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2]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欲界中,常与五欲相触之离念灵知;二、未到初禅地之未到地定中,暗无觉知而不与欲界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常处于不明白一切境界之暗昧状态中之离念灵知;三、住于初禅等至定境中,不与香尘、味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四、住于二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五、住于三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六、住于四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我们习惯于悠闲,习惯于顺从自己的五欲,而不喜欢去违逆自己的五欲;所以过去生的个性就已经是如此,过去生的所作所为它变成了一种势力,它不仅是业,它形成了一种势力;这一种势力延续到今生,继续地让我们来承受这样的势力。这种势力——这种业的力量,我们把它叫作习气。习气藏在什么地方呢?藏在我们的末那识。末那识,梵文叫作manas,manas就是单独一个意思 | admin 2020-06-08 |
|
这样子次第地修证般若智慧以及一切种智,当然首先就要收摄不断在色声香味触,或者是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境界上面攀缘执着的心念。修习念佛法门,锻炼制心一境、令心不散乱的功夫,其实是最好的方法!--------《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003集佛法之实修与念佛》正源老师主讲 | admin 2020-06-08 |
|
’佛陀说这些世间的有为法——五欲六尘等有为法,它是无常变异,最终是归于坏灭的,在这上面贪欲无厌足的时候,指的是能够消散人命,然后长养恋着恩爱,没有知足的时候。对于出家菩萨要知道,出家首要的目的就是要求解脱于生死有为法的系缚。因为什么叫所谓的得圣智、谛见道呢?就是要知道生死有为法它就是在三界的系缚,不能离开这生死有为法就是不能求解脱、 | admin 2020-06-08 |
|
这样子次第地修证般若智慧以及一切种智,当然首先就要收摄不断在色声香味触,或者是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境界上面攀缘执着的心念。修习念佛法门,锻炼制心一境、令心不散乱的功夫,其实是最好的方法!--------《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003集佛法之实修与念佛》正源老师主讲 | admin 2020-06-08 |
|
这意思是说:我们能觉知、能取六尘万法的觉知心与作主心末那识,都是犹如阳焰的出现,现实上虽然存在,但却是假有暂有的;如实的现前观察,就是十行位的无我观——具有能取性的了知六尘之心,犹如阳焰之虚妄不实,能使众生渴求世间五欲六尘而热恼不息。接下去进入初回向位,进修到十回向位时,叫做如梦观成就;十回向位的菩萨在行菩萨道时,现前看见世界如幻、能觉能 | admin 2020-06-08 |
|
这意思是说:我们能觉知、能取六尘万法的觉知心与作主心末那识,都是犹如阳焰的出现,现实上虽然存在,但却是假有暂有的;如实的现前观察,就是十行位的无我观——具有能取性的了知六尘之心,犹如阳焰之虚妄不实,能使众生渴求世间五欲六尘而热恼不息。《大乘无我观》十行位的修行,主要的就是在于阳焰观。必须真正的证得如来藏,而进入七住位作无我观,及眼见佛性分 | admin 2020-06-08 |
|
众生不了苦之真义,贪着眷属及五欲等,此等贪着便生诸苦。佛子学佛,不能了知定中定外一切能知能觉之心皆是识蕴,故不离行苦;了了常知之心,虽无妄想语言,仍是念念变易,无常生灭,佛子多半不知此理。若执此心,便致轮回。能了知此者,名为知苦圣谛。二、苦集谛:知苦圣谛后欲得灭苦,应知苦集之真义。苦集者,贪求五尘境,于顺逆境中起诸憎爱,造诸业行,谓身三口四意三。以 | admin 2020-06-08 |
|
一般人总以为:觉知心不被五欲六尘所系缚了,便是解脱。却不知道这样其实没有解脱,其实仍然是在我见当中——认定觉知心的自我是常住不灭的。这样的见解,会令人轮回三界生死而永远不能解脱三界生死。由于亲证了这四种涅槃,永远不在三界生死轮回之中,却又不住于无余涅槃境界之中,所以佛地的色法——圆满庄严报身——是真正的解脱色,永远不坏 | admin 2020-06-08 |
|
解脱道中狭义的心解脱,是於佛法生起净信而断我见、三缚结,并且经过了二果的薄贪嗔痴境界,再努力修断欲界爱,已经解脱於五欲缠缚而发起初禅了,已经解脱於五欲的系缚而远离欲界的受生,是三果的实证。慧解脱,是进而断除全部我执的无明,证得慧解脱的解脱功德,成为慧解脱阿罗汉。广义的心解脱之中,又有数种差别:一者正智心解脱,二者净信心解脱,三者无碍心解脱,四者漏尽 | admin 2020-06-08 |
