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中品上生之人,是受持五戒、受持八关斋戒,而不犯五逆恶业、不造恶业、持戒清净回向往生,他坐莲花台往生极乐世界,花开闻法时是听到声闻法,立刻得到阿罗汉的境界,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中品中生,是一日一夜持八关斋戒,或持沙弥戒具足戒尚不犯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生西,坐莲花往生。在宝池的莲花里面住七天,花开以后闻到声闻法,证得初果,半个大劫以后成为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极乐佛国。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坐莲花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寻开。中品中生不谤大乘,声闻种性念佛人。一日一夜持八关斋 | 三摩地 2018-07-20 |
|
假如说一般人所说的行善,指的是像修桥铺路、慈善救济、护生放生等等,这些的人天善法是含摄在五戒十善之中,他的果报就可能有时候会生到欲界天,有时候可能在人间;其中就有一些是通于一般宗教的。譬如说:有一些宗教里面的教义,也有一分的不邪淫、不偷盗等等,所以也是人天善法所含摄,但是却不如佛法中所含摄的那么。所以,不修禅定只行一般的人天善法,果报只在这个世间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而那一些福业,难道还可以离开持五戒、修十善吗?姑且不必再讨论持戒的严谨与否的状况,我们试着想想看:一个人若是不持戒,你一定要说他对佛是有信心的,只恐怕也太牵强了!再者,持五戒是保住下一世人身的基础;若是不持五戒,不要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能够再生而为人,一定是会有影响的。若是此世持五戒,多多少少又加修十善,若是当世往生的因缘还不成熟的话,那么至 | 三摩地 2018-07-20 |
|
所以,通过这种情况就可以知道,佛陀并不是要大家放弃目前生活上的受用以及享受,而是要避免在这个过程中,犯上许多贪著的、污秽的、乃至于不合乎世间法律的,不合乎世间道德的,甚至说是不合乎世间的比丘、比丘尼、或是在家所受的五戒,或是在家出家所共同受的菩萨戒,就是要从这些标准去看。但是,佛陀广开的这个教门,并没有说,你在完全没有持戒清净的状况下就不能够往生极 | 三摩地 2018-07-20 |
|
我们念一下中品生的菩萨,佛在经典上怎么说呢:【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行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花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寻开,当 | 三摩地 2018-07-20 |
|
如果他在舍寿前能够很努力的熏习很多解脱道该有的知见,对于五阴十八界的法要,他能够如实的现前观察、多闻熏习,而且他也努力的持戒精严,以这个功德回向,他就可以中品上生;甚至他只有一日一夜,他得中品中生;甚至他在世间的戒律----孝养父母,做人该有的五戒十善的这个部分,孝养父母基本的人间福德,他就可以----遇到善知识的话,他可以中品下生。所以我们比较上品三生和 | 三摩地 2018-07-20 |
|
我们看下品中生的菩萨在经典怎么说:【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法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凉风,吹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受五戒、菩萨戒则是属于持戒的范围。无相拜佛既有礼佛的功德,本身又是精进修定的法门,当然是累积福德很好的方法。另外,发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行者若能发起真切的菩提心,亦可弥补福德之不足。(二)忆佛的念不应放在身体上的任何一个定点,否则就违反「无相」的原则。应该将忆佛的念收摄到觉知心中,觉知心无形无相,忆佛的念亦无形无相,所觉知的定境法尘无边无际,忆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今天是平实导师传授三归五戒的殊胜日子,来自各地的信众将齐聚台北讲堂。清晨,我们一群人也乘搭台中讲堂贴心准备的游览车北上,正逢寒流来袭,全省笼罩低温,气象播报北部将下探8度,虽是冷飕飕但大家仍然满怀的欢喜,因为我们期待这一天已经许久了。当我们抵达台北讲堂时,看到许多义工菩萨已经在大楼下等待了,义工菩萨们个个笑容可掬,亲切的引领大家进入讲堂,让我们觉得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中品上生之人,是受持五戒、受持八关斋戒,而不犯五逆恶业、不造恶业、持戒清净回向往生,他坐莲花台往生极乐世界,花开闻法时是听到声闻法,立刻得到阿罗汉的境界,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中品中生,是一日一夜持八关斋戒,或持沙弥戒具足戒尚不犯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生西,坐莲花往生。在宝池的莲花里面住七天,花开以后闻到声闻法,证得初果,半个大劫以后成为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0 |
