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菩萨们大多善根福德深厚,能接触及熏闻;因此能够如实观察,世间种种有为法之生灭虚妄性;也因此能渐渐离开对于世间五欲之攀缘执着。除了能够守好五戒或菩萨戒而保住人身之外,并且也能够依教奉行、精进修学、广植福德及利益众生,因此将来就不会与饿鬼道相应了。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46集人死后如果没有投胎,是否就变为鬼 三摩地

2018-07-22

他在第一世当太子的时候,就舍离了五欲出家为僧修道,修得了宿命通,而知道自己在前世欠了他人的命债,而债主现正在中国的广州。他知道因果业报终究是无法逃避得了的,早了早好,于是就决定来到广州偿还这个命债。当他才走到城外一处无人的旷野的时候,对面走来了一位少年,身上佩着钢刀,这位少年远远地看见这个僧人,因为业缘相应的缘故,所以忽然之间,这个少年就生起了大瞋 三摩地

2018-07-22

「情」是指对眷属及五欲的贪着,「想」是指觉知心的觉知性,或者喜爱思惟而远离情执。由于情与想的多寡不同,导致舍报后往生的处所有各种差异,细说则有下列分别:一、纯想,可以生到欲界六天,或色、无色界天。二、纯想又兼具福德智慧及清净愿力,就可以随着自己愿力往生任何佛国净土,觐见十方佛。三、情少想多,成为飞行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等,可以无障碍的于 三摩地

2018-07-22

431,b24-26)《大般涅槃经》卷19说:【尔时王舍大城阿闍世王,其性弊恶,喜行杀戮,具口四恶,贪恚愚痴,其心炽盛;唯见现在,不见未来;纯以恶人而为眷属,贪着现世五欲乐故,父王无辜横加逆害。因害父已,心生悔热,身诸璎珞妓乐不御。心悔热故遍体生疮,其疮臭秽不可附近。寻自念言:「我今此身已受花报,地狱果报将近不远。」尔时其母字韦提希,以种种药而为傅之,其疮遂增 三摩地

2018-07-22

「情」是指对眷属及五欲的贪着,「想」是指觉知心的觉知性,或者喜爱思惟而远离情执。由于情与想的多寡不同,导致舍报后往生的处所有各种差异,细说则有下列分别:一、纯想,可以生到欲界六天,或色、无色界天。二、纯想又兼具福德智慧及清净愿力,就可以随着自己愿力往生任何佛国净土,觐见十方佛。三、情少想多,成为飞行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等,可以无障碍的于 三摩地

2018-07-22

「情」是指对眷属及五欲的贪着,「想」是指觉知心的觉知性,或者喜爱思惟而远离情执。由于情与想的多寡不同,导致舍报后往生的处所有各种差异,细说则有下列分别:一、纯想,可以生到欲界六天,或色、无色界天。二、纯想又兼具福德智慧及清净愿力,就可以随着自己愿力往生任何佛国净土,觐见十方佛。三、情少想多,成为飞行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等,可以无障碍的于 三摩地

2018-07-22

431,b24-26《大般涅盘经》卷19说:【尔时王舍大城阿阇世王,其性弊恶,喜行杀戮,具口四恶,贪恚愚痴,其心炽盛;唯见现在,不见未来;纯以恶人而为眷属,贪着现世五欲乐故,父王无辜横加逆害。因害父已,心生悔热,身诸璎珞妓乐不御。心悔热故遍体生疮,其疮臭秽不可附近。寻自念言:「我今此身已受花报,地狱果报将近不远。」尔时其母字韦提希,以种种药而为傅之,其疮遂增, 三摩地

2018-07-22

而如果能修学佛法正知见,就懂得培植福德是不嫌多的;同时在福报兑现的时候,也有智慧知道不应当执著五欲境界以及造作诸恶业,这样子就不会有堕落恶趣的问题。在本故事中之婆提长者,因为曾经杀异母弟,在福报享尽而没有余福的状况之下,因此其杀异母弟的业种现行,使他堕入地狱之中。接著大家心里面也许会有疑问:“为什么这一世会出生在富贵人家广有钱财,但却无福受用 三摩地

2018-07-22

所乐五欲简择好者不喜于恶。喜乐音声及以歌舞。纯与上人而为交友。不与下人而为朋党。好喜楼阁高堂寝室。乐慈为道含笑不瞋。吐言柔美言语善巧令人喜悦。喜乐璎珞及好衣服严身之具。常乐出入行来畅步。所作精勤终不懈怠。外道。有如是等无量众相。我今略说如是等相。是名从天中终生于人间。此智能知非愚能测。外道。若善男子若善女人。欲超此相。应近善知识顺彼人意。彼所作者即 三摩地

2018-07-22

或每造善因即执着福报,不能回向菩提,贪受外缘五欲之乐而享尽。其间错综复杂,唯佛方能尽知,何得谓无三世因果?何得谓无今世因果?又:古今中外,每有五、六岁小儿,具宿命通,能偕其父母往至前世所住家庭,认其眷属,并取其珍爱秘藏之物,何得谓无三世因果?既有三世因果,而见闻觉知之有间断妄心,既不能由此世而至来世,则今生所造一切业行所形成之异熟果种及等流习气种, 三摩地

