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则观唯是五蕴、四大等和续幻现生我,虽不彻见色识等皆空,亦何为不能见生我是空乎?故分别不深者,观只有六根等未尝不可悟生空;特推求深者,进执蕴、界等为实,认作生缘,佛乃说不达无相则无解脱。龙猛正为对破一切有执之小乘,乃夺之云不达一切法空,亦不能得二乘解脱。月称执之过甚,遂与各派抵牾。卒云:声闻乘中说法无我,仅略说耳;于大乘乃圆满广说法无我义。则略说乃等 | admin 2018-07-22 |
|
另外,讲述正行究竟见解的论著《中观四百颂注释》、《六十正理论注释》、《中观五蕴论》、《中观七十空性论注释》、《入般若波罗蜜多颂》、《皈依七十论》、《祈祷观音菩萨仪轨》、《密集金刚六字加行注释》、《密集金刚现证庄严论注释》、《金刚萨埵修法仪轨》、《忿怒甘露旋修法仪轨》、《赞叹度母文》等,其中对调伏分别心、打破一切实执、涵盖深广法义,最具权威的论著就是 | admin 2018-07-22 |
|
第二种、菩萨现前观照五阴十八界等空相,都是有生有灭、有染有净、有增有减的法,都是虚妄法,所以菩萨亲证空性心时照见五蕴皆空。第三种、菩萨现前观察五阴十八界等空相,都是从真心藉缘而出生的法,是真心的局部体性,也是真心的功能差别,不能外于空性心而有诸法空相存在,所以将诸法等空相摄归于真心;也就是菩萨转依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真心时,诸法空相也就变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此殊胜时节,为同沾法喜、共沐佛恩,让我们共同至心持颂观世音菩萨名号,并以般若智慧反观自身五蕴空相,发大慈大悲之心观听救济众生,真正做到与观世音菩萨之心相应,实践观世音菩萨之真意!于此殊胜佛日,倡议众佛子吃素、放生、持咒、诵经,广行一切善法,回向世界和平,灾难不再,众生离苦得乐。观世音菩萨是鸠摩罗什的旧译,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真实佛法乃是生命的实相之法,应该要向五蕴色身之中去找寻《心经》里面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一不异、不观自在的,本来无念离念的实相心如来藏,那才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入道的首要。如果还不能够实证万法的根源,而妄说证量有多高,说法多么胜妙、多么不可思议,那其实都是说食数宝,那都不是作佛事,因为说者自己还有听者都不能够得到实益。我们常常看到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遍)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 | 三摩地 2018-07-22 |
|
(3遍)☞正觉发愿文(3遍)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我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 | 三摩地 2018-07-22 |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遍)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二、诵咒长跪合掌,以至诚心诵《正觉总持咒》7遍:“五蕴十八界,涅盘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别差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每遍就地一拜。三、诵经:长跪合掌以至诚心诵《心经》一遍,就地一拜。四、无相忆念拜佛半小时至一小时不等(视各自情况确定)五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居士当在一切行中欢欢喜喜遵守礼仪、戒规,同时现观五蕴十八界一切法的苦、空、无常、无我,努力修集福德、消除性障、修习定力、增长智慧,断除我见、我执、我慢,乃至明心见性,快快乐乐地步入成佛之道。如此,岂不乐哉!说到在家居士的修行,佛陀跟修建祗园精舍的给孤独长老说,能够具足四种的乐趣:第一、能享受以正当方法获得足够财富与经济上的安全感。用正当的手段去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五蕴论》,解释五蕴。6.《释轨论》。7.《三自性论》,为近来发现之梵本,古代未汉译,或已失译。三、论书注释1.《摄大乘论释》,共有:陈真谛、隋代达磨笈多与行矩、唐玄奘等三个译本。2.《大乘庄严经论释》,注释《大乘庄严经论》(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之外另一现存的重要著作之一,集种种之因缘譬喻以劝诫众生)。3.《中边分别论释》十五卷。4.《法法性分别论释》。 | admin 2018-07-22 |
