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五欲总是放不下而犯贪,就是结使深重,所以叫做结优婆塞。杀害众生就是犯第一种重戒。〖“‘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偷盗乃至一钱;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是名二重。’”〗语译:第二个重戒说,受了优婆塞戒以后,如果有人来威胁:“你如果不帮我去偷盗 admin

2018-07-23

所以生死既然有如此种种的恶法,充满了过患,应当要生起厌离之心;不能生起厌离之心,主要是不能了解五阴它是无常的,把这个无常的五阴当作常来看待,颠倒而想;这个五阴在生死中是苦的,不知道是苦,把它当作乐来想;这个五阴它是无我的,把它当作可以倚靠、真实不灭的我;这个五阴主要是不清净的,把它当作是清净的,而受用种种五欲之乐。所以在这颠倒之中没有办法脱离的话,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六祖大师说,就要向心中来除罪源,这个罪的源头是什么?罪的源头就是来自于贪、瞋、痴的烦恼,为什么会有贪瞋痴的烦恼?就是因为来自于四颠倒想,自己认为自己这个五蕴的自我是真实的,所以这个真实自我上,希望能够追求真实自我的受用;真实自我的受用,就是在五欲六尘中去追求,五欲六尘中所追求,当然相应的就是贪、瞋、痴烦恼。所以如果不知道的话,那永远就不能除罪源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三摩地

2018-07-22

四人各自介绍完毕后向摩竭王说明,他们前来摩竭王的后园是为了受持八关斋戒,这时四位神王也才知道,原来彼此都是为了持八关斋戒而来到摩竭王的后园,所以大家都很高兴;这时天王就说:我们都受了八关斋戒,那谁得的福最多呢?人王说:我在人间行八关斋戒,摩竭王的后园外,就是可以引起我心中贪欲的种种五欲之乐,乃至耳旁就可以听闻到响亮的音乐声,我在这其中还能专心一意的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生死既然有如此种种的恶法,充满了过患,应当要生起厌离之心;不能生起厌离之心,主要是不能了解五阴它是无常的,把这个无常的五阴当作常来看待,颠倒而想;这个五阴在生死中是苦的,不知道是苦,把它当作乐来想;这个五阴它是无我的,把它当作可以倚靠、真实不灭的我;这个五阴主要是不清净的,把它当作是清净的,而受用种种五欲之乐。所以在这颠倒之中没有办法脱离的话, 三摩地

2018-07-22

诵经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安住在及相应的义理上面,因此不会跟平常一样,到处攀缘六尘与五欲境界,也不会一直想东想西,妄念不止;因此诵经,可以让我们的心安止下来,这本身就已经有很大的利益。而且愿意经常诵经,代表着对于佛法有信心,也因为常常诵经的关系,信心越来越坚固,使得信根能够逐渐成就;同时未来世碰到这部经典,或者经中所出现的佛菩萨名号、佛法名相等等,也都 三摩地

2018-07-22

〈三称 佛菩萨圣号〉(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应常反省自己五戒有无持好、十善业有无作、有无贪著五欲深乐世间、有无努力修集福德智慧资粮、菩萨戒有无用心学习、有无护持正法、修学正法、忆念正法、心中是否常有正知正念、布萨大悲忏多参加、多听经闻法、多拜佛、多忆念(唸)佛、多忏悔发愿迴向、布施忍辱常系心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因为人间具足十八界法,而色界、无色界不具足十八界法,种子具足流注出来的因缘就比较少;而且人间的有情具足五欲八风,而欲界天的五欲八风少了很多,色界、无色界更没有五欲八风,所以天界不具足使各类种子广泛现行的环境,就无法在一切种智上面具足实证;因此,菩萨应该发愿世世常住人间,不生天上。第二、人间苦乐参半,众生较易度化;在人间也比天界容易成就度众的功德 三摩地

2018-07-22

(《大方等大集经》卷17)这一段说:为什么叫出世间呢?说到五受阴叫作世间,之所以叫作五受阴,讲的就是说一般众生都是依五阴的色受想行识,来受用五欲六尘的苦乐忧喜舍,所以这五蕴又称为五受阴,这五受阴就叫作有情的世间。菩萨能善于分别五阴。菩萨为什么叫善于分别五阴呢?因为他能观察这五阴之所从来,是由自心如来所出生的。自心如来藉因、藉缘出生的五阴,它是无常的、 三摩地

