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所以生死既然有如此种种的恶法,充满了过患,应当要生起厌离之心;不能生起厌离之心,主要是不能了解五阴它是无常的,把这个无常的五阴当作常来看待,颠倒而想;这个五阴在生死中是苦的,不知道是苦,把它当作乐来想;这个五阴它是无我的,把它当作可以倚靠、真实不灭的我;这个五阴主要是不清净的,把它当作是清净的,而受用种种五欲之乐。所以在这颠倒之中没有办法脱离的话,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可是当他真诚地发了说,愿意生生世世来到世间利乐有情的同时,又由于亲证这个本来就无我的如来藏,世世随分转依之后,一样也有解脱的功德受用,也就是说,他在入世的同时,同时有出世的功德受用;这个时候我倒是要请教看官说:那这种状况您到底要说是入世还是出世呢?所以说,假如一定要在佛法上说厌世、出世的话,应当是说,学人已经了解五欲的贪着就是生死苦恼的根源,所以想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就好像说,众生因为善业所感,得生天上,受用种种的胜妙五欲。菩萨也一样是这个样子,菩萨也会作这样示现,他在因缘成熟的时候,为了要利乐众生的缘故,也发愿受生成为天王身等等。但是这个并非是什么业力所致,他是为了要利乐有情,在观察时节因缘成熟的时候,所以会有所谓的示现一切凡愚童蒙众生持戒威仪,为教化成熟犯戒众生故。因为常持禁戒,一向正求如来境界,所以怎么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我们常常看到有一种人,嘴里面讲的说我要解脱,我要学佛,然后就到处去赶场,哪里有、有拜忏、有讲经就去啊;可是听完了,拜忏完了回家,照样是妄想一大堆,照样是跟一般人一样,喜欢发脾气,喜欢贪求五欲的享受,那这样子想参禅就很难。那想要参禅,首先就要亲近真悟得如来藏的善知识,闻熏正确的知见;由善知识的教导,次第增进无相念佛的功夫,来修习动中定力;有了这种动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着世间五欲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不贪着世间乐,已经能深心发意的初发心菩萨,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非常的大了。例如,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云何名新发意?」答曰:「新学菩萨有二种:一者、深心着世间乐,软心发意;二者、深心发意,不着世间乐。软心发意者,佛不以为发心;深心发意者,乃名为发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长阿含经》卷二十)也就是告诉他,修集了十善业道,可以在未来出生到六欲天,享受五欲之乐;但是是有许多过失的,是污秽不清净的,当欲界天的天福享尽的时候呢,就会随着过去所曾造过的恶业,而下堕三涂恶道受苦。即使是继续修学禅定,往上升进到远离欲界的色界天、无色界天,享受禅悦或者是清虚之乐,也仍然还是在三界当中,没有真正远离世间烦恼的牵绊。纵使天寿十分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他们的作为都是要把学佛人转入欲界五欲法当中,让人永远在三界火宅之中流转的邪法。古德有说:「邪人说正法,正法亦成邪。」世尊也交代,修学佛法的首要,就是要亲近善友。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安隐地修学菩萨正行,就千万要十分谨慎地观察、简择,不要随意被说法者的表相和吹嘘所迷惑了。祝福诸位,都能够学习到真正的正行,安安稳稳地福德与智慧,早成佛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证严法师既认同人间佛教的思想,且所思所作皆是世间慈善,而于佛门的三乘菩提都无所证,甚至对佛法无知,多年来又广作国际化的事业以求诺贝尔和平奖的光环,追求世间名位,落入五欲中;因此,依其实而正其名,可曰「人间不觉者」或「红尘大迷者」。然而,证严法师若有自知之明,一辈子安于作个名高权重的凡夫出家人,也就罢了,却因事业的成功、版图的扩大、信众的崇拜,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谓「欲为不净」是说,因为修福生到欲界天,很容易就会沉迷在天界的胜妙五欲当中,一直到把往世所修的福德都享用完了,那时候就只剩下以往所造的小恶业要受报,所以就会因此又下堕恶道受苦去了,因此世尊就提醒我们「欲为不净」。在欲界天的四天王天和忉利天的男女欲,是像人间一样要两两相交,但是没有不净物流出;夜摩天则是互相拥抱就够了,兜率陀天只要互相牵手就满足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到回向心的时候,是说因为对佛菩提道已经能够信心坚定不退,原本是一直积极在世间五欲上用心,到了这个时候,就能够回转过来——心向佛道;而在善法上所作的福德,也就会心心念念、坚定的回向给佛菩提;这就是对佛菩提具足了回向心。到回向心的时候,各位可以发现回向表示说自己所关注的部分,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人天福报。你开始会注意到,你的修行是跟其他人息息相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复有人,修严房室屋宇殿堂施佛及僧,功德众多行相云何?恒离惊怖身心安乐;所得卧具细软最妙;衣服严身香洁清净;人间天上五欲自在;剎帝利婆罗门大姓种族,及长者居士宰官商主,聚落城邑国王大臣,随愿满足皆悉成就。若于转轮圣王,随其福力,一洲二洲乃至四洲,王化自在。若于六欲诸天、四王、忉利,乃至他化自在,愿皆成就,随意生彼。若复有人由前福力,于色界诸天,梵 | 三摩地 2018-07-23 |