|
以及五上分结,五上分结第一个就是色界爱,虽然没有了欲界杂染粗重的贪爱,但是上妙的五欲还是会取着,而受到色界爱的烦恼系缚;第二个是无色界爱的结,虽然没有色质,但是取着四空禅定的欲乐境界,对于受、想等法不能舍离,受到无色界禅定境界的爱惑系缚;再来是掉结,就是在色界、无色界的众生,心里面产生了散动,而退失了色界、无色界的禅定的这种烦恼;第四个慢结,就是指 | admin 2020-06-08 |
|
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执、要断我所执呢?因为如果不断我见、不断我执,那么就没有办法断除对这个身内我所、那个五欲贪爱的执著,会认定领受五欲境界的意识觉知心是不能够灭除的。执取这样的见解,(死后)在中阴阶段,入胎识如来藏当中就会流注出我见我执的种子,会流注出跟我见我执相应的异熟果的种子;然后中阴的意识觉知心,就会生起了要再不断地 | admin 2020-06-08 |
|
解脱道中狭义的心解脱,是於佛法生起净信而断我见、三缚结,并且经过了二果的薄贪嗔痴境界,再努力修断欲界爱,已经解脱於五欲缠缚而发起初禅了,已经解脱於五欲的系缚而远离欲界的受生,是三果的实证。慧解脱,是进而断除全部我执的无明,证得慧解脱的解脱功德,成为慧解脱阿罗汉。广义的心解脱之中,又有数种差别:一者正智心解脱,二者净信心解脱,三者无碍心解脱,四者漏尽 | admin 2020-06-08 |
|
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执、要断我所执呢?因为如果不断我见、不断我执,那么就没有办法断除对这个身内我所、那个五欲贪爱的执著,会认定领受五欲境界的意识觉知心是不能够灭除的。执取这样的见解,(死后)在中阴阶段,入胎识如来藏当中就会流注出我见我执的种子,会流注出跟我见我执相应的异熟果的种子;然后中阴的意识觉知心,就会生起了要再不断地 | admin 2020-06-08 |
|
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执、要断我所执呢?因为如果不断我见、不断我执,那么就没有办法断除对这个身内我所、那个五欲贪爱的执著,会认定领受五欲境界的意识觉知心是不能够灭除的。执取这样的见解,(死后)在中阴阶段,入胎识如来藏当中就会流注出我见我执的种子,会流注出跟我见我执相应的异熟果的种子;然后中阴的意识觉知心,就会生起了要再不断地 | admin 2020-06-08 |
|
「情」是指对眷属及五欲的贪着,「想」是指觉知心的觉知性,或者喜爱思惟而远离情执。由于情与想的多寡不同,导致舍报后往生的处所有各种差异,细说则有下列分别:一、纯想,可以生到欲界六天,或色、无色界天。二、纯想又兼具福德智慧及清净愿力,就可以随着自己愿力往生任何佛国净土,觐见十方佛。三、情少想多,成为飞行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等,可以无障碍的于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说一个面临五欲(财色名食睡或者色声香味触),这样可爱的境界;面临这样可爱的境界的时候,你的心里没有办法拒绝它的,没办法说不,这样的心行就是贪。再来说瞋,瞋就是被不可爱的境界所系缚,而起了种种恶心行,这样的心行就叫作瞋。再来说痴,痴的定义很广,就是无明,或者说没有智慧,但是在声闻解脱道当中的痴,指的就是没有断除烦恼的智慧。阿罗汉在具足十种断除烦恼 | admin 2020-06-08 |
|
’佛陀说这些世间的有为法——五欲六尘等有为法,它是无常变异,最终是归于坏灭的,在这上面贪欲无厌足的时候,指的是能够消散人命,然后长养恋着恩爱,没有知足的时候。对于出家菩萨要知道,出家首要的目的就是要求解脱于生死有为法的系缚。因为什么叫所谓的得圣智、谛见道呢?就是要知道生死有为法它就是在三界的系缚,不能离开这生死有为法就是不能求解脱、 | admin 2020-06-08 |
|
即使在一切的五欲之中,仍然清楚照见真如佛性的空与运作。所以履行义务之时行淫欲,义务履行完了再也不去思念、憧憬、不去回忆,能够深入的观照到欲的过患。在悟后起修的过程里面,菩萨终究有一天会亲自照见五欲,包括淫欲在内,根本就像一条毒蛇。那么到这个地步,我们说他的贪欲就断了。虽然断了贪欲,因缘须要他去做的时候,还是照做不误,只是心中丝毫没有那贪心,如此而已 | admin 2020-06-08 |
|
有戒持身的话,对于五欲的贪婪会比较少。戒本身是可以避免五欲种种不好的贪婪,而能够顺五欲,不至于执著太深。也就是说,五欲只要轻微的受,在这个佛道中继续前进就好;不至于将五欲很浊重的部分,来困扰自己的身心,导致自己未来非常重的果报。每个阶段对于菩萨戒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所以不用担心受戒以后,要马上持戒圆满,这不是佛制定这个菩萨戒的标准。而每一位菩萨都是要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