这个临命终人的五根毁坏,五蕴会毁坏,只有他的如来藏不会毁坏,所以能在那个时候,让他熏习进去如来藏里面,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善种,当他被佛摄受以后,能够消除他的罪业。那为什么说念佛会成为他的圣因呢?因为当他的第 admin

2020-02-21

死后不再像一般凡夫,又出生另一个五蕴身,也就是要完全灭尽五蕴身,安住在如来存的境界当中,这样才能真正度过生死的洪流,达到寂灭安乐之处。有许多人误会了涅槃的境界,以为在涅槃当中还有一个我在体会涅槃之乐。其实能够了知安乐的意识心,他是属于五阴十八界的法,在涅槃当中都已经完全灭尽而不存在了,哪里能够以意识心来体会安乐的境界呢!只有外道的五现见涅槃,是把在 admin

2020-02-21

而真正的修苦行,其实应当是讲说:从心上来着眼的,是要能够先不贪着世间的五欲,然后进而不执取自己的五蕴身,这才是真正的苦行。因为这样的修证,是远比前面的克服寒热风雨、饥渴病痛等等还要来得更难!这是什么原因呢?先从不贪着世间的五欲来说,五欲有时候指的是财、色、名、食、睡的这些贪着,有的时候指的是色、声、香、味、触等等法的贪着;一般人容易或者不容易离开这 admin

2020-02-21

而且一定要自己亲身如实详细观行,日后才有可能证得五蕴空相,能实证初果所住五蕴空相的见地中;也就是《心经》所说照见五蕴皆空,乃至断尽对五蕴的所有执著,度过三界一切苦厄。当然《心经》所讲的道理不只是这样而已,《心经》所讲的内容,是围绕在如来藏真心而说的,想进一步了解的菩萨,可以请阅善知识的《心经密意》。二乘菩提的无明,在大乘法中被称为一念无明;此外大乘 admin

2020-02-21

对于诸行无常能够证知以后,对于诸行每一个法,也就是三界内的一切法----欲界、色界、无色界,对于自身五蕴的一切法----都要能够去看它是不是都是生灭变异的。所以说,是不是生灭变异的?你要去观照:这个法是不是本来没有、后来生起的?那么本无后有之法,那就是有生。有生是因为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依于因缘和合而生,但是因缘散坏了那就一定灭。同时,这一些法是不是也是在 admin

2020-02-21

因为断了对三界的无明痴,对于三界的欲爱、烦恼能够灭除,一切苦就能够消灭了,而这三界的一切的法相,包括五蕴、六入、十八界,于当中的自我贪爱以及邪执的断除,是必须历缘对境深心体察,不能只是在知见上。当一个人在修学当中,他是以现观、亲证去看到自己对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法相,都能够不再起一念好乐贪爱的心;对于一切境界相,也不会引发烦恼的起行,能够不动心, admin

2020-02-21

这几个讲次,我们是要跟大家谈五蕴。我们之前约略讲过五蕴,为什么要谈五蕴呢,这里再稍微给大家复习一下。之所以要谈色、受、想、行、识这个五项内容,最主要是希望让大家透过这个五项内容,更精确掌握什么叫作我;如果我们一旦掌握了什么叫作我之后,我们就有机会能够真正的对治烦恼、减轻烦恼,或是到最后究竟解脱于烦恼。所以对于这个五项内容,我们在了解的时候,除了要了 admin

2020-02-21

而且一定要自己亲身如实详细观行,日后才有可能证得五蕴空相,能实证初果所住五蕴空相的见地中;也就是《心经》所说照见五蕴皆空,乃至断尽对五蕴的所有执着,度过三界一切苦厄。当然《心经》所讲的道理不只是这样而已,《心经》所讲的内容,是围绕在如来藏真心而说的,我们在这里碍于时间,不多作说明,想进一步了解的菩萨,可以请阅平实导师的《心经密意》。二乘菩提的无明, admin

2020-02-21

例如五蕴五蕴当中有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但是每个蕴当中会有许多的法,这些法都必须要一一地去细观。如果有漏掉其中任何一点的话,我见就没有办法断除。如果能够观行得很彻底,就能够把我见断除,到时候有关于亲证如来藏这件事,能够值遇大乘真正见道的善知识,只要稍微点拨一下,知道怎么整理,其实很快就能够证得如来藏了。如果没有断我见,是没有办法让善知识随 admin

