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此,佛陀有施设了一些方便法,让修行者的攀缘性能够安忍下来;例如在小乘法中的初步施设有不净观、慈心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等五停心观,来作为入道的初门。如果是贪欲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自己所贪念的对象,无论他的外貌多么英俊、潇洒、美丽,而在他死了之后呢?他的尸体就会出现膨胀、青瘀、烂坏 admin

2020-06-08

因此,佛陀有施设了一些方便法,让修行者的攀缘性能够安忍下来;例如在小乘法中的初步施设有不净观、慈心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等五停心观,来作为入道的初门。如果是贪欲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自己所贪念的对象,无论他的外貌多么英俊、潇洒、美丽,而在他死了之后呢?他的尸体就会出现膨胀、青瘀、烂坏 admin

2020-02-21

若坐禅时,很清楚的就是修习定力,也就是依于无相忆佛、念佛、拜佛来提升自己的定力;因为一切修行无不以戒、定、慧为入门开始,既然已经三归五戒了,再来就要修学,不管是五停心观,或是说依于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而为了因应世人的需要,稍微作了一些改变的这一个无相忆佛、念佛、拜佛,类似于五停心观的让我们先把我们的妄心能够歇息下来,求得定 admin

2020-02-20

定力很重要,定力是基础,如果没有定力,心识散乱,落在掉悔盖里,就无法证果,所以先要练五停心观,先把心调伏下来,心性调柔之后有了定力,才能断我见证初果,参禅才能得力。正觉所弘传的无相念佛,属于五停心观的念佛观,非常适合忙碌的现代人来修持。无相念佛的修持方法,就是《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的入门方便,非常殊胜,可以训练学人拥有带着走的定力, admin

2020-02-19

复次,若是心躁不止之人,性障深重而未曾实修五停心观,莫说定力未充,其实本无丝毫定力;虽然依此书中正理精心实修,以无伏障得止之故,至多只得乾慧而无证涅槃、获解脱之实质,于初果之实证依旧绝缘,更恐其犯下大妄语业而致下坠三涂,以是缘故另立专节强调定力之重要。乃因众生我见、我执、我所执等烦恼极为深重,单凭智慧无以实证初果解脱,更不能得证涅槃,是故经中明载『 admin

2019-11-22

复次,若是心躁不止之人,性障深重而未曾实修五停心观,莫说定力未充,其实本无丝毫定力;虽然依此书中正理精心实修,以无伏障得止之故,至多只得乾慧而无证涅槃、获解脱之实质,于初果之实证依旧绝缘,更恐其犯下大妄语业而致下坠三涂,以是缘故另立专节强调定力之重要。乃因众生我见、我执、我所执等烦恼极为深重,单凭智慧无以实证初果解脱,更不能得证涅槃,是故经中明载&l admin

2019-09-02

如果这位菩萨定力不足,没有修五停心观,没有无相念佛净念相继的功夫,定力不够好;那也可能因为家庭不顺利,或事业不顺利而怀疑退转。3.如果这位菩萨心性不够调柔,性障很重,那可能因为发生了他不能接受的事情而退转。这三个退转的原因都是很有可能的!葛格我猜想现在第一个原因应该会比较少,因为大家都很努力看书和上课,知见都很够!当然有某些菩萨还是看书很少,或是慧力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佛陀有施设了一些方便法,让修行者的攀缘性能够安忍下来;例如在小乘法中的初步施设有不净观、慈心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等五停心观,来作为入道的初门。如果是贪欲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自己所贪念的对象,无论他的外貌多么英俊、潇洒、美丽,而在他死了之后呢?他的尸体就会出现膨胀、青瘀、烂坏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金师之子与浣衣之人,他们所受的熏习与熟悉的境界不同,适合修学之相应的法门就不一样,包括五停心观也是一样的道理。都需要善知识之善观根器与方便善巧,才能让正确修学。所以,初学者要自己由经典中去摸索出这些有关联性的法义,及修学上的次第性,确实不容易,因此,务必要依止真善知识来修学。譬如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中的开示:如有智人能善思惟,观察生死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七是正念,就是专心忆念善法,比如说要思念戒定慧三无漏学以及五停心观等助道之法。五停心观就是:心容易散乱的就修数息观,贪欲心多的就要修不净观,嗔恚心多的那就修慈悲观,如果愚痴无明多的就修因缘观,乃至于我见、我执障碍多的就要修界分别观,去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的虚幻不实。八正道的第八项就是正定,就是要离诸散乱,一心安住于真空之理,决定不移。-----摘录 三摩地

