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他们舍寿之后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灭尽,入了无余涅槃中,永远“不受后有”,三界中再也看不到他们了,因为他们都只剩下本际如来藏无形无色而离见闻觉知,不再于三界中显现身口意了,都没有五蕴身心存在了;那么请问,这时候还可以说他们有证涅槃吗?有谁证涅槃呢?有谁入了涅槃呢?没有啊!无余涅槃中是没有人证的,不论是阿罗汉或辟支佛都如此。他们入了无余涅槃之后 admin

2020-06-20

  --------平实导师《心经密意》般若不是在讲性空唯名,般若是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见闻觉知的心,处处作主的心虚妄;但是这个虚妄心,却是依附于一个真实不坏的心而存在。依附于这个真实不坏的心而有时现起,有时间断,这样证知而生起了证知法界体性的智慧,才叫做般若。而《心经》则是:从般若系列的经典,浓缩成《金刚经》,再浓缩成《心经》;所以它告诉我们的就是因地的菩萨 admin

2020-06-08

  七住菩萨的人无我,是从真如本体的无我性与涅盘性,而现前观察阿罗汉所证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空相,所以他也知道阿罗汉所证解脱果的内容与境界。阿罗汉能入无余涅盘,却还不知道无余涅盘里面是什么。这是从法界实相心的证得,来反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虚妄与缘起性空,所以证得无我——证得如来藏时是无我的。可是这个时候七住菩萨证得的空性,也只是总相而已:知 admin

2020-06-08

  因为二乘的人无我,证得人无我以后,蕴处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没有真实的我;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没有真实的我以后,是不是就会落于断灭呢?所以,当然必须要依于真实心如来藏才可以成就这二乘的无我。那大乘当然所证就是依真实心如来藏来反观蕴处界的无我,然后证得无我;乃至于去观察蕴处界所生的一切法,也没有真实的我性,然后证得法无我。所以说,三乘菩提的无我,都是必须 admin

2020-06-08

  空三昧是说证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因缘和合而假有的,所以所见的一切世间的种种相,也是依缘相对待而有,并不是真的有高矮、胖瘦、长宽、方圆、软硬等种种相,所以说是无相。因为有了空、无相三昧,所以不再有继续保有蕴处界的愿,这样就叫作三三昧。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菩萨也证得这样的三昧,为什么还会有生生世世继续在三界利乐有情的事实?而定性声闻人却 admin

2020-06-08

  所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体性是缘起无常、其性是空,都是依名色所缘、无明所缘识的第八识,来说一切法缘起性空;般若诸经所说的法,都不离这个道理。所以般若不是在讲性空唯名,般若是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见闻觉知的心,处处作主的心虚妄;但是这个虚妄心,却是依附于一个真实不坏的心而存在。依附于这个真实不坏的心而有时现起,有时间断,这样证知而生起了证知法界体性的智 admin

2020-06-08

因此除了证得二乘极果的无学阿罗汉,断尽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后有,舍寿就入涅槃而脱离业感缘起外,其他三种解脱道的有学都未离业感缘起。因为如来藏中仍有感应生死的业种未灭尽,而修学佛菩提的大乘有学菩萨,同样也是不离业感缘起。除了初地以上能断尽思惑而不断,就是能取慧解脱果而不取,乃至三地满心以上,能取俱解脱果而不取,都是留惑润生,故意保留一分思惑以润未来再受 admin

2020-02-21

所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体性是缘起无常、其性是空,都是依名色所缘、无明所缘识的第八识如来藏,来说一切法缘起性空;般若诸经所说的法,都不离这个道理。所以般若不是在讲性空唯名,般若是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见闻觉知的心,处处作主的心虚妄;但是这个虚妄心,却是依附于一个真实不坏的心而存在,依附于这个真实不坏的心而有时现起,有时间断,这样证知而生起了证知法界体 admin

2020-02-18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9月初版首刷)涅槃之无余涅槃 佛说涅槃者,谓阿罗汉断尽我执,舍寿时,令自我灭失—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俱灭—名为涅槃。所谓的无余涅槃,就是“十八界我”全部消失掉了,然后我那另外一个心—我的真如—不再来入胎轮回了,这叫做涅槃。是“我”消失、消 admin

2018-12-27

空三昧是说证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因缘和合而假有的,所以所见的一切世间的种种相,也是依缘相对待而有,并不是真的有高矮、胖瘦、长宽、方圆、软硬等种种相,所以说是无相。因为有了空、无相三昧,所以不再有继续保有蕴处界的愿,这样就叫作三三昧。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菩萨也证得这样的三昧,为什么还会有生生世世继续在三界利乐有情的事实?而定性声闻人却 admin

