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确实很难得,然今就要被张晋荣先生的错误邪见所耽误,能确认这一点的所有人都会设法加以制止,否则还能说是菩萨吗?当然张晋荣先生也可以主张平实及诸同修的法义有错,然而平实帮助大家所证悟的第八识真如有错误吗?若仍然认为有错误,是否可以请张先生以三自性、三受、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十(或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善恶无记性、有漏无漏性、有为无为性等来加以 admin

2021-02-02

  这时,佛地的无垢识与二十一心所有法(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相应,所以佛地的每一识、每一心所有法都能独立运作,能够随缘赴感靡不周,利乐有情无有穷尽。这样的境界,连等觉菩萨、妙觉菩萨都无法想象,故名为佛地不可思议境界。因此缘故,在佛门中,如果有人主张“佛地的无垢识、庵摩罗识就是无明识”、“佛地的无垢识、庵摩罗识,有识名而无实”、&l admin

2020-07-27

  次说第二种勘验法:五别境相应之心所法。云何为五种了别境界之心所法?谓欲、胜解、念、定、慧。若所悟之心,是于六尘能起欲者,不论所起之欲是善法欲、或是恶法欲,皆是意识觉知心也;譬如住于定境中时,起欲希望常住定中而不受干扰,即是欲心所也;或是起欲更求胜进之定境,亦是欲心所;定中之觉知心必定与欲心所相应,则知此定中之觉知心乃是意识心也,何以故?谓第七识末那 admin

2020-07-06

  例如清辨(自续派中观师)及佛护、安慧,以及自动继承于佛护之月称、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传承者,彼等实质上皆以不离境界法之意识作为实证般若无分别智之标的,堕落于意识相应之五别境心所法中,正是不离生死轮回之我与我所执烦恼所摄。当眼识分别色尘境时,应成派中观师的意识心能了知、安住于眼识之现起没有自性的作意中,这是藉眼根触色尘之缘故才能成就,若无色尘境则眼识亦 admin

2020-07-02

  意识的能知之性,包含警觉、直觉之自性,其实正是意识觉知心的五遍行、五别境心所法共同运作出来的虚妄自性。[2]佛陀想要使弟子们赶快断除我见而证初果,所以处处宣说意识的缘生性、虚妄性,期望大家至少能证初果。《杂阿含经》卷三云:【缘意及法,生意识。】于声闻罗汉所造之论中亦皆如是说,不一一尽举。[2]唯有师承自天竺密教的黄教应成派中观师,譬如宗喀巴、阿底峡、寂天 admin

2020-06-08

  是故报化身佛之说法度众诸种事业,悉依法佛之自觉圣智所缘境界建立而施作;此非等觉菩萨之真如所行境界,唯究竟佛地真如法身所行境界,佛地真如能与五别境及善十一心所法相应故,等觉菩萨以下之法身真如唯与五遍行相应,故真如无自觉圣智所缘境界,不起法佛大用。法身佛虽与二十一心所法相应,而不堕于觉知心性种种相中,依其自觉圣智所缘佛菩提境界,建立报化身佛之一切法施运 admin

2020-06-08

  然而成就无上正等菩提所须断尽之无始无明上烦恼,并非在三界外;而是三界中一切有情之八识心王、五遍行、五别境、......乃至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五法三自性、四无碍辩......等法之究竟修证与了知,具足证得人法无我,名为所知障断尽而成佛。然断此所知障者,皆在三界万有诸法之中,不在三界之外,所以者何﹖佛道不在三界外修,所修「诸法无我」等无生法忍,悉皆函盖于三界 admin

2020-06-08

  也就是说,在人间必定八识心王具足,若无八识心王具足及运作,五遍行心所有法不能在人间生活存在及运作;若无五遍行,则五别境心所有法亦无法生起及运作;若无五别境心所有法,则不能了知一切法;若不能了知一切诸法,则善十一、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不定四等四十一心所有法,也不可能现行及存在;若无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有法等二位诸法和合运作,则无色十一可以让行者现 admin

2020-06-08

  是故报化身佛之说法度众诸种事业,悉依法佛之自觉圣智所缘境界建立而施作;此非等觉菩萨之真如所行境界,唯究竟佛地真如法身所行境界,佛地真如能与五别境及善十一心所法相应故,等觉菩萨以下之法身真如唯与五遍行相应,故真如无自觉圣智所缘境界,不起法佛大用。法身佛虽与二十一心所法相应,而不堕于觉知心性种种相中,依其自觉圣智所缘佛菩提境界,建立报化身佛之一切法施运 admin

2020-06-08

  法身者,谓佛真如能与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等心所法相应,不忘不愚一切法,能以无功用行而了一切有情心行。法身佛不说法,无色无相,唯佛与佛乃能具知,证悟之菩萨随其悟之深浅,知其多少。---------楞伽经详解第一辑p270智慧佛能说法度众,化身佛多示因缘,很少说法,不名智慧佛;应身佛多说二乘法,二乘法说已,复说大乘法之总相,少说一切种智;此是智慧佛,以应身住世时 admin

