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观察无常是说,自己的五蕴身本来就是无常的,不可能永远完好的存在;财物呢,也是无常的,不一定能够永远保留在自己的身上。像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当中就说:【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譬如猕猴不能暂住;人命逝速,疾于电灭,人身无常,众苦之薮。以是之故,应行布施。】(《大智度论》卷十一)这意思是说,当人拥有荣华富贵,能够随意享受五欲 | 三摩地 2018-07-23 |
|
观察无常是说,自己的五蕴身本来就是无常的,不可能永远完好的存在;财物呢,也是无常的,不一定能够永远保留在自己的身上。像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当中就说:【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譬如猕猴不能暂住;人命逝速,疾于电灭,人身无常,众苦之薮。以是之故,应行布施。】(《大智度论》卷十一)这意思是说,当人拥有荣华富贵,能够随意享受五欲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是因为对这些世界上的人事地物很不耐烦,这俗话称之为看不惯,没有办法接受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包括对于已经开悟的人也没有办法想象为什么已经开悟,还会这样?这样意识心无法安住,这都是称之为无法忍,即使其中没有「辱」,这也都是自生烦恼,可是这烦恼很容易生起,而且这样的烦恼有时候是证悟更高境地的踏脚石,所以要从忍受开始,慢慢地走向烦恼降伏,或是要去寻找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意是:这是二乘修观行的人,知人无我,见自己和他人的五蕴、十八界、十二处,皆是无常、苦、空、不净之相。一心专注,观察不舍,得初静虑。渐次转胜至无想灭定,受灭尽三昧。因此种禅定不了法无我,不离相故,名为愚夫所行禅。云何观察义禅。谓知自共相人无我已。亦离外道自他俱作。于法无我。诸地相义随顺观察。是名观察义禅。大意是:这是始教菩萨所修禅定,即此菩萨既能观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还没有转依成功的人,想要进入第十住位,想要眼见山河世界、身心五蕴悉皆如幻,根本就不可能,明心的功德受用一定是很小的。】(《金刚经宗通》第四辑第291~292页)【佛陀说法都有次第性,你先要能够受持不退,告诉你说受持不退有多么大的功德,让你生起欣乐之心。有了欣乐之心,确实也知道祂的功德如是之大,接着你的转依就会开始进行;否则始终只是有见地,而不知道要如何去转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八识是一切法的根本:第八识阿赖耶识不生不灭,藉缘能生起一切法——吾人之五蕴身心(前七识)及外界的山河草木皆是自识所变所显。第八识阿赖耶识是轮回的主体(而非灵魂,灵魂是外道的说法),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能持一切善恶业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当人死后,它才离开身体,又藉父母的缘制造来世的色身继续去作业受报。《入楞伽经》卷2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直教如大病一般,吃饭不知饭味,吃茶不知茶味;如痴如呆,东西不辨,南北不分!工夫做到这里管取心华发明!先将六情六识,四大五蕴,山河大地,万象森罗,总溶作一个疑团,顿在眼前,……行也只是个疑团,坐也只是个疑团,着衣吃饭也只是个疑团,疴屎放尿也只是个疑团,以至见闻觉知,总只是个疑团。疑来疑去,疑至省力处,便是得力处,不疑自疑,不举自举,从朝至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我们问:『刚才您老人家不是睡着了打鼻鼾吗?您怎么会知道呢?』他说:『你心里面打几个妄想我都知道,你拿东西到外面吃,我会不知道吗?』在这以后,我们才相信:悟道了生死的人,已经破了五蕴,见他是睡着了,其实心思却是明明了了,清清楚楚的。我们也借着机缘问了他老人家在终南山住茅蓬的事迹。当年,他老人家67岁,在终南山住茅蓬。戒尘法师,是一位讲大部经的法师,听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个课题告诉我们,当我们还是存在于人间的时候,当我们还是拥有世间法的时候,当我们还是有五蕴假我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去以佛法的无我观,来继续活在这世间?因此菩萨就会以如来藏服务这假我的精神和体性,来转而服务一切有缘的有情!一切有情虽是假,可是他还是受苦啊!因此我们不忍心,在我们能力之内,就是于此世间,来作种种利益众生的事业而渐次修学、得到佛的智慧。人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祂现起因缘果报的部分跟别的如来藏也是平等的,祂不会因为祂是属于你的如来藏(因为你认为是属于你的),祂就对你比较好,对别人的五蕴我就比较坏。不会!所有的如来藏也可以说是共同运作,与这个世间法共同运作,包括天气冷,是大家共同运作的。当一个五蕴和另一个五蕴互相交往时,你和对方的如来藏的运作也是平等的。你的如来藏对每一位众生都是平等运作:你和他因缘果报的部 | 三摩地 2018-07-23 |
