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三果又称为阿那含,阿那含是断掉五下分结五下分结是指哪些呢?就是欲贪、瞋恚、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五下分结里面有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同样在初果也有我见、疑见、戒禁取见,那这两个是有不同的。初果主要断的是欲界的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三果是在断色界的部分,所以三果又称为离地。为什么称为离地呢?因为他已经离开欲界地,所以三果至少要证得初禅。四果就称为阿 三摩地

2018-07-21

在这三贤位的阶段当中,菩萨在解脱道方面要继续薄贪瞋痴,成为二果解脱;断五下分结,成为三果解脱;乃至消除性障如阿罗汉,断除烦恼障的现行,已有能力舍报后入无余涅盘,成为四果解脱。但是却由于救度众生与成就佛道大愿的缘故,留惑润生,保留一分思惑不断,不入无余涅盘而继续受生。这时候菩萨已永伏性障,并且成就一分道种智,就是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佛陀在《楞伽经 三摩地

2018-07-21

十方世界的三界众生都是这样,通常要修到三果才能远离,那是断五下分结以后的事了。第二个意业我们称为瞋恚,动不动就发怒。我们刚刚讲过,有的人发怒,拍桌子摔东西,乃至拿刀子杀人。有的人发怒时皮笑肉不笑,不动声色,你根本不知道他在生气;怒在心里,而且恨得很深,发起瞋恨心,暗地里算计。瞋恚心最不好,经里有说:“瞋火能烧功德林”。功德林是一棵棵种植, 三摩地

2018-07-20

传法之前先放光照频婆娑罗王,使他遥见世尊摄受于他,于是虔诚顶礼,而断五下分结,成阿那含。此是观想念佛法门的缘起。欲修日观之前,要修学净业三福,即我们前面所说的事行部份;有净业三福,才好修行观想念佛法门。日想,即是在日没时用想的方式来观,很多人修观想不能成就,是因其心用在观而不在想;观想要成就,应当先用想,想成就之后,才开始用观。所谓“想” 三摩地

2018-07-20

↓断五下分结,成三果解脱一至十回向位熏习一切种智;修除性障,唯留最后一分思惑不断。第十回向满心位成就菩萨道如梦观。近波罗蜜多修道位初地:第十回向位满心时,成就道种智一分(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法),复由勇发十无尽愿,成通达位菩萨。复又永伏性障而不具断,能证慧解脱而不取证,由大愿故留惑润生。此地主修 三摩地

2018-07-20

十方世界的三界众生都是这样,通常要修到三果才能远离,那是断五下分结以后的事了。第二个意业我们称为瞋恚,动不动就发怒。我们刚刚讲过,有的人发怒,拍桌子摔东西,乃至拿刀子杀人。有的人发怒时皮笑肉不笑,不动声色,你根本不知道他在生气;怒在心里,而且恨得很深,发起瞋恨心,暗地里算计。瞋恚心最不好,经里有说:「瞋火能烧功德林」。功德林是一棵棵种植,好不容易种 三摩地

2018-07-20

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说法,如果说是已经见道,并且断除五下分结的三果圣者,因为他已经有了解脱智慧,也远离了欲界的贪爱,即使在生前未曾听闻过中有密法,但他们从欲界死亡要往生色界时,因为已经有解脱的智慧,所以在色界的中阴身时,就能断尽上地的烦恼,证得阿罗汉,而能够中般涅槃。但如果是二果以下的声闻人,即使在中阴身的时候听闻《度亡经》,也不可能因此而得到解脱。 admin

2018-07-20

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说法,如果说是已经见道,并且断除五下分结的三果圣者,因为他已经有了解脱智慧,也远离了欲界的贪爱,即使在生前未曾听闻过中有密法,但他们从欲界死亡要往生色界时,因为已经有解脱的智慧,所以在色界的中阴身时,就能断尽上地的烦恼,证得阿罗汉,而能够中般涅盘。但如果是二果以下的声闻人,即使在中阴身的时候听闻《度亡经》,也不可能因此而得到解脱。 三摩地

2018-07-20

 «上一页   1   2   …   3   4   …   5   6   下一页»   共108条/6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