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好好地观行大小不同的五蕴境界相貌,…如是从早到晚,这样清楚一切都是因为「我」而产生诸多意识心相应的相貌,产生诸受,对于意识心相应的各种受,一一体验,好好地记录,好好地思惟,可以一日过后,自己到计算机前,或是拿起纸张,开始自己好好地检讨一日的心中觉得不妥之处,老老实实地检讨自己。网上某菩萨的开示:从自身之色受想行识于境界中现行之法相去观察思惟, 三摩地

2018-07-23

后依陆亲教师所教之观行,先尝试观五蕴十八界,后思惟其虚妄性之理。发觉这种如理作意之思惟有自我心理暗示之效,也即末那识之遍计所执性被意识所说服,而从根本去改善气动与头疼之烦恼。走笔至此,末学不得不由衷地赞叹萧导师之善巧方便之睿智与仍坚守岗位之各亲教师(须自备广大福藏以便承担末法众生之业力)。但愿十方诸佛菩萨能加被他们,令久住。阿弥陀佛(原标题:略说观 三摩地

2018-07-23

总结一下,如果此生不修行,首先此生的我必定是烦恼丛生,痛苦不堪投到下一生时,对于下一生而言,下一生的我又变成了切身的五蕴感受,仍然会烦恼丛生,痛苦不堪。这样,你就在不断地重复,而你的如来藏所出生的每一世的我,都会是如此苦痛不堪。再来解释一下,问题在这里:第N世的我,名叫A,A想:我干吗要修行,修不成,下一世又不是我。所以A不修行。A命终,转生为B第N+1世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五蕴十八界都要一一加以如理作意的观行,确认蕴处界中没有任何一法是常住法,都是缘生缘灭的虚妄法,才能真断我见。1、识蕴里面,分明有个我,我确实存在着!2、事实上,人之存活于世界,不可能没有我见,分别我见是必不可少的!3、我们与其说断(断意味着消失)我见,不如说不被我见所转,不如说断掉我见引生的贪嗔痴等劣根无明心行!4、反过来说,已断我见的圣人,生活中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欲界爱是贪爱欲界法,就是贪爱欲界中的色声香味触;但是欲界的贪爱也是从我见而来的,因为有[我]在欲界五欲中享受,所以贪爱欲界法,因为众生觉得[我]真实存在啊!你随便找一个学佛人,向他说:[五蕴无我。]他会说:[对啊!无我。]你突然给他一巴掌:[是谁在痛?][你为什么打我?很痛哎!][我]就跑出来了。你向他说;[这个痛既然也是无我,你干嘛生气?所以你挨我这么一巴 三摩地

2018-07-23

佛为破除执此觉知心常而不灭之常见外道说,故说声闻五蕴无我空——无常、苦、空、无我、不净。一切五阴世间及三界世间皆是生异住灭,成住坏空,念念不停,如梦如幻,暂时现有;唯有证得如来藏,亲证阿赖耶识心体永无生灭,体性真实,非如虚空之常,亦非如色法之有、之无常,远离二边,不堕常见断见外道论中,永无生死,方能出离生死;上平居士、元音老人、徐恒志居士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者何?谓二乘菩提自中国元末以来,已被广大佛弟子所普遍误会故;今时之与佛教,乃至今时南洋之南传佛教,俱皆如是不免误会;总以为觉知心可以进入无余涅盘中,总以为无余涅盘之中有清净无染之「境界相」可以使觉知心安住其中;而不知无余涅盘境界者实无任何境界,唯是灭尽十八界我、十二处我、五蕴我、七识我之后,全然无我、全然无境界之「无境界境界」;由是故说:「举凡 三摩地

2018-07-23

声闻人是怎么修解脱道的呢?他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我们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无常、空;他如实了知色身非我、非我所,色身是无常、空;如实的了知我们这个见闻觉知的心——也就是识蕴——是无常、空,是变异法,所以他断了我见,断了我见之后再把这个自我的执着修除掉,然后他成为阿罗汉;成为阿罗汉后,我执断了,三界的贪爱也断了, 三摩地

2018-07-23

在欲界中,我们依顺着这个五蕴身,依着色身五根的种种变化和世间各种尘境的,这样相对应的就会产生种种的受;依着种种受,就会产生种种的追求。这是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有的习性。因为这个身体,就是由过去世依着种种的追求满足下所造的种种业而成就的异熟果报;这个身体就是上一世身口意业造作的成果发表展(示)。依着阿赖耶识过去世受熏、持种的功能,异熟出此世的业报身;此世 三摩地