|
(《长阿含经》卷二十)也就是告诉他,修集了十善业道,可以在未来出生到六欲天,享受五欲之乐;但是是有许多过失的,是污秽不清净的,当欲界天的天福享尽的时候呢,就会随着过去所曾造过的恶业,而下堕三涂恶道受苦。即使是继续修学禅定,往上升进到远离欲界的色界天、无色界天,享受禅悦或者是清虚之乐,也仍然还是在三界当中,没有真正远离世间烦恼的牵绊。纵使天寿十分的长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回来,接下来世尊提到:有智慧的人实行布施,不是为了报恩,不是因为人家对我有恩在先,所以我要布施回去;不是为了要要求某件事,所以用布施的手段来完成这一件事;不是为了护惜悭贪之人,希望悭贪者能够守住财物不要漏失,所以才去布施;不是为了自己未来能够生于天上,或者是能够留在人间享受胜妙的五欲之乐;不是为了要求自己的好名声,要让名声流布在外;不是因为害怕落入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曾制戒,出家人不应该广聚钱财,因为钱财乃是身外之物,如果贪著五欲而广聚钱财的结果,就会障碍自己三乘菩提的追求与实证;又因为贪著利养的关系,更会处心积虑想积聚钱财,因此都在积聚钱财及利养上用心,对于戒律必然会忽视,乃至违犯戒律。所以说,因为贪著利养的缘故,将会障碍自己的修行。所以佛在《杂阿含经》卷25曾开示:【贪著利养是烦恼,而此烦恼正是坏鼓、毁正、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一个净念相继又开悟的菩萨,他有断我见的知见和亲证,也有亲证如来藏,不是只是一个答案而已!那他的烦恼一定会越来越少,在解脱道上至少初果,甚至可能可以到二果薄贪嗔!这样的菩萨他的生活一定很快乐,因为没什么烦恼!很快乐的意思不是说他很躁动,应该是说他很安详很清净!别人对他不好他很快就遗忘,因为意识心是虚妄的啊!而他应该也不会太贪五欲,最差也一定是吃素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不是像二乘的声闻戒,它是消极的,要去断烦恼,要让自己不去跟众生攀缘,不去跟众生结缘,让自己在五欲六尘上断除这些接触;可是菩萨戒却是要让菩萨们与众生能够相处,能够入于世间,能够摄受有情、摄受眷属,在摄受有情、摄受眷属中,能够积极的以菩萨戒的精神怎样来行菩萨行,来长养自己应该有的菩萨律仪。所以菩萨戒有菩萨戒的意义以及它的精神,要来至心受戒而不轻易来毁犯 | 三摩地 2018-07-23 |
|
就是因为来自于四颠倒想,自己认为自己这个五蕴的自我是真实的,所以这个真实自我上,希望能够追求真实自我的受用;真实自我的受用,就是在五欲六尘中去追求,五欲六尘中所追求,当然相应的就是贪、瞋、痴烦恼。所以如果不知道的话,那永远就不能除罪源,如果要除这些罪源,就是要知道说,这些业的十不善业的源头是来自于贪、瞋、痴烦恼;贪、瞋、痴烦恼的源头,是来自于四颠倒想。如果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我们的心总是在五欲法尘上面打滚,被五欲之绳给绑住了自己都还不知道。世尊说过:众生一定是被自己的五欲给绑住,为了贪着色、声、香、味、触,众生花尽了心思、时间,想要去享受五欲,这是众生的天性。既然是天性,代表这种情况是很难被改变的,因为众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辛苦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享受各种五欲的境界吗?佛学佛知道了那是有漏的过患,可是仍然无法、无力去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你看看,一个人福报的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来显示出来;换句话说,一般福报的函盖面,就已经是很广阔了,虽然说菩萨这样子所修的福德,有一分是与世间人所共通的,但是由于所修学的时候的作意差别,使得菩萨这一分的福德是可以作为未来世证得菩提的因,而一般人所修的,只能作为在人天之中受用五欲乐的因。接下来,再简单来说说这个道理,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五欲的不净在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中有详细说明:菩萨为了度众生,也应当要努力修证禅定而往离欲的方向迈进。例如《大智度论》卷17〈序品第1〉:问曰:菩萨法以度一切众生为事,何以故闲坐林泽、静默山间,独善其身,弃舍众生?答曰:菩萨身虽远离众生,心常不舍,静处求定,得实智慧以度一切。譬如服药,将身权息家务,气力平健则修业如故;菩萨宴寂亦复如是,以禅定力故,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