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复次,欲求实证二乘涅槃之人,应当先自审视:亲证涅槃法之前,所应先有之种种次法是否已曾先修并得满足?若不乐修梵行而广贪诸欲,亦未发起声闻种性或菩萨种性,本身尚不属于声闻种姓、菩萨种姓,亦不信不解涅槃之真实理,只愿信受五蕴或意识为真实法之人,则读此诸书已,纵有定力,仍不得实证涅槃;乃至更将引生烦恼而致毁谤,自造口业已,舍世之后难免坠入三恶道中。修学二乘 | admin 2019-11-22 |
|
一般凡夫众生都把五蕴身当成真实的我,执着于这个五蕴的我。但是当行者开悟明心——亲证真如之后,从此他以真如为我,不再以五蕴为我。虽然七住菩萨以真如为我,但真如的本身是一个空性——它具有无我性的,所以众生无始劫以来执着的这个“我”的见解就断除了——就断了身见、我见。因为我见断的缘故,疑见就断了。 | admin 2019-11-03 |
|
他们在理论上都知道五蕴是虚妄的,但却认为离念灵知不虚妄,却不晓得离念灵知是在六入中,都不知道离念灵知只是五阴运作时产生的结果而已;因为离念灵知就是八识心王以及五蕴共同运作时,所产生的觉知功能而已,全都不离六尘,那就是有六入的境界,而他们都不知道这是六入的境界。因此,比较后期才突然窜起来、被陈履安捧起来的一个大法师──释惟觉,他的口头禅是:“清 | admin 2019-09-02 |
|
复次,欲求实证二乘涅槃之人,应当先自审视:亲证涅槃法之前,所应先有之种种次法是否已曾先修并得满足?若不乐修梵行而广贪诸欲,亦未发起声闻种性或菩萨种性,本身尚不属于声闻种姓、菩萨种姓,亦不信不解涅槃之真实理,只愿信受五蕴或意识为真实法之人,则读此诸书已,纵有定力,仍不得实证涅槃;乃至更将引生烦恼而致毁谤,自造口业已,舍世之后难免坠入三恶道中。修 | admin 2019-09-02 |
|
例如,说一切有部所执:“一切有唯十二处,十二处依名色而有,实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名色、十二处;五蕴假我虽刹那灭,由于烦恼与业的势力,因此刹那灭之五蕴能为缘,使得因果无间展转相续,至后世生起新的名色五蕴;实有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说一切有通三世无为。”又例如犊子部所执:“补特伽罗自体实有(众生非假名),其自体与蕴不一不异; | admin 2019-07-29 |
|
谓诸未证之凡夫僧俗俱无能力稍窥实证菩萨智慧境界之一、二也,若仿造之,必然不能免于后代实证菩萨加以辨正之窘境也,古时安慧法师仿效菩萨而写作《大乘广五蕴论》,于今不能免于平实《识蕴真义》一书之据理辨正,即是具体实例。是故,现代学术界??所谓之佛学学术研究,难免落入文字训诂之中而不自觉,往往写出洋洋洒洒之谬论而洋洋自得,必待后时实证菩萨加以举论之后方显败阙 | 三摩地 2019-06-25 |
|
我们不禁叹息,这“绿度母”崇拜愚民手段的缜密设计,是何等恶毒与可怕的啊! 正因为“绿度母”崇拜可以愚民而广弘,有利于喇嘛教的发展,因此,历来曾经修持度母法门的喇嘛教祖师不可胜记,著名的有:帝洛巴(宁玛派的始祖)、那洛巴(帝洛巴的弟子)、安慧(《大乘广五蕴论》的作者)、月称、月官(安慧的弟子)、清辨、阿底峡等等。经过这些密宗祖师的弘 | admin 2019-06-19 |
|
眼见佛性时一定会在山河大地上面看见自己的佛性非常真实,自己亲自证明佛性是常住不坏的(因为菩萨是永远不会灭尽十八界而入无余涅槃的);由佛性的常住不坏,观察出没有什么法可以灭掉诸佛菩萨和自己的佛性;在亲眼看见佛性是如此真实时,眼见之下,世界山河显得无比的虚幻,自己的五蕴身心当然也就更加的虚幻不实了。由此缘故,在眼见佛性的当下便成就了如幻观,不必再观行就 | admin 2019-05-01 |
|
3沿途参学(至那仆底国、阇烂达那国、屈露多国、设多图卢国、波理夜呾罗国)(633-634年,32-33岁)】=>《慈恩》=>《行状》=>《西域记》玄奘大师又向东行,到至那仆底国,(633年,32岁)参诣突舍萨那寺,亲近毗腻多钵腊婆大德,他着有五蕴论释、唯识三十论等,奘师在此住了十四个月,向他学习对法论、显宗论、理门论等。出至那仆底王城,往东南五百多里至答抹苏伐那寺,佛灭度 | admin 2019-04-29 |
|
见一处住地是指不明白五蕴空的实相,堕于颠倒见而执着离念灵知的意识心,误认为常住不坏法;在大乘法中,如果以世间的颠倒知见来看世间一切法,以及揣摩猜测涅盘实相而产生的错误见解,误认意识心的种种变相境界作为如来藏,也是摄归见一处住地,这种恶见是由错误的见解而产生故,住于恶见一处中故。欲界爱住地,是说对于欲界六天和物质世间的色声香味触,以及由这五尘引生的各 | admin 2019-04-24 |
|
阿罗汉、辟支佛断尽一念无明之后,证得五蕴皆空而除去一切起烦恼,所以永无妄想妄念而证得涅盘;但是还有恒河沙数上烦恼末断,因此并不是一切皆空,状若平等。所以《胜鬘经》云:「阿罗汉辟支佛度生死畏,次第得解脱乐。作是念︰我离生死恐怖,不受生死苦。世尊!阿罗汉辟支佛观察时,得不受后有,观第一苏息处涅盘地。世尊!彼先所得地,不愚于法,不由于他,亦自知得有余地。 | admin 2019-04-24 |