2018-08-15

空三昧是说证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因缘和合而假有的,所以所见的一切世间的种种相,也是依缘相对待而有,并不是真的有高矮、胖瘦、长宽、方圆、软硬等种种相,所以说是无相。因为有了空、无相三昧,所以不再有继续保有蕴处界的愿,这样就叫作三三昧。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菩萨也证得这样的三昧,为什么还会有生生世世继续在三界利乐有情的事实?而定性声闻人却 三摩地

2018-07-23

空三昧是说证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因缘和合而假有的,所以所见的一切世间的种种相,也是依缘相对待而有,并不是真的有高矮、胖瘦、长宽、方圆、软硬等种种相,所以说是无相。因为有了空、无相三昧,所以不再有继续保有蕴处界的愿,这样就叫作三三昧。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菩萨也证得这样的三昧,为什么还会有生生世世继续在三界利乐有情的事实?而定性声闻人却 三摩地

2018-07-23

如无余涅盘位之第八识真如,不得谓为有情;亦如一切位之第八识如来藏自身,不得谓为有情,皆非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有情故。所谓有情世间;乃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合成者,方得名为有情。最后身菩萨受生于人间,具足蕴处界故名为有情;如是最后身菩萨有情,初夜明心后,复于夜后分、天将明时,因睹明星见性成佛,金刚喻定现前,前五识转生成所作智,第六识转生上品妙观察智,第七识 三摩地

2018-07-22

空三昧是说证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因缘和合而假有的,所以所见的一切世间的种种相,也是依缘相对待而有,并不是真的有高矮、胖瘦、长宽、方圆、软硬等种种相,所以说是无相。因为有了空、无相三昧,所以不再有继续保有蕴处界的愿,这样就叫作三三昧。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菩萨也证得这样的三昧,为什么还会有生生世世继续在三界利乐有情的事实?而定性声闻人却 三摩地

2018-07-22

分述如下:闻:闻谓闻佛(或圣弟子)之音声说法,详述或略述五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之意涵,故断我见我执,成须陀洹乃至阿罗汉;钝根者尚须闻熏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之正理,然后付诸于思惟及修行,而证声闻菩提。思:思谓钝根者闻佛或圣弟子说法已,不能如实解义;或疑盖重者、性障重者,须于闻后静处思惟,分析辨正;如是理解及确认佛说蕴处界空,而断我见乃至我执,证声闻菩提。 三摩地

2018-07-22

声闻乘主要是通过听闻佛法而证菩提,利根的声闻人闻佛或圣之音声说法,详述或略述五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之意涵,即断我见我执,成须陀洹乃至阿罗汉;钝根者尚须闻熏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十二因缘之正理,然后付诸于思维及修行,才能得证声闻菩提。2.缘觉乘的修证缘觉乘是辟支佛的修法,在无佛住世的时候,世间就会有缘觉,所以缘觉又称为独觉。缘觉乘的行者是经由缘起性空 三摩地

2018-07-22

空三昧是说证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因缘和合而假有的,所以所见的一切世间的种种相,也是依缘相对待而有,并不是真的有高矮、胖瘦、长宽、方圆、软硬等种种相,所以说是无相。因为有了空、无相三昧,所以不再有继续保有蕴处界的愿,这样就叫作三三昧。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菩萨也证得这样的三昧,为什么还会有生生世世继续在三界利乐有情的事实?而定性声闻人却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二乘的人无我,证得人无我以后,蕴处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没有真实的我;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没有真实的我以后,是不是就会落于断灭呢?所以,当然必须要依于真实心如来藏才可以成就这二乘的无我。那大乘当然所证就是依真实心如来藏来反观蕴处界的无我,然后证得无我;乃至于去观察蕴处界所生的一切法,也没有真实的我性,然后证得法无我。所以说,三乘菩提的无我,都是必须 三摩地

2018-07-21

桃园有一位很会作宣传的密宗居士喜饶根登,他的师父四川义云高居士讲心经,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缘起缘灭,所以般若经讲无人无我无寿者相,缘起性空就是般若。师父这么讲,徒弟可想而知,而义云高号称是八大修行人之一;稍后还会讲几位八大修行人的事情。以缘起性空来解释般若,而不是以菩萨的人无我、以菩萨所亲证真如的无我性现观蕴处界的无我,这是般若的第二种邪见。三 三摩地

2018-07-21

彼等声闻行者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中证验人无我,然后在蕴、处、界之人无我智基础上,现前观察蕴、处、界辗转所生诸法之中,没有不坏之我,因此而断尽我执,成阿罗汉,而还未知诸法缘起缘灭之因(即如来藏),所以不与大乘般若慧相应,所以人人畏见维摩诘大士。然而,声闻无学能为众生宣说诸法无我,所以称为声闻法无我智,这种声闻无学不仅仅获得尽智,也获得无生智,称为&ldq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22条/2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