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一个是五戒,另外一个是菩萨戒。因为能够在生死流转,最后成就佛果的,必定有受过菩萨戒。因此,一开始可以先方便受五戒,然后最后就应当回到这菩萨戒。所谓的五戒,就是你要先行三归依,然后发起四宏誓愿。所谓的三归依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其中这有小乘法,跟大乘法的差异,所以在三乘菩提法之中(所谓三乘菩提就是声闻、缘觉以及佛),就是要说明,这些法都是从大乘 三摩地

2018-07-22

举例来讲,我们简单地来说:五戒里头乃至比丘戒里面,有不捉持金银戒,有所谓的不与取戒,这就是要我们戒除对于不属于自己财物的贪爱。对于财,我们必须要慢慢地减损对它的攀缘、执着,乃至五戒里面有邪淫戒,比丘、比丘尼里面相关于邪淫的部分,乃至于出家人也没有正淫,出家人所有的淫,都是归于这一个邪淫戒,是断头罪的。不贪色才能够遵守这个邪淫戒,那财色名食睡,您不能 三摩地

2018-07-22

在戒律上,不论是五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等,一向都是反对自杀与杀生的,所以佛教是反对自杀与杀生的。譬如,佛在《大般涅槃经》曾开示:“众生佛性住五阴中,若坏五阴,名曰杀生;若有杀生,即堕恶趣。”(《大般涅槃经》卷七)佛已经很清楚开示,如果将众生的五阴身灭掉,就算是杀生。所以,不论是自杀与杀生,都是犯了杀罪,果报不轻,不能不慎。这 三摩地

2018-07-22

】对于志求明心见性的居士来说,受持五戒和菩萨戒,应该就够了;的戒律,如果性质上不属于重大的性罪(如盗法、破和合僧、明说密意等),或受或不受,个人可以自由抉择。来信所问,有关肉食、葱蒜的问题,属于《梵网经》菩萨戒的轻垢罪,如果父母坚决反对,导致受持有困难,可以参考前段的原则而取舍。但若想要证悟,最好能说服父母、如法受持。依照《梵网经》的戒相,「食众生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如果有人刚开始接受佛法,他受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受了归依之后,他并不需要马上立即吃素;乃至如果说三归依之后,他又受了五戒——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乃至不饮酒,他受持了五戒之后,他也不一定一定要吃素,这个时候他可以吃“三净肉”。那什么叫作三净肉,是佛教徒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他可以食用的呢?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你曾布施钱财给别人,使他能度过难关,因而他对你心存感激,心有好感;或者有人介绍你去受五戒,未来可以保住人身,不会下堕三恶道;或者有人为你介绍团体,让你可以在团体修学,未来有因缘破参了,第一个想要感恩的人一定是介绍你进入团体的人,因为他介绍你进入了团体,让你明心见性了。诸如上面所说的缘都是善缘。因此,凡是好的缘或者对别人有益的缘都是善缘;这样的 三摩地

2018-07-22

受三归五戒的前提,就是要信受敬重真实的佛法僧三宝,要知道说佛法僧三宝是清净,它是解脱的,它是不贪染世间的。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 三摩地

2018-07-22

他们共同的特性是讲因果,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做人就要多行善,广泛地累积福德,才会有快乐自在的人生,所以要持守五戒十善。我们会发现,有关于五戒十善的内容,已经散布在古印度哈拉巴文化与吠陀文化之中,教导众生要守人伦常规、要敬神事天;所以,传统的印度文化中,对于祭祀非常的看重,认为最重要的智慧是人类自己无法创造出来的,必须要藉由神明才能够得的到。例 三摩地

2018-07-22

对于初机的学人,佛世尊则为其讲述持五戒可保人身、修十善可以生欲界天的人天善法;来请法者如果善根深厚,于人乘、天乘可以信受以后,再为其演说欲为不净、如何可以出离生死轮回等解脱法道;乃至于为善根福徳皆具足者,演说大乘菩提之成佛之道。如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乃至无上乘的修学,各有不同层次的所修、所断与所证法之差别。虽然说从人乘、天乘乃至无上乘的修道 三摩地

2018-07-22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卷1:【佛告优波离:「若有比丘及一切大众,不厌生死乐生天者、爱敬无上菩提心者、欲为弥勒作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应持五戒、八斋、具足戒、身心精进、不求断结、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上妙快乐,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经典中明明开示「不厌生死乐生天者、爱敬无上菩提心者、欲为弥勒作者」当作是观,观兜率天弥勒 三摩地