2018-07-23

天帝思惟了一会儿之后,就说:确实是这样啊!世尊!但是众生的觉观了知又是怎么生起来的呢?觉观的根源在哪里?要怎样才能灭除呢?佛陀就开示说:帝释啊!觉观忆念是因为无明我见,不明了五蕴的虚妄不实、无我而生起的。众生因为无明,就会生起觉观忆念,以为能取的觉观忆念心以及所取的六尘境界是实有的;当无明去除而不再错误地认取能取、所取是真实法的话,觉观忆念就会消失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智慧之首呢?长养善根最重要,就是要知道三界生死的这个因,最重要就是在五蕴上面的我见我执。所以熏习佛法正知见以后,就会慢慢地降伏这些恶习恶念,因为恶习恶念就是与五蕴的我见我执相应,而任性地去让这个与我见我执相应的烦恼一直去现行;当然这样的话,就会不断地增长生死之苦。所以一定要在佛法中长养善根、熏习正知正见,最起码第一个要先断除三恶道的恶业,接下来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无量劫的生死流转中,其实都曾经互为父母、兄弟、姊妹等怨亲眷属,我们的如来藏就象是魔术师一般,无始以来不断地变生我们一世又一世不同的五蕴身;而所出生的每一世五蕴身都是无常变异,五蕴身无有恒常不坏的体性。当我们了解了这个道理,心中有了这样的如理作意时,对众生才能不再生起欲想!如《生经》卷1:世尊曰:虽覩女人长者如母,中者如姉,少者如 三摩地

2018-07-23

当身行、心行较能清净时,以此清净的心行去作种种观行,理路上也较清晰,也较能合理地去说服意根,让意根接受这五蕴十八界一切现象是因缘生因缘灭,一旦意根接受这现象,承认十八界一切法是因缘生因缘灭这个事实,也就是本来就是这样,也是不变的道理。如此也会对觉知心我及我所的执著慢慢减少,对我所有的贪著也随之慢慢降低,甚至对觉知心我及我所不会引生种种执取,就比较不 三摩地

2018-07-23

一念无明又分为见惑与思惑;见惑就是见一处住地,就是三界的一切见惑,也就是以五蕴身心,或意识觉知心在三界中所执取的种种了别相,视为我、我所,视为常住、涅槃,这是见道所断的烦恼;只要能够得到真善知识的摄受,依善知识的教导,如实的闻思起观,则能够速断我见、疑见,以及戒禁取见得证初果。佛门中有句话说:在家人爱重,出家人见重。这句话对愿意精进修行的人来说是个 三摩地

2018-07-23

身我见就是误将五蕴身的全部、或一蕴、或一蕴的一部分,当作真实我的见解。边见就是断见或常见。什么是断见呢?就例如唯物论的人说: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就像刀子和锋利一样,刀之所以锋利,是因为有刀子存在;刀子坏了,锋利就不存在了;所以就误以为色身死了,人心也就坏了、没了,这就叫作断见。比如说,有人坚持一定没有来生。那什么是常见呢?常见的人以为人死了,是身体 三摩地

2018-07-23

那再回来,佛说:五蕴中有色、受、想、行、识。那一般人可以理解,这色身我以它为身嘛!所以叫色身。然后再来就是识蕴,识蕴就是六识身,我以祂为身嘛!所以叫六识身。六识身最伶俐的就是意识心,所以这两个都不是身。那没有问题。学佛的人很快就说自己没问题,因为什么?因为这是佛说的,因为这是知见。可是这下问题又来了,因为没有体验。那佛又怎么说啊!佛最后如果说,一个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说无我,虽有各种不同之层次差别,但最简单的无我概念——五蕴十八界皆因缘所生,无有真实之我存在——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所能对治得了,必须有长期的闻熏正知见,确实观行、思维,加上具体的行为实践,在历境对缘中汰换染污识种,进而净化身心,如此才能转化成真实的受用。所以佛所说的八正道,就充分显示出佛法真正的实践特质。(原标题:断除贪瞋痴三 三摩地

2018-07-23

用俗话来说,就是众生爱惜这个生命,爱惜这个能觉能知的「五蕴我」,已经爱到骨子里面去了。而「俱生我执」引生「分别我执」以及「我所执」后,与意识的后生执着相互辗转缠绕不休,形成无量无边的制约行为,并深深的嵌入潜意识末那,形成无量无数的习气种子。这些习气有深有浅、有粗有细,细的障碍成佛,粗的障碍解脱生死。而单单就与粗重的分段生死烦恼相应的习气论之,已是累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内相分的道理,是由谁成立的一个具足存在而能够去显现的呢?当然不是依于生灭的六根,不是依于这生灭的六尘,是依于能够出生五蕴十八界的涅槃如来藏,也就是六祖在听闻《金刚经》以后,所证得的那一个本无所住,而我们要转依于祂,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修行的那个无所住心;也就是般若系经典里面所说的无心相心。祂没有那些妄心七转识的那一些分别、那一些攀缘、那些执着、 三摩地

2018-07-23

现前就已经现观到:无论是能缘的识,或者是所缘的五尘、六尘、五蕴,都真的是平等平等;因为它们都是自己内心、内六入的内相分法。如是看到能缘与所缘真是平等,而一一是苦;如是苦集、如是苦集灭,而成就苦灭道谛。也就是初果之后,仍然要观行现前的现象界法,以破除过去所没有发现到的五阴法上面细微的执着;以这样子断三缚结以及五阴的空观当作基础,进而断除欲界爱。欲界爱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