2018-07-23

】(~《瑜伽师地论》卷26)这是告诉我们,初学者应先学五停心观,令心安住而不攀缘贪等法,这样子就能够专心禅修而离开愚痴于欲界贪爱的无明暗。所以贪行重的补特伽(qié)罗应在色身不净来断除;瞋行重的补特伽罗应该来修慈愍观;痴行重的或者惛睡重的应该在缘起观来除;如果慢很重的可以在界差别观来除;如果寻思行——散乱心——重的,则在阿那波 三摩地

2018-07-23

初禅非初果我们修学佛法的人,依照四念处观而修学五停心观的话,有一天他会发起初禅,发起初禅称为初禅善根发。初禅的发起有的人会退失掉,有的人不会退失掉而停住,有的人愈来愈深入,有的人可以完全证得初禅里面的各种境界。依照四念处观来修五停心观,发起了初禅之后,即使不退失,了不起也只是二住菩萨而已,不是初果。因为无漏的智慧还没有出生的缘故。因为三缚结还没有断的 三摩地

2018-07-23

初禅非初果我们修学佛法的人,依照四念处观而修学五停心观的话,有一天他会发起初禅,发起初禅称为初禅善根发。初禅的发起有的人会退失掉,有的人不会退失掉而停住,有的人愈来愈深入,有的人可以完全证得初禅里面的各种境界。依照四念处观来修五停心观,发起了初禅之后,即使不退失,了不起也只是二住菩萨而已,不是初果。因为无漏的智慧还没有出生的缘故。因为三缚结还没有断的 三摩地

2018-07-23

若有佛子不离四念处而修五停心观,得证初禅以上的境界者,虽有定共戒,受菩萨戒时,仍然必须取相受。有道共戒者可以称为具足众戒。如仅求生极乐者,若有定共戒,亦可算是具足众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为出家戒,在佛世可不须取相受。佛陀当年制戒是因事渐制。佛入灭之后,一切的出家戒必须取相而受。佛入灭前,曾告诫弟子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 三摩地

2018-07-23

若有佛子不离四念处而修五停心观,得证初禅以上的境界者,虽有定共戒,受菩萨戒时,仍然必须取相受。有道共戒者可以称为具足众戒。如仅求生极乐者,若有定共戒,亦可算是具足众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为出家戒,在佛世可不须取相受。佛陀当年制戒是因事渐制。佛入灭之后,一切的出家戒必须取相而受。佛入灭前,曾告诫弟子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 三摩地

2018-07-23

阿含中说世界成住坏空,是世界悉檀;般若诸经、唯识诸经说法界实相,是第一义悉檀;解脱道中为不同根性者,各说不同之解脱相与行门,是各各为人悉檀;三乘经中所说种种对治烦恼之法,譬如五停心观等,是对治悉檀。律下亦有如是四种悉檀,您所说的《菩萨璎珞本业经》中,是为人悉檀,也是对治悉檀;譬如皇帝对诸臣言:「天子犯法,与民同罪。」然而天子治理国家时,终不犯罪,除 三摩地

2018-07-23

犹如声闻法中五停心观实修之目的在于发起未到地定,藉定力摇动或伏住烦恼结使;然后继之以声闻菩提的见道断我见时,声闻见道之后的智慧自然即可运转,才能名为已经证转之初果圣者。大乘法中亦复如是,须先有未到地定之定力,然后求断我见,继之以参禅求证真如;以未到地定支持的缘故,证真如以后才能免于退转;以此缘故,平实于弘法伊始乃至今时,一贯不变地主张必须有定力相应 三摩地

2018-07-23

这四种修具足之后,然后您就能够依于您的未到地定、依于您五停心观、依于您七方便、依于您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样子一个如实地观照般若,从你闻、思、修,文字般若进而依定慧等持而来作观照,而来证得最后的实相般若,这才是佛法真实入门的一个次第。关于我见、关于断我见、关于众生依于三毒、四相,而造作流转三界轮回的这一些善恶 三摩地

2018-07-23

七方便是哪七方便?第一个、五停心观,第二个、四念处的别相观,第三个、四念处的总相观,后面四个则是所谓的四善根——煖、顶、忍、还有世第一,或是说另外的翻译:世第一法。前面的五停心观,主要的就是让我们这个妄心,心猿意马能够停下来;后面的四念处的别相乃至总相,是要让我们依于前面五停心观而有了定力,然后在四念处的别相与总相的观察当中,对于观身不净 三摩地

2018-07-23

】(~《瑜伽师地论》卷26)这是告诉我们,初学者应先学五停心观,令心安住而不攀缘贪等法,这样子就能够专心禅修而离开愚痴于欲界贪爱的无明暗。所以贪行重的补特伽(qié)罗应在色身不净来断除;瞋行重的补特伽罗应该来修慈愍观;痴行重的或者惛睡重的应该在缘起观来除;如果慢很重的可以在界差别观来除;如果寻思行——散乱心——重的,则在阿那波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35条/2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