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受五欲乐。尔时帝释天主。闻佛语已。欢喜踊跃。心意快然。诸根圆满。即于佛前。说伽陀曰若归依于佛彼不堕恶道弃舍人身已当获得天身若归依于法彼不堕恶道弃舍人身已当获得天身若归依于僧彼不堕恶道弃舍人身已当获得天身复说伽陀曰诚心归命佛彼人当所得若昼若夜中佛心常忆念诚心归命法彼人当所得若昼若夜中法力常加持诚心归命僧彼人当所得若昼若夜中僧威常覆护尔时帝释天主。说伽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世尊提到:有智慧的人实行布施,不是为了报恩,不是因为人家对我有恩在先,所以我要布施回去;不是为了要要求某件事,所以用布施的手段来完成这一件事;不是为了护惜悭贪之人,希望悭贪者能够守住财物不要漏失,所以才去布施;不是为了自己未来能够生于天上,或者是能够留在人间享受胜妙的五欲之乐;不是为了要求自己的好名声,要让名声流布在外;不是因为害怕落入三恶道的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世间的烦恼五欲,可以把它分成五大项——财、色、名、食、睡。财,指的是一般我们所说的财富;色的部分,广义来说,相关于色身或者物质的部分;一般的,是指世间的男女欲。名的部分,指众人,对我们所作所为的评价,就是我们所得到的名声;食,就是吃东西;睡,也就是休息睡眠。所以财色名食睡这五样,约略可以概括我们在世间所碰到的烦恼。在这五项里不管是财、色,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后我们来看,如果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极乐世界呢它是佛陀所说的一个净土世界,十方世界有无量无边的净土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净土世界是不是就没有五欲呢?并不是如此。净土世界有非常殊胜、非常妙乐的五欲等着大家,只是说这种五欲你不用刻意去追求,佛陀都会将五欲的世界引现给往生到净土世界的众生来受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知道,佛陀并不是要大家放弃你目前这个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世尊在当时为了众生,为了求《法华经》,为了满足六波罗蜜,所以勤行布施,无所吝惜;可以舍身、舍王位,甚至愿意身为奴仆,只是为了利益众生、成熟众生,而不是为了当国王可以来享受五欲之乐。那么佛弟子当了国王之后,和一般世间人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看一下弥勒菩萨是如何说的。在《瑜伽师地论》〈摄受品〉当中,弥勒菩萨曾经谈到,大菩萨在修一切行的时候,有六种善于摄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若复有人,修严房室屋宇殿堂施佛及僧,功德众多行相云何?恒离惊怖身心安乐;所得卧具细软最妙;衣服严身香洁清净;人间天上五欲自在;剎帝利婆罗门大姓种族,及长者居士宰官商主,聚落城邑国王大臣,随愿满足皆悉成就。若于转轮圣王,随其福力,一洲二洲乃至四洲,王化自在。若于六欲诸天、四王、忉利,乃至他化自在,愿皆成就,随意生彼。若复有人由前福力,于色界诸天,梵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智度论》卷十一)这意思是说,当人拥有荣华富贵,能够随意享受五欲之乐的时候,虽然感到很快乐,但这一切世间财物都是无常易灭之法,是与国主、盗贼、水、火以及恶子等五家所共有的,是无法单独受用的。当国家课重税,横徵暴敛的时候,或是遇到无情的水灾、火灾、地震等天灾,或是遇到强盗、小偷的时候,财物都很难留得住;如果又生了个不肖子,有再多的财产也不够他花 | 三摩地 2018-07-22 |
|
譬如世尊在《长阿含经》中就说有五种外道现见涅槃的存在,比如将欲界五尘中正在享受五欲的觉知心,错认为涅槃心;或者以修除欲界五欲的贪爱,证入初禅境界作为涅槃的境界;或者以舍离初禅身乐,进入二禅无觉无观境界为涅槃境界;或者以舍离二禅进入三禅,领受身心俱乐作为涅槃境界;乃至于舍离三禅的身心至乐,只住于舍受之中正念一心,而不再有极微细的妄念生起了,也不再有微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一些都是世尊所刻意安排的,用来主导整个印度的思想,目的是在世尊出世之前,使得印度的文化能够具足了施论、戒论、之论;更重要的是教导印度人民,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在于世间的五欲享乐,而是在于对人生终极第一义谛的追求。也就是世尊为了日后能够弘传真如如来藏事先做好的准备,把印度的文化提升到一定的水平,让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寻求第一义谛这样的想法成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又见众生卧五欲泥而不能出,犹故放逸,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常为财物妻子缠缚不能舍离,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以色命故而生骄慢,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为恶知识之所诳惑-故生亲想,如六师等,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堕生有界,受诸苦恼犹故乐著,是故生悲。又见众生造身口意不善恶业,多受苦果犹故乐著,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渴求五欲如渴饮咸水,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虽欲求乐,不造乐因;虽 | 三摩地 2018-07-21 |
