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一般在第六信位、第七信位的不退心、回向心具足的时候,就一定会乐于归依三宝;在第九信位戒心具足的时候,就会乐于受持五戒十善、乃至六波罗蜜;当第十信位愿心具足的时候,就会勇于发起四宏誓愿,进入初住位,开始于外门修学六波罗蜜。而且十信位的修行具足的状况,除了对于三宝的信心之外,也包含对善知识、对自己的信心,以及对于菩萨愿、菩萨行、菩萨善巧方便等等的种种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佛世,除了受三归依成为佛弟子之外,同时还要随分的受持五戒。这是因为受五戒的话,是发起誓愿对于一切的有情都不造作杀盗淫妄等等恶业,所以能够让一切众生都对你远离了五种的怖畏。而在一切的布施当中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此持守了五戒,也就称为是五大施。而且持五戒的人,可以不再入三恶道受长劫的恶报;另外,每受一戒又有五位善神来守护,所以说持五戒的功德非常的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复行十心,所谓:十善法、五戒、八戒、十戒、六波罗蜜戒。是人复行十善,若一劫、二劫、三劫修十信,受六天果报。上善有三品,上品铁轮王化一天下,中品粟散王,下品人中王,具足一切烦恼,集无量善业,亦退亦出。若值善知识,学佛法,若一劫、二劫,方入住位。若不尔者,常没不出,住退分善根,如上说。《菩萨璎珞本业经》,佛陀亲口宣说:佛子!发心住者,是上进分善根人。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问其名,则曰我比丘也;问其实,则尚不足为优婆塞也,岂不可愧哉!当知佛戒不受则已,受则不可毁犯;不犯则已,犯则终必堕落。若非自愍愍他,自伤伤他,身口并切,声泪俱下,普与众生,求哀忏悔,则千生万劫,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八因缘也。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求开悟乃至见性,非小根小器及诸聪明尚慢者所能得,求者应先除慢,除慢之法莫如三皈五戒,修菩萨六度行,心存谦恭,不轻慢一切人。此外亦需摒除权威崇拜、学术崇拜之心态,深入教典,建立知见。并寻求锻炼参禅功夫之善巧方便法门。功夫已成,信心便足,即是大根器也。已有功夫,应摄取参禅之知见。功夫知见具足,应求善知识指戳,得个入处。如若所遇是真善知识,应虔恭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皈五戒是证得解脱果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取证初果。也许有人不太相信这个说法,因为有些外道,譬如一贯道的道亲们,他们是以摄取佛法而用来尊崇欲界天神老母娘的,他们这个想法是不可能会改变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都会存在著:当他们仍未断除我见时,一定仍然会归依老母娘的;可是当他们详读了此一套书而切实去作观行以后,未来有一天假使确实断除我见时,他们一定会起心动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日常生活当中,因为不着于人、我、众生、寿者相,因为不着于妄念,所以您定力的生起,可以帮助您很简单的就能够持五戒,很简单的能够去观照世间的无常;对于世间的无常,有了进一步的了知之后,这个定力的生起,其实我们举个例子,就有点像是我们在赏鸟或者观星。您这一个智慧再怎么好,您这一个解析能力再怎么强,如果您的双手会颤抖,这么远远的一百公尺两百公尺的鸟,乃至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应当受三归、应当受持五戒、应当行菩萨行,所以于行菩萨行之前,就应当来受菩萨戒。如果说每一位学佛人,都有这样的一个自觉,都有这样的觉悟,都有这样的自省,这样的话,就能够影响到学佛的人,也让信力不足的人,不至于退转,不至于说一直在这种恶因缘底下想:我当初学佛也没获得什么,也没有人教导我什么。是不是一定要受三归、五戒、菩萨戒?反正大家都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要先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它是什么样子;我们要知道自己在法界里面的位置,我们就会知道我应该要如何做,我应该要往什么方向来前进?所以我们要先了解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关系,我们有做一个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对应关系表:阿赖耶识 如来藏 ---阿赖耶识-如来藏---三界六道境业相应境果相应无色界无色界四天禅定业:舍色身见四果三果色界色界四禅天禅定业:离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熏习五戒、十戒的善法,可以增长善法体性,死后生欲界天。譬如熏习恶法,可以增长恶法的体性,死后堕畜生道,乃至堕地狱道。譬如熏习解脱道、佛菩提道净法,最后可以成就二乘圣人所证的二种涅盘──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乃至菩萨们依之修行,可以增证为佛道的四种涅盘──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无住处涅盘,所以意识有其胜用性及增减性。