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是由妙觉菩萨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的明确开示,三果人至少必须有初禅具足实证的定力作基石,才能支持断除五下分结的功德,才能证转三果人的解脱智慧与解脱正受;而初果人的见地与解脱正受,也要有未到地定的定力作基石,才能支持断除三缚结的智慧与解脱正受,否则对于“恶戒种子”及“往恶趣恶戒种子”,都是不能永害的。因为没有相应定力的人,观行所得智慧 | admin 2020-08-04 |
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著,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无明。佛菩提道者谓:修证法界实相之智慧,即是第二、三转法轮所说之般若也。般若分为总相智、别相智、种智;总相智及别相智即是 | admin 2020-06-10 |
|
这就是声闻初果人断见所断烦恼,再经由八正道的方法于历缘对境中断除五下分结、五上分结等修所断烦恼,即是断尽一念无明。--------《正法眼藏‐护法集》禅宗的所谓开悟,是说在参究的过程当中,不离定力而一念相应,生起了智慧。这个智慧能断三缚结、五下分结、乃至五上分结,而与定力相应,所以得到禅悦及解脱正受。从破初参悟得真如,到重关眼见佛性,乃至牢关会末后句,及体 | admin 2020-06-08 |
|
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二果人又再进修,求断五下分结,向三果解脱境界迈进。三果所断五下分结者,首为二果时所未完全断尽之欲界五欲贪,谓薄地所残余之欲界五欲小小贪爱,是名欲贪永断。次为瞋结,谓于欲色界中之违逆境上所起之瞋心,亦已断除;此谓于违心之境虽犹于心中起微瞋,而不复现行——永不复生瞋之口行身行;当知 | admin 2020-06-08 |
|
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着,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无明。--------平实导师《甘露法雨》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心解脱是指断我见而对三宝生起信心,进而断除五下分结,因此而解脱於五欲,所以一定会发起初禅,他的色身虽然仍住在欲界人间的五欲境界中,但已确认自己不受五欲系缚了,觉知心确认已能解脱於欲界而安住於人间,这就是於欲离欲的心解脱,即是三果人。一般人藉修定及断除欲界爱,也能发起初禅而获得胸中的乐触,但这并非真实解脱,只是觉知心得解脱於欲界法而已,因为他还没 | admin 2020-06-08 |
|
在二乘法中就是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以及五下分结的修除;五下分结的修除,就是三缚结的修除,加上贪与瞋。以及五上分结,五上分结第一个就是色界爱,虽然没有了欲界杂染粗重的贪爱,但是上妙的五欲还是会取着,而受到色界爱的烦恼系缚;第二个是无色界爱的结,虽然没有色质,但是取着四空禅定的欲乐境界,对于受、想等法不能舍离,受到无色界禅定境界的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心解脱是指断我见而对三宝生起信心,进而断除五下分结,因此而解脱於五欲,所以一定会发起初禅,他的色身虽然仍住在欲界人间的五欲境界中,但已确认自己不受五欲系缚了,觉知心确认已能解脱於欲界而安住於人间,这就是於欲离欲的心解脱,即是三果人。一般人藉修定及断除欲界爱,也能发起初禅而获得胸中的乐触,但这并非真实解脱,只是觉知心得解脱於欲界法而已,因为他还没 | admin 2020-06-08 |
|
这可以从一件事实来证明:五百多年以来,南传佛法的弘传地区,都尊崇觉音论师的《清净道论》,专学此论而不直接从南传阿含─尼柯耶─下手研读及奉行;而《清净道论》所能教导大家的,却是无法断除我见的理论与知见,更别说是断五下分结、五上分结了,所以目前南洋乃至全球都还没有声闻圣僧存在,连声闻初果都没有。虽然如此,但是平实认为将来应该会有声闻法中的圣僧出现,因为 | admin 2020-06-08 |
|
三果人断了三缚结,以及欲界的贪、瞋,合称为断五下分结。随着这个行者对于五下分结断除的程度,以及初禅发起的质量、福德的高下,使得三果人的证量会有所差异,导致未来会有不同的解脱时节。所以同样是三果人,其中却有五类七种的差异(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处处般涅槃)。第一类叫作中般涅槃,是说这一个人在此生结束,中阴身一现起之后,他会发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叫做五上分结?相对于五下分结而说五上分结,那就是欲界爱的结、色界爱的结、无色界爱的结、慢的结、以及掉举的结,合并称为一念无明。欲界爱的结,比如说一个菩萨三果,他仍然喜欢住在世间,虽然对于世间的苦乐不贪着,但是世间还有不苦不乐。他还有一个心念,喜欢在欲界里面度众生,这就是欲界爱的结。色界爱的结就是喜欢色界的境界,比如我们有人悟了以后,性障除了,本 | admin 2020-06-08 |