2020-06-08

  但因为不与别境五个心所法相应,所以不能了别六尘境界,因此就不与善十一心所法相应,所以不能称之为我!所以等觉菩萨及一切菩萨,他们的第八识都只能称作无我如来藏,不能称之为常乐我净的我!而佛地的第八识,不但可以跟五遍行心所法相应,也可以跟五别境、善十一等心所法全部相应。由于和全部二十一心所有法都能相应的缘故,所以佛地的第八识真如心叫做我。为什么又叫做净呢 admin

2020-06-08

  然而这善十一法是不是遍一切性、遍一切时、遍一切识呢?是不是遍行于三界九地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一个第八阿赖耶识的体性,祂是离见闻觉知,由于离见闻觉知,所以没有五别境心所法,因此就不会与善十一相应。而第七末那识是意识的俱有依,此心处处作主、时时作主,不断的指挥六识心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是恒审思量的心,因此不会与欲、胜解、念、定相应;祂虽然可以触法尘,而 admin

2020-06-08

念就是于所曾经境忆念不忘,这是我们意识觉知心所相应的心所法之一,是五别境当中所属的念心所。意思是说:你要记得这一切诸魔、鬼神、外道的障难,其实也都是从自己心中所出现的。换句话说,如果自己的心是正直的,就不会有这些问题出现或存在,如果自己的心是坚定的、不动摇的、离贪的,诸魔、鬼神、外道想要怎么样来影响你,其实都没有办法起作用的。正因为自己的福德不够、 admin

2020-02-21

欲则是属于五别境心所法,意思是希求。通于善、恶、无记三性。善法欲能使众生生起精进向善之心,而恶法欲则会导致众生产生贪着,因此贪、爱、欲这三个字,名称虽然有所不同,意思却是相通的。各种都包括在爱欲之中,归纳来说,包含了世间的五欲:财、色、名、食、睡,以及修行人的五欲:色、声、香、味、触。爱与欲相应,就产生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渴求、、贪婪与爱着,这就是一切 admin

2020-02-20

那么在这个时候,佛的八识心王以及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等二十一个心所有法直接相应,每一个心王、每一个心所都能够独立来运作,所以称为不可思议。像这样的境界,并不是菩萨乃至等而下之的二乘愚人以及凡夫所能够了知的境界。此外,佛也说这个心有种种的自性。譬如,世尊在《楞伽经》当中,说这个心有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等等,这些都是能够让菩 admin

2020-02-20

在心所有法中,五别境当中,有触而不了别,在五遍行当中也有。但是五别境、五遍行的触而不了别,也都是属于识阴所有。把识阴当成常住不灭的心,当然也就落入了我见。第三种欲界中的我见是:离念灵知。离念灵知就是不起语言文字,然后能够了别境界的心,这里把它分成三个来说:第一个是长时打坐(的离念灵知),第二个是动中的离念灵知,第三个是前念已灭后念未起(的离念灵知) admin

2020-02-19

心所法则有六个分位——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根本烦恼六、随烦恼二十、不定四等,总共五十一个心所法。色法有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法处所摄色等,总共十一法。心不相应行法有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住、老、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性、不和合性等,共有二 admin

2020-02-18

这一句是说与八识心王相应的触、作意、受、想、思等五遍行心所法,欲、胜解、念、定、慧等五别境心所法,以及十一个善法、六个根本烦恼法、二十个随烦恼法、四个不定法等,总共五十一个心所有法;这五十一个心所有法,是由八识心王相应才能现行出来的;依于阿赖耶识心体的现行识,以及阿赖耶识所执藏意根种子的流注,意根就能促使阿赖耶识在心王、心所的配合下,变现许多法相出 admin

2020-02-18

念就是于所曾经境忆念不忘,这是我们意识觉知心所相应的心所法之一,是五别境当中所属的念心所。意思是说:你要记得这一切诸魔、鬼神、外道的障难,其实也都是从自己心中所出现的。换句话说,如果自己的心是正直的,就不会有这些问题出现或存在,如果自己的心是坚定的、不动摇的、离贪的,诸魔、鬼神、外道想要怎么样来影响你,其实都没有办法起作用的。正因为自己的福德不够、 admin

2020-02-18

意识的能知之性,包含警觉、直觉之自性,其实正是意识觉知心的五遍行、五别境心所法共同运作出来的虚妄自性。[2]佛陀想要使弟子们赶快断除我见而证初果,所以处处宣说意识的缘生性、虚妄性,期望大家至少能证初果。《杂阿含经》卷三云:【缘意及法,生意识。】于声闻罗汉所造之论中亦皆如是说,不一一尽举。[2]唯有师承自天竺密教的黄教应成派中观师,譬如宗喀巴、阿底峡、寂天 admin

2020-02-18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78条/4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