|
譬如:对出生前的往世究竟是真实的,或者只是人为的施设;此世死后有没有未来世,来世的说法是否真实,或者只是人为的想像与施设;对于“前后际三世贯串而从来不曾间断的心”是否真实有;对于五蕴内法的状况与内容,对于外法是否能被自己所领受,对于自己是否有一个能联通内外的法,而且对于善恶业、无漏业将会造成的果报;对于佛的修证内容,对于佛法解脱道及佛菩提 | admin 2019-04-24 |
|
首先呢,见一处住地是指不明白五蕴空的实相,而执着于“见闻觉知心的体性是实有法,是常住不坏法”的这种世间颠倒知见,然后以这样的虚妄见为真实正确的见解而执着不舍,不肯修正;住在这样妄想所想的法之中,来看待世间一切法,就称为见一处住地,也就是二乘菩提所说的“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三缚结中最主要的我见。这见一处住地无明呢,会障碍解脱道见 | admin 2019-04-24 |
|
要依这四住地烦恼的功能,才会有来世世世不断的五阴道器,用来探究法界中最究竟的真相;如果入了无余涅槃,就不可能再有五蕴及因缘来探究法界的究竟真相了,也不可能实修,众生就没有办法成佛。因此,胜鬘夫人才会这样说,说:“此四住地,一切上烦恼依种。”以上在这一集的节目当中,我们阐述了无始无明以及它所摄的上烦恼的意涵,并且说明了无始无明乃至上烦恼与一 | admin 2019-04-24 |
|
目 录前言一、五蕴(一)色藴(二)识蕴(三)受藴(四)想藴(五)行藴二、十八界(一)六根(二)六尘(三)六识三、五蕴十八界的虚妄及苦患(一)色蕴无常(二)识蕴无常(三)受蕴无常(四)想蕴无常(五)行蕴无常(六)十八界虚妄四、五蕴十八界空相的证入(一)前方便(二)修声闻禅(三)思维四食(四)明心与见性——参禅五、五蕴十八界皆依阿赖 | admin 2019-04-24 |
|
那这个六识在前面讲五蕴当中已经作了介绍,所以我在这里就不再对于六识作详细的介绍;我主要针对六个识要怎么生起的缘来作介绍。我们先来对于识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六个识到底有哪六个识?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说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当然眼识是要分别色尘,耳识是分别声尘,鼻识是分别香尘,舌识是分别味尘,身识是分别触尘;意识自然是分别法尘。 | admin 2019-04-24 |
|
阴是遮盖的意思,遮盖众生出离生死的智慧光明,五阴又是五蕴,蕴是聚集的意思;这意思是说,五蕴是五种由他法聚集而成的假合之法,所以五蕴的意思就已经显示了“五蕴身”的人类是虚假的,不是真实法。因为时间关系,留待下集再继续解说。在此祝愿各位:福慧增长、道业精进、学法无碍。阿弥陀佛! | admin 2019-04-24 |
|
因为相信佛语开示,知道入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本际存在,因此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余涅槃,因而成就三法印当中的涅槃寂静的道理;由于灭除五蕴的缘故,永远不再有五阴炽盛苦出现。 缘觉则透过十因缘、十二因缘观察,证得初果乃至证得四果的阿罗汉。由于是自己智慧观察的结果,知道无余涅槃还有本际存在,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 | admin 2019-04-24 |
|
眼见佛性之人若所见极分明时,在所见佛性之境界下所眼见之山河大地、自己五蕴身心皆是虚幻,自有异于明心者之解脱功德受用,此后永不思证二乘涅槃,必定迈向成佛之道而进入第十住位中,已超第一阿僧祇劫三分有一,可谓之为超劫精进也。今又有明心之后眼见佛性之人出于人间,将其明心及后来见性之报告,连同其余证悟明心者之精彩报告一同收录于此书中,供养真求佛法实证之四众佛 | admin 2019-03-04 |
|
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们,这个对治门还是要先修;修了这个对治门,不会重新再落到五蕴十八界里面;然后去参禅证得这个真实如来以后,就不会再退转。所以大乘门是涵盖对治门以及实义门的,不是只有对治门而已,也不是只有实义门而已;因此,凡是所修的各种法门是属于不能脱离对治门的,全都是生死业。(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3年1 | admin 2018-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