2020-02-21

这是一种方式,当然对治瞋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式,比方说观行五蕴的部分,也是一种对治瞋的方法,它有种种的方式。但是我们要跟大家讲的是这个故事里面,众生会想要去求那样的陀罗尼,而这个陀罗尼还没害到对方,就先害了自己;这个其实就显示了正是众生所常犯的瞋行。那要对治这个瞋,就需要回归到原本陀罗尼的义理,请大家从忍辱度里面修----忍辱度里面有好些个善巧方便,当 admin

2020-02-21

众生以何种作为自己的身呢?并不是全然只有色身而已,五蕴都是众生所引以为我的身,所以这就是身见;有了这样的身的见解,就会跟着这个身而继续在奔驰。所以意识心虽然只是五蕴中的这个少分,因为祂只占识蕴,又是识蕴中的少分,六识中里面的一分,可是祂却是最强大的一分;因为意识心祂往往认为自己是能够正念安住的、认为自己是智慧聪明的、认为自己是无远弗届难以匹敌的。因 admin

2020-02-21

因为珍惜这些法,这些五蕴之法是不长久的,除非你是为了正法,那你就要特别珍惜自己的性命。所以遇到这种事情,你就要像善财童子一样地斟酌,然后知道道理应当怎么样;再经过其他有情,数不尽的有情来劝请,最后能够成就这样不可思议法;所以精进本身也经过智慧之所抉择。而且精进的情况下,应当让这个法如何能够安住呢?不是自己能够读诵经典、书写经典、思惟经典;这样的话, admin

2020-02-21

而这一切的道理,都离不开有情生命出现、存在世间的无常本质----那就是五蕴五蕴又称为五阴,因为会遮盖有情而不得解脱,包括色、受、想、行、识,五种有情生命身心的现象,乃是由所谓的六界的六种功能所合成;也就是四大----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再加上空界与识界。弥勒菩萨对于有情身心出生因缘的开示,是这么说的:【云何从缘所生?所谓缘于六界得和合故。何等为六?谓 admin

2020-02-21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一)就是在说明,以五蕴这五种法来含摄有情的种种,包括一切众生所执着之色身,以及有情能够领纳受用境界,能够构画种种诸法,随所见闻觉知而起诸言说,也能够造作诸身口意行,当然也包括大部分有情执为真实自体的六识心,因此用五阴可以很巧妙贴切地来说明有情之生灭身心的整体;而这个五阴也就是因为这五种我事的关系,而被大多数有情执以为是真实 admin

2020-02-21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九)自己的真心如来藏可以画出自己的五蕴小世间,而配合所有共业众生的如来藏,就可以一起画出三界大世间。而无论人间、阿修罗宫、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皆是众生业力所感。依据众生所造诸业,则投生到相应的世界,譬如《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一中的开示:【一切有情造种种业,起种种惑。众生业有黑白,果报乃分善恶,黑业三涂 admin

2020-02-21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九)自己的真心如来藏可以画出自己的五蕴小世间,而配合所有共业众生的如来藏,就可以一起画出三界大世间。而无论人间、阿修罗宫、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皆是众生业力所感。依据众生所造诸业,则投生到相应的世界,譬如《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一中的开示:【一切有情造种种业,起种种惑。众生业有黑白,果报乃分善恶,黑业三涂 admin

2020-02-21

倘若二乘圣人如实按照佛陀所说的解脱道法要修学,而将三界的我见、我执、贪爱烦恼都断除了,后有的五蕴不再出生了,但因为法身界祂是不可毁灭,因为祂就是涅槃本际,祂所含藏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种子功能,一样的还归于这个法身界,一样的不可毁灭,这个部分也是二乘人证得无余涅槃所不知道的,因为他们没有实证涅槃本际。他们以为他们已经把自我灭了,不会再出生了,可是 admin

2020-02-21

依于如来藏,无量无边的众生有轮回;依于如来藏,一切种子、一切的功德、一切法界而有这样子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不断地运行;依于佛性常住,有情常住;依于如来藏是轮回因。我们在经典里面都有听过佛说过了: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大乘入楞伽经》卷五)如来藏是我们造作善不善,能够出生五蕴的来造作善不善的这一个根本因;离开五蕴、离开意识、离开七转识 admin

2020-02-21

最后,总结这个故事所告诉我们的就是:一心念佛的殊胜功德,必能感得佛的加被往生佛国净土或往生天界;也要了解对于五欲等我所的贪爱执著的过患;同时亦须了知五蕴无常、苦、空,终归败坏,不可爱恋贪著五阴身心,当以断我见、断三缚结为修学法道之首要,才能解脱轮回生死。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57集爱欲的过患>林正才老师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