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所以你看看,一个人福报的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来显示出来;换句话说,一般福报的函盖面,就已经是很广阔了,虽然说菩萨这样子所修的福德,有一分是与世间人所共通的,但是由于所修学的时候的作意差别,使得菩萨这一分的福德是可以作为未来世证得菩提的因,而一般人所修的,只能作为在人天之中受用五欲乐的因。接下来,再简单来说说这个道理,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 | 三摩地 2018-07-23 |
|
初果向也是有功德的,因为已能了知所取六尘缘起性空,证得所取空了,从此不会再因为求取财物、享受五欲而造作恶业了!虽然还没有断我见,仍不入初果,但是初果向者不会造作恶业,因此有功德在身。从初果向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开始到成佛为止,都是有功德在身的人,因此这些人都是功德田。换句话说,只要在三乘菩提上有了证量,从初果向开始都算 | 三摩地 2018-07-23 |
|
初果向也是有功德的,因为已能了知所取六尘缘起性空,证得所取空了,从此不会再因为求取财物、享受五欲而造作恶业了!虽然还没有断我见,仍不入初果,但是初果向者不会造作恶业,因此有功德在身。从初果向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开始到成佛为止,都是有功德在身的人,因此这些人都是功德田。换句话说,只要在三乘菩提上有了证量,从初果向开始都算 | 三摩地 2018-07-23 |
|
初果向也是有功德的,因为已能了知所取六尘缘起性空,证得所取空了,从此不会再因为求取财物、享受五欲而造作恶业了!虽然还没有断我见,仍不入初果,但是初果向者不会造作恶业,因此有功德在身。从初果向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开始到成佛为止,都是有功德在身的人,因此这些人都是功德田。换句话说,只要在三乘菩提上有了证量,从初果向开始都算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于五欲中开示过患令离染着故说施论。于彼恶趣欲令出离故说戒论。欲令离下生上净天故说修定生天之论。二说出世法中。初说四谛论。(瑜伽论记释遁伦集撰)于是如来告女人曰。若汝欲得阿难比丘以为夫者。宜应出家学其容饰。答曰。唯然敬承尊教佛言善来便成沙门。鬓发自落。法衣在身。即为说法。示教利喜。所谓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要最善。又此欲者。众苦积聚。其味至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我如果收了钱,是可以获得世间五欲上更高级的享受;但是我度日子很简单,饮食也很简单,穿着更简单,我出来弘法的目的也不是看在世间法上;所以纵使钱财再多,也还是一样劳碌的为佛教正法做事,还是得要一直做、一直写,没有时间来享受;既然是这样,我收来钱财能做什么?假使没智慧而生贪,受人家供养而担业,所得的钱财也还是只能留给孩子,也带不去未来世,要那么多钱财作什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又见众生卧五欲泥而不能出,犹故放逸,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常为财物、妻子缠缚,不能舍离,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以色命故,而生骄慢,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为恶知识所诳惑,故生亲想,如六师等,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堕生有界,受诸苦恼,犹故乐著,是故生悲。""又见众生造身口意不善恶业,多受苦果,犹故乐著,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渴求五欲,如渴饮咸水,是故生悲。""又见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以前在佛陀还没示现于人间之前,就有四禅八定,在那种情况下,那些人为什么可以安住在禅定中,而不去追求五欲之乐呢?因为他们初禅现起的时候,他们就有身乐,然后二禅现起时有心乐,到三禅现起的时候身心俱乐。然而实际上,他也并不是为了要得到这个身心俱乐,他才去得证这个三禅的。因为他还没证得这个禅定之前,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境界?他是想要舍离下地的境界,不要这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长阿含经》卷二十)也就是告诉他,修集了十善业道,可以在未来出生到六欲天,享受五欲之乐;但是是有许多过失的,是污秽不清净的,当欲界天的天福享尽的时候呢,就会随着过去所曾造过的恶业,而下堕三涂恶道受苦。即使是继续修学禅定,往上升进到远离欲界的色界天、无色界天,享受禅悦或者是清虚之乐,也仍然还是在三界当中,没有真正远离世间烦恼的牵绊。纵使天寿十分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我们的心总是在五欲法尘上面打滚,被五欲之绳给绑住了自己都还不知道。世尊说过:众生一定是被自己的五欲给绑住,为了贪着色、声、香、味、触,众生花尽了心思、时间,想要去享受五欲,这是众生的天性。既然是天性,代表这种情况是很难被改变的,因为众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辛苦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享受各种五欲的境界吗?佛学佛知道了那是有漏的过患,可是仍然无法、无力去 | 三摩地 2018-07-23 |