|
那么这个破牢关的人,或者进入三果向,或者还在二果之中,又或者断五下分结进入三果位乃至四果,并不一定。为什么会不一定?因为破牢关,配合他本身过去的习性,配合他今生断除贪、瞋、痴的习性的深浅,以及配合他所修证的禅定功夫的深浅而产生了过牢关之后所证的境界有所不同。一个人悟了之后,从见地到薄地,可能很快,也可能拖很久,完全要看这个人他过去在修除习气方面有没 | admin 2020-06-08 |
|
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着,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无明。佛菩提道者谓:修证法界实相之智慧,即是第二、三转法轮所说之般若也。般若分为总相智、别相智、种智;总相智及别相智即是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不见道而修断五下分结者,仍然不能往生到五不还天;五不还天之顶叫作色究竟天,报身佛还在这里说法,唯有地上菩萨舍报以后,才能往生到色究竟天。这色界十八天都仍然有形色,所以名为色界;但因为全部有情都是中性身,不分男女性,不受男女欲,所以不名为欲界。色究竟天以上还有四天,修定的人如果证得四空定,也就是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 admin 2020-06-08 |
|
![]() |
因此说,我见就是烦恼因,三界烦恼就是见惑和思惑;归结起来其实也就是见惑,我见如果不能断,三缚结、五下分结、五上分结当然也就都断不了了。而世尊能够详细为众生说明烦恼因断除的方法,为我们施设了种种修学次第,提出了四圣谛、八正道,然后又建立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一一为众生分析,让众生能够了解:众生执著的自我,无非就是十八界,可是这十八界都是虚妄,因此 | admin 2020-02-21 |
![]() |
菩萨修集福德都尚且来不及了,那堪造作亏损福德的事与业呢?各位菩萨,我们都知道欲界众生其实是很难断除淫欲的,必须修行到了三果的阿那含位,断除了五下分结,或者修学禅定功夫到了初禅以上,才能真正地断除淫欲,所以说就叫做欲界众生。我们怎么样观行淫欲的虚妄以及它的不清净呢?如何来观察淫欲的无常和虚妄呢?各位菩萨,一切有情众生的色身,其实都是地、水、火、风四大 | admin 2020-02-21 |
![]() |
烦恼无尽誓愿断,在五蕴现前的时候,依于证初果断我见、二果薄贪瞋痴,乃至三果来断五下分结,乃至四果来断五上分结成为小乘无学果;这时候虽然不能像地上菩萨一样慢慢地在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可是终究在烦恼的现行上面,是已经能够所谓的自知自作证,知道自己不受后有了。这样子还不能成佛,如果是定性声闻者,也只是一个不肖子、一个自了汉而已;只了脱自己的生死,不顾过 | admin 2020-02-21 |
![]() |
如果不见道而修断五下分结者,仍然不能往生到五不还天;五不还天之顶叫做色究竟天,报身佛还在这里说法,唯有地上菩萨舍报以后,才能往生到色究竟天。这色界十八天都仍然有形色,所以名为色界;但因为全部有情都是中性身,不分男女性,不受男女欲,所以不名为欲界。色究竟天以上还有四天,修定的人如果证得四空定,也就是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 admin 2020-02-20 |
![]() |
菩萨修集福德都尚且来不及了,那堪造作亏损福德的事与业呢?各位菩萨,我们都知道欲界众生其实是很难断除淫欲的,必须修行到了三果的阿那含位,断除了五下分结,或者修学禅定功夫到了初禅以上,才能真正地断除淫欲,所以说就叫做欲界众生。我们怎么样观行淫欲的虚妄以及它的不清净呢?如何来观察淫欲的无常和虚妄呢?各位菩萨,一切有情众生的色身,其实都是地、水、火、风四大 | admin 2020-02-19 |
![]() |
如果是懈怠的断我见的二乘修行人,他最慢七次人天往返,也可以出三界;或是证得二果,薄贪瞋痴的二乘修行人,他只要天上、人间一往还,也可以出三界;甚至证得断五下分结的三果人,他甚至可以不用回到人间,直接在天界取涅槃,或是在中阴的时候取涅槃。可是要断尽这一个无始无明的住地烦恼就没有那么快了!要多久呢?菩萨依止佛菩提道修学,必须经过菩萨五十二个阶位,所谓十信 | admin 2020-02-18 |