|
而“外至十方佛土世界”,这个如来藏本身含摄所有三界六尘万法,三界六尘万法全部都是从祂这边出生的;每一个众生所出生的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样子的三界六尘万法,全部都是自心所出生的,所以祂外至十方世界,“森罗万象,无所不包”。而这个十方佛土世界是由谁来成就的呢?这个十方佛土世界,是因为佛的愿力再加上跟佛愿力相应的这些众生,这些 | admin 2018-07-22 |
|
这个意识心的我其实就是五蕴我,这个五蕴我其实最主要、执着最严重的,其实就是我们这个识蕴。也就是说,因为有这个识蕴的我,所以会去执着我们这一切。这个识蕴的我,最主要最主要的就是这个意识心;识蕴让众生最迷惑的、让众生最执着的,就是这一个意识心。这个意识心也是外道梵我神我所说的我。外道梵我神我之所以会有这样子的一个观念,之所以会有这样子的看法,也是因为外 | admin 2018-07-22 |
|
但是,我们要稍微进一步去看,我们说《阿含经》的解脱义,并不是只是在析空的这个状况;因为我们从《阿含经》整体来看,我们强调整体来看的话,《阿含经》的解脱义其实是在“人我空”,是在“五蕴空”。我们说,以照《阿含经》佛所教导的方式去观行的时候,您必然可以发现,从人我到五蕴确实是一种解析的作用。如同说我们之前举例子,举析空观的时候,把一 | admin 2018-07-22 |
|
比如说苦从何来?是因缘所生的五蕴十八界,五蕴灭了,苦就灭了,《长阿含经》中云:智慧方便观,能见因缘根。苦非贤圣造,亦非无缘有。因此,苦是前世恶业成熟,非无缘无故而有。众缘相合,方能存在,如果因缘相违,必不长久,夫妻俩老是打架,那就只好分手。生活中经常发生此类因果不虚的事,但人们往往都把它忽略了,甚至把它当作佛教神话。实际上,佛法不但是真实而且是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2 |
|
(《杂阿含经》卷12)名色,简单来说就是五蕴;色就是色蕴等色法,名就是识蕴等心法以及受、想、行蕴等心所有法。上面这段就是在谈论:五蕴身的因缘是什么?佛陀不断地往前追寻五蕴的根本,最后发现到生命的本源是根本识——阿赖耶识,衪是一切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本,一切法都是由衪所生,所以从根本识再往前追的话,就无法再找到更根源的东西了。我们再来看佛陀所开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而如来藏不生不灭、贯通三世,储藏众生之善恶业种不失,因此其随缘兑现因果报应亦丝毫不爽,故对每一世出生的五蕴来说,这些储存在如来藏中的善恶业种,未来现行果报还在,亦极为可怖,如《大宝积经》卷57:【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此千万不要听说罪性本空,便毫不畏惧的造作罪业,届时果报现前时,再后悔则为时已晚。虽然证悟的菩萨能转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以人类的生命为例:当父母的精子、卵子组成受精卵时,此时就会有有缘众生的中阴身来入胎,中阴身入胎后随即消失,但这个众生的如来藏不灭,转而执持受精卵,使之成长为胎儿,乃至出生后继续执持五蕴色身直至这一期的生命结束,然后根据因缘再产生新的生命(生有或中有)。问:那精子和卵子算是众生吗?也是由如来藏所执持?答:精子和卵子都不是众生,只是如同细胞一样的具有各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方等大集经》卷17)这一段说:为什么叫出世间呢?说到五受阴叫作世间,之所以叫作五受阴,讲的就是说一般众生都是依五阴的色受想行识,来受用五欲六尘的苦乐忧喜舍,所以这五蕴又称为五受阴,这五受阴就叫作有情的世间。菩萨能善于分别五阴。菩萨为什么叫善于分别五阴呢?因为他能观察这五阴之所从来,是由自心如来所出生的。自心如来藉因、藉缘出生的五阴,它是无常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因为对、对因果的无明,因为贪爱和,众生长劫以来所熏习造就的贪嗔痴的习气种子和执着这个世世不同的五蕴假我的无明种子成为每一个有情不断轮回六道的动力。自由如果没有佛法的引领,就会随着习性而行,善的习性势力造就善业善果;恶的习性势力造就恶业恶果,所以世间有一句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这个性格其实不会是一生成就的,而往往是过去多生多世所形成的一种习惯习性。你看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