|
甘愿做菩萨(十六)——随缘度众不起轻慢想可是,今天你听了,就要想:世间的人关心的事,都是以为他可以主宰的、都是眼前现下的事;而我自己呢,我关心的是佛道佛事,我关心的都是尽未来际,至少我关心的是我舍报以后,会何去何从?这都不是一般人所关心的,因此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只能够走我自己的道路,行我应该尽的菩萨行,世间人要的三界有,是他们的份,毕竟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你要把这个爱嗔、毁誉的心,轻轻地丢掉,从这些众生对你的赞叹和诋毁里面走出来;像是自己的五蕴身一样,像是自己过去生死去的无量无边的这些恶的心念一样,把它掐死。因为呢,你不需要这个,因为真正成就你的许多的功德性,经典上已经说得非常的清楚,能够成就你的功德的,都是如来之力,没有诸佛的冥佑,实际上无有一位有情可于此世间建立的功德性。因此说来,最关心你道业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观察五蕴,习于禅定,通小乘义,觉非究竟。遂辞唐界,独步西行,梵天异域,求大乘经。强梁官隘,无垠瀚海,狼虫虎豹,叠相为害。出乎九死,终得无碍,天人相拥,否极泰来。达彼佛国,师从戒贤,寿德俱高,相期久焉。遂学瑜伽,一十四年,法义既精,能破诸难。名满天竺,不期而然,君民共护,法幢高悬。无遮大会,一众塞言,般若鞠多,三请不现。乘彼香象,璎珞庄严,宇内咸尊, | 三摩地 2018-07-23 |
|
然而由于有第八识如来藏能够记持业种,有如来藏所出生的五蕴十八界在各趣,而让众生有彼此之间的互动、有杀盗淫的恶行、有布施、有持戒、有互相帮助的这些相应人世间福德的善行;可是这些杂染业,终是会让众生,在没有办法断除我见乃至明心,乃至地地增上成佛之前,不断地在人间、在三界六道轮转;这样子的轮转,彼此之间,曾经互为父母兄弟姊妹。所以在《梵网经》里面,在讲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天帝思惟了一会儿之后,说:「确实是这样啊!世尊!但是众生的觉观了知又是怎么生起来的呢?觉观的根源在哪里?要怎样才能灭除呢?」佛陀就开示说:「帝释啊!觉观忆念是因为无明我见,不明了五蕴的虚妄不实、无我而生起的。众生因为无明,就会生起觉观忆念,以为能取的觉观忆念心以及所取的六尘境界是实有的;当无明去除而不再错误地认取能取、所取是真实法的话,觉观忆念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二篇】略说二乘菩提第一章声闻菩提第一节声闻菩提概说第二节略说四圣谛第一目苦圣谛第二目苦集圣谛第三目苦灭圣谛第四目苦灭道圣谛第三节略说八正道第一目世间八正道第二目出世间八正道第四节声闻菩提之内涵第一目五蕴概说第一款色蕴第二款受蕴第三款想蕴第四款行蕴第五款识蕴第六款非五蕴所摄的意根第二目略说十二处第三目略说十八界第四目现行熏种子,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种「我」不真实,所以说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我,都缘起性空。缘起性空是在说一切诸法的空相,也就是说,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是暂时有,不是真实有,你可以体认它现前存在,但它不是永远存在,不是永远不坏的我,所以依世间法假名为「我」,但不是有情众生真正的「我」。佛所说「真实的我」真实的我是恒常不灭的,而且是无始无终、离苦离乐的,那才是真实不坏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从此以后世亲菩萨就专心的宣扬大乘,广造诸论阐扬大乘佛法,对大乘经典譬如《华严经》、《大般涅槃经》、《法华经》、《般若经》、《维摩诘经》、《胜鬘经》等都加以阐释;对瑜伽宗的许多论着也详加论述,譬如《十地经论》、《唯识三十论》、《大乘五蕴论》、《大乘百法明门论》等,总共有五百部大乘论着,合以前所着之小乘论五百部,总共一千部,因此享有千部论主之美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或是对于造作未来善恶报偿的诸业因缘加以爱着;对于会感生未来现行,诸多染污业行的种种烦恼因缘加以爱着;对于会带来将来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及五蕴炽盛等种种苦的因缘加以爱着。有了这些对自我,及种种境界的贪爱执着,就会引生欣乐厌苦的强烈欲求或渴望,就难免造作诸业,种下未来苦果的因。例如:解脱道中说四圣谛,就以爱为集圣谛,因为爱会导致众生不断聚 | 三摩地 2018-07-23 |
|
没有被满足,是我没有被满足!这个由五蕴架构的我可以通过打麻将来充分运用色、受、想、行、识,其实输赢不是我所想要的,而是这个玩的过程,乃至跟他人身口意的互动,所有这些充分满足我,巩固我的存在。而看书、读经太单调了,我得不到满足,所以落空油然而生。观察到这些时,很清楚看到了自己的习性,喜动不喜静其实是攀缘心很重的人。那颗心有了一份松动,但还不足以让它彻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