2018-07-22

只是,虽然诸佛菩萨没有一刻不想摄受众生,可是众生却心心念念不断攀缘着五欲境界,深陷于世间烦恼当中而不愿意出离;即使在祈求佛菩萨的时候,也常是信力不具足而心怀犹豫的,这怎么能够怪佛菩萨没有感应呢?由于众生念佛的诚心以及信心等程度各不相同,感应当然也就因此有所差别。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我们应该要瞭解,那就是佛菩萨救度众生有顺度的,也有逆度的,有显 三摩地

2018-07-22

严格来讲,他的意识并不像在色界天可以以禅悦为食,他也不是像欲界天人,能够享受欲界的五欲。换句话说,我们经常说三界相应于贪瞋痴,又特别讲说四空定相应于痴,这样子的没有意识清楚地与外界的沟通,当然他的智慧没办法增长,他也没有办法布施,他也没有持戒可言。他的修行因为不相应三乘菩提,因为不以断身见、我见为根本,所以他的修行,这一世就是现前当下,他在非想非非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在这边这个《阿含经》里面说:优楼频螺迦叶以偈答曰:‘我先事火时,贪嗜于美味;及以五欲色,此皆是垢秽,以是故弃舍,事火祠火法。’也就是说:优楼频螺迦叶就说:我之前用拜火这个方式在求这个火神,其实是贪嗜于美味的啊!其实还是没有离开五欲的色法,没有离开色、声、香、味、触;没有离开财、色、名、食、睡这样子的一个色法;这个都是属于垢秽的、是属于 三摩地

2018-07-22

只是,虽然诸佛菩萨没有一刻不想摄受众生,可是众生却心心念念不断攀缘着五欲境界,深陷于世间烦恼当中而不愿意出离;即使在祈求佛菩萨的时候,也常是信力不具足而心怀犹豫的,这怎么能够怪佛菩萨没有感应呢?由于众生念佛的诚心以及信心等程度各不相同,感应当然也就因此有所差别。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我们应该要了解,那就是佛菩萨救度众生有顺度的,也有逆度的,有显 三摩地

2018-07-22

回来,接下来世尊提到:有智慧的人实行布施,不是为了报恩,不是因为人家对我有恩在先,所以我要布施回去;不是为了要要求某件事,所以用布施的手段来完成这一件事;不是为了护惜悭贪之人,希望悭贪者能够守住财物不要漏失,所以才去布施;不是为了自己未来能够生于天上,或者是能够留在人间享受胜妙的五欲之乐;不是为了要求自己的好名声,要让名声流布在外;不是因为害怕落入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你看看,一个人福报的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来显示出来;换句话说,一般福报的函盖面,就已经是很广阔了,虽然说菩萨这样子所修的福德,有一分是与世间人所共通的,但是由于所修学的时候的作意差别,使得菩萨这一分的福德是可以作为未来世证得菩提的因,而一般人所修的,只能作为在人天之中受用五欲乐的因。接下来,再简单来说说这个道理,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你看看,一个人福报的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来显示出来;换句话说,一般福报的函盖面,就已经是很广阔了,虽然说菩萨这样子所修的福德,有一分是与世间人所共通的,但是由于所修学的时候的作意差别,使得菩萨这一分的福德是可以作为未来世证得菩提的因,而一般人所修的,只能作为在人天之中受用五欲乐的因。接下来,再简单来说说这个道理,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 三摩地

2018-07-22

初果向也是有功德的,因为已能了知所取六尘缘起性空,证得所取空了,从此不会再因为求取财物、享受五欲而造作恶业了!虽然还没有断我见,仍不入初果,但是初果向者不会造作恶业,因此有功德在身。从初果向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开始到成佛为止,都是有功德在身的人,因此这些人都是功德田。换句话说,只要在三乘菩提上有了证量,从初果向开始都算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观见众生贪着五欲爱乐,为三界爱火所烧,无有福德势力,资生空乏,虽求一切乐而五欲乐其性本苦、无有解脱,菩萨心生深切悲悯而行布施,非希求所施对象回报而行之。10、不希异熟施:云何不希异熟施?谓诸菩萨修行惠施,终不希望当来所得财宝,自身,施果异熟,观一切行性是虚伪,观大菩提最胜功德。菩萨所行布施,不希求来世财富具足、身相庄严,及行施之可爱异熟果报,而观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观见众生贪着五欲爱乐,为三界爱火所烧,无有福德势力,资生空乏,虽求一切乐而五欲乐其性本苦、无有解脱,菩萨心生深切悲悯而行布施,非希求所施对象回报而行之。10、不希异熟施:云何不希异熟施?谓诸菩萨修行惠施,终不希望当来所得财宝,圆满自身,圆满施果异熟,观一切行性是虚伪,观大菩提最胜功德。菩萨所行布施,不希求来世财富具足圆满、身相庄严圆满,及行施之可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