|
首先来讲这个戒学:一般人受戒的时候通常都是有戒相,譬如说受戒的时候向你说有十重戒----不可以杀生啊、不可以邪淫啊、不可以偷盗啊、不可以妄语啊、不可以喝酒啊……不管是这个十重戒或是五戒,这个都是有戒相的,所以它是属于相戒。不管是修习有相念佛或者是无相念佛,如果能够念佛到达事一心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前面所讲过的有相念佛三昧的状态或者是说无相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问其名,则曰我比丘也。问其实,则尚不足为优婆塞也。岂不可愧哉?当知佛戒不受则已,受则不可毁犯。不犯则已,犯则终必堕落。若非自愍愍他,自伤伤他,身口并切,声泪俱下,普与众生,求哀忏悔。则千生万劫,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八因缘也。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 | 三摩地 2018-07-20 |
|
言戒善者,五戒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邪淫,即礼。不妄语,即信。不饮酒,则心常清而志凝,神不昏而理现,即智。五戒全持,不堕三途,恒生人道。此与儒之五常大同。第儒唯令尽义,佛则兼明果报耳。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名身三业。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名口四业。不贪,不嗔,不痴,名意三业。此与五戒大同。而五戒多分约身,十善多分约心。十善具足, | 三摩地 2018-07-20 |
|
匠人斋戒,易服出入者,所用匠人,皆须持五戒,日受八关斋法。凡欲登厕,先至浴室,脱去常服,著登厕衣。及出,先洗净,次,方著常服。旒苏,即须子。乃聚众丝线,于头上绾一结子,下则散分者。呗,唱赞也。五代,即齐梁陈隋唐,此传系唐人所作,故曰于今五代。德圆之诚,超越古今。故其灵感,杂沓相仍。今人虽无此财力,于力所能为者,可不竭诚尽敬,以期三宝垂慈,冥显加被乎 | 三摩地 2018-07-20 |
|
初以五戒十善之人天乘,接引劣机,以作超凡入圣了脱生死之前方便。若根机稍深,则为说四谛十二因缘,令其断见思惑,证声闻缘觉之二乘果。若是大乘根性,则令其发大菩提心,遍修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兴无缘慈,起同体悲。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以及六度万行。度脱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不见能度之我,与所度之人及众生,并所证之无余涅槃之寿者相。由其四相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佛教戒衣持净戒,律云五戒未全修;哪知六字真经里,八万威仪一句收。六方佛出广长舌,俱赞娑婆念佛人;须信白莲花世界,无时不散劫壶春。动地惊天勤念佛,槌门打户劝修行;问渠因甚忙如此?只怕众生入火坑。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哪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轮回没了时?念佛不曾妨日用,人于日用自相妨;百年幻影谁能保,莫负西天老愿王。富贵之人宜念佛,黄金满库谷盈仓 | 三摩地 2018-07-20 |
|
求生定满众生意,五戒兼持八戒斋。不造逆愆无过患,永离恶趣出沉埋。华开即证阿罗汉,任运白玉阶。中品中生中品中生持戒法,沙弥具足一朝昏。威仪检点心无悔,眷属来迎佛有恩。先仗金光登净域,后敷莲萼赞慈尊。预流道果从中证,便了真心彻本源。中品下生中品下生男与女,各行孝养具仁慈。命终知识说净土,法藏比丘真汝师。生在宝莲开合处,捷如健臂屈伸时。观音势至亲开导,果 | 三摩地 2018-07-20 |
|
坚持五戒,即人业。精修十善,即天业。证悟人空,即声闻业。知缘性离,即缘觉业。六度齐修,即菩萨业。真慈平等,即佛业。若心净,即香台宝树,净刹化生。心垢,则丘陵坑坎,秽土禀质。皆是等伦之果,能感增上之缘。是以离自心源,更无别体。欲得净果,但行净因。如水性趣下,火性腾上,势数如是,何足疑焉?《净土十疑论》后序陈瓘人心无常,法亦无定。心法万差,其本在此。信 | 三摩地 2018-07-20 |
|
那么受五戒、菩萨戒者犯不犯戒?若以手段往生净土,是否莲品会下降?而世俗法说者因阳寿未尽故会入枉死城或地狱受苦,是为凭空捏造?若无罪,那么世人因病苦、贫苦等烦恼而,是否也是他的权利?虽不鼓励,但也不应批评,人只要不想活就可以,无罪故。(摘录自正觉电子报第16期般若信箱问五)答:《优婆塞戒经》卷6:“若自刑者不得杀罪。何以故?不起他想故,无瞋恚心故,非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