|
虽有微信、心不坚固,为五欲乐造种种恶;倚色命财,生大骄慢,所作颠倒不能利益;为生死乐而行布施,为生天乐受持禁戒;虽修禅定,为命增长,是名假名菩萨。实义菩萨者:能听深义,乐近善友;乐供养师、父母、善友,乐听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思义。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其心坚固;怜愍一切,口言柔软,先语实语,无有恶语及两舌语;于自身所不生轻想 | 三摩地 2018-07-21 |
|
善男子!优婆塞戒不可思议,何以故?受是戒已,虽受五欲,而不能障须陀洹果至阿那含果,是故名为不可思议。汝能怜愍诸众生故,受是戒不?’若言能受,尔时智者次应为说三归依法;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受三归已,名优婆塞。尔时智者,复应语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如来正觉说优婆塞戒,或有一分,或有半分,或有无分,或有多分,或有满分。若优婆塞受三归已,不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尔时世尊说此法门已,复告金刚手菩萨言:“金刚手!若有人得闻此一切法平等观自在智印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受持、读诵、正念、修习,是人虽在五欲尘中,不为贪欲诸过所染。譬如莲花虽在淤泥,非泥所著;乃至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如来复说咒曰:咭(jī)利!(短呼)尔时世尊复以一切如来为三界主相,为诸菩萨说一切诸佛灌顶出现智藏实相般若 | 三摩地 2018-07-21 |
|
彼佛国土无诸恶趣老病衰恼不适意苦,亦无不善恶业道名;彼国众生色力寿命、五欲众具皆悉快乐,胜于他化自在诸天;彼诸众生纯一大乘,诸有修习善根众生皆集于彼。胜鬘夫人得受记时,无量众生诸天及人,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十受章〉第二尔时胜鬘闻受记已,恭敬而立,受十大受: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此菩萨知法性离悭贪相是清净施度,随顺修行檀那波罗蜜;知法性离五欲境无破戒相是清净戒度,随顺修行尸罗波罗蜜;知法性无有苦恼离嗔害相是清净忍度,随顺修行羼提波罗蜜;知法性离身心相无有懈怠是清净进度,随顺修行毗梨耶波罗蜜;知法性无动无乱是清净禅度,随顺修行禅那波罗蜜;知法性离诸痴暗是清净慧度,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证发心者,从净心地乃至菩萨究竟地证何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或有宣淫,破佛戒律,与承事者潜行五欲;或有精进纯食草木,无定行事,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与师多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又善男子想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神通种种变化,研究化元,贪取神力;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诚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通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是人或复手执火光,手 | 三摩地 2018-07-21 |
|
是人修时应当杀生,受诸五欲,起五逆罪。是故痴人于圣道中有五逆罪。何以故?一切凡夫皆说有我有众生故。若人作如是言:‘成就五逆罪者不入涅槃,说我人者得入涅槃。’即是妄语,亦是谤佛,于我法中又不能得清净出家。“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有所得者无有涅槃。有所得者若有涅槃,是则诸佛不出于世,一切凡夫皆入涅槃。何以故?一切凡夫皆有我见、人见,皆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时诸家生子,常护恐他食,谁闻是恶事,复起生死业?诸苦痴为本,五阴贪为本,若不乐五欲,当断诸贪著!受福果报时,深生贪著心,贪著因缘故,起恶堕恶道。无漏法空寂,世间无牢坚,若知如是者,汝等应疾行。无心生心想,而自大惊畏,我为作不作,是事为云何?如是诸凡夫,思惟而筹量,我当云何作?如是常啼泣。无阴生阴想,无我生我想,闻自相空法,如是亦迷闷。不知佛如实,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若菩萨着外五欲乐愦闹处。着诸觉观随顺烦恼相念。是名外心散乱。弥勒。若菩萨为睡不利。心着三昧及余三昧三摩婆提染于所染。弥勒。是名内心散乱。弥勒。若菩萨依外相内身三昧境界相思惟。是名心散乱。弥勒。若菩萨依内心思惟因缘。生觉观烦恼。如是心是我。弥勒。是名烦恼散乱心。弥勒菩萨言。世尊。奢摩他毗婆舍那。从初菩萨地乃至如来地。对治何等过。佛言。弥勒。奢摩他毗婆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谓乐于五欲资生自在。我受乐见功德利自在故。随身口意行自在故。于他轻恼心不堪忍故。着自身乐故。专念世间。散乱行故。于世间中见闻觉知。名字分别为胜功德故。观世自在。是名诸波罗蜜相违事。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何者是诸波罗蜜果报。佛言。观世自在。诸波罗蜜果报有六种应知。何等为六。所谓得富财故。趣善道故。无怨敌故。不坏多喜乐故。常为众生主故。不害自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