2018-07-22

天瑜伽的思维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从五现涅槃,就是外道在佛道之前所现的五现涅槃来说,它勉强可以算是第一种涅槃,所以天瑜伽可以说是继续五欲之乐,只是变化为天人。可是这中间还是有些差别,佛说,当达到某一层天的境界时,并不是那么喜欢男女欲,这时候男女欲是很淡的。即使是一般的天人,男女欲也是越来越淡的,到了兜率天之上,对男女欲味同嚼蜡。再说密教所主张的护摩,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要告诉所有学佛人,不要只想请修行者帮你消除这个业,要消除业果,应该靠自己尽力修学;即使要不断地享受目前的生活,也要切记一点,在未来世往生极乐净土,让自己的五欲清净,让自己不用下很多的功夫,就自然与道相符合。在那个世界里不用再担心业报酬偿的问题,所以不用在这个世间说你要如何消业,因为消业不消业都是一时的,没有真正的消业是在不了解如来藏、不了 三摩地

2018-07-22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极乐世界是佛陀所说的一个净土世界,十方世界有无量无边的净土世界,净土世界一样有五欲,非常殊胜、非常妙乐,只是这种五欲不用刻意追求,佛陀都会将五欲的世界引现给往生到净土世界的众生来受用。所以,佛陀并不是要大家放弃目前生活上的享受,而是在这个过程中,避免贪着,以至于不合乎世间的法律和道德,甚至不合乎比丘、比丘尼、在家修行人所受的五戒,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他没有像众生一样,在贪著这种喜乐五欲之行,他这样应该就是解脱。另外一种人,他认为众生都是不断地熙熙攘攘,没有办法定下来,都是不断地在造作;因此他就找一个空闲的地方,没有人打扰,他就在那里打坐;他认为得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甚至说只有欲界天的这种禅定,认为这样就是涅槃法;而佛陀说不是。即使他能够生到无色界这种四空定的境界,也不是涅槃。因此, 三摩地

2018-07-22

有戒持身的话,对于五欲的贪婪会比较少。戒本身是可以避免五欲种种不好的贪婪,而能够顺五欲,不至于执著太深。也就是说,五欲只要轻微的受,在这个佛道中继续前进就好;不至于将五欲很浊重的部分,来困扰自己的身心,导致自己未来非常重的果报。每个阶段对于菩萨戒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所以不用担心受戒以后,要马上持戒,这不是佛制定这个菩萨戒的标准。而每一位菩萨都是要受戒 三摩地

2018-07-22

在莲苞里面的众生,也得要在莲苞里面住很久;因为在那个大大的莲苞里面,一样是在受报,种子还是会现行;只是因为五欲的外缘不多,已经被包在莲苞里面了,所以现行受报的机会不大。这就是弥陀世尊不可思议的愿力,能够让这一些还没有花开见佛,还在莲苞里面的众生受到保护;特别是当这一位众生如果未来能够熏习佛法、转易了自己的心性之后,他就能够从莲苞里面出来了。但是花开 三摩地

2018-07-22

再往上,色界位于欲界的上方,这是必须要是离开了欲界五欲的众生才能居住的地方。色界的众生虽然离开了欲界粗重的五欲,不染着于秽恶的欲界色法,但仍然被清净微细的色法所系缚;他们已经没有男女欲了,所以色界的众生是没有男女之别的。他们以禅悦为食物,用心意沟通当作语言;他们所需要的物质,会依着他们的福报而自己出生,依禅定力而出生;例如他们的衣服,就是自然而至, 三摩地

2018-07-22

再者,他要能够这样从口念心听、心念心听,一直这样一路走下去,他一定会面临到相对的忍辱和精进的过程;因为他要忍耐着减少五欲的贪着,要精进的持续念佛,在念佛的境界上才能够有所转进。这样说来,他已经有初分的定力。假如他进一步去读诵大乘、深信因果,当然前提是他没有被假名善知识的那一种西方极乐世界是太阳神崇拜的邪说所转,他能够更坚定自己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力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不管所示现的身相是什么,只要被虚妄的五欲——色声香味触,或者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所遮障而不自知,那就仍旧是在家的状况。所以,是自己取三界的种种法来束缚自己,而不是三界法束缚自己。再加上没有真正的善知识可以作为依止,如果说这个人已经可以修得人天善法不堕恶道,那就已经算可贵了。然而,即使说一直都在人天往返,其实也出不了生死之苦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不管所示现的身相是什么,只要被虚妄的五欲——色声香味触,或者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所遮障而不自知,那就仍旧是在家的状况。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38集学佛者如何课诵?>正钧老师(原标题:什么是在家和出家?)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