|
比丘们到外面去看了五欲六尘,一打坐,那些镜头就不断地涌上来,所以他们会请教佛陀,这该怎么办呢?佛陀就教了他们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我们可以拿来作参考。佛陀说:如果我们要修增上心,也就是要修定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五种方法,来让我们的这些恶念止息,我们的心就能够安住;能够安住就能够定下来,定下来就可以进修禅定。佛陀说的第一个方法叫作念善相应。念善相应 | 三摩地 2018-07-23 |
|
应该要配合着曾经熏习的知见,慢慢地调,使自己的心能够定下来;另外也要能够有思惟的力量,来产生这个让自己与过去五欲的这种习性的,这样的一个调整过程中产生了简择力、思择力,这就要靠思惟力,所以闻以及思这两个功夫,是刚开始要作初住内住的时候,最先使用的两个力量。第二个就是正念住,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心念还很粗,因为内住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当我们渐渐的有着内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五欲之贪是欲界中的平常事,眼睛一张开所见的是色尘,耳听是四面八方的声尘,鼻子嗅香,舌头尝味,行、住、坐、卧都在触中。所以,如此难缠的欲界五尘贪染,要怎么降伏呢?弥勒菩萨为我们开示:【若唯有贪行,应于不净缘安住于心,如是名为于相称(chèn)缘安住其心。若唯有瞋行,应于慈愍安住其心。若唯有痴行,应于缘性缘起安住其心。若唯有慢行,应于界差别安住其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到外面去看了五欲六尘,一打坐,那些镜头又不断地涌上来,所以他们会请教佛陀,这该怎么办呢?佛陀就教了他们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我们可以拿来作参考。佛陀说:如果我们要修增上心,也就是要修定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五种方法,来让我们的这些恶念止息,我们的心就能够安住;能够安住就能够定下来,定下来就可以进修禅定。佛陀说的第一个方法叫作念善相应。念善相应就是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六门教授习定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外心散乱?也检视一下自己,会不会有这样的状况?外散乱,就是我们的心受到外五尘或者依着五欲相应而起的心行;也就是我们被色、声、香、味、触所扰动,对外尘的五欲起了觉观、欲心。佛陀曾经对弟子们一再的告诫:五欲它会破坏种种修行上的事情,所以佛说这五欲就像五支箭;对于五欲的比喻也有许多,例如说贪着五欲,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至于他化自在天魔,大多是在未到地定很深的状况或者刚进入初禅的二、三个月之中会示现五欲的境界、尤其是淫欲的境界,来诱惑修禅的人。阴魔大部分是以傲慢心,或者是以突然出现的一种悲心,让人悲悯众生、痛哭流涕,或者出现很强烈的欢喜心乃至出现很强烈的昏沉、烦躁、散乱的心,这是阴魔。鬼神魔大多是让人产生瞋恨、怨恼的心,所以他会用恶劣的声音,恶劣的触觉、恶劣的幻视 | 三摩地 2018-07-23 |
|
”应该要配合着曾经熏习的知见,慢慢地调,使自己的心能够定下来;另外也要能够有思惟的力量,来产生这个让自己与过去五欲的这种习性的,这样的一个调整过程中产生了简择力、思择力,这就要靠思惟力,所以“闻”以及“思”这两个功夫,是刚开始要作初住内住的时候,最先使用的两个力量。第二个就是“正念住”,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心念还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严格来讲,他的意识并不像在色界天可以以禅悦为食,他也不是像欲界天人,能够享受欲界的五欲。换句话说,我们经常说三界相应于贪瞋痴,又特别讲说四空定相应于痴,这样子的没有意识清楚地与外界的沟通,当然他的智慧没办法增长,他也没有办法布施,他也没有持戒可言。他的修行因为不相应三乘菩提,因为不以断身见、我见为根本,所以他的修行,这一世就是现前当下,他在非想非非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诵经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安住在及相应的义理上面,因此不会跟平常一样,到处攀缘六尘与五欲境界,也不会一直想东想西,妄念不止;因此诵经,可以让我们的心安止下来,这本身就已经有很大的利益。而且愿意经常诵经,代表着对于佛法有信心,也因为常常诵经的关系,信心越来越坚固,使得信根能够逐渐成就;同时未来世碰到这部经典,或者经中所出现的佛菩萨名号、佛法名相等等,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定中来教神通的佛菩萨绝不会是真的佛菩萨,都是鬼神化现而来,想要结缘,如果修学了他的神通,与他结缘,他就会要求你帮他做很多事,同时也会满足你的一些世间愿望,让我们更加贪着世间五欲。这些都不是善因缘,将来会成为我们堕落魔道的恶因缘,因此一定要拒绝,不可误入歧途。佛门修行者主修智慧,因为解脱三界轮回之苦以及成就佛道,靠的是智慧,而不是神通。但是,修菩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