2018-07-22

】对于志求明心见性的居士来说,受持五戒和菩萨戒,应该就够了;的戒律,如果性质上不属于重大的性罪(如盗法、破和合僧、明说密意等),或受或不受,个人可以自由抉择。来信所问,有关肉食、葱蒜的问题,属于《梵网经》菩萨戒的轻垢罪,如果父母坚决反对,导致受持有困难,可以参考前段的原则而取舍。但若想要证悟,最好能说服父母、如法受持。依照《梵网经》的戒相,「食众生 三摩地

2018-07-22

在《优婆塞戒经》的〈五戒品〉中,世尊也曾经对布施无畏作开示说:一切的布施当中,布施无怖畏最为第一。但是,世尊在这里所说的布施无怖畏并不是指狭义的无畏施,指的是受持五戒。因为如果我们受持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等五戒,众生会知道从今以后我们就不会再去恼害他们,所以能够让众生离开被我们所恼害的怖畏,并且不再怖畏我们会因为酒后乱性,而对 三摩地

2018-07-22

何况如果我们多造五戒十善的话,那么在今生的色身坏掉之后,第八识如来藏还会继续帮我们在人间或者天界制造出下一世受善报、乐报的人天色身;我们何苦自寻烦恼,想方设法用这么不自然的方式来制造复制人呢?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去做这种短利长害的愚痴作为的。总之,如果真的懂了本不生灭的如来藏以及善恶因果、六道轮回的正理之后,我们就应该要了解:每一期的生命本来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一类有情,当他听到有关阎罗王的种种,他就已经心生警觉了,开始努力行善,持五戒。他绝对不会想到说,要像前一种根器的人,等到要堕落三恶道,要由阎罗王来救赎;因为他已经知道说,生到那边要受种种的痛苦。可是这一类人虽然能够这样想,却又舍离不了人天的欲乐,所以我们方便施设说,这个叫做中等根器的人。另外一类根器的有情,我们方便施设为上等根器的人。这类根器的 三摩地

2018-07-22

”】佛简单来说,祂在《楞严经》这段告诉了修行的菩萨们:唯杀盗淫三者是轮回的根本,因为众生的身口意行,因为三毒、因为四相的执着,造作了违犯五戒的一个恶业,十恶业的成就,就会让这些轮回的业果,不断地相续。换句话说,从佛在《楞严经》的开示,佛是严禁菩萨们去杀羊宰羊的,这一点我们在另外一部《央掘魔罗经》,更可以看到佛进一步的开示。佛告央掘魔罗:【一切 三摩地

2018-07-22

修上品五戒十善的人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人生人,然后把五戒十善综合合起来叫作人天道。声闻是由于听闻修行而得解脱生死的,而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合称为解脱道。而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那我偏偏要说这样的说法是:口说三乘,又说五乘,然后有时候又加说大乘不共,其实都 三摩地

2018-07-22

虽然说这也含摄在佛法中的人天善法之中,但是有时候这只是偏在互相之间相处之道;而佛法中所说的,其实进一步还有含摄因果的关系,也就是说,是如何还可以保有人身的道理,是应该最少要持五戒。这就表示说,菩萨所应该庄严可以生而为人的法,至少是要持五戒,然后再加上这一些的三纲五常,菩萨才有人的庄严;也就是说,这是具备了可以为人的条件,才可以再度生而为人。假如菩萨 三摩地

2018-07-22

何以故?以有菩萨摩诃萨因缘故,世间诸善法生,何等是善法?所谓十善道、五戒、八分成就斋、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六波罗蜜、十八空、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阂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种智,尽现于世。】(《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菩萨从十信位满足之后,依然是从布施等六度 三摩地

2018-07-22

念戒为什么会有福庄严?如同前面所说,若单从一般律己利人的戒相来看,假如说,某甲受持了戒律中最基本的五戒,而开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因为持戒的缘故,某甲不犯其中的前四项,未来世就感得不被众生侵扰的一分或多分的果报,当然这就是有福庄严。而最后一项的不饮酒,看起来对利益众生而言,好像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因为律己而不饮酒的缘故,所以某 三摩地

2018-07-22

」但善恶标准何在?又如何分辨是非善恶呢?大致来说,社会的规范、国家的律法已为善恶提供了准则,不触犯法律,至少使人在某方面是正确的;佛教也有戒律(守五戒、声闻戒、行十善业,菩萨戒更是着重于心戒),更进一步可对善恶之价值有更深认识。大凡一个行为,若是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好的影响,并确保未来是善的结果,就是善;当行为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不好影响,并对未来产生破坏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