譬如熏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归五戒是证初果解脱的基本要件,若不能接受佛教中的三归依,而宣称可以证得初果乃至四果,或者宣称可以证得缘觉果,世间没有这样的事情存在。受三归五戒的最主要目的,在于修除异生性;异生性修除了,才有证果的可能。所谓异生性,就是仍然保有下坠三恶道而成为异生有情的自性,也就是无法在未来永远当人(不论是当人类或欲界天人、色界天人),舍寿后及未来世都还有沦坠三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往世的五阴造了人天善业,应该往生欲界天受报;可是因为你发了愿,愿意留在人间继续修学佛法、利乐众生,所以不受天报,过去行五戒十善所应得的欲界天身的果报,时节因缘就不成熟,所以报器的欲界天身因这个因缘就不成熟、不具足,往世的天业就不受报。所以业缘纵使成熟了,来世想要受报也得要待时与待器。好,那么这个业呢,再讲得详细一点,它会成为一种势力,成为一种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如果能够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三归五戒、修学十善业道等福德资粮,明了了世间有为法都是杂染有漏的,并且发起了大菩提心,修学适合自己的摄心法门,能够在纷杂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出心得决定的真实定力;加上听闻了万法根本—如来藏心—的了义,再加上修学了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四加行,那么就有机会明心见性实证般若实相,就能逐渐断除烦恼,乃至于净除烦恼习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再来说:五戒里头乃至比丘戒里面,有不捉持金银戒,有所谓的不与取戒,这就是要我们戒除对于不属于自己财物的贪爱。对于财,我们必须要慢慢地减损对它的攀缘、执着,乃至五戒里面有邪淫戒,比丘、比丘尼里面相关于邪淫的部分,乃至于出家人也没有正淫,出家人所有的淫,都是归于这一个邪淫戒,是断头罪的。不贪色才能够遵守这个邪淫戒,那财色名食睡,您不能贪财、您不能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不应该犯五戒十善,不应该犯菩萨戒,乃至小小的行为但可能会危害正法的事情,也不应该犯!但我们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有可能习惯不敢得罪别人,或者别人也不敢得罪我们,因此我们犯了一些小过失或大过失,有时候别人也不敢跟我们讲,因为怕得罪我们!怕我们听了会生气!但这样我们永远也不能改正自己的过失了!菩萨道中如果有很多善友,如古人说:“友直、友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应当受三归、应当受持五戒、应当行菩萨行,所以于行菩萨行之前,就应当来受菩萨戒。如果说每一位学佛人,都有这样的一个自觉,都有这样的觉悟,都有这样的自省,这样的话,就能够影响到学佛的人,也让信力不足的人,不至于退转,不至于说一直在这种恶因缘底下想:我当初学佛也没获得什么,也没有人教导我什么。是不是一定要受三归、五戒、菩萨戒?反正大家都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生天堂就比较难一点,因为要持五戒并且修十善;想要去地狱就很简单,拿着刀子街道上乱砍一通,只要有人死就一定可以去。所以不管去哪里都容易,但是永远都是意识心的作意,而意识心永远都是只有一世;所以想要靠着证悟,想用证悟的功德而在大病痛来时不会生病,那是愚痴人。去年初离开同修会的领导者说:我若真的开悟了,刀子割了也不会痛。(大众笑……)叫它不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并且要孝顺父母、和睦亲族、守五戒、行十善,这是世间的正见。二正思维(正志):思维是思量分别,正思维是由正见所引起的正确的思量分别;这是指无欲心、无瞋心、无害心三种想法,主要是针对身口意三业中的意业而说。亦即是在思维上远离一切贪、瞋、痴、慢、疑等烦恼,而保持心理上的纯正;这种无贪、无瞋、无害之心的纯正意志,表现出的行为就是正语、正业和正命。三正语: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出家人要修戒、定、慧,俗家人则修不妄语等五戒。经、律、论三藏亦很重要,一面看,一面行,智慧开得比较快,经藏的智慧,在吾人心中,这个无量无边如海的智慧,不是用开示或讲经可以开出来的,这是一种般若智,由自心中自然流露,而世俗的智慧则是一种凡夫智,是在迷幻境中不自觉,如大学生的智慧,在佛门中仍是小学生。2.问:‘修行过程中有许多难关,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然正直不诳是证果的要件,那么想要实证解脱果时,当然得要先受三归依及五戒,才有可能证得初果的解脱功德。同样的道理,纵使是真正的盗法者,后来若是真正证得初果以后,一定已经断除了忘恩负义的异生性,必然会在证果之时随即发露盗法的行为而至诚忏悔,灭除盗法重罪,这才是真正已经灭除异生性的初果人。若尚未灭除异生性,盗法成功而宣称是初果人,即是